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流媒体要不断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70年 国旗飘扬在南疆”特别报道展现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用镜头讲述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动情故事,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唱响了一首首《我爱你,中国》的主旋律。
【关键词】主题深刻;细节入手;记忆亮点;设置冲突 共鸣共情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6..08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频道精心策划制作了“70年国旗飘扬在南疆”特别报道,多路记者奔赴广西各地,记录各族干部群众坚守初心信仰,以忠诚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五星红旗在祖国南疆高高飘扬,托举中国梦的感人故事。
该系列特别报道共10集,分别为《壮族哨兵农宏义:一条路一辈子》、《铁路“父子兵”接力守“国门”》、《“老旗手”骆文芳:没有国,哪里有家?》、《“潮”支书张文俊:让“红旗村”扬起新风尚》、《张才提:心中有红旗扶贫不退岗》、《“中国海监1118”船员:无悔万里巡航路》、《爱民固边电影队:光影流年情怀未改》,《国旗巡线班:只为点亮边境万家灯火》、《苗族老师李春谋:为了22年前的约定》、《第一书记杨杰兴:接棒黄文秀走好新长征路》。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上与越南接壤,是祖国的南大门,也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同时广西境内有延绵起伏的群山,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组报道丰富的选材。这组报道的主人公他们有边防哨所哨兵、铁路工人、京族渔民、少数民族自治县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海监船船员、边境电影放映队、电网国旗巡线班和苗族老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展现他们在岗位上默默付出,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之中的品格,让这组特别报道见思想、见温度、见品格。
1. 立意高远 主题深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延续,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庭、国家紧密相连。从家出发,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这组报道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以飘扬在广西境内的国旗为元素贯穿于每条片子,暗线则是这些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我爱你,中国》这首旋律也贯穿了该系列的所有条目。
《壮族哨兵农宏义:一条路一辈子》中的主人公壮族哨兵农宏义坚守在群山上的国防民兵哨所,守护着祖国疆域的一草一木,虽然清苦,但却立志把这个岗位一直干下去,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国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和时代赞歌。
《铁路“父子兵”接力守“国门”》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门火车站凭祥站这个小小的火车站,一代代铁路人薪火相传,一对对“父子兵”初心不改,接力守护南疆国门。
《“老旗手”骆文芳:没有国,哪里有家?》讲述了在与越南隔海相望的“京族三岛”,老旗手洛文芳在40年前成为村里第一个自发在家门口挂起五星红旗的人,此后他坚持带着家人一起将国旗高高挂起,一摞厚厚的国旗见证了他对新中国沉甸甸的爱。
国旗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能把亿万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特别报道中的故事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代表,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这样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更能引发无数的共鸣。
2. 真挚感人 用小人物讲好大故事
美国记者约翰·赫尔顿曾经说过:“新闻工具不应该把新闻人物当作‘材料’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人’看待。”不论是人物报道还是事件报道,如何表现有血肉的“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新闻创作的重头戏。人物塑形,是新闻报道的一个潜在的重要使命。这组报道通过寻找细节、巧设冲突,让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跃然而出,加深观众共情,使作品充满了感染力。
2.1 细节入手 打造记忆亮点
细节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新闻报道的超强亮点。精彩的细节,是顺应读者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刺激,使新闻报道产生吸引读者、强化读者印象和记忆的作用。
在大众的认知中,在崎岖的山路中巡边和在山顶的哨所坚守必然是艰苦寂寞。但这种感受如何能通过细节打动人心,这也是考验记者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记者跟随着壮族哨兵农宏义在崎岖的山路中巡邏发现,每次巡边都要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从山脚到弄平哨所要走849级“之”字形石阶。在弄平哨所200多平方米的楼顶的地板上,还留着哨所塔楼被雷击中过的痕迹,当时农宏义近在咫尺,身体都有发麻的感觉。有了这些具象的信息,那么就不难感受农宏义在这条巡边道路上走了21年,这是多么的艰苦与寂寞,如今40多岁的他已两鬓斑白,他用自己的青春告白祖国,用自己的默默贡献为祖国的安宁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数字是新闻报道中最直观的成分。有时用很长的文字仍说不明白的事情,引用数字就会是茅塞顿开,更有分量。如何描述“中国海监1118”船的船体工作环境,每天机舱里45度的高温和200分贝以上的轰鸣声,顿时就形象具体了。《国旗巡线班:只为点亮边境万家灯火》中描述电网国旗巡线班每次巡线都要砍荒开路,清除杂草乱枝。18米的电线杆,8斤的脚扣,40多步才能爬到杆顶,就算系着安全绳,仍会有危险。在那些台风暴雨过境的日子,为了万家灯火,他们逆风雨而行,留给家人无尽的担心和等待。南疆国门的夜晚,仰望星空,灯火明亮,国旗飘扬,这就是最美的光。这些细节同样也是直扣心灵,温暖人心。《张才提:心中有红旗扶贫不退岗》中写道,累计驻村11年来,张才提记录在册的村“两委”班子会议就有289次,走访村民9835人次,实地调查198次。筹集资金3160万元,为7个村修建283公里道路、30处人畜饮水工程、9座山泉蓄水坝、10个蓄水池,造福1.5万村民。这一个个数字就让张才提这个曾立下了“只要有一户乡亲不脱贫,绝不退休”军令状的硬汉形象跃然而出,他用自己的汗水为国旗增添光彩。 由崇左市宁明县韦氏三兄弟组成的“爱民固边电影队”,已经在边境线上为群众放电影40年了。三兄弟有一个原则:“只要有人想看,我们就去”。曾经有人找到他们说老母亲躺在床上动不了了,很想看场电影,于是三兄弟就跑到了他家放了场电影。有梦想,敢践行。飘扬在他们电影放映车上的五星红旗,成为流动在边境线上一抹最耀眼的红。
2.2 巧设冲突 引发共鸣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概念。采访中的共情,意味着记者要借助心理学知识,在前期进行周详的调查与准备,通过自己的语言、态度、表情、行为等使采访对象感到被尊重、理解、接纳,从而激发采访对象的自我表达,使双方能够深入沟通。每个人物都有酸甜苦辣,和采访对象的共情,其实就是一个贴心、交心的过程。当采访对象敞开心扉,才能获得了大量鲜活的音像资料和人物故事。
壮族哨兵农宏义的妻子患有眼疾,结婚4年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带着女儿过日子,孩子半夜生病,在哨所的丈夫也帮不上忙。人在哨所,农宏义心里亏欠着对妻儿的爱,也深藏着对父母的遗憾。农宏义在采访中说,自己当儿子,一起团聚吃饭,聊聊天那种简单的孝顺都没有满足父母,忠孝两难全,只能说对不起两老。
《苗族老师李春谋:为了22年前的约定》,为了给苗寨培育一位老师,资助人覃超柏与李春谋做了一个毕业后回到大山教书5年的约定。在代课的17年里,李春谋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微薄的工资无法支持一家的生计,是离开还是咬牙坚持,李春谋内心在挣扎。知道他想要离开,放学了孩子们就去老师家里蹲着,说老师你走了以后谁教我们呢?这一下也触动了李春谋,他立马放下行李,说不走了,不管多么艰苦都要留下来。如今,李春谋的心愿就是能够见覃超柏一面,告诉他自己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记者的积极奔走下联系上覃超柏,当他们在靖西弄关民族小学相拥的那一刻,李春谋幸福得像个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他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坚守了自己的初心,托举起山里孩子展翅高飞。
3. 画面丰富 精心剪辑
在这组报道中,大多数的片子用相机拍摄,相机能够更简便的进行一些摇镜头和移镜头的拍摄,让画面流动起来。色彩的饱和度更高,光影呈现也更加有细节。片子突出“注重记者现场报道、注重现场原生态记录、注重现场同期声运用、注重现场细节捕捉”的理念,极具感官冲击力。此外,在包装上也推陈出新,导语采用主持人站播,主持人在说导语的同时,在演播室大屏幕上播放画面,与导语内容相呼应,同时也与片子实现过渡转场。片子包装采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段让人物隔空对话、老时光与新影像交替、通过镜头组接描述两个及以上的事件展现人物内心心里活动。
在《壮族哨兵农宏义:一条路一辈子》的报道中,在采访农宏义患有眼疾的的妻子时,采用了双视窗的方式,让两个人物隔空对话,妻子说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孩子生病的时候无法照顾。农宏义表示孩子生病了自己心里很担心,但是哨岗在人在,纪律必须遵守。对于丈夫工作的特殊性,最后妻子也表示谅解,她说,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也需要有他们这种人来守护边疆,守护安宁。正因为家人的默默支持,才有了这些为大家保家卫国的人,也让观众对这对夫妻肃然起敬。
在《铁路“父子兵”接力守“国门”》片子最后,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一组组铁路父子兵老照片与新照片交替出现,如今那些老照片里的孩子们都已成长为芳华少年,当初年经的父母们现在已是两鬓斑白,故事里的英雄是父辈祖辈,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他们孩子的手上,这是我的征程,也是你的征程。接过接力棒,不改初心,他们一代又一代人在南疆国门站好每一班岗。
《第一书记杨杰兴:接棒黄文秀走好新长征路》中,编辑搜集了大量黄文秀生前的影像资料,黄文秀在百坭村奋斗的400多个昼夜,忙前忙后给村里拉修路的资金,发展砂糖橘、油茶林、蜂蜜产业,帮助贫困户贷款办起大米加工厂。为了写好报道,记者多次走进百坭村,进村的途中,记者看到这条黄文秀忙前忙后“跑”來的进村道路正在加紧建成,接棒“战友”杨杰兴也忙着帮村里发展产业,带领乡亲们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片子交替展现黄文秀和杨杰兴的画面,通过这种时空交替、人物交替,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虽然牺牲在扶贫攻坚战场上,但她的战友和百坭村的父老乡亲们将接续奋斗,朝着她心中的“长征”继续前行。
4. 结语
这组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格,获评2019年度广西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媒体产业者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内容为王,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推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使主流媒体不断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参考文献:
[1]浅谈共情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王红,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928/c421561-30318944.html
[2]浅谈细节在新闻作品中的运用,刘金凤王利英,军事记者,http://www.81.cn/jsjz/2017-01/06/content_7440608.htm
【关键词】主题深刻;细节入手;记忆亮点;设置冲突 共鸣共情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6..08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频道精心策划制作了“70年国旗飘扬在南疆”特别报道,多路记者奔赴广西各地,记录各族干部群众坚守初心信仰,以忠诚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五星红旗在祖国南疆高高飘扬,托举中国梦的感人故事。
该系列特别报道共10集,分别为《壮族哨兵农宏义:一条路一辈子》、《铁路“父子兵”接力守“国门”》、《“老旗手”骆文芳:没有国,哪里有家?》、《“潮”支书张文俊:让“红旗村”扬起新风尚》、《张才提:心中有红旗扶贫不退岗》、《“中国海监1118”船员:无悔万里巡航路》、《爱民固边电影队:光影流年情怀未改》,《国旗巡线班:只为点亮边境万家灯火》、《苗族老师李春谋:为了22年前的约定》、《第一书记杨杰兴:接棒黄文秀走好新长征路》。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上与越南接壤,是祖国的南大门,也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同时广西境内有延绵起伏的群山,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组报道丰富的选材。这组报道的主人公他们有边防哨所哨兵、铁路工人、京族渔民、少数民族自治县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海监船船员、边境电影放映队、电网国旗巡线班和苗族老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展现他们在岗位上默默付出,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之中的品格,让这组特别报道见思想、见温度、见品格。
1. 立意高远 主题深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延续,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庭、国家紧密相连。从家出发,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这组报道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以飘扬在广西境内的国旗为元素贯穿于每条片子,暗线则是这些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我爱你,中国》这首旋律也贯穿了该系列的所有条目。
《壮族哨兵农宏义:一条路一辈子》中的主人公壮族哨兵农宏义坚守在群山上的国防民兵哨所,守护着祖国疆域的一草一木,虽然清苦,但却立志把这个岗位一直干下去,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国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和时代赞歌。
《铁路“父子兵”接力守“国门”》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门火车站凭祥站这个小小的火车站,一代代铁路人薪火相传,一对对“父子兵”初心不改,接力守护南疆国门。
《“老旗手”骆文芳:没有国,哪里有家?》讲述了在与越南隔海相望的“京族三岛”,老旗手洛文芳在40年前成为村里第一个自发在家门口挂起五星红旗的人,此后他坚持带着家人一起将国旗高高挂起,一摞厚厚的国旗见证了他对新中国沉甸甸的爱。
国旗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能把亿万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特别报道中的故事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代表,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这样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更能引发无数的共鸣。
2. 真挚感人 用小人物讲好大故事
美国记者约翰·赫尔顿曾经说过:“新闻工具不应该把新闻人物当作‘材料’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人’看待。”不论是人物报道还是事件报道,如何表现有血肉的“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新闻创作的重头戏。人物塑形,是新闻报道的一个潜在的重要使命。这组报道通过寻找细节、巧设冲突,让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跃然而出,加深观众共情,使作品充满了感染力。
2.1 细节入手 打造记忆亮点
细节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新闻报道的超强亮点。精彩的细节,是顺应读者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刺激,使新闻报道产生吸引读者、强化读者印象和记忆的作用。
在大众的认知中,在崎岖的山路中巡边和在山顶的哨所坚守必然是艰苦寂寞。但这种感受如何能通过细节打动人心,这也是考验记者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记者跟随着壮族哨兵农宏义在崎岖的山路中巡邏发现,每次巡边都要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从山脚到弄平哨所要走849级“之”字形石阶。在弄平哨所200多平方米的楼顶的地板上,还留着哨所塔楼被雷击中过的痕迹,当时农宏义近在咫尺,身体都有发麻的感觉。有了这些具象的信息,那么就不难感受农宏义在这条巡边道路上走了21年,这是多么的艰苦与寂寞,如今40多岁的他已两鬓斑白,他用自己的青春告白祖国,用自己的默默贡献为祖国的安宁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数字是新闻报道中最直观的成分。有时用很长的文字仍说不明白的事情,引用数字就会是茅塞顿开,更有分量。如何描述“中国海监1118”船的船体工作环境,每天机舱里45度的高温和200分贝以上的轰鸣声,顿时就形象具体了。《国旗巡线班:只为点亮边境万家灯火》中描述电网国旗巡线班每次巡线都要砍荒开路,清除杂草乱枝。18米的电线杆,8斤的脚扣,40多步才能爬到杆顶,就算系着安全绳,仍会有危险。在那些台风暴雨过境的日子,为了万家灯火,他们逆风雨而行,留给家人无尽的担心和等待。南疆国门的夜晚,仰望星空,灯火明亮,国旗飘扬,这就是最美的光。这些细节同样也是直扣心灵,温暖人心。《张才提:心中有红旗扶贫不退岗》中写道,累计驻村11年来,张才提记录在册的村“两委”班子会议就有289次,走访村民9835人次,实地调查198次。筹集资金3160万元,为7个村修建283公里道路、30处人畜饮水工程、9座山泉蓄水坝、10个蓄水池,造福1.5万村民。这一个个数字就让张才提这个曾立下了“只要有一户乡亲不脱贫,绝不退休”军令状的硬汉形象跃然而出,他用自己的汗水为国旗增添光彩。 由崇左市宁明县韦氏三兄弟组成的“爱民固边电影队”,已经在边境线上为群众放电影40年了。三兄弟有一个原则:“只要有人想看,我们就去”。曾经有人找到他们说老母亲躺在床上动不了了,很想看场电影,于是三兄弟就跑到了他家放了场电影。有梦想,敢践行。飘扬在他们电影放映车上的五星红旗,成为流动在边境线上一抹最耀眼的红。
2.2 巧设冲突 引发共鸣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概念。采访中的共情,意味着记者要借助心理学知识,在前期进行周详的调查与准备,通过自己的语言、态度、表情、行为等使采访对象感到被尊重、理解、接纳,从而激发采访对象的自我表达,使双方能够深入沟通。每个人物都有酸甜苦辣,和采访对象的共情,其实就是一个贴心、交心的过程。当采访对象敞开心扉,才能获得了大量鲜活的音像资料和人物故事。
壮族哨兵农宏义的妻子患有眼疾,结婚4年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带着女儿过日子,孩子半夜生病,在哨所的丈夫也帮不上忙。人在哨所,农宏义心里亏欠着对妻儿的爱,也深藏着对父母的遗憾。农宏义在采访中说,自己当儿子,一起团聚吃饭,聊聊天那种简单的孝顺都没有满足父母,忠孝两难全,只能说对不起两老。
《苗族老师李春谋:为了22年前的约定》,为了给苗寨培育一位老师,资助人覃超柏与李春谋做了一个毕业后回到大山教书5年的约定。在代课的17年里,李春谋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微薄的工资无法支持一家的生计,是离开还是咬牙坚持,李春谋内心在挣扎。知道他想要离开,放学了孩子们就去老师家里蹲着,说老师你走了以后谁教我们呢?这一下也触动了李春谋,他立马放下行李,说不走了,不管多么艰苦都要留下来。如今,李春谋的心愿就是能够见覃超柏一面,告诉他自己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记者的积极奔走下联系上覃超柏,当他们在靖西弄关民族小学相拥的那一刻,李春谋幸福得像个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他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坚守了自己的初心,托举起山里孩子展翅高飞。
3. 画面丰富 精心剪辑
在这组报道中,大多数的片子用相机拍摄,相机能够更简便的进行一些摇镜头和移镜头的拍摄,让画面流动起来。色彩的饱和度更高,光影呈现也更加有细节。片子突出“注重记者现场报道、注重现场原生态记录、注重现场同期声运用、注重现场细节捕捉”的理念,极具感官冲击力。此外,在包装上也推陈出新,导语采用主持人站播,主持人在说导语的同时,在演播室大屏幕上播放画面,与导语内容相呼应,同时也与片子实现过渡转场。片子包装采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段让人物隔空对话、老时光与新影像交替、通过镜头组接描述两个及以上的事件展现人物内心心里活动。
在《壮族哨兵农宏义:一条路一辈子》的报道中,在采访农宏义患有眼疾的的妻子时,采用了双视窗的方式,让两个人物隔空对话,妻子说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孩子生病的时候无法照顾。农宏义表示孩子生病了自己心里很担心,但是哨岗在人在,纪律必须遵守。对于丈夫工作的特殊性,最后妻子也表示谅解,她说,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也需要有他们这种人来守护边疆,守护安宁。正因为家人的默默支持,才有了这些为大家保家卫国的人,也让观众对这对夫妻肃然起敬。
在《铁路“父子兵”接力守“国门”》片子最后,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一组组铁路父子兵老照片与新照片交替出现,如今那些老照片里的孩子们都已成长为芳华少年,当初年经的父母们现在已是两鬓斑白,故事里的英雄是父辈祖辈,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他们孩子的手上,这是我的征程,也是你的征程。接过接力棒,不改初心,他们一代又一代人在南疆国门站好每一班岗。
《第一书记杨杰兴:接棒黄文秀走好新长征路》中,编辑搜集了大量黄文秀生前的影像资料,黄文秀在百坭村奋斗的400多个昼夜,忙前忙后给村里拉修路的资金,发展砂糖橘、油茶林、蜂蜜产业,帮助贫困户贷款办起大米加工厂。为了写好报道,记者多次走进百坭村,进村的途中,记者看到这条黄文秀忙前忙后“跑”來的进村道路正在加紧建成,接棒“战友”杨杰兴也忙着帮村里发展产业,带领乡亲们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片子交替展现黄文秀和杨杰兴的画面,通过这种时空交替、人物交替,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虽然牺牲在扶贫攻坚战场上,但她的战友和百坭村的父老乡亲们将接续奋斗,朝着她心中的“长征”继续前行。
4. 结语
这组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格,获评2019年度广西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媒体产业者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内容为王,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推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使主流媒体不断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参考文献:
[1]浅谈共情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王红,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928/c421561-30318944.html
[2]浅谈细节在新闻作品中的运用,刘金凤王利英,军事记者,http://www.81.cn/jsjz/2017-01/06/content_7440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