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精神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5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和谐”的理解,尤以孔子的“中庸之道”为胜,所谓“中庸“就是正确、恰当、妥当地为人处事,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中”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和”,一种达到一定“度”的“和谐”。
  构建和谐校园,所追求的就是要建立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
  新世纪的大学校园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大学就是一种氛围”。如果一所大学历久积淀的虽不见诸文字却弥漫于校园时空的舆论氛围和为多数人所认同的行为原则是和谐的、健康向上的,那么生活在这一文化共同体中的个体,将受益无穷,这种校园生态环境无疑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要成其为大学,必须有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校园更必须有和谐、健康、有灵性的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其作用更将是来自于大学人的内质。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是不成文的,但却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一方面,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被大学人内化,成为大学人的良心和气质,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活跃在讲台上,在校园里,在人们的言谈和行动中。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由时代的进步而老化,而淡忘,但大学精神却影响学生的事业,长久、长久、直到永远。另一方面,大学精神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优秀文化,可以幅射到社会中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为大学的发展构建适宜的环境。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有着稳定而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大学人对大学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的行为,显示着大学不同于其他机构的气质特征。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精神并不是一个僵死固定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内涵稳定、外延模糊、蕴涵极为深广的概念。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灵魂之所在,也是其他大学精神产生和发展之根基。正如蔡元培所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物论与唯心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独立精神之所以在大学精神中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大学是探讨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而“学术在本质上必然就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
  大学的人文精神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②重视终极追求,执著探索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③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精神。④坚持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⑤谋求个性解放,并建立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科学精神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所形成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通过教育、感染而内化为一代代学人的精神气质,形成了他们的科学良心和科学道德。
  大学的批判精神,是指大学以真理为唯一标准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追求真理、批判错误、纠正错误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美国高等教育家A·弗莱克斯纳指出:“大学不是风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什么。大学必须时常给社会一些它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社会所想要的东西。”他还指出:“现代世界正在某些理性无法有效控制的力量的压力下发展。和这些力量相抗衡,眼下我们的能力还是显得微薄而不能奏效。然而,大学的存在,表明过去有一些或许多事情值得人类去抗争、坚持;表明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事情——没有人知道多少事情——去塑造未来的文明。”大学是以理性透析社会的明镜,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可能是大学批判精神的精髓所在。
  从校园生态的角度来看,大学应建立绿色人际关系,即人与人相互关心、和谐合作、协同进步的生态环境,造就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文化氛围。大学充溢着智慧的灵光和显现着文化的光芒,让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莘莘学子深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浸润,并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和无声的教材,潜移默化地给大学生以文化和智慧的熏陶,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质。
  可以说,为大学提供物质需求和精神养料的和谐的文化氛围是21世纪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和谐”校园的构建,成为大学精神坚实的文化载体。而我们可以不再以守望者的心态去感叹大学精神的缺失,更以积极的行动和高昂的热情去期盼、去重塑智慧、高尚的大学精神,使之成为“和谐”校园的灵魂。
其他文献
民舍风采    高大宽敞的方形帐  在青海高原上,笔者曾到过不少藏族聚居区,所见牧人居住的帐房,大多近似正方形或圆包形,低矮、窄小、昏暗,往往给人以压抑的感觉。但在玉树高原上,牧人所居多为长方形帐房。这种帐房不仅有一个同帐房一样的长方形帐顶,而且还有宽大的帐坡,高高的帐壁,看去似乎是在一个平顶上起了四面房坡。下帐时,皆用帐绳自帐顶至帐壁分两层固定。不仅外观上看起来高大、别致,走进帐内亦如同走进了汉
期刊
艺苑歌舞    江源藏乡听民歌  江源大地,是歌和舞的海洋。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听到藏胞那嘹亮的歌声,看到他们那优美的舞姿。他们用歌和舞抒发情怀,歌与舞也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玉树藏家素有“西歌东舞”之说。西部高原大部是游牧区,地广人稀,牧人迁徙不定,聚会机会较少,常以歌抒怀,故民歌为胜;东部地区大部是半农半牧区,牧人居住的相对集中些,聚会机会较多,常以舞联欢,故舞蹈为佳。但历史以来,
期刊
【摘要】六年来的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形式开放,适度限制;注重理性,讲究人文;关注现实,贴近考生;注重特色,消除差异。研究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规律,对于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与高考复习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启示: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两大积累;强化思维训练;凸现文体训练。  【关键词】自主命题;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作文教学    2004年,全国有十一省(
期刊
随着西部大开发在三江源地区的渐次深入,不论是出于自知的目的,还是出于知人的目的,作为三江源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信仰值得我们去探讨。目前青海有40多个民族,但在青海省建立自治州、县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和蒙古族5个,其中撒拉族和土族(甘肃天祝和永登有少量土族分布)基本上为青海省所独有,所以,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的探讨主要以三江源地区的汉族和这5个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为主。 
期刊
吾最可爱的祖国,饱经沧桑亿万岁,精神矍铄泰山身,雍容华贵牡丹美:  四方之心八荒中,众星捧月向阳红;黄河母亲九曲弯,长城摇篮万里屏;   蜿蜒曲折国境线,叱咤风云神龙影;如花似锦好河山,福瑞吉祥凤凰廷;  悠久灿烂文明史,华夏民族之妙龄;似金如翡黄土地,炎黄子孙之华容:  黄色皮肤黑眼睛,忠孝美德永相承;方块汉字从形声,自强不息好传统;  五十六棵常青树,十三亿花七色新;培土浇水共护根,流血献身同
期刊
【摘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传媒生态平衡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间的关系。  【关键词】传媒生态平衡;长株潭“两型”社会;关系    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综合的、具有立体思维理念的发展观,它着眼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生态思维的视角来审视“两型”社会建设和传媒生态平衡,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思考,本文主要从现今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改革对策以及对培养新时期研究生党员先进性的途径、意义等方面分析研究,提出推进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党员;党建    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研究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中,是党联系广大研究生的桥梁和纽
期刊
在《七年级数学(上)》100分闯关题中,有一道智力题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有17只羊,临终前,他嘱咐把羊分给三个儿子,他说:“大儿子分一半,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但不允许把羊杀死或卖掉。”三个儿子感到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分,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这个题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先从别人家借一只羊来凑成18只,这样就可以分一半给大儿子,即9只;分三分之一给二儿子,即6只;分九分之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大学生就业作为系统工程,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更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在系统总结政府扶持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的基础上以期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服务;财政补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他
期刊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本文从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如何开展辅导员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教育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具有工作对象特殊性、工作内容复杂性、工作时间无界性、工作价值无限性等特点。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和宗旨,要以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