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儿子被孤立,不敢去上学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ei2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万别流露对老师得不满。
  我的儿子就要上二年级了,学习还好,就是老惹麻烦。最近在课堂上摆弄矿泉水瓶子,洒了同学一身水,被老师罚站。儿子不服气,顶撞了老师,被老师拎到校长室,通知我去领回。回来后,我们批评了他。
  第二天,他一进教室,就有几个同学起哄,一个男生还大声喊:“调皮鬼来了!咱们都不和他玩!”儿子很生气,上去就给了那个男孩一拳头。班里一下子炸开了锅,乱成一团,儿子又一次被老师请进了校长室。校长对我说:“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就别让他来上学了。”那男孩的父亲也给我丈夫打了电话,他说:“要是你不会管教自己的孩子,下次我替你教训他。”
  回到家,恼羞成怒的丈夫就对儿子动了手,打得他不轻,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在旁边怎么也拦不住。晚上,我们两口子又大吵了一架,我说他太粗暴,儿子打人都是跟他学的,他说都是我把孩子惯坏了。
  今天早晨我送儿子上学时,他哭得很厉害,就是不肯去,说同学都不和他玩。好不容易连哄带劝走到教室门口,他躲在我身后就是不肯进去。这时,老师来了,她对儿子说:要么你拉着我的手进教室,要么跟你妈妈回家,再也别来上学了。犹豫了一会儿,儿子擦了擦眼泪,还是拉着老师的手进了教室。
  送下儿子,回家的路上,一想到儿子那可怜的样子,想到他未来充满坎坷的成长之路,想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我只想哭。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希希妈
  咨询师:
  你的为难可以理解。的确,遇到这样的状况,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都会很着急,想尽量帮到孩子。
  不过,在帮助孩子之前,你需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作为母亲,你要有这样的意识:即使全世界都不认可你的孩子,你也要接纳他,相信他,不能对他丧失信心。更何况你儿子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可能遇到的,老百姓有句话“七岁八岁狗也嫌”,说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男孩儿的调皮好动。如果你把这次挫折看成儿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而不是由这一点去灾难化地预期孩子的未来,就没有那么焦虑、那么无奈了。这样,才会有力量面对、解决问题。
  建议你先和丈夫好好沟通一下,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指责他。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咱们俩对孩子的爱一样多,你打孩子是因为你爱他,想帮助他建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不能动手打人。”如果他打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你肯定之后,接下来,你会发现,他的火气会下降,也会试着去认同和理解你。然后,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和他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去帮助孩子。因为的确经常挨打的孩子,内心会有很多愤怒,也会从父母那里学到这种处理愤怒的方式,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你们要约定:下次无论谁在管教孩子,另一个都不要唱反调。要在过后向孩子正面解释对方的用意。比如:爸爸是为了让你有规矩,能记住这个教训,他是爱你的。事后,夫妻俩再做单独交流。
  在你们统一想法的基础上,具体到你的儿子,下面的方法不妨试一试。
  首先,今天儿子放学后,你们可以好好拥抱一下儿子,并鼓励他:“看到你牵着老师的手走进课堂,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勇敢的举动,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快乐的。”这样做既在感情上温暖了孩子,又鼓励他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逃避。有句话说“孩子缺爱,脾气变坏”,如果孩子能够从父母这里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心中不会有那么多愤怒,脾气自然会慢慢变得温和起来。
  感情的链接建立起来之后,接下来可以具体地和儿子讨论一下他的处境了。你们可以先让儿子表达一下挨爸爸打的感受,然后请他体会一下被他打过的同学的感受,请他想一想同学为什么不愿意和自己玩。在进一步品味了自己行为的后果之后,孩子自然会衡量打人行为的得与失。还可以问问儿子,他希望同学怎么样对待自己,以及他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一起玩。
  另外,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角色扮演,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告诉孩子这样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孩子意识到这样是不受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和他一起描绘一下受欢迎的儿童形象,让孩子有一个榜样,减少孩子的“暴力”行为。让孩子意识到,获得同学尊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愿意帮助同学,释出自己的善意,和同学一起分享快乐等等。
  在这里,父母别忘了诚恳地向孩子检讨,告诉孩子自己动手是不对的,并和孩子一起约定相互监督:遇到问题,动口不动手。生气的时候可以大声说,“我不喜欢这样,我很生气”,只要做到了,就要给予鼓励。
  对于好动又有攻击性的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多参加运动,以释放身体的能量。另外,要在家里创造一个用语言自由表达的氛围,对孩子的表达不要轻易进行否定的评判,要接纳孩子的感受,无论这感受是我们认为的好还是不好,多讲讲故事,这些对帮助他们学会用言语而不是用拳头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与学校方面也要做一个好的沟通。对老师,如果老师没有太出格,一般不要直接指责和质问。你可以抱着请教的态度和老师交流,问问老师对这样的孩子,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别忘了感谢老师,那天早上,毕竟是她伸出的温暖而有力的手,把孩子带进了课堂。如果你为孩子带给老师的困扰表示道歉,感谢她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注和教导,请老师今后多多费心,老师是不会拒绝的。
  为了修复、弥合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对孩子你千万不要流露对老师的不满,要多从正面解释老师的做法,帮助他换位思考,体谅老师的难处和良好用心。对老师、校长说的过火的话,就别向孩子传达了,另外编点老师如何相信他、鼓励他的话,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老师很相信你,说你一定可以管理好自己。别忘了,关键时候,还是老师伸出她的手,把你领进课堂的呢,那是因为她对你有信心。
  至于和同学的关系,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只要孩子不再动手,并主动和同学交往,愿意帮助同学,孩子们是不记仇的。为了帮孩子交到更多朋友,你们可以让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者一起出去玩,在同学生日的时候,自己动手做点儿卡片之类的小礼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父母应首先检讨自己的教养方式,要相信,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
其他文献
育儿知识是一定要学地,具体问题需要智慧。主要自己别崩溃。  我对书呆子是深恶痛绝的。劝人惯用的招数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在前,理在后,对吧?可我那书呆子的孩儿爹,情无几分,全是“理”,而且是理论的理!悲了个催的,他博士读的是哲学??所以,每当我弄孩子时,一听他叨叨:你该??不该??末了,还加上一句“这可是书上写的啊”,我就气发丹田地想啐他一口。  我又是大爱书本的。娃儿吃完奶,貌似睡沉,屁股
期刊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知道如何放手,并尊重孩子。  我父母是非常非常爱我的,但是妈妈对我的控制非常严格,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好像我呼吸的方式都要听她的。我父亲则是非常以我为荣,不断地向我讨爱和讨我的成就,他好拿去炫耀。  我在上大学之前被严禁交男友,我也很乖,专心读书。大学时谈了一个朋友,由于他家里穷,我母亲看不起他,绝对禁止我和他来往。她像侦探一样,会突然出现在我和男友约会的地方,要我回家。同时打电
期刊
你会给揍了你孩子的人家送棉花糖么?  青春期?这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如噩梦一般的词吧?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打架呢?不管是打人,还是被打,就更让父母们抓狂了。怎么办?  乔恩·阿维奈(Jon Avnet )执导的电影《The War》——国内将这部影片翻译为《树屋上的童真》,我觉得不如直译为《战争》,既有控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对人的生存的摧残,也有隐喻意义上的孩子们之间的打架和冲突——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期刊
在一个快餐流行的时代,智慧的父母应该安下心来慢慢地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烙印。  这样的场景我们一定不陌生:一个4岁的孩子正在家里玩玩具,这时门铃响了,邻居阿姨带着小弟弟来家里玩。妈妈赶紧让客人进门,还招呼孩子:“去把玩具拿来,和小弟弟一起玩吧。”  孩子不动弹,抱着玩具站在一旁,妈妈说:“宝宝最喜欢和别人分享了对吧,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依然不情愿,妈妈连拉带哄,孩子就是抱着玩具不说话。  
期刊
这是中国的家长最纠结的一件事,这件事,提起来千斤重,放下来四两沉。    五月份,《最家长》家教公益大讲堂在济宁市邮政发行局的热邀下,在好几个县市举办了几十场讲座,每次,家长都用递纸条的方式提出他们的问题。虽然这些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大家的困惑很多集中在“孩子不听话”这个千古难点上。比如: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给他看书他也不看,给他讲故事他也不听;  我的孩子性格倔强得很,不依他他就发
期刊
注意了,ipad比网瘾还厉害哦!要控制孩子玩的时间。  小时候,我们迷恋的是糖果,现在孩子们迷恋的是iPad!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幼儿园的某次安全教育实验游戏中,拿糖果诱惑孩子跟陌生人走,孩子嘲笑的眼神把“骗子”都弄得不好意思了,但说“到叔叔家去玩iPad吧”,孩子们乖乖就范,试一个灵一个??  美国就更严重了!现在,有超过半数的小屁孩玩iPad、iPhone或类似的触摸屏设备非常麻溜。家长们担心啊
期刊
当我们管不住孩子或没有耐心的时候,常常会编“善意的谎言”。短时间很有效,但孩子却会失去创造力和独立性。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母亲炒了一锅很好吃的米粉,我吃了一碗又一碗。母亲怕我吃得太多,想制止我,于是告诉我,上个星期,她在报纸上看到隔壁村子一个女孩因为吃了过多的米粉,肚子非常痛,送到医院后很快就死了,因为医生开刀的时候,发现她肚子里的米粉太多太细了,根本无法清理。听到这个故事,我吓坏了,一口也不敢
期刊
羡慕嫉妒恨也有它的正面价值,都含着力量和机会。所以说,没有不好的感受,只是家长不愿接受而已。  表达感受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孩子有太多的不被接受。类似于“你太敏感了吧”“你真多愁善感”“你怎么像林黛玉一样”这样的话孩子常常会听到。我还发现,人们对一些感受是欢迎的,比如开心、满足、幸福、喜欢等,同时对另一些感受是排斥的,比如忧郁、悲伤、害怕、厌恶、愤怒、妒忌、怨恨、自卑等。  人们常会害怕自己的害怕
期刊
连我们都爱这里,更别说孩子了。  小时候,我曾坚定地相信我是女娲娘娘用泥捏的,因为搓澡时,总是噼里啪啦地掉泥灰??我不情愿从猴子进化,因为猴子比较难看!  生于70年代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们可以肆意与泥土亲近,享受作为一个摆脱不了动物性的孩子的原始快乐。后来,城里的土地要么被水泥覆盖,要么被园林局种的小草覆盖——仅供观赏,禁止践踏。每每到了有草有土的地儿,我总是想赤脚在上面畅快淋漓地飞奔一场。只不过
期刊
火气一来,就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非打即骂,而且是以爱之名。  窃以为,所有家长在“上岗”前,都应该上一节情绪管理课,中心内容是“制怒”。毫不客气地说,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就还不具备做人父母的资格。  新升级的父母,对着一团红红软软的小肉,高兴还来不及,没有制怒这一说。娃娃一天天长大,需求越来越多,家长以及背后强大的后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导下的月嫂和保姆,围着这个小恒星转,矛盾即使有也是大人之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