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1:聊聊“人物”
  师:屠户和狼有不智的表现吗?先说屠户。
  生:屠户有不智的表现,“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乃”“盖”,说明屠户原来还是被蒙在了鼓里。
  生:屠户并不是用智把狼引到薪丘,识破了狼的诡计,想好了毙狼之术,而杀死两只狼的。
  生:屠户的胜利全凭侥幸。不过,屠户一刻也不曾放松警惕,在还没有识破狼的诡计的情况下果断出手杀了狼。
  生:狼也有不智。在途中,在旷野,两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却没有从正面同时攻击,一齐猛扑,贻误战机;“目似瞑,意暇甚”,“甚”,诱敌过头了;“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弄巧成拙了。狼之“智”不及屠之勇。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师:那么,本文的主人公是狼还是屠户?(学生争论热烈)
  生:故事中的狼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时不停地追,想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狼一直在用“智”,而屠户则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所以,狼才是主要“人物”,用“狼”作题目较合适。
  生:我也赞同。《狼》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狼三则》是关于“狼”的一个系列。
  话题2:聊聊语言和技法
  (屏显)①缀行甚远 一狼仍从 而前狼又至
  ②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品一品这几个虚字的味道。
  生:这几个虚字,渲染出了危急关头紧张的气氛,更显示出了屠户的万分危急和心急如焚。
  师:你这个“渲染”用得真好!
  (屏显)③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去掉虚字,再读一读。(生对比读)
  生:如果去掉虚字,我感觉少了许多韵味。
  师:是啊,虚字不虚。
  (屏显)有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一屠晚 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师:对比白话文与文言文,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古文语言干练的特点。
  师:还是以这一句话为例,看看能不能去掉几个字?
  生:“一”说明只有一人,去“一”则不知几屠。
  生:“晚”字不能去,更能突出阴森恐怖的气氛。
  生:“担中”不能去,去掉了,句式也不那么工整了;再说,下文还有“弛担持刀”呢。
  生:“肉尽”也不能去,为下文屠户遇到狼的窘迫处境埋下伏笔。
  生:“剩骨”也不能去,为下文“投以骨”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师:如此看来,这一句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本文言简义丰,可以说是把古代汉语的精练发挥到了极致。
  师:请男女同学分别找一找写狼和屠户动作的动词。(过程略)
  师:这一系列的词语,既表动作又表速度,时而紧张,时而舒缓,张弛结合,疾徐交替,一波三折。所以我们朗读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轻重缓急。把你找的含有这些动词的句子再读一读。(生读)
  师:再来找一找写屠户心理活动的动词。
  生:“惧”“大窘”“恐”。
  生:还有“顾”“欲行”“乃悟”。
  师:写屠户的恐惧,是不是贬低屠户啊?
  生:人遇到豺狼虎豹哪有不害怕的,这也很正常。
  师:这样写更具真实感,也更添情境感,形象逼真。
  师:不读到文章的最后,你知道两狼的具体战术吗?
  生:不知道。
  师:如果作者事先就明确告诉我们两狼的作战方案,好不好呢?
  生:不好。让人琢磨不透才更有悬念。
  师:写两狼最后的战术,一明一暗—— 作者故意不作明说,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形象,让读者一步步随同文中的当事人一起来“亲历”。明暗映衬,这就是悬念设置的妙处。我们来进一步揣摩体味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
  (屏显)少时,一狼径去,—— 去得蹊跷,悬疑之一。
  其一犬坐于前。—— 乖得出奇,悬疑之二。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太过反常,悬疑之三。
  师:涵泳之际得况味。我们也试着来给课文写点批注。(学生批注略)
  师:总之,记叙,跌宕起伏;议论,画龙点睛。作者为文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话题3:聊聊“聊斋”主人
  (屏显)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师:谁来说说,“聊斋志异”是什么意思?
  生:“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的故事”。
  师: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的书房—— 聊斋,题了这样一副对联,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屏显)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请一生在黑板上于“聊斋志异”“蒲松龄”两侧竖行板书该对联)
  话题4:聊聊《狼》之“异”
  师:本文所写之狼竟能如此工于心计,令人称奇。同学们相信不相信真有此事?
  生:真事!真事!……
  师:认为真的请举手——(生全体举手)还有不同意见吗?(没人回答)请举手。(没人举手)
  (屏显)《狼》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师:“狼”字的两边是什么符号?
  生:书名号。
  师:它是一篇文学作品。真也好,假也罢,其实都不重要——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性格。这个故事所表现的狼与人的争斗,是意味深长的。如果把本文当作寓言来看,这就是一只“文学狼”,而不是“自然狼”—— 一个文学意象、文化符号。
  师:“狼”在中国文学中有独特的内涵,它象征——
  生:残暴、阴险、贪婪、狡诈……
  生:坏人、恶人、小人。
  生:邪恶势力。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形形色色的“狼”——(给黑板上的“狼”字添加引号)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果敢去面对所谓的“狼”呢?
  生:有!
  (屏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在学生齐读声中结束)
  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研读以及教学的设计,让文本自身的魅力散发出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为此,我设置了“屠户和狼有不智的表现吗”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让学生有所顿悟: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阅读;另一方面,它冲击了学生脑子里早就建立起来的思维图式,即狼是狡诈的,屠户是智慧的,殊不知,狼与屠户都有不智之处。这样的问题设置,一改人们惯常的思维,让狼与屠户的形象鲜活、立体起来。
  文言文语言的精练这一魅力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呢?我用“将白话文回译到文言文”的方法,让白话与文言对照,对照中,文言简练的特点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接着追问“看看能不能去掉几个字”,这一问,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发现了文言文“文简意丰”的特点。
  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在最后一个环节,我没想到的是,学生都认为真有此事。我灵机一动,顺势过渡到对本文寓言文体的把握上来,从而顺利揭示了本文的寓意,链接了生活,并完成了板书。这是从写作意图上发掘出了《狼》的文本意蕴。
  当然,课堂也有很多不足,主要是内容庞杂,还需要“简”下来,再“减”下来,朝“眉清目秀”方向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教体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编者按:语文教学需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如何通过情感的路径发展学生的心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无锡市梅里中学语文组的老师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们选取几位老师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阅读要达到“有感情”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必须进行情感体验;对教师而言,必须呈现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断积累感情,逐步做到言为心声,以声传情。因为情是“根”,言是“苗”
期刊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和学生共读《雷雨》。  2005年,在使用苏教版选修教材《中外戏剧选读》教学时,我和学生仅仅读了第二幕周朴园和梅侍萍相认那一场,当时,学生和我的主要观点都是:周朴园的那一句“谁指使你来的”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他对梅侍萍的感情是虚假的。  2014年,我和高二IB班的学生共同阅读和探讨了完整的《雷雨》,因为在此之前阅读了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所以,我们在讨论相关问题时,会时时将两
期刊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以独特的个人风格营造了一种优美和谐的民俗情境。后来有人评价汪曾祺是一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的确,其隽永、冲淡的风格,给时代和社会“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甚至他半现实半理想的表现内容,也让人百读不厌。然而,少有人强调的是,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作为他主要的写作形式,也都隐含着他内心的真正情感。  一说到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是绕不过
期刊
语文课堂活动的组织和推进,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语文课堂活动做得饱满、做得充分,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  一、力求“螺旋上升”的课堂结构  好的课堂活动,呈现着分层推进的程序之美,也体现着螺旋上升的思维之美。  比如,一位教师上作文课《学会写景》,整堂课组织了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图片“雨中雏菊”,说说景物特征;2.提炼出“运用修辞、调动感官细描摹”的写景技法
期刊
第九届茅奖榜单中,有两位曾被冠以“先锋”名号的作家—— 苏童与格非。“现实主义”历来是茅奖的一个重要评奖尺度,两位作家的获奖当然也和他们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的尝试和努力有关。先锋作家关心的是“怎么写”的问题,由先锋作家转变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不仅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处理的问题。苏童与格非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突破原有范式、开拓文学疆域的诚意和勇气,也看到了他们
期刊
吴周文,1941年生,男,汉族,江苏如东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杨朔散文的艺术》《散文十二家》《散文艺术美》等著作9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冰心散文奖、国家图书奖等。曾兼任扬州市作协主席、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等职。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下简称《一扇门》),是著名
期刊
编者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自身的语文素养的。浙江省羊刚名师工作室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通过研讨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下面编发浙江省羊刚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撰写的一组文章,以期引发大家的探讨。
期刊
语文教师的神圣在于诗意的引领、理性的导航,这一切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将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生存状态、行走方式,不断提升语文教育的效益。一般来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因人而异的,但是比较常用的、有效的路径大体有四条。  一、消除畏难心理实现科研起步  对于教学科研,不少语文教师觉得“高不可攀”,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我们要努力克服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树立“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
人不会生而知之,吸取知识是人成长、前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授知识,是教育极其重要的任务。  在教育中,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主要包括符号、概念、命题,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教授“人”这一汉字,“人”的字形是符号,“人”的含义是概念,“人”的要求是命题。另一类是处理事务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即程序性知识,偏重于“技艺”,回答“怎么做”
期刊
所谓语言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中所具有的运用语言顺利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说”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当“说话”流畅而自如地进行时,语言的意义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得以呈现。但很多时候,学生的表达都会出现障碍,或词不达意,或累赘重复,或缺乏逻辑。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  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1.多向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