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诚信差异谈我国诚信建设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诚信并为之做出努力,就是主观能动的利用客观规律,有效的缩短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中西方诚信差异
  
  1.中国的诚信思想的产生是伦理意义的,西方的诚信思想是经济意义的
  中国的诚信可以追溯到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本源,建立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理想王国的小农经济基础上,信用一直是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西方的诚信札根于经济生活土壤,是在地处地中海的罗马帝国繁荣的海外贸易的简单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的经济一开始就建立在旺盛的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私有制上。
  2.中国的诚信人伦色彩浓重,西方诚信主要表现为契约信用关系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身份社会而不是契约社会。中国的诚信,人伦色彩浓重。尤其是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现在也保留着这种传统。诚信主要表现为一种人伦信用关系,就是说人们在进行交往时,主要凭借的是彼此之间的道德默契,以无字据的君子协定来使双方自觉履行义务,其中所强调的是一种道德信任。
  与中国社会不同,在西方社会,诚信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契约信用关系。契约信用关系是人们之间发生经济交往时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西方进入奴隶制国家时冲破了血缘关系,建立了个体契约关系社会。和中国在血缘根基上生长出的信任机体不同的是,契约成员群体完全可以由陌生人组成,在利益实现的认同基础上,任何时候都可以运用契约规则组成团体。所以,在相对意义上说,西方的守信更多出于一种自我利益的追求而不是人格追求,在本质上是一种外在规则守信而不是内在道德诚信。西方的诚信观念和西方的契约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信用建立在利益互惠的基础上。
  3.中国正在积极建构,西方国家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制度
  西方14世纪萌芽了市场经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伦理秩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我国的市场经济只有20年的历史,而且是由行政指令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尚不成熟,仍然不是契约经济。中国的征信业,充其量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很多地方虽然建立了个人或企业征信系统,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和运行机制油尚未初步确立,但迄今为止行业规模较小,市场信誉尚未形成,信用割据。
  西方国家“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如美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方面,不仅有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评估机制、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系统,而且有培养的法制体系。二战后,美国消费者信贷报告机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一次信用查询的在线答复时间不超过几秒钟。
  
  从中西方差异基础上谈我国诚信建设
  
  经济是基础,作为市场经济本身,中西方去除制度层面的差异,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扩展,应该存在共性的东西。建立一个良性的社会秩序,中西方的出发点是不同,途径与发展也各异,但目标有共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从内心入手,通过道德教化来达到社会的稳定,因为“人皆可成尧舜”;也正是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我们也应重视内心道德教化的作用,而西方文化则是从外在约束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潜台词是任何人都可能犯罪。因此解决诚信问题,应该吸取中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使信用不仅仅停留在一个道德的范畴,而是真正成为个人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不能或缺的重要资源,大大降低整个市场的运行成本。同时借鉴国外在法规和制度建设上的有益经验,改变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方面跟不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有人认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传统的建立在亲缘基础上的人格德性诚信必须向制度和规则诚信转化。诚然,前者未必能完全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运作需要保证利益关系实现的外在制度诚信机制和规则诚信机制。然而西方的契约规则信用机制也未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要求的全部要义。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们提出的诚信规则应该是,既表达做人的一种德性要求,又表达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保证机制。诚信必须具有一种内在德性价值,同时又具有保证利益关系有序的外在功能。诚信的内在道德性和外在规则功能应该也必须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要经济体制上下功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过程也是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法律、道德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不完善、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原因也正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是但绝不能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诚信问题最终会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这充其量是就诚信技术而言的。诚信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诚信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其他文献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高考期间,记者在吉林省九台、扶余、农安等县市的考场外采访,有家长、老师和学生反映,一些考场,监考秩序不严,有用耳机等电子设备作弊现象发生。  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去监考的长春市一些学校的老师,甚至遭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上交的作弊学生的材料,也被当地学校的一些主考瞒报。  参加考试的诚信与守则也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全人格、如何做人的重
期刊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段,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系和定向。  对任何人来讲,自我意识永远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有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自
期刊
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近几年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评价制度不明、教学形式落后、研究生教育质量低下问题日渐凸显。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高校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仍需要从宏观、微观层面继续推进和深化。    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录取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
期刊
初识崔桂增,个子不高,身体微胖,一口地道的吉林省集安方言,语速有点快,充满质朴和亲切感。崔桂增1981年从集安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集安文治小学,后又在清河镇前进小学工作,1988年来到清河镇中学任数学教师,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是清河镇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班主任。     “是慈父,更是我的益友”     崔桂增家住清河镇前进村,离学校10公里。每天早上6点之前,他就到学校,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有时候为了
期刊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复杂化呈现出复合化趋势。辅导员在领悟和扮演其角色过程中,常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是影响辅导员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深入探讨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并明晰了辅导员角色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而从如何降低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角度探寻缓解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对策,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编者按:  有偿家教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地方对有偿家教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并将其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及举办或参与各种校外辅导班。所以本期我们选取了几篇这方面的文章,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近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拟立法有条件放开有偿家教(注:本文的“有偿家教”特指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下同)。而几乎是同时,山东省也颁布法规,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
期刊
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开放教育学员与教师、与学校时空分离的现实性,决定了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困难性。开放教育必要的、有限的面授辅导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面授辅导教师必须发挥“课堂”这个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积极作用,寓素质教育于实际的面授课堂中。  素质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开放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肩负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
期刊
在校教师能不能从事有偿家教,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拟立法有条件放开有偿家教,再次将“在校教师有偿家教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10月19日《新华网》)近年来,教师有偿家教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一些地方立法中更是被上升到违法的高度!如今浙江立法给有偿家教开一个“口子”,将禁止学校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时间只确定在工作日期间,自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在我看来,这种有
期刊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深入,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技能水平,这需要我们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实施校系(部)教学运行二级管理便是高职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机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在校系(部)二级建制的基础上,实现了二级管理模式,即将原有的以教务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期刊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的古代礼仪就已基本成型。到了春秋时期,更是由孔子集其大成,并发扬光大。此后,由孔子所构造的礼仪体系一直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古人对礼仪教育极其重视,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三字经》中更是明确提出了“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和“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古人认为通晓礼仪才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不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