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又执着的完美主义者

来源 :广东造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南生简介:陈南生,男,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本科四年)。1986年8月至1999年6月先后在四航局船舶工程公司、四航局船舶修造厂和四航局盛华公司担任施工主管、经营部经理等职务。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担任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担任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10月至现在,担任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第一次见陈南生,是在航通公司广州沥滘厂区,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办公楼上,外面是窄窄的厂区,锈迹斑斑的滑道磨损得厉害,同样也磨损得不成样子的,还有厂房。陈南生显得有些瘦削的脸上,少有笑容。咬着牙,轻声轻气的往外蹦字,一字一顿。
  ——这是个“狠”人。
  是怎样的人生阅历,才塑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
  我很好奇。
  看着他的简历,又是分外的简单: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四航局,从基层做起,然后到航通。他的经历和航通紧密联系在一起。谢奇 2012.6.19于广州
  临危受命 二次创业
  陈南生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接手的时候,航通正处于“度过生存期,逐步走向发展”的阶段。他说,航通的上一任领导,是个非常有才干有能力的企业领导者,在群众中也有相当威信,口碑很好。
  确实,如果了解航通的历史渊源,就不由得竖起大拇哥。从1993年到2000年这7年间,“我们经历了一个艰难中求生存的阶段。对于所有航通人来说,这是一个艰辛的改制创业起步期。”陈南生告诉记者。在国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的大背景下,四航局对航通公司的扶持力度很有限,让其“放手经营”。航通人依靠一些落后简陋的设备工具,在场地狭小的广州沥滘厂区内,开始一轮艰苦创业。“当时我们的生产场地很紧张,在广州这个小小的片区里面,需要同时安排多个修造船项目,最高峰的时候,一年修造船接近70艘船。这个过程是非常苦的,平均修一条船才十几万港币。”陈南生说。
  创业难,守业更难。“刚开始接手航通,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陈南生说,当时航通公司受限制最大的是硬件设施,资源严重不足。仅有沥滘厂区4万多平方米的土地,随着业务的开拓,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包括码头水深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制造了很多阻碍,严重影响生产,能从事的业务空间非常小。
  作为新任领导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方向。新的发展时期,未来的发展方向,要谨慎判断;再就是团队建设,团队要凝结在新领导集体周围,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前进。
  当时航通公司的领导班子非常简单,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的高管人员只有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总经理离开后,陈南生作为副总经理接任总经理的职位,新旧交替之际,免不了有人会质疑:他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否能担起这个担子引领大家前进?
  


  团队内部的疑虑无疑给陈南生带来了一定压力。但他认为,既然组织让自已担任总经理一职,而自己在船舶行业内也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对于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也有深厚的感情,陈南生迎难而上,接受了挑战。陈南生回忆,当时为了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他只有秉着航通人“承担压力,迎接挑战”的精神,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工作、去思考,勇于担当。
  陈南生笑言,他是一个有那么一点小固执的人,既然选择接受挑战,就会尽力做好。
  针对刚接任时遇到的困难,陈南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逐一解决。一方面,在内部加强团队成员沟通,建立互信机制,让团队成员认清形势,并且相应地赋予每个人职责;另一方面,强化内部组织管理,包括做好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支出,提高组织效率。对外包队的管理、票据管理等制定具体的制度。
  他从产品结构和客户选择方面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针对生产设施严重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舍弃了修船业务,专注造船业务。当然在这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问题,包括传统客户的抱怨,以及内部员工的担忧。目前,航通在南中国特种船市场这一块,已经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客户也从原来港澳地区转移到以东南亚客户为主。通过核心客户的关系维护和合作加深,影响和带动新的客户。通过资源整合,推动生产发展。
  效果好不好,算算“总账”就知道。本刊在121期“走进船厂”中就算过:
  从原来的38名员工,营业额900万元;
  2002年,逐渐发展到员工120多名,600多名外包职业队员工,营业额接近1亿元;
  2004年,营业额达到1.3亿元;
  2008年,营业额突破7亿元大关;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取得了8.4亿元营业额的好成绩。
  ……
  航通的产品市场,从1999年底开始全面走向新加坡市场,舍弃原来的修船业务。在2000年以后,产品方向转型,市场以东南亚为主。
  “我只能自己以身作则,做好本职,相信自己是最适合的,给自己一个没有退路的信念,鞭策自己尽力往前。”——陈南生
  破釜沉舟,一往无前。这个陈南生,确实有点“狠”!
  


  凤凰涅槃 三次创业
  江门新会厂区的建设,是陈南生的又一项重要工作,他回忆起来,感触良多。
  新厂区建设,实际推动过程跟最初的构想并不一样。基本上,江门新会新基地的建设没有使用到沥滘厂区的设备设施,是在一块空土地上全新建造的生产基地,所谓的搬迁,只是实现了核心团队和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
  新会厂区建设,苦不苦?陈南生非常感慨的提到一个细节:新会厂区的400吨龙门吊,就是航通的技术人员,自行“鼓捣”出来的。因为航通就是在不断的求生存中逐步壮大,这里的人,有一股子的“蛮”气:一股子不服输、不认命、不怨天尤人的冲天韧劲。四航局划了一个“圈”,航通人就大干起来,为自己规划了一个新的发展蓝图,并不锲努力变为现实。
  江门新会基地的建设,给航通的发展迎来新的一页。陈南生认为,这是顺势而生的产物,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借助外部大环境的推动,同时得到四航局提供稀缺的土地资源和堪称大手笔经济投入的支持,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推动整个建设项目。2006年,第一批团队进驻新会古井,边建设边生产。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地积累。在上级领导、上级机构、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全力配合下,控制建造成本,确保建厂的质量,与此同时,保证生产的开展。陈南生告诉笔者,江门新会基地的建设,已经是告一段落,达到并突破了预期的设想。为航通未来的发展,建起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的发展,技术和管理两者不可或缺。这是一句老话,也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是支撑企业往前行进的两个车轮。实际上,技术与管理,两者拥有巨大的差别。
  “正因为我是学船舶制造这一块,属于专业人士出身,现在这家公司担任管理者,所以我有很深的体会:技术工作有非常明确的逻辑关系,而管理,更多要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理关系、逻辑关系去表述。我认为,企业管理是一门非常高深的艺术。”——陈南生
  目前,航通公司除外包队人员,在职员工共有530多人。航通公司构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管理架构,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要求,对于职责履行以及绩效考核也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在不断进步,其管理制度也应该随之调整。陈南生不无忧虑地表示,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固然优秀,但国内企业如果照搬的话,不一定行得通。航通公司目前仍然在不断的探索薪酬体制、考核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换位思考,重视员工的价值创造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的力量。陈南生认为,航通公司自1993年成立开始,甚至再往前追溯企业的前身,航通公司的发展,毋庸置疑是靠一代代人的奉献、拼搏和坚持。团队的发展,是决定航通公司未来能否再续辉煌的最核心因素。针对目前的环境,既要看到航通公司过往的辉煌成绩,也要面向未来找出不足和缺点,解放思想,打破一切禁锢,做好团队建设的工作。
  采访过程中,陈南生评价自己是一个喜欢换位思考的人,他能够看到团队中每个人不同的价值。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日益发达,企业员工拥有更活跃的思维,更丰富的社会信息量。在旧的体制中,主要以学历评定个人。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陈南生更愿意以社会标杆来衡量员工的价值创造,重视并发掘团队中每个人的价值。
  “不讲规矩是航通的规矩”
  “当冷静地审视过去的时候,可以发现,航通是一个有规矩,但也是一个不讲规矩的企业。我觉得过往最好的一点是:航通人有制度时可以不执行,没制度时就必须做。”陈南生向笔者解读了这句看似荒谬的话,他认为航通人经受过艰辛,与企业同患难,对企业有感情有担当。老国企沿用下来的一些制度,在新时期可能变得不再适用。“没制度时必须做”体现的是企业员工对企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本着企业效益最大化,去承担责任,努力工作。
  “企业文化需要总结、提炼和传承”
  据陈南生介绍,从经营数据上看,近几年航通公司的生产规模,自突破10亿以后就没有特别明显的进步。过去一段时间船舶行业的大环境很好,航通的产品相对单一,但是依靠个别产品的批量生产,以及得益于当时的高船价,可以获得较高效益。但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航通必须重新思考未来发展之路。陈南生认为,其中最迫切要考虑的,就是文化传承的问题。航通公司从最初的38人,发展壮大到现在超过 500人的规模,如何传承企业文化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陈南生觉得,航通公司的老员工多年积淀下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新员工中就有所稀释和削弱了。陈南生希望能开始对企业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并在新员工中灌输、渗透,以打造一个有向心力、战斗力的团队。
  “我们拥有宝贵的、丰富的企业文化积淀,但过去我们缺少总结和提炼。随着新员工的增多,我觉得有必要在挖掘提炼这一块,加大力度在新员工中灌输、渗透企业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陈南生
  一个矛盾的乐观主义者
  “我每走一步,都会先考虑失败。”陈南生说,但是,他又非常追求完美,正是因为这样,未雨绸缪,他个人觉得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的艰难,而航通,却又发展得相当稳健。
  “我觉得我内心深处是有一些很固执的东西。今天看来,我甚至认为当初就是这些小小的固执,姑且称之为执着的东西,支撑起自己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这个人,很多矛盾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他身上。或许,这就是他迷人的地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矛盾的乐观主义者。
  这个人,“狠”劲冲天!在结束访问的时候,他补充了一句:“能在一起工作,就是缘分,就应该好好珍惜。”
  霎那间温情溢于言表。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21-23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海事展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举行。广州国际海事展目前已成为2012年度亚洲规模最大及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中国海事展。  众多的新老参展企业纷纷参展 ,船舶动力企业也联袂出展。本刊记者亦随参展商聊尽企业的风光与展图,读懂了他们语言背后中美好的心愿。  大众阀门集团销售经理 姜海燕  对于这次展会,主办方和会展的服务机构的协调工作都非常到位
期刊
“三十而立”,是孔子概括人生历程随年龄增长所定的操持准则,也可以借用它来形容《广东造船》的发展历程。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广东造船》会刊,创刊于1982年1月,是华南地区创办最早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刊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地方造船学会创办最早的学术刊物之一。30年来,在广东省科协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会领导和团体会员单位的支持下,在历届编委会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培育下,《广东造船》遵循我国报刊出版的有
期刊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两艘3000吨级海监船日前正式入列中国海监。11月14日,3000吨级海监137船入列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并将赴我国东海海域执行定期维权巡航任务。而3000吨级海监110船也已经正式入列中国海监,由中国海监北海总队负责管理,并于11月12日启航执行黄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  据悉,中国海监137船和中国海监110船的入列,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海监维权巡航执法能力,对有效维护国家海
期刊
虽是初次相见,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他温文儒雅,率真坦诚,平易近人……  和他促膝长谈,你会为他的理论所折服,被他的情怀所感动;  他的同事朋友,无不惊叹于他勤奋进取、勇挑重担的大智勇。  他,曾荣获国家科委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是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殊荣。  他被誉为“船舶焊接界的常青树”,他就是周业基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工艺材料学组组长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10288 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浚海5”轮的集成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作为集成控制系统平台的网络系统,指出了集成控制系统对实时性要求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IHDCS(自航耙吸挖泥船集成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结构;数据结构;系统硬件  中图分类号:U665.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文冲船厂为中交广州航道局建造的1
期刊
2012年1月13日,由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海事科技学会、皇家造船师学会暨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香港联合分会联合主办、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粤港澳海事界迎春联谊会·2012”在广州东逸湾国际酒店顺利召开。联谊会由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胡国良主持,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副会长徐国庆、香港工程师学会—MMNC分部主席司徒家成、广东省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汤世华
期刊
佛山,南中国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毗邻广州、港澳等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亚热带气候全年温和,雨量充足,珠江水系中的北江、西江及其支流贯穿佛山全境,内河水网纵横交错。自古以来,船舶就是佛山地区一种重要的交通和商品交易工具,促进了佛山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动了佛山造船及配套产业的发展。    ·老佛山造船及配套产业的前世今生  探视佛山市船舶与配套产业随着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
期刊
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Informa Exhibitions共同承办的2012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以下简称“广州国际海事展”)将于11月21日-23日在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作为双数年度亚洲地区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海事展之一,广州国际海事展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过四届,被视为亚洲地区海事
期刊
龙穴造船32万载重吨VLCC首制船进坞  ■ 特约通讯员:张伟娜(龙穴造船)  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为中外运长航集团南京油运公司建造的32万载重吨VLCC首制船(L0030船)于2月16日举行进坞仪式,开始船坞搭载。  32万载重吨VLCC是华南地区迄今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是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此前建造的30.8万载重吨VLCC的升级优化船型。升级优化后,32万载重吨VLCC不仅载重量增加
期刊
12月18日下午,广州航运交易所举行落户南沙新区仪式,同时与八个航运、金融企业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广州航交所的落户将为建设南沙新区特色鲜明、层次多样、功能齐全、产业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沙区委书记丁红都、国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巡视员李建生、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广州港务局局长常敏等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与金融机构、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