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学习除了能解决实际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思维的训练,即会用数学的方式看问题。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动机,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一、巧设情境,激活思维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没有婉转的旋律,没有艳丽多彩的画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遵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情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的关系。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发展。
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情景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往往来自充满疑问的情景,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故事创设情景,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景,利用游戏创设情景,通过操作试验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情境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交流探索,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寻求变异、勇于创新。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鼓励学生交流、探索。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重视。数学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同时,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教学中,公式的逆向应用,题组的变式训练,开放性问题,一题多解等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探索开拓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在交流讨论中要创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要善于提出质疑。人们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意见,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强化训练,敏捷思维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得算出得数。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四、总结归纳,深化思维
总结是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并使之产生升华的必要途径,不论是概念、公式还是数学思想、方法都要坚持不懈加以积累、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探寻知识内部规律和外部联系的过程,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总结的习惯,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通过教师的归纳、点拨,使学生能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解决更高一层次的数学问题,充分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升华,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要做到:①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②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③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一、巧设情境,激活思维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没有婉转的旋律,没有艳丽多彩的画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遵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情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的关系。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发展。
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情景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往往来自充满疑问的情景,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故事创设情景,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景,利用游戏创设情景,通过操作试验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情境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交流探索,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寻求变异、勇于创新。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鼓励学生交流、探索。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重视。数学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同时,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教学中,公式的逆向应用,题组的变式训练,开放性问题,一题多解等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探索开拓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在交流讨论中要创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要善于提出质疑。人们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意见,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强化训练,敏捷思维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得算出得数。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四、总结归纳,深化思维
总结是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并使之产生升华的必要途径,不论是概念、公式还是数学思想、方法都要坚持不懈加以积累、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探寻知识内部规律和外部联系的过程,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总结的习惯,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通过教师的归纳、点拨,使学生能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解决更高一层次的数学问题,充分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升华,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要做到:①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②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③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