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年级上学期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有联系的,有的是主题上的联系,有的是课题上的联系,而其中以“时间”为线,贯穿始终。我们可以把每篇课文变成一个童话故事,甚至可以把整本书变成一整个童话故事的背景,采用同一个主人公,只不过环境和故事在不同课文间发生着变化,利用孩子对故事的强烈兴趣,将新知识逐步渗透到孩子脑海中。
关键词:兴趣;童话故事;教学方法
一、 尝试“童话故事改编法”的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朗读非常枯燥无趣,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朗读更是乏味得很。我们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学的欲望,就有做的动力。低年级小朋友的思想不容易长时间的集中,同样一篇讲关于勤劳的文章,是用严谨的议论文,举几个勤劳致富的事例好呢,还是如《蚂蚁和蝈蝈》一般的童话故事好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低年级小朋友在学习上自觉性很低,所以需要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引导,朗读同样也是。只有让孩子对我们的话感兴趣,才能引导孩子长久、深入地朗读。
二、 “童话故事改编法”教学方法的启发
一次专家指导课,几句令我醍醐灌顶的话,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于我上的《大海睡了》一课,顾老说,可不可以将课文编成一个故事,老师的上课就像是讲故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字、词、句的朗读串联在其中,这样孩子是不是会对这节课特别感兴趣,听得特别认真?不要单独地将字、词、句罗列出来让孩子去认读,这样做的效率不见得好。这不正是我所思考、所想要的吗?将课文编成各种童话故事,将语文书变成一个大大的“童话世界”,孩子一边感悟朗读,一边体会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最终提高朗读能力。
三、 “童话故事改编法”的实践
我利用《北风和小鱼》这篇童话色彩浓郁的课文进行尝试,觉得应该好上手一些。一开始我就点题:老师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北风和小鱼的故事!如此出示课题,朗读课题。关于这篇课文的童话改编,我总结了几点:
(一) 一些背景可以虚化
童话原本就是一种虚虚实实的体裁,有时候我觉得一些童话的作者就像“大仙”一样,俩字:能编!但他们作品的作用却比所谓的“大仙”实在得多,因为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既浅显又深刻,发人深省,为人类灵魂的升华而服务。我一开始是这样说的:在世界的极北,有一个地方,环境非常恶劣,因为那里常年居住着自大又狂傲的北风,他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怕他……听到这里,我发现孩子眼睛已经亮闪闪了,故事教学法真是好帮手!真真假假,要说没有这个地方吧,北极就很像;要说是北极这个地方吧,下文提到的青草、梧桐、鸟儿又怎么出现,所以我就来一个虚晃一招。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点出“冬天”呢,这样就不会麻烦了?这是因为我们在童话故事里呀!
(二) 故事人物要鲜活
在《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里有两个主要人物——北风、小鱼。还有三个次要人物,这些角色有的是个体,有的是群体。如果只向学生说北风和小鱼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我想这在孩子们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会很浅,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如果为这些角色添上些形容词或描写的语句,孩子们会更喜欢,童话故事也就更完整。比如上面提到过的北风,我提到了他的性格——自大、骄傲,又写了他的陋习——喜欢欺负人,把环境变得糟糕。小鱼的形象表现主要是在外貌和性格特征上。我设定的形象是小鱼披着彩色的衣服,上面有半圆形的花纹。小鱼很勇敢,不怕北风,平时很活泼。具体的人物描写能使童话故事“活”起来。
(三) 学会“自欺欺人”
最厉害的说谎家是能把自己都骗过的人。我自己先要沉浸在《北风和小鱼》这个童话故事中,相信北风是活的,是恶劣的;相信小鱼是勇敢的,是自由自在的。以儿童的视角看待童话世界中的每一个生灵,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感受体会传播进孩子们心里,带领孩子一起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知道做人要谦虚、勇敢,面对恶势力不轻易低头。
四、 “童话故事改编法”存在的问题
童话改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童话故事改编”,操作不熟练,与学生的配合有些不畅,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上也要进行调整。另外,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在朗读情感和技巧上有所突破,但却丢掉了朗读课文时发音的“响度”!我不要求学生声嘶力竭地读文章,那是喊,不是读,但也不能43个孩子比不过我一个人的声音!太响的声音容易走调,不利于朗读发挥,可是太弱的声音听上去有气无力,遮掩掉了朗读感情丰沛这个亮点,这样就失掉了培养学生朗读的初衷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着,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我们要利用好“童话故事改编法”这把双刃剑,用好了孩子朗读水平更进一步,用不好的话还不如不用,弃之!
虽然改编童话的教学方式跟常规的教学方式不一样,但“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同理,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与学的文化本来就是探索着,实践着,研究着的。这有可能是一条绝路,也有可能是一条康庄大道,只有勇敢走到底才知道结果。
作者简介:
龔雪,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关键词:兴趣;童话故事;教学方法
一、 尝试“童话故事改编法”的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朗读非常枯燥无趣,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朗读更是乏味得很。我们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学的欲望,就有做的动力。低年级小朋友的思想不容易长时间的集中,同样一篇讲关于勤劳的文章,是用严谨的议论文,举几个勤劳致富的事例好呢,还是如《蚂蚁和蝈蝈》一般的童话故事好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低年级小朋友在学习上自觉性很低,所以需要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引导,朗读同样也是。只有让孩子对我们的话感兴趣,才能引导孩子长久、深入地朗读。
二、 “童话故事改编法”教学方法的启发
一次专家指导课,几句令我醍醐灌顶的话,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于我上的《大海睡了》一课,顾老说,可不可以将课文编成一个故事,老师的上课就像是讲故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字、词、句的朗读串联在其中,这样孩子是不是会对这节课特别感兴趣,听得特别认真?不要单独地将字、词、句罗列出来让孩子去认读,这样做的效率不见得好。这不正是我所思考、所想要的吗?将课文编成各种童话故事,将语文书变成一个大大的“童话世界”,孩子一边感悟朗读,一边体会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最终提高朗读能力。
三、 “童话故事改编法”的实践
我利用《北风和小鱼》这篇童话色彩浓郁的课文进行尝试,觉得应该好上手一些。一开始我就点题:老师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北风和小鱼的故事!如此出示课题,朗读课题。关于这篇课文的童话改编,我总结了几点:
(一) 一些背景可以虚化
童话原本就是一种虚虚实实的体裁,有时候我觉得一些童话的作者就像“大仙”一样,俩字:能编!但他们作品的作用却比所谓的“大仙”实在得多,因为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既浅显又深刻,发人深省,为人类灵魂的升华而服务。我一开始是这样说的:在世界的极北,有一个地方,环境非常恶劣,因为那里常年居住着自大又狂傲的北风,他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怕他……听到这里,我发现孩子眼睛已经亮闪闪了,故事教学法真是好帮手!真真假假,要说没有这个地方吧,北极就很像;要说是北极这个地方吧,下文提到的青草、梧桐、鸟儿又怎么出现,所以我就来一个虚晃一招。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点出“冬天”呢,这样就不会麻烦了?这是因为我们在童话故事里呀!
(二) 故事人物要鲜活
在《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里有两个主要人物——北风、小鱼。还有三个次要人物,这些角色有的是个体,有的是群体。如果只向学生说北风和小鱼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我想这在孩子们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会很浅,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如果为这些角色添上些形容词或描写的语句,孩子们会更喜欢,童话故事也就更完整。比如上面提到过的北风,我提到了他的性格——自大、骄傲,又写了他的陋习——喜欢欺负人,把环境变得糟糕。小鱼的形象表现主要是在外貌和性格特征上。我设定的形象是小鱼披着彩色的衣服,上面有半圆形的花纹。小鱼很勇敢,不怕北风,平时很活泼。具体的人物描写能使童话故事“活”起来。
(三) 学会“自欺欺人”
最厉害的说谎家是能把自己都骗过的人。我自己先要沉浸在《北风和小鱼》这个童话故事中,相信北风是活的,是恶劣的;相信小鱼是勇敢的,是自由自在的。以儿童的视角看待童话世界中的每一个生灵,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感受体会传播进孩子们心里,带领孩子一起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知道做人要谦虚、勇敢,面对恶势力不轻易低头。
四、 “童话故事改编法”存在的问题
童话改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童话故事改编”,操作不熟练,与学生的配合有些不畅,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上也要进行调整。另外,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在朗读情感和技巧上有所突破,但却丢掉了朗读课文时发音的“响度”!我不要求学生声嘶力竭地读文章,那是喊,不是读,但也不能43个孩子比不过我一个人的声音!太响的声音容易走调,不利于朗读发挥,可是太弱的声音听上去有气无力,遮掩掉了朗读感情丰沛这个亮点,这样就失掉了培养学生朗读的初衷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着,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我们要利用好“童话故事改编法”这把双刃剑,用好了孩子朗读水平更进一步,用不好的话还不如不用,弃之!
虽然改编童话的教学方式跟常规的教学方式不一样,但“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同理,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与学的文化本来就是探索着,实践着,研究着的。这有可能是一条绝路,也有可能是一条康庄大道,只有勇敢走到底才知道结果。
作者简介:
龔雪,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