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抱势与守中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流派甚多,各门各派都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譬如在散手的亮相动作上——抱势,即双方尚未进入实战前或每一回合前,所采用的准备姿势,也就是所谓“拉开架子”,其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方,保存自己,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抱势绝非可有可无,这是技击中取胜的重要环节。


  五行通背拳抱势的特点是:守住自己中线,进攻对方中线,其代表动作名为“引手”。拳谚云:
  当场递手鹤形现,鹰目猿神精气贯。
  引手虚伸蛇吐信,五护八断内中藏。
  拳法不离正中尖,攻得敌人无处挪。
  引手,又称“阴阳手”,手法精细,变化多端。前手(掌心向上)为阳手,要求出手“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后手(掌心朝下)为阴手,藏于前手肘下,要求“出手不离心,回手不离肋”。两手护住中线,交替使用,“出手为掌,点到变拳,拳后复掌”,虚引要真实,引诱、迷惑对方上当,并乘虚而入,发劲目标,“直出直入”,“三点一线”(手尖、鼻尖、脚尖),引手整体动作如毒蛇吐信一般袭击对方中线上的要害部位(眼睛、鼻、咽喉等)。
  拳谱中有“万拳之法不离中,中门之路妙无穷”之说,用以强调在散手中应首先有效地防护好自己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再伺机进攻,击破对方防线,或突然袭击,先发制人,以战胜对方。
  中线是通背拳的劲力运行轨道,攻击中线是交手中的重要法则,是历代拳家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不仅是因为人体的几个重要部位皆在中线上,而且人体的重心也在这条中线上。如果这几个重要部位中的任何一个部位被击中,就有致伤、致残,甚至丧生的可能;如果重心线受到攻击,重心偏移,就可能因站立不稳而倾倒,导致被动。


  守住中线,进攻中线,除可达到攻击对方重要部位及人体重心线的目的外,还能形成使对方不易躲避的有利态势。当双方交手时,面对一名强悍、高速冲来的对手时,很难有时间思考最有效的应付方法,只是凭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击、防守,尽量不挡不架(挡架易导致被动挨打),“直出直入”直线进攻,护住自己的中线(面部),利用直出掌法“挤、滚、穿”猛力进入,以快取胜,“一稳、二准、三毒、四狠,脚踏中门往里钻”,专打敌人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如百会穴、面部、咽喉、心窝、丹田、裆部等。
  在交手中,还可佯攻对方中线上的要害部位,以假象来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的防守挨打中。如对方向右闪,我便攻其左;敌若向右闪,我便攻其右,使其难以防范。
  防守中线,进攻中线,是五行通背散手中的精中之精,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及杀伤作用。


  五行通背散手的抱势——“引手”并不好练,这是在练好五种基本功(摔、拍、穿、劈、钻)单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高级功操法。除要练好出手含有“挤、滚、穿”、回手含有“捋、带、勾”的手法外,在平时练习与交手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攻防意识。练时面前无人如有人,交手时目中有人似无人;攻则以对方中线为主要目标,防则以自己中线为主,出手力求在对方中线起作用,防守中则尽量避免自己中线受到攻击。对方攻击我中线时,可左右躲闪或运用“挤滚穿,捋带勾”的手法进行化解,或撤步起脚,在防中闪进,施以有力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在格斗中,必须时刻遵循“守住中线,进攻中线”这一原则,以避免被动,还要考虑到技术与速度这两大要素。在平时单操练习时,要用心多练。久而久之,熟中生巧,达到自然反应。我的师傅葛太然说过:“武术没有绝招。所谓绝招就是快打慢,慢打次,心计多打心计少。”此话很有道理。□
其他文献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自幼喜武,十几年来修炼太极拳,年轻时学练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以及42式、48式太极拳、太极剑,近年来专修吴式太极拳、剑。  太极拳博大精深,为进一步深研吴式太极拳,我不顾一切地寻访明师。终于,通过《精武》,我认识了北京的祝大彤老师,并拜在他门下习练吴式太极拳。在长期订阅《精武》的同时,我特别注意搜集祝师的太极拳理论文章。祝师写的文章,阐发太极拳义与众不同,既通俗易懂,又说理
期刊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拳种,除了我们常用的□、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门劲外,还有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以及擒拿与反擒拿等制敌方法。  “金丝缠腕”是赵堡太极拳擒拿术之一,是在技击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金丝缠腕”利用手腕的内转外翻牵制对方的手腕活动,使其腕关节疼痛不堪,令其下跪受制。此招不但可以擒拿牵制对方,同时对方在擒拿我时,我可以利用“金丝缠腕”来解脱对方的擒拿,反擒对方。  擒拿
期刊
问:请介绍一下我国明清两代的武学著作家及当时的有关武术著作。  答:明清两个朝代产生过许多著名武术家,同时也是极负盛名的武术著作家,涌现出了数量可观又在武术史上影响甚大的武学专著。以前本栏目介绍过一些这方面的人和相关资料,今辑之资料是本刊以前尚未刊发的。  ①程宗猷,号冲斗,安徽休宁人。生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六年),卒年不详,是明代著名武术家之一。著有《少林棍法阐宗》三卷、《蹶张心法》一卷、《
期刊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是1992年本人无意中发现的。此书在身边十年有余,因为传抄本为繁体字,加上本人悟性有限,故仅悟十之二三。1997年,河北万家庄高洁同志曾供稿数则,乃本书之“问答篇”数项,题名为“少林散打问答歌”。  我乃一平常的农家武者,走向习武之路已十五载,虽习武不辍,却未成大器,现特将珍藏十年之“拳经”献出,与同道共研。正如“拳中序”之言——“有志其业者,务以意会,法以神传,必当竭尽
期刊
第一次见到选杰先生是在北京太庙,当时我正随王玉芳老师学习大成拳养生功法,她老人家用手一指,对我说:“那就是王选杰!”语气中透着自豪。向不远处望去,只见选杰先生正在转圈踱步,形神潇洒,令人敬畏,身边带着的几名弟子,似乎随时准备动手,使人有不敢近前之感。那时我立刻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武术,而平时在影视及公园中所见的,不过是花架子而已,并马上产生了随选杰先生学习大成拳的念头。  其实,在此以前早就听说过
期刊
“好球,三振出局!”裁判高声的呼喊在邱一澈的耳里刺耳万分。
期刊
2002年10月12日至30日,祝大彤老师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地处南粤的广东省梅州市,传授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该拳师承全佑——王茂斋——杨禹廷,是吴式太极拳在北方有较大影响的派别。其特点是中正安舒、中规中矩、架高步小、虚实分明,不主动、不妄动、不乱动,以松为灵魂,以神为主宰,强调松柔、松空、松无、神舒体静的太极拳修炼境界,要求周身松柔、松空、松无,以自然的心态和动作修炼太极拳,心神意念,周身
期刊
“拳无绝招,拳无空招”是恩师在世时常谆谆告诫我们徒子的话,是“八仙门”拳艺的核心与灵魂。    拳无绝招    1.层次:天下武林门派林立,各有所长。既然能开门立派、自成体系,并且流传至今,定然有其独到之处,必经历实战检验。这些拳法若学得精、练得好,搏击之时又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那么这些招法都可以称为绝招,而不是所谓的独有几手是绝招,剩下统统都不是绝招。  但是,如果说有机缘遇到明师倾心传授绝技
期刊
与常玉刚的每一次接触,他都会提及他的老师吴连枝,而且,从他的讲述中,他们师徒二人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之情。  常玉刚与他的老师吴连枝家居甚近,两个人几乎天天见面,而见面时多数是在一起练拳、谈拳。他们,谈的话题很广阔,前到八极拳的历史,后到八极拳的发展远景。就这样,他们的师徒之情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在他们的情谊里饱含了八极拳的风霜,更蕴含了八极拳传人的尚武精神。  说到这儿,我愈加对这师徒二人生
期刊
在李小龙过世后的最初5年中,在武术界及电影动作片界引起的最大反响莫过于他的《死亡游戏》。  1978年,金色收获制片公司(香港)同哥伦比亚图片公司联手拍摄《死亡游戏》。在李小龙死前,他共拍摄了11分39秒的戏。这部影片删去了李小龙大量的戏,李小龙仅在影片最后15分钟才出现,因此这一点令人难以满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损于李小龙的形象。  但从票房收入上看,影片还是成功的,许多人为了一睹英雄的最后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