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uan119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课文的语句很精彩,情感也很丰富,但整堂课听起来总觉得枯燥无味,有时甚至如一潭死水或味同嚼蜡,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缺乏课堂激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教师没有激情,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生命力。那么,语文教学激情从何而来呢?以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点感受,愿与同行商榷。
  一、语文教学的激情,来源于教师对生活的热爱
  教育家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已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这个火把,就是对生活的热情与激情。心理学研究证明,积极的兴奋的情绪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激情能够激起灵感的火花,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很难想象出一个对生活消沉、颓废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会有飞扬的教学的激情。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活跃充实的。当教师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就会因教师的激情而点燃。
  二、语文教学的激情,来源于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让课堂充满激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如果一个教师把语文教学只是当作一种谋生的方式,对所从事的语文教学不热爱,那么他就不可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教育专家薛瑞萍说:“我珍惜激情。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纯粹到有点冒傻气的激情,教师就不可能有定力潜心修炼,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注入理性和艺术的成分。在我眼里,教师只有两种:一种是提到教育眼睛就发亮,心胸就发热;另一种是除此以外的。我想,成就一个教师的因素有很多,但‘发亮’和‘发热’绝对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薛瑞萍所说的“发热”、“发亮”,指的应该是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确实,只有当我们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做一个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才能让课堂充满激情。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有一段为走上讲台而执著追求的感人故事。他们正是凭借对语文教育的满腔热忱,才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
  三、语文教学的激情,来源于良好的师生情感
  俗话说:情动,才有心动;心动,才有行动。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师生思维、情感相互交融的产物。语文教学,它所承载的绝不只是知识的识记,更是知情行意的综合,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它作为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作为教师要用心与学生交流,用心与学生合作,彼此在交流中沟通、在碰撞中提升。这样,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学生将视教师为眼中的亲人,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撞击,将带给师生同品共享合作学习的愉悦,而好学之情、勤学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达到这种状态,以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语文教学的激情,来源于对课文的用心解读
  古往今来,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作者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因此,作为教师要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要读出课文的精神与魅力来,用纯真心灵去拥抱作者的深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感情抑扬起伏,或奔腾似江水,或舒缓如清流,举手投足,嘻笑怒骂,情发于衷。这种理解和把握也能使教师感受到作品的巨大的熏陶力量和将这种力量传递给学生而产生的冲动和无限自豪感,从而体验到师生共同畅游知识海洋的愉悦,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根据文本的喜、怒、哀、乐,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化为教育者的灵魂,来打动和感染学生。只有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充满激情,才会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正如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所说:“每教一篇文章之前,我总是反反复复地读,一直读到‘品’出味,才决定怎样去教。”
  五、语文教学的激情,来自于课堂上的激情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激情对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精神饱满、有激情,那堂课就上的意趣昂然,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效果显著。反之若教师自己情绪低落,那么那堂课肯定死气沉沉,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中还他个委婉。”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是点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诙谐幽默的语言,富于变化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传神的表情,饱满的精神面貌,是语文课堂激情教学的有效手段。笔者曾听过一位年轻教师上《口技》一课,该教师那富有激情的教学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似乎就是那位口技表演者,把本来枯燥的文言文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收获。
  激情是语文的生命力所在,要想追求语文教学的活力,就要因情而动,因势而行,就要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课堂需要激情,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满怀激情徜徉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神圣的语文课堂,迎来自己语文教学的满园春色吧!
  (作者单位:628309四川省剑阁县杨村中学)
其他文献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策略,特别是做不容易的事,策略更为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有哪些策略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的策略    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感情、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趋向,同时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欣喜之余,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种课堂教学现象也应引起关注:每当师生之间形成对一问题的交流、学生的答案一旦偏离教师的固定教学思路与标准答案,必遭教师的否决,每当看到这样的场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学科的难点。然而,不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度比较大,不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就是内容空洞,废话连篇。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潜心钻研作文教学方法,加大作文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作文教学的思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在此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  很多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主要原因是“怕”。一怕肚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写错字;在语文考试中,字形题是必考题,而学生的文字表达里的错别字更是花样百出。现就针对语文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别字来举例说明追本溯源是辨析错别字的好方法之一。  以2010年江西高考题为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 吻颈之交 自诩 一筹莫展  B.寒碜 礼尚往来 偿试 杀一儆百  C.端倪 改弦更章 虐杀 原形毕露  D.肆意 淋漓尽致 编撰 理屈词穷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上好语文课,已成为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抓实预习环节,为上好课打基础  在预习中,要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时主动使用工具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课堂上,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通过交流,对学生预习中的收获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表现突出的大加赞赏,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提高
期刊
语文教师在“语文”这块世袭领地上日夜劳作,吐丝不息,可谓鞠躬尽瘁。然而,虽筋疲力尽,却作茧自缚,甚至有不少教师也反映越教越不会教了。为什么呢?封闭、保守、教死了。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概念几乎一成不变,真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可悲的。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即必须寻求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纵横内外的联系及其相互制约的规律,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泰山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素质教育已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上和时间上对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探索。因此,课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能进入课文情境中去。笔者认为学生情感的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带,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的乐曲,使学
期刊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现代外语课堂教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强调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二是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交往或者说是参与。这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积极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学生的相互交往在提高外语学习效果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正如krashen所提出的:“…通过相互交往,第二语言习得者获得‘最理想的输入’”。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几种教学法,无一不强调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