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选题单一、设计内容陈旧、设计方法老化、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选题创新、引入网络图等先进设计手段、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改进措施,为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张礼华(1971-),男,江苏江都人,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朱红耕(1956-),男,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扬州 22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扬州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课题编号:0571870032985)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115-02
  
  一、“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学”课程,又称灌溉排水工程学,是我国水利、农业类院校农田水利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农田水利学所学基本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工程技术经验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巩固灌溉与排水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国内外开设农田水利课程的院校,基本上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均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为将来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不同于“农田水利学”课程实验与毕业设计。课程实验一般与课堂教学配合较为紧密,试验内容明确而具体,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几个课时;毕业设计一般时间较长,每个指导老师往往只负责指导几个学生,且学生题目各不相同;而课程设计其规模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多年来,通过“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这一环节的训练,为学生顺利过渡到独立性、综合性较强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目前,国内开设“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主要模式为:教师一般每班学生给定1-2种课程设计题目,并给出一些关键数据和公式作为设计依据,学生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设计,在1-2周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规划图和设计书,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成果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给出评价结果。
  二、传统“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时,传统的“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模式也逐渐显现出较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单一
  与毕业设计不同,课程设计题目相似度较高,一般开设“农田水利”课程的院校,其农水课程设计对同一班级多年来均采用几乎相同的选题方向,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学生思维单一化,并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同时,由于教师多年指导同一种类型甚至同一选题的课程设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对该课程设计基本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无形中会把自己的设计思路、想法传递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老牌专业,课程设计内容相对规范和标准,使得部分教师不想或不愿意设立新的设计内容和改革设计方法,导致每一届学生几乎都会设计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选题内容比较单一;同时,由于部分教师所选课程设计内容并非来自于工程实践,不易激发学生兴趣。
  2.部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
  水利属于艰苦行业,尤其是农田水利专业,主要培养为基层水利服务的水利专业人才,因而在学习“农田水利学”这门课程和进行课程设计时,部分学生认为将来自己可能不会从事灌溉与排水这方面的工作,学习主观能动性相对不足,体现在进行“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时,不能够主动积极完成任务,如果班级课程设计选题高度相似甚至相同,在不能按期完成设计任务的情况下,为这部分学生抄袭提供了便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设计水平。
  3.设计内容陈旧
  目前,部分院校农水课程设计内容已显老化,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如现有教材中,灌区渠道设计是农水中重要的内容,因而多年来,农水课程设计也主要以灌区渠道设计为主,尤以梯形渠道为多。而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尤其是随着我国水利现代化工程的逐步实施,旧有的灌区灌溉模式可能不一定能够满足现代化水利的需求,如,为构建生态型灌区,同时从节省土地的角度出发,混凝土低压管灌、UPVC管道灌溉等已成为潮流,而目前许多院校开展农水课程设计时,灌区渠道仍采用混凝土衬砌,已经不能反映现代水利的发展要求。
  4.设计方法老化
  现有“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方法,基本沿袭了近十余年来的方法,如灌区规划中,基本要求学生在现状图上画出渠道、建筑物位置,然后选取典型渠道进行设计,这种方法对布置形式相对简单的平原灌区确实较为合适,但当对控制面积较大、布置形式复杂的灌区却并不适用。
  二、“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
  1.选题创新
  农水课程设计选题应着力强调实用性,应贴近于工程实际,其选题来源应全部或大部分来自于教师实际的科研课题;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最好能够在设计前详细向学生介绍项目设计的背景,甚至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带学生到实际需要设计的灌区去现场踏勘,如此不但能引起学生对该课程设计的兴趣,而且帮助学生了解如果将来他们走上社会后,如果碰上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也使学生有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极好机会。
  同时,摈弃以往那种全班学生几乎均采用相同设计题目的传统做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多设计小组、多选题方向的设计方法。所选课程设计题目,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农水工程最新发展趋势,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如,传统灌区灌溉方式一般采用土质渠道或混凝土衬砌渠道进行灌溉,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混凝土管道、PVC、UPVC管道灌溉等由于具有节省土地、管理方便等原因,日益成为主流。因此,在灌区规划课程设计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分别采取土质渠道、混凝土衬砌渠道、混凝土管道、UPVC管等多种不同的方式针对灌区进行灌溉,则可使学生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接触当今社会上最新的设计潮流,为学生走上社会做好铺垫。
  2.设计手段与方法
  (1)革新设计手段。传统“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中,如灌区规划,一般首先在地形图上对灌区渠系、建筑物进行布置,再根据各级渠道、建筑物控制范围与面积进行设计,这种方法对地形相对简单、面积较小的平原灌区是合适的,但当灌区控制范围较大、地形复杂时,单纯采用上述方法并不能直观反映灌区渠道、建筑物之间的关系,设计难度较大。例如,对丘陵灌区而言,与平原灌区单一供水模式并不相同,由于灌区地处丘陵,某一渠道供水水源,既可能直接由水库供水,在水库供水水源不足的条件下,也有可能通过泵站由河道取水,甚至可能由其他渠道通过过水涵、过水洞等补水。其实,单纯在灌区规划图上画出供水渠道图,并不能直观地显示出已有的灌溉供水方式,而已在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图、框图等实用技术可很好地解决此类的问题,因此,在农田水利学规划设计中,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灌区现状、规划网络图、框图等以往从未在农水课程设计中使用过的新手段、方法,方便规划设计。
  (2)强化计算机工程应用能力。目前,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已拥有电脑,然而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电脑的功能仅限于游戏,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很多学生在大四毕业时,居然连最简单的利用EXCEL表计算、WORD排版等基础操作都不熟练。因此,课程设计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电脑对计算过程、结果进行处理,强化电脑应用能力培养。
  例如,灌区规划中常采用试计算法对渠道断面进行设计,在掌握基本计算原理的情况下,试算过程只是简单工作的重复,计算过程繁杂且极易出错,为此,在灌区规划设计中,可要求学生在进行渠道断面设计时采用EXCEL表进行计算,在EXCEL表上建立影响渠道断面设计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可大大简化计算工作量,提高准确性;同时,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学生再做一个简单的PPT课件,PPT不要求制作精美,只要求能够基本反映课程设计的思路与成果就行,如此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方便了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我国开设“农田水利学”课程的院校数量众多,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莫时旭,郑艳,刘丽芳.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和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157-158.
  [2]张敏,周水兴.“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S1):100-101,106.
  [3]李建奇,陈日新,王建君.工科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的探讨[J].德州学院学报,2007,23(6):96-9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的场域是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充斥着语言,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整个教学过程大多是通过语言进行的,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意义,语言是教学的工具、纽带和桥梁。教师话语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良好的课堂话语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话语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话语;话语策略;话语参与  作者简介:邬小学(1962-),男,贵州铜仁
期刊
摘要:在介绍Matlab软件特点并分析当前“概率论与统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模拟实例阐述了把Matlab软件引入“概率论与统计”教学中的必要性。将“概率论与统计”的理论教学和数学软件Matlab紧密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概率论与统计;Matlab;课
期刊
摘要:人才队伍建设是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件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所需的核心人力资源,也关系到员工个人在企业的成长及对企业的满意度,因此,传统的“缺什么、补什么;退多少、进多少”的培养模式已愈来愈不能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一强三优”现代化集团公司和建设“两个一流”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将先进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运用到电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是培养新生代电网建设、管理人
期刊
摘要:网格技术作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理论方面的日益完善和应用层面的日益增多,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这场革命势必也为国内各高等院校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各项数据资源的整合管理,从而克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应用困境,使得高校校园管理更加趋向人性化、合理化、全面化。网格技术在教育资源管理上的引入和应用也成
期刊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领域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与高等农业院校有效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为例,探讨了农业高等院校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运行和绩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创新  作者简介:刘辉(1974-),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许慧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招生生源的相对减少,导致独立院校生源质量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势必会给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巨大压力,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文章从独立院校学生的生源现状和特点出发,阐述在这种新形势下,提高独立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独立院校;生源质量;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胡桂华
期刊
摘要:在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在定义技能向量,并对用人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技能点的重要性分值,通过计算形成针对某一岗位群的最佳技能水平组合,为形成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网格化  作者简介:陈建松(1979-),男,浙江宁波人,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助教;张晓芹(1983-),女
期刊
摘要: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期为三年,通过3年建设和改革,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紧密、水电建筑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全国示范性专业。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认识未来工作岗位的特性,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专门开设了一门理实一体的课程——“水工概论与职业情景认知”。该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将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坝、水闸、厂房转化为真实的生动的记忆,还应培养学生对水工专业知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融资是工程项目实施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扩大,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工程项目融资正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这也使得我国迎来了项目融资应用的新一轮高潮。立足于教学实践,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已发现问题,提出从选择合适教材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案例教学、引入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师素养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提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从提高“隧道工程”教学效果角度,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着重对“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合该学科特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实施互动式教学,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隧道工程”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