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心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是否应先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窃以为,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能力,使其能读会听,能说善写。而语文教学的重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一、千法万法,读为大法
  “千法万法,读为大法。”很多语文知识不是教师讲过或一讲再讲后小学生便能领会和运用的,毕竟他们的知识储备太少,眼界太窄。他们要慢慢地咀嚼、消化。否则语文教学还要发明那么多教学方法和手段干吗,用“讲授法”不全部搞定了么?“千法万法,读为大法”——这话一言中的,概括得太妙了!我们语文教学要“破理解观、破知识观”,把时间多花在让学生自己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上。
  读有两种:一是课内读。读熟所学的课文,该背诵的背诵,如古诗或精彩、优美的句段。二是课外读。仅读一些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接触不了多少语言现象,感悟不了多少语法规律。因此,教师更要全面、广泛、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一点尤其重要,是学生能說会写的一个重要基础。
  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律的足够接触、认识和理解,心中没有词语与章法,那他作文时即使再怎么搜肠刮肚,又能“搜刮”出多少有用的东西呢?
  那么课外阅读都有哪些途径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与课文教学同步进行。如学到写人的文章,可以给学生读一些优秀学生作品中的写人的文章;如学古诗——李白的《夜宿山寺》,可以给学生读李白的其他名作(最好是小学课本上没有的),并让学生读读《唐诗三百首》,抑或《宋词三百首》。
  二是组织学生定期、有目的、有范围地进行某类文体或某种专题知识的阅读,有条件的最好到校图书馆(室)阅读。建议学校每星期至少开设一节语文课外阅读课,为学生创设一个博览群书的“窗口”。
  三是做好家长工作,倡导学生家长要多看书,看好书,以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去熏陶孩子,使其耳濡目染,从小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此外,若有条件,家长可多买一些有益的儿童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改编成连环画的“四大名著”等)给孩子看,并督促孩子常看、多看,少玩最好不玩那些弊大于利的电子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情操,使其从小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书读万种,其言可懂。”语文教学中切不可忽视“读”,“舍本逐末”的做法更不可取。
  二、语文大计,词汇为本
  语素构成词汇,词汇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单位。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由词汇来构成。心中没有足够的词汇,我们就没法清楚明白地表情达意,更无法自如地用文字描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底子薄、见识少的小学生要想能说善写,就更要从小不断学习、吸收、积累丰富的词汇。只有肚里有“墨水”,才能说得头头是道,写得句句成理。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弄懂、掌握课文中多数常用的新词汇,要对他们进行运用每一个新词汇来说话、造句的训练,而不应只满足于能用一两个新词汇来说话、造句。我觉得,这点应作为语文教学训练的一个重点来抓。某个词语,学生不能用它说出一句话来,又如何能准确地把它用在一段话或文字中呢?
  此外,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词汇毕竟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只是从某一篇课文中接触到的。故此,应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一方面接触、认识、积累更多更鲜活的词汇,另一方面也在不自觉中把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在其他的语言现象中结合理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丰富的词汇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根本,没有这一根本,说话写作时如何能达到“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三、开拓视野,广见博闻
  在不少西方国家,学校常常会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调查,甚至抽出时间(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到户外去参观、游览,进行社会调查(小学亦是如此),让孩子们自由接触社会,感受生活,而后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进行交流,然后交一份作文、论文或调查报告给老师,学校会以此作为其学业成绩评判的一个重要凭据。学生们都乐意接受甚至会完成得出奇意料地好,这其中还涌现出许多大胆的见解及创意。这样,不仅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我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等一些大赛中能屡屡夺冠或获奖,却在具体实验或操作时呈现弱势,上述例子应是一个侧面的反映吧!我们老师只是偶尔带学生外出参观游览,而极少带学生到工厂、市场、商场、机关等地进行参观调查,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写作时也是如此。学生没有对社会的观察、了解、体验,没有广博的见闻,又如何能从天上说到地下,从学校写到社会?
  故此,我们是否应反思一下,不要总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要“放生”一下学生,让他们进行一些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拓展视野、广见博闻,进而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这不是挺好吗?
  总之,我们应抓住“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个教学重心,好好地下一番功夫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心的语文教学,是培养不出多少具有扎实语言文字功底的孩子来的。
其他文献
阅读主題二:四季之美
期刊
新版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文以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浅谈如何在课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一、借助人物关系图,构建复述的框架  了解课文,是进行复述的前提。为了帮助学生提炼课文主要内容,我在课堂中采用了梳理人物关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回忆文中出现的人物,将故事的主
期刊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书籍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能带领我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打开格局。但阅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读书,而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课外阅读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有效阅读。  一、创建“有书”的阅读环境,
期刊
美术课堂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之一,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既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补充,更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助力行动。教师通过拓展美育外延的形式,把各类美术兴趣小组成立起来。让学生的美术课堂所学在课外得到实践巩固。另外,课外活动时间相对宽松,不像真正的课堂那样紧张,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利用美術课外兴趣小组,增强小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  (一)成立绘画兴趣小组,让小学
期刊
在一、二年级看图作文的基础上,三年级向写命题作文的方向转化。随着训练内容的不断深入,难度也随之增大了,教师引导是否得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作质量。因此,做好三年级作文的过渡教学,意义非常重大。那么,如何顺利实现这个过渡呢?根据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创境设景、分解练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创境设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会写作文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自己对作文教学模式
期刊
小狐貍在林中空地上发现了一串类似于老鼠的脚印。
期刊
优质的绘本是一座物产丰富的矿山,教师结合课题,有选择地分享绘本,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画面中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不但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习得美术语言,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美术作品;还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难点和重点。  繪本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即以儿童的认知发展为中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以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与处理事务,这是对儿童中心论的接纳与发展。儿童中心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
期刊
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常态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强调教师的建构性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学的行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出发,探寻怎样进行有效提问,思考有效提问和课堂多元交往的关系,以此进行本文的课例分析。  一、交往的深度:提问的质与量  教师的提问在教学环节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实时观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
期刊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支欢快的笔”,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初涉讲坛时,每当看到学生面对作文纸苦着脸,茫然无措的样子,我就觉得无比愧疚,我没有教会他们写作的本领,却在逼迫他们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素材,也没有表达的欲望,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我深深地低下头去时,一个强烈的念头油然而生,我要改变这种局面,让每个孩子都会写文章!  一、谈生活,练口语,从“说”起步  陶行知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
期刊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陶行知也说要“爱满天下”。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关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严慈相济的,这样的关爱是教师开展教育的感情基礎。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的真心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问题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那么到底怎么能够帮助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