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师法万物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道法自然,意味着人应该尊重事物的自然状态。
  所谓师法万物,意味着人应该向天地万物学习。
  所谓“智造”对话,意味着以心智、情智、才智创造性地对话。
  怎样道法自然,师法万物?与《祖父的园子》“智造”对话,答案便会迎刃而解。
  一、道法自然
  1.第一层,通读文本,看看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有——“狗尾草、花朵,黄瓜、倭瓜,玉米、谷穗,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蜜蜂、蝴蝶、蜻蜒、蚂蚱,蚯蚓,蝙蝠、鸟,羊……”初步给这些事物分类,可以看出祖父的园子里——有花草、有树木、有谷物、有昆虫、有鸟类、有动物……进一步再归归属,可以看出这些种类属于——植物、动物……总括起来,这些“植物、动物”都属于——生物。
  可见,祖父的园子里,生物很多,这就叫生物多样性。
  于是,从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中,我们读出了祖父的园子里有“生物的多样性”。
  2.第二层,品读句子,想想多样性的生物是怎样有机联系的?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这说明,太阳供给植物能量。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这说明,昆虫给植物传花授粉。
  ——“羊把果树给啃了……”这说明,草食动物靠植物维生。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这说明,人以瓜果、蔬菜、谷物等为生。
  ……
  可见,祖父的园子自成一个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
  3.第三层,祖父(人)与园子,园子与祖父(人)有什么关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水——祖父种园子,养园子,离不开园子。换句话说,就是人种地,人养地,人离不开地。当然,地也“种”人,也养人,也离不开人。人,是地的养护神,地是人生存的家园。
  4.第四层,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与人有什么关系?
  能说一说人们都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吗?是谁在提供这些服务?
  生物的物种估计有1亿种,现在已经被记录的有200万种。这些物种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我们吃的、穿的、喝的,包括呼吸,离开了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5.第五层,多样性资源的启智意义在哪里?
  造物主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创造多样性的资源,如果我们不与多样性的环境资源往来互动交流,最终将一败涂地。大凡那些达成所愿的人,都是仰赖所处的生态系统,而且与所需的多样性资源相互联结,并善用生态系统所有的多样性资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与合适的人事相连,我们的生命便更加丰富,此乃造物的初衷。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种的多样性在锐减。假如有一天,所有的物种都灭绝了,人,还有可能存在吗?
  二、师法万物
  天地万物有大美而不言,它们才是我们真正的良师。
  1.学习天地的“德”。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园子里有“狗尾草、花朵,黄瓜、倭瓜,玉米、谷穗,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蜜蜂、蝴蝶、蜻蜒、蚂蚱,蚯蚓,蝙蝠、鸟,羊……”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天地因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可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礼记、孔子闲居》)天地是这样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我们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有人说,中国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准确的讲应当是天人合德。人与天在德行上是一致的。
  为什么要学习天地的“德行”?厚德载物!小成功靠智慧,大成功靠德行!
  2.学习天地的“诚”。
  天地是非常诚信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用一个字表达就是诚。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是诚,我们也要诚。
  为什么要学习天地的“诚信”?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稳。
  3.师法万物的“生”。
  万物生长如此自由、无拘无束,不受干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童年的我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不受干预的——“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玩累了,天空当房,大地为床,白云作被,清风伴睡……
  为什么要师法万物生长的自由?自由是一个整体,人要么自由,要么不自由,任何一点自由的丧失都可能成为完全失去自由的开始。
  祖父的园子——是天人合德、天人合生的乐园,是童年任性撒野的游乐场,是自由的生态标本。我们不能满足于“曾经拥有”,当在惜“天长地久”!
其他文献
在班级里,教师总会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的学生,他们惹是生非、我行我素,而且常常制造一些“意外”,如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或搞恶作剧;明知有错就是不认错,还跟教师顶牛、犟嘴;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冲突;故意损坏班级里的公共财物等。教师就如同一个消防队员,整天忙于“救火”。结果是,虽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这让教师束手无策,苦恼不已。  我们的教育往往追求循规蹈矩
期刊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这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教学赋予了生机,更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
期刊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文以孩子的视角,借助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揭露了战争带给世界的沉重灾难,它是对战争的无情控诉,对和平的深情呼唤。为让学生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感受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及对和平的祈盼,可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想象描述,充当角色,加强感受,促进表达,在语言情感的体悟和表达中提升他们的言语能力。  一、想象描述,享受春天美好  可这样导人:“同学们,春天繁花似锦,生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转变原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新理念、新教法在实践运用时还有偏差。请看案例:  片段一  师出示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生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师指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实验稿课标的“统计观念”更名为“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体验随机性、获取数学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如果说前两者偏于统计过程和统计方法本身,后两者则更为注重运用数据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  一、溯根源,感知数据收集的过程性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
期刊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成长互动的园地,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充满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设计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数学本质,更要思考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让我们的课堂始终贴着儿童的思维前行。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课堂生成资源呢?下面结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中的教学片段,谈谈如何有效运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学片段】:  新课结束进入巩固练习时,教师出示墙面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所谓体验,亦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对阅读而言,体验须在阅读者以足够时间直面文本、以浓郁兴致专注于文本的基础上方能生成。在“知识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体验“注入”他们的阅读过程,让他们眼中的语言文字受到体验之雨露的“滋润”,进而在他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诱发阅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纯追求知识本位的教学,如今提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教学“育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学习方式,构建有利于“创生”的具有自我生长性的数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圆的认识”备课时应考虑两点:一是学生对圆的知识认知起点在哪里?已经知道了多少?二是哪些内容需要探究?哪些
期刊
《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突出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赵州桥》这篇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在禄丰县城有一座星宿桥,星宿桥横跨于禄丰县西门外的禄衣河(又称星宿江)上,俗称“西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  教材分析:“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