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到学校对面的图书馆,找到了《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这本书,把自己埋了进去。我不知道看了有多久,待我起身时,那阔大的玻璃窗写满了夕阳的美丽。暮色中,山坡上那些黄色的格桑花开得正艳,楼下马路宽阔而通达,两旁的行道树高大而葱郁,校门口,孩子们拉着大人的手蹦蹦跳跳……
这样的安宁美好,怎么让人想象出71年前,整个中华大地都在魔鬼们狰狞的魔爪和铁蹄之下呻吟……那场拼了八年的血战,有多少同胞兄弟血染华夏。71年时光流转,我手中这本书中沾染了鲜血的家书,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记得呢?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谢晋元等抗战先辈及普通将士近一百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心灵史。
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涵盖14年中国抗战的全过程。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国破家亡,民心凝聚,全民抗争,精神屹立,最终取得胜利。
封封读来,缠绵之语写尽柔肠千尺,悲壮之声不掩豪气干云天。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孝悌传家。但国难当前,父子兄弟慷慨就义的比比皆是,就像书中的这些烈士们。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张自忠,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军衔最高的将领。从抗战一开始他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枣宜会战前夕,他留下了两封信,一封信是致将士们,另一封信是致他的副将。那场恶战,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浴血奋战,直至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这两封信成为张将军的绝笔,但是,他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
七十多年前,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与敌血战四昼夜,抒写了一曲民族抗战的壮歌。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事[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谢晋元是极有操守的军人,从家书中可见一斑。“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谢晋元奉命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部队后撤。谢部孤军浴血奋战了四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创。四行仓库巍然屹立,国旗高高飘扬。孤军的事迹为人传颂,被称为“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四百余人)。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
流光匆匆,旧人旧物渐渐湮没在时间中,关于那场战争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些家书的纸张也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纸故情还在。多年以后,重温这些血迹斑斑的家书,这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亲人的缱绻,对国家的忠贞,却依旧深深震撼着我们。慷慨重义、悲壮高歌是这片国土的灵魂。也正是像这近百位抗日英烈一样的豪杰之士,让那些武装到了牙齿的侵略者闻风丧胆。那用鲜血和生命雕琢的民族气节,将沿着血脉,一代代传承,洇染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子里。
这样的安宁美好,怎么让人想象出71年前,整个中华大地都在魔鬼们狰狞的魔爪和铁蹄之下呻吟……那场拼了八年的血战,有多少同胞兄弟血染华夏。71年时光流转,我手中这本书中沾染了鲜血的家书,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记得呢?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谢晋元等抗战先辈及普通将士近一百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心灵史。
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涵盖14年中国抗战的全过程。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国破家亡,民心凝聚,全民抗争,精神屹立,最终取得胜利。
封封读来,缠绵之语写尽柔肠千尺,悲壮之声不掩豪气干云天。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孝悌传家。但国难当前,父子兄弟慷慨就义的比比皆是,就像书中的这些烈士们。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张自忠,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军衔最高的将领。从抗战一开始他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枣宜会战前夕,他留下了两封信,一封信是致将士们,另一封信是致他的副将。那场恶战,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浴血奋战,直至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这两封信成为张将军的绝笔,但是,他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
七十多年前,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与敌血战四昼夜,抒写了一曲民族抗战的壮歌。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事[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谢晋元是极有操守的军人,从家书中可见一斑。“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谢晋元奉命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部队后撤。谢部孤军浴血奋战了四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创。四行仓库巍然屹立,国旗高高飘扬。孤军的事迹为人传颂,被称为“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四百余人)。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
流光匆匆,旧人旧物渐渐湮没在时间中,关于那场战争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些家书的纸张也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纸故情还在。多年以后,重温这些血迹斑斑的家书,这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亲人的缱绻,对国家的忠贞,却依旧深深震撼着我们。慷慨重义、悲壮高歌是这片国土的灵魂。也正是像这近百位抗日英烈一样的豪杰之士,让那些武装到了牙齿的侵略者闻风丧胆。那用鲜血和生命雕琢的民族气节,将沿着血脉,一代代传承,洇染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