循序渐进 分步落实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课题。作文指导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力求务实,要教给学生切实可用的方法,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笔者认为,中学议论文写作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进行简单的单项训练,再进行复杂的整体训练。
  一、简单的单项训练
  所谓“简单的单项训练”,就是先就议论文写作的各个侧面进行分点训练,使之达到议论文基础等级要求的训练过程。议论文写作主要涉及提出并分解论点、积累并使用论据、合理并有效地论证等要点,我们在训练的初始阶段,不宜贪多求全,而应各个击破。
  1.提出并分解论点
  一篇议论文,必须确立一个中心论点,而且学生作文要想在众多同题作文中脱颖而出,不能只满足于有一个正确鲜明的观点,还要求新求深。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对材料多角度立论,并从中选出一个立意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确立之后,要指导学生对中心论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发现蕴含于其中的事理。
  如以“拒绝浮躁”为观点,我们就可以多角度设立分论点。如从存在类型分析,可以有分论点:浮躁的文学只会造就文化侏儒;浮躁的社会只会造就事业孬种;浮躁的民族只会造就精神矮子。从具体表现分析,可以有分论点:浮躁之人面对问题不能深入调查,总想投机取巧;浮躁之人面对失败不能耐心冷静,总是怨天尤人;浮躁之人面对成功不能奋发进取,总是浅尝辄止。等等。
  2.积累并使用论据
  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常出现论据匮乏、陈旧的问题,文章中频频亮相的不是陶渊明、苏东坡、李白、杜甫,就是史铁生、孟祥斌、霍金、盖茨。材料老旧,视角单一。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学习过程、现实生活中去积累素材。课本、读本、阅读练习材料、报刊、电视、网络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处处做有心人,在学过、读过这些材料之后,进行深入的思考,透过现象发掘其内涵,想想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贮存到自己的记忆库中。如学习《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后,我们就应思考,赵太后为什么起初不愿意“以长安君为质”,而最后又“恣君之所使之”?触龙是如何说服赵太后的?然后进一步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故事又能给我们哪些教益?如果我们对每一个材料都能有这样的思考,作文时就会有鲜活生动的材料。
  3.合理并有效地论证
  议论文写作不是简单的观点加材料的拼接,在运用材料支撑观点时,必须要对材料加以适当的分析,剖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材料能很好地支撑观点。对材料的分析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反向假设法、正反对比法等。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典型段落,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运用的是类比论证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法等等。老师有意识地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应当做有心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论证方法向学生作适当的介绍,让学生学习这些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然后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项训练,最终达到使学生自觉运用的效果。
  二、复杂的整体训练
  所谓“复杂的整体训练”是指将学生作文由基础等级向发展等级提升的训练,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合情合理地表达某种观点,使学生形成整体作文概念的写作训练。包括使立意高远、深刻,使材料鲜活、典型,使语言深刻、有文采等。
  1.立意高远、深刻。议论文不能仅满足于有观点,还要使观点深刻、有新意。
  2.材料鲜活、典型。议论文中出现的不应只是老面孔,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文章中所用的材料鲜活、典型、具有时代性。
  3.语言生动、有文采。议论文不仅立意要深刻,语言也应讲求文采。在学会基本的叙例与论证的要求后,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语言,使之生动、有文采。
  如以“信念是生命的支撑”为观点,有同学举了马云的例子:
  曾经的高考弃儿,如今的商业巨子;曾经的数学白痴,如今中国商业的掌门人!他,能在金融危机的寒潮中独钓寒江雪,能放出豪言让阿里巴巴成为民族之骄傲!没错,马云,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是什么让他变得光芒万丈?竖毅!他会这样回答你。二次高考的失败,被“诊断”为数学基因缺陷,但他从未向多舛的命运低头,他似执著的耕牛,任凭屈辱的皮鞭抽打,却与逆来顺受的耕牛不同,他凭着一股矢志不渝的决心,将苦涩的泪水化为枝头的红果,他终能独领风骚,笑傲江湖。一种坚毅果敢的品质,将“马云”这个普通的名字高高的撑起,让我们读懂了传奇是怎样造就的!
  精当的叙例,深刻的点评,精彩的文笔给人深刻的印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應当注意的是:复杂的整体训练是在简单的单项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进行的综合训练,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作文的缺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单项强化训练,如此循环往复,相互推进,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目标。
  总之,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应该循序渐进,分步落实,有计划、有序列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议论文写作要求及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作者通联: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
其他文献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而且对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在许多方面认识有失偏颇,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没用,缺少家庭读书氛围。农村孩子的阅读情况堪忧,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近几年来我一直教小学语文,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张潮《幽梦影》“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是倾听自然、享受生活的情趣,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触发了多少文人的华彩心灵,又有了多少传世之作的诞生。  《触动心灵的声音》这一作文题,规定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然生活中的某一声音进行描摹,并将由之触发的心灵感受作必要的描述。  一、通过写作训练,明确学生写作存在不足  
唐诗中的月亮意象是古代诗词中最具魅力的形象之一,它给情思一个载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具有极为丰富复杂的审美意蕴,是中国文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象征物。  阅读《全唐诗》,一大批诗歌的题目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春江花月夜》《月夜》《望月怀远》《月下独酌》《把酒问月》《月夜忆舍弟》《江楼月》……真是月意缕缕,月光无限。  月亮,本无生命情感,是唐代的诗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
小学中高年段正是学生初窥写作门径的“启蒙时刻”,引导孩子们进行“真实写作”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源头活水,于生活中获真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的真实性,首先就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真情实感、积累真情实感。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源头,一切优秀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总结抽象而来,纵观古今中外文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中亦提出“提升思维品质”。在新一轮以课标为中心的课改中,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备受关注。本课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粗略地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宗旨是提供视角与引领,让学生通过视角转换提升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一、确立视角,分析实例  女性主义是本课的立足点,有必要花些时间理解基本概念和体会这种批评
《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苏轼诸多豪放词中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是千百年来一直被文人学者吟赏颂赞、考证探讨的对象。对于本词,有人誉之,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有人讽之,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
基于物我关系的古诗的意象也好,意境也好,说到底都是虚实互立互藏的产物。虚实结合是古诗的惯常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对比映衬以丰富意象,或渲染烘托以开拓意境。古诗之妙既在其实,亦在其虚,二者结合,方得意境之高远。下面从三个角度谈谈古诗虚与实的问题。  一、有与无  有字处为实,无字处为虚。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中说:“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此语道出诗中三昧。只有能引领读者由实入虚
文言文教学要关涉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一体四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注重疏通字词往往淡化了文章的魅力,赏析文章常常忽视了文言知识的落实。本文就以《项脊轩志》为例,尝试把字词的理解与文章的体会水乳交融,让文言文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缘词入“章”——由“室”与“轩”感知“悲”与“喜”  找到进入文章的入口,常常会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桃花源记》有对这种探索过程
语文这一门学科所囊括的文学作品涉及古今中外,但是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材来看,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相对都比较薄弱,由此可见,在编排初中语文教材的时候主要是以内容为主,将相同内容的课文放在同一个单元内。“合二为一”这一哲学思想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上有所体现,面对单元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的语文教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以“合二為一”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之间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一、“
尊重文本,善于“在把握文脉基础上提炼出能够建构有序的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词”,围绕主题词,精心设置问题链,组成有序而恰当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课文《祝福》课堂教学中,笔者以“谁是悲剧背后的推手?”来建构课文《祝福》的教学内容核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思考、探究,达到有效阅读的目标。  当代网络资源的丰富,反而让老师对教学钻研不够,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备课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庞杂,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