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奇案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嘉庆年间,南国龙脊村发生了一宗案件,案件虽不大,但因其怪异、棘手,曾轰动一时。
  龙脊村有个梁四,和冯五是邻居。梁四家院内有一株菠萝蜜,眼下正是挂果时节,树上挂吊着十来个菠萝蜜果,个个有小桶般大。梁四喜爱那树上巨果,一天要看数次。一天早上起来,梁四发现树上果实少了一个,怀疑是冯五偷的,却苦于抓不到证据,只好把“怀疑”憋在心里。
  丢果的第二天,冯五七岁的孩子到梁四家玩耍。不经意中,梁四闻到冯五的孩子嘴上带有菠萝蜜果的异香,不由得更为起疑。他问冯五的小孩:“你有菠萝蜜果吃?”小孩说有。梁四问:“是亲戚给的?”小孩答是他阿爹摘的。梁四问:“哪里摘的?”小孩似有所警觉,结结巴巴地说:“……床底下。”
  梁四心里冷笑:床底下能摘到菠萝蜜?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菠萝蜜分明是树上摘的,是从我家院中的树上摘下的!想起今年的菠萝蜜,他未舍得舔半颗果包,倒让冯五这贼子抢先尝了“头水”,禁不住气往上冲,一把抓住冯五小孩的胳膊,就往冯五家里拖——他要去跟冯五理论理论。
  冯五正好在家,见了面,梁四一串连珠炮,把冯五臭骂了一顿。梁四骂冯五是“黑心贼”,喝令他将偷吃的菠萝蜜“吐出来”!冯五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等到弄清梁四骂他偷了菠萝蜜,立即一口咬定菠萝蜜不是偷梁四树上的,是从自家床底下摘的。梁四哪会相信他的话,骂冯五“做贼的嘴硬”,要冯五加倍赔偿自己的菠萝蜜果!二人越吵越凶,最后一个攥拳,一个抓起院中的一截木柴,眼看就要打起来。
  恰巧这一天,当地知县打轿巡察民情,来到龙脊村。早有村中管事的向知县禀报了梁四和冯五争吵之事,知县命人将梁四和冯五带过来。
  梁四和冯五被衙役带到知县跟前,知县问清缘由,也不相信冯五所说,便对冯五说:“床底下哪有菠萝蜜果可摘,你连谎话也不会编,可见偷摘梁四树上之果是实,快从实招来!”冯五大喊冤枉,说:“大人若不相信我的话,可到我家看看,如果不实,再治我的罪也不迟。”
  一句话提醒了知县,观冯五声色,似乎事有跷蹊,该前去看看,也好叫冯五心服。
  知县带着衙役先到梁四的院中。只见这院落不大,一排正房,前为空院,院前面不砌院墙,直接连着冯五的正房,院门开在侧面。在冯五的房后、梁家的院中长有一株菠萝蜜,验看树上,在不高处的粗枝上确有一小截新摘余下的果蒂。知县看着果蒂,微微点了点头。
  知县等人随冯五走进他家庭院,只见其房朝向、院落大小跟梁家相差无几,只是院中不见有菠萝蜜树。冯五请知县进入他的卧房,弯腰指向床底下,说:“大人,请看……”
  知县顺着他所指的方向低头仔细看过去,当即心中暗暗称奇。原来床底下为泥地,有一条菠萝蜜树的老根自后墙下钻进来,弯弓般露出地面再钻入土,那露出地面的根上长有一小节果蒂,末端是切割余下的新痕。冯五说:“春天,这树根上先开出黄花,后结出巨果;本来那巨果还可留些日子,可我怕老鼠偷挖吃了,前天就把它切了下来。”知县为防作伪,命一衙役钻进床底细看。衙役钻进床底验看后出来说,那果蒂确实是长在根上的,不是人为弄假。
  冯五请知县看树根上摘下的菠萝蜜果,正放在堂屋内方桌上,只余下切开后的半边果,大小接近猪槽,足有二十多斤。知县连说:“怪怪怪,树根上能结出此等巨果,简直是公鸡下蛋、石头开花了!”
  知县审菠萝蜜案的事,早惊动了龙脊村,不少村民跑来看热闹。其中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听了知县的话后说,菠萝蜜树的根上结果的怪事,世上偶有,他小时就曾遇见过一次,结在离树头一丈开外的露根上,路人经过都忍不住要看看稀奇。
  梁四也看到了冯五床底下露根上的果蒂,面露讶色。知县对他说:“既然冯五家里的菠萝蜜果不是从你家树上摘的,你就别再疑人偷斧了。”梁四说:“可是,我那树上的菠萝蜜,是谁偷的呢?”这时那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犹犹豫豫地插话说:“此事你怎么不问问你家的孩子呢?”老人昨天曾见梁四的小孩拿着一颗菠萝蜜果包,一边吃一边在村巷上嬉闹,因此说出此话。知县听出老人话中有话,当即吩咐叫来梁四的小孩。梁四的孩子被带来了,像冯五的孩子一样,不过六七岁。这孩子有几个同龄好伙伴,因嘴馋他家树上的菠萝蜜,整天缠着他摘一个大家一起分享。他经不住纠缠,前天晚上与几位伙伴瞒着其父切下了树上一个菠萝蜜。小孩想不到此事竟闹出这样大的风波,为破此案连知县大人也给引来了,因此见了知县早就心慌,知县略为讯问,小孩便结结巴巴地说出了摘果的全部经过。知县听后捋着短须哈哈大笑说:“谜底既已水落石出,一个菠萝蜜果也值不了几个钱,梁四你就别再纠缠此事了!”
  谁知梁四却不肯罢休,说:“事情并未了结,树上所丢菠萝蜜果虽不是冯五所为,但床底下的菠萝蜜也是我家的,冯五不告知我一声,反偷吃其果,也得加倍赔我。”未容知县作出反应,一旁的冯五早已耐不住,反驳说:“菠萝蜜果既结在我家里,当然就属我所有;我取用自家东西竟被梁四诬为‘偷’,日后我的颜面将往哪儿搁?恳请知县大人为小民做主,还我清白,罰梁四赔我颜面损失。”知县说:“你二人俱说菠萝蜜果属你们所有,请说说理由。”梁四说:“菠萝蜜树长在我家地界之内,树属我家,其果也当属我家所有。”冯五说:“人源于祖,水出其源,树则以根为基。我家房后的菠萝蜜不知谁所栽,其干虽在梁家,可树根却扎在我家地界之内,所以不但床底下的菠萝蜜果应归我有,就是整棵树我也该有份。”知县听二人所言,似乎都有些道理,心里也颇费踌躇。按说树属梁四所有,所结之果也该归于梁四;可冯五所言也不差,果结其床下,他取用自己家中东西,难道要他赔给梁四?知县思来想去,觉得实在不好定夺。见日影已斜,知县对梁四和冯五说:“一个菠萝蜜归属虽不是什么大事,可审理不能失之偏颇。现在你俩既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容我再次查察,三日后再作定论吧!”
  知县回返府衙,翻遍刑律宗卷,却找不到审理床底下菠萝蜜果的依据和先例。知县冥思苦想中忽灵机一动:“我何不如此如此……”
  三日后,知县升堂传讯梁四和冯五。二人到了公堂上,知县叫衙役捧出一个小盒,盒中放着若干纸阄。知县说:“菠萝蜜归谁所有既不好定夺,就你俩拈阄来定吧。这小盒中的纸阄有两个,一个写着‘有’字,另一个写着‘无’字,抓中‘有’字者,菠萝蜜归其所有。”梁四不赞同这做法,嘟嘟囔囔,欲发异议。知县说:“你若不愿意,要么弃权,要么我把树充公,日后就可省去你梁冯两家的纠纷了。”梁四见知县如此说,只好不作声。
  于是梁四和冯五依知县所言,各在小盒中拈了阄。打开卷着的纸阄,奇怪,二人所拈的阄上都写着“有”字!原来知县事先暗示衙役在纸阄中做了手脚,小盒中之阄全为“有”字,没有“无”字阄。
  拈阄既毕,知县一拍惊堂木说:“堂下听判:你二人既各拈中‘有’字阄,这是老天垂顾,要你二人分享菠萝蜜树;日后此菠萝蜜的干、枝、叶归梁四所有,其干、枝上所结之果归于梁四;冯五床底下及其地界内之树根归冯五所有,根上所结异果也归冯五,梁四不得争占,更不能由此诬人‘偷果’。二人若有不服,梁四可砍掉树干,让冯五家中树根枯烂;冯五也可挖掉家中树根,让其树枝枯萎。你二人服判否?”
  冯五即表心服。梁四似有不甘,但拈阄已不敢作声,现在只好作罢。
  知县判决菠萝蜜案的消息传回龙脊村,不少村民说知县此判对梁冯两家俱给台阶下,实在是没法定夺中的好法子!
  选自《故事林》
其他文献
做父亲的要预知儿子是不是成材,常常用即席賦诗或对对子来考验。  有一个抽大烟的父亲,躺在床上吞云吐雾,过足了烟瘾,看见十岁的儿子蹲在旁边,不免担心他将来也染上烟瘾,败掉了家当,想试试他究竟是块什么料,就对他说:“儿子,爸爸出个对子给你对,看你对不对得出来。”儿子高兴地喊:“你快说吧。”爸爸念道:“百丈潭中千尺水。”心想,这个句子气概大,儿子对的一定也很有气概。儿子却指着烟盘里的一个小小烟盒应道:“
期刊
2014年3月,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方罍,即将回到它的故乡湖南,与它的器盖合二为一。这件被拆散了近100年的文物,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并被重新命名为“皿天全方罍”。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  罍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大型礼器,经常被用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中,不过由于青铜罍诞生于商周,而止于战国时期,流行的时间短,因此数量稀少,十分罕见。皿天全方罍,是商周时期
期刊
1939年6月10日,为打击占领南京的侵华日军,国民党军统局组成一个行动小组,准备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实施酒内投毒──  “南京毒酒案”又名“金陵毒酒案”。抗日战争时期,为打击占领南京的侵华日军,1939年6月10日,在国民党军统局的策划下,由尚振声任组长、钱新民任指挥的行动小组,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工作的詹长麟负责具体实施酒内投毒,其兄詹长炳予以配合,结果“日伪官员招待日外务次官清水留三郎宴会之
期刊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窮人无立锥之地的窘迫,所以当了皇帝后立马把穷人的住房保障问题提上日程。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让南京的官员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之后,他又让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人居住。随后,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全国范围内,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
期刊
皇帝主要吃御膳,但有些皇帝嫌弃自家的饭菜不好吃,也会要求京城里的酒楼提供送餐服务,相当于今天的外卖。  唐代皇帝并不赞成官员吃外卖,认为这种行为有失朝廷体面,会给行刺者在饭菜中投毒的机会,所以唐高宗特意为早朝的官员提供工作餐。  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每逢官员升迁,主家都要請客吃饭,但来者都是名流,不便去饭馆或酒肆,于是叫起了外卖。那时,一些较大的馆子在一天之内甚至能接到两三百份外卖订单。  到了宋
期刊
清朝时候,洪山镇有一家姓金的富户人家,金员外偶感风寒,一病不起,遗憾离世。好在儿子金来财已经成年,先前跟着爹学得一手生意经,稳稳当当地撑起了门户。  金家家大业大,除了镇外有一百亩良田外,镇上还有三家店,米店、布店和茶叶行。金来财虽然精明能干,可是太年轻了,没有经过多少世事,一下子掌管着这么大的家业,未免有点心高气傲,加上身边吹牛拍马套近乎的多了,就有点忘乎所以,目空一切。那些平时胡作非为没事也想
期刊
唐代法律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非常重视。唐朝颁布的相关法令规定,销售假药、假食品致人生病者,判处徒刑一年。销售假食品、药品致人死亡,商家将被判处死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假食品、药品而死亡,食品所有者和涉事人员要按过失杀人罪论处。只要因为食品安全闹出了命案,涉事官员和制假造假者基本上都得被判死刑。《唐律疏议》中就说:“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
期刊
林南是个商人,去乡下考察市场行情时,手机和钱包都被人偷了,他又渴又饿地来到一片瓜地前,看到一个老农正在地里摘西瓜,瓜棚旁边的三轮车差不多装满了。  林南硬着头皮走过去,说:“大叔,能送给我一个瓜吃吗?我的钱包和手机都被人偷了。”  老农上下打量着他,林南忙解释:“我是做生意的,这次下乡来就是为了考察西瓜行情的,您要是不介意,我可以帮您卖瓜。”  老农十分好客,一边给林南切西瓜,一边问:“你丢了多少
期刊
舜江府有个著名的涵元阁,据说旧主是前清的一个大员。少爷是个书痴,收罗了不少海内孤本。暮年,少爷膝下荒凉,曾不止一次对仆人谢玉良说:“不知涵元阁会落在谁手,倘也是个爱书的,我也放心了。”  “老爷,你放心,有我在一天,我就不会让涵元阁丢失一本书。”  少爷曾跟着一个高人,学会了古书修复,谢玉良是书童,自然也懂七八分。少爷过世后,涵元阁捐给了舜江大学的图书馆,他就成了古籍部的修书匠。他有一手当年跟着少
期刊
以前的农村,家家炕上都有一个装针头线脑、顶针剪刀等物品的圆筐或者木盒子,东北人管它叫针线笸箩。  这年深秋的一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虎子妈想缝补一件破衣裳,却在针线笸箩里怎么也找不到顶针了,便对八岁的虎子说:“去,到你张婶家借她顶针给我用用。”  虎子接到妈妈的指令,撒腿就往张家跑。  张婶在家正忙着做豆腐,听虎子说要借顶针,二话没说,从手指上撸下顶针,都没顾上瞅一眼,就递给了虎子。虎子接过后,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