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成拳的市场属性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代中期,王芗斋先生含辛茹苦地创建了大成拳。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几代人的演练至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成拳不但没有被历史车轮前进掀起的尘埃湮没,相反却勃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旺盛生机。其发展势头之大,涉及领域之广,足以令人惊叹。据笔者不全面了解,以大成拳进行研究、教学、演练的民间组织,国内约有三四十家,国外也纷纷成立此拳的拳学组织。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大成拳作为一种拳文化现象,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这一环境中,它何以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它的市场属性又是什么?这是武术界人士及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间的奥妙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初步解释。
  一、大成拳具有健身特色


  “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武术和现代体育项目都是以运动肢体为内容。正如俗话所说:抻筋、拔骨、跑、跳、搬、投,这都是一种以肢体、肌肉、骨骼、韧带为主的运动方式。在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种运动方式在健康长寿、祛病延年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而满足人类出自本能的生存欲望。
  由王芗斋创建的大成拳在健身上更是独具特色,下面请看王老先生的论述:
  “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体内燃烧,且能加强各种系统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特效,50年来从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效果。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云:‘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就是说,它对于人体及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譬如体弱的通过锻炼,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无穷乐趣。”(见王芗斋《站桩漫谈》)
  二、与拳击、跆拳道、散打同台竞技的比赛性


  世界上各民族对于拳术的竞技性都有各自不同的训练方法,但都是以速度、力量和灵敏为最终表现形式。也正如此,奥运会的拳击台上不同肤色的人才能同台较技。然而,速度、力量和灵敏的表现形式都是肌肉的运动。大成拳在训练中是以强调意念为先的独特练功方式,这种练功方法是空前的。从一代拳师王芗斋的实战经验上看,大成拳确是有非凡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国际奥运会上还未展示过。可是,这种展示在前辈的记叙中屡有披露,随文记叙如下:
  “40年代初,日本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1939年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国际摔跤的选手)要求与先生比试,八田欲捋先生手腕用招,那知才一接触,立即被抖得腾身离地,身贴墙壁后倒在地上”(见姚仲勋《中国现代实战拳学意拳》)。
  “先生在上海逗留期间,就曾与当时与在西青年会,担任拳击教练的匈牙利人英格相会。英格曾获得过最轻量级拳击世界冠军。在交流技击中,英格出击,直拳向先生进攻时,先生左手一抖,遂将英格摔倒在地。英格失败之后,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了题为《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对芗斋先生的造诣,中国拳术所达到的高水平,感到惊讶”。(同上)
  三、大成拳可供观赏的表演性
  大成拳在养生、强体、疗体和实战训练中,都有一种高级训练方法,即拳舞,亦称“健舞”。如叙:
  “‘拳舞’是以意拳站桩功为基础的,是体现意拳的形、神、意、力,高深思想境界的产物。没有严格的训练、严格的基本功、高度的思想修养是难以充分表达出它的意境的,‘拳舞’犹如名人字、书、画、诗篇,是艺术的结晶。它是意拳的艺术表现形式。”(韩星樵)


  如此,对意拳的进一步的发掘和提高,更会突出中华武术的艺术魅力。
  四、大成拳深邃的文化内涵
  大成拳拳学理论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它的内涵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这在王芗斋的《拳道中枢》“歌要”中已经提及。
  王芗斋先生拳学理论博大精深。它可发掘、可研究,可与现代科学相交叉、相碰创、相沟通、相融合,更待有志之士去研究、去发掘。
  五、与国际接轨的亲和性
  自20年代王芗斋先生创建大成拳以来,此拳种不但受到国内武术界人士钟爱,目前国内各地多有此拳种组织。在国际上也颇受人们青睐。现今在日本、法国、英国、阿根廷、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都有此拳种组织,并在不断地扩大。以国内为中心此拳种的操练与研究已辐射到四面八方。以此拳种和国际接轨的内外部环境已备,急需操起一面大旗,使拳界内外人士的交流和交往从无序到有序。在此亲和下,使中国武术为人类的团结、进步、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大成拳本身已具备了很强的市场属性,它从创建起已经蕴涵很大的无形资产,只不过未被全方位开发而已。
  当今我国已步入市场经济,界内人士应紧跟观念,在这一无形资产上作足、作大文章。以大成拳为启动市场的杠杆,再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发展大成拳事业,这正是顺理成章的操作。□
其他文献
一、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三、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四、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
期刊
日渐发展演化的徒手格斗(NHB)比赛与早期的拳击有着些许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今风靡北美的徒手格斗比赛是以本世纪初充满暴力的拳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当现代拳击之父,约翰·L·苏利·万在1889年7月8日与杰克·科尔雷的那场比赛之际“徒手比赛在38个州都是非法的,被禁止的”。  回想当时的拳击比赛——亦称之为无护指、护关节比赛,那个时候是这么来称呼——被称为是一种“可恶的运动”,这种观念推广至整个北美无人
期刊
我曾是一个颈椎炎患者,病情严重时酸痛难忍,不能做事。四处求医,也未能治好,心情非常难过。在我几乎绝望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精武》杂志上看到了李照山老师介绍的大成拳功法,并得知此拳具有较高的养生、技击双重功效。为了能系统地了解大成拳功法,我参加了《精武》举办的大成拳函授班。  开始,我先试着练浑元桩,从几分钟站起,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使时间逐渐延长。没想到一个星期下来,两手热、胀感觉很明显,颈部
期刊
按:关于“如何克制泰拳”栏目,本刊正在“急呼”苏昱彰先生,以便对话。苏先生正风尘仆仆,十万火急为我们的读者披坚执锐,星夜赶写精彩文章,下一期便可一睹其精辟之论。本期先熟悉一下——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的关系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有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两支鞭子。第一支:鞭杆的前半部、后半部很硬,鞭子和鞭子头较硬。第二支:鞭子扣和鞭子头软而灵活。给这两支鞭子同样的力。第一支鞭子发
期刊
五行生克,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者,属阴,阴当以阳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此当然之理。势也,人所易知者也!独至于拳,则不然:运用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  何言乎尔?彼以柔来者,是先以柔精(劲)听。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  问:该如何应答?彼以柔法听我,我以柔法听彼。拳各有界,彼引我进,我只可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如曰:“不入虎穴
期刊
“在我们耳中所听到的最大的悲哀之事莫过于以暴力阻止暴力——也许是在校园里,欺凌弱小的家伙把那些比自己瘦弱的人践踏在脚下,或者是在血腥的战场上……暴力不为人们推崇,但是有时为了谋取和平我们却不得不奋起而战。”  乔夫·汤普森如是说。乔夫是一位颇具名望的自卫术教练,这位来自英国的传奇人物在与英格兰半岛上几乎所有恶名昭彰的人物奋战了九年,共计300多场格斗中从未失手。通过无数的生死搏杀,他汲取了宝贵的经
期刊
(接上期)  你的日常练习中还要包括“速射”侧踢训练。双脚平行站立,身体重心放在左脚,向后倾斜并向你的右侧实施一记斜踢。踢出后,原地迅速定住右脚。但是在做这个动作之前,先以左脚朝左侧来一记侧踢。当左脚收回时,立刻做右侧踢。即用你的最快速度从一只脚到另一脚反复侧踢。开始,你会感觉自己很笨拙,容易失去平衡,但是每天坚持做几分钟这项艰难的练习直到感觉流畅,能够找到平衡,即可克服。  在截拳道中,经常用屈
期刊
八卦散手就是八卦掌的技击技术。它是在练习八卦掌走圈及套路的基础上,必须要注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八卦掌练习者达到学以致用的一个必经阶段。不经此阶段,练得再好,也不过是个花架子。  八卦散手讲究声东击西,指上打下,避实击虚;引进落空,以正击斜,雇打合一;以巧制拙,以捷制缓,合力发人;以转为长,以整为用。功至上呈,周身骨节通灵,神络一致,内外若一,刚柔相济,动止至微。能自然胜势旋转,毫无免强之意,
期刊
鸡步盘肘为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筑基功法,它有效地锻炼了梢、中、根三节的协调能力,使人体各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达到全身灵变、劲力顺达,“合”字自然显现。    一、熊出洞(起势)    1.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身向右转,整体下蹲。左脚向前迈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微上跷,两肘尖向下,两手相抱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腿弯屈,成虚步(图1)。  要义:沉肩坠肘,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身成六式。熊有竖颈之力,
期刊
“项羽力扛千鼎,终需气血;仲尼朝闻夕死,是何意志”。这是古代一位老师傅在向一位慕名而来虔心学武的年轻人传授武功秘诀时说的一句话。在这位老师傅看来,真正的搏击之道,事关生死,但又必须在精神上超越生死。古往今来,无数武林老前辈在择徒传功时,都特别注重开启学者的悟性。所谓“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功夫越高,境界越深。古时搏击之术最终以修道为归宿,因而“悟道”也就成了习武之人必不可少的功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