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中国文房用具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材质丰富,造型各异,沿袭旧制而有创新,特别是内廷御用制品,选材名贵,制作考究。其来源一是内廷造办处砚作募选各地名工巧匠,专承制作宫廷用砚;二是按宫廷式样交江南织造、江苏织造承办制作;三是由各地官员按年例进贡,每年进贡数额可观。其材质以端石、歙石、洮河石、松花江石、澄泥等为主。御用砚品往往配以髹漆描金盒、玳瑁盒、匏制盒、紫檀木嵌玉盒等,装潢精美,颇具宫廷特色。
乾隆皇帝崇尚古制,御用器物多有仿古制品。除常用的石砚外,特别寻觅古砚佳材,注重仿古创新,并研制出唐宋失传已久的澄泥砚。据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年即开始制作仿古澄泥砚,命令山西巡抚巴延三去寻访制作名家,并研制成功,烧成进宫。其造型仿古而质地出新,成为宫廷特殊的仿古用砚,受到乾隆皇帝赞赏,首先在宫廷流行,并大量制作。其造型多为小巧精品,也有成套制品或仿汉唐各式砚,泥质致密,易墨适用,可与端石媲美。澄泥砚在乾隆时期成为研朱点书的重要用砚,更有鉴赏珍玩或赏赐使节近臣等用途。
在乾隆皇帝当政一朝,所用文房用具数目惊人,被特别贮备在乾清官西侧的懋勤殿内。乾隆四十三年命于敏中等人编撰《西清砚谱》,将宫中古今鉴藏或临池御用砚,选砚精良者二百余方收入砚谱,并题刻乾隆御铭诗句。《西清砚谱》收编大量仿古澄泥砚,乾隆皇帝同身边的翰林学士对澄泥砚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大量文献考据,使澄泥砚的历史渊源得以澄清,中国传统的用砚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乾隆仿古砚的种类与特征
乾隆仿古砚的种类,从材质上分,主要有四种,即澄泥、端石、歙石、紫石。其中以澄泥砚最具代表性,为乾隆时期开始研制,造型一般有所摹本,有的以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论砚》中所录砚图为蓝本,有的按砚谱中图样制作,大小薄厚均有一定规格,造型同出一范。
乾隆仿古砚的造型种类多样,用于鉴藏、御用、赏赐,更注重装潢,每件砚石都配以紫檀木盒或嵌玉木盒,一般匣面题名“甄材研理”、“萃珍含润”、“涵光漱润”、“鉴古存真”、“裁绛胪珍”、“陶汾式古”、“漉绛含章”等填金隶书。由懋勤殿专人刻字,内廷匣作专门配制木盒。这些都是乾隆御制仿古砚的典型时代特征。
仿古砚,还有较多的澄泥砚、歙石砚、端石砚。砚式的造型,以及仿汉铜雀台瓦砚式、仿汉澄泥石渠砚、仿宋伏虎式砚、仿唐菱镜砚、仿秦石鼓式砚,都是造型仿古,而质地由澄泥或端石、歙石制作而成。
从清宫部分旧藏砚品中可窥其概貌。
乾隆仿古澄泥石渠砚(图二),高5厘米,宽14.2厘米。造型为正方形,澄泥作旧,砚表面有剥蚀痕迹,呈仿古铜色。砚面周环方渠,巧为砚池,砚边饰勾云纹,侧面各浮雕螭虎和兽面铺首,四足均为兽面。砚底部内凹镌刻双行款“大清乾隆仿古”六字。底周边环刻隶书御铭:“螭为子,虎其变。象大人,合成砚。绨几丝纶出朵殿,敕几省成慎宵旰,古训是式遑耽玩。乾隆御铭”,并有“比德”御闲印。砚盒方形,盖面刻铭与砚铭相同,并有“德充符”闲印。此种形式是仿汉名,而取式宋石渠砚。
乾隆御用澄泥虎符砚(图三),高5厘米,宽9厘米,长14.5厘米。造型巧作虎伏状,通体作旧绿锈金色,犹如古铜器,表面略有剥蚀,为仿古砚形式。砚从中间分作两半,呈上下扣盒,组成砚体和砚盖。砚面浅刻阴阳太极,为墨池。砚盖内凹,阴刻填金题铭:“吕老所造,兹不可得。金阊巧煅,如伏虎式。球琳其质,青绿其色。置之旧侧,几难别白。列于文房,友如子墨。几暇怡情,挥毫是北。每绎旅獒,不无惭德。乾隆戊戌仲夏御铭”,并有“比德”、“朗润”两方印。砚装于椭圆形包袱式盒内,砚盒雕饰精美。盒面镌刻“虎伏砚”三字,盒盖内填金御铭与砚铭相同。盒内底镌刻“乾隆御用”隶书,并有“几暇临池”方印,均填金。乾隆戊戌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此年乾隆皇帝命内廷翰林于敏中等人编撰《西清砚谱》,此砚式也收录入谱。
乾隆端石仿古石鼓文砚(图四),直径11厘米,高3.8厘米。造型为扁圆石鼓形,石色青紫,石肌细腻。砚堂圆形,雕月形墨池,砚边侧饰乳丁纹。砚式小巧古雅,是仿自古秦刻石,十件鼓砚分别刻秦石鼓释文和原文,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编作十篇四言诗,刻于砚面和砚底。文字仿古,造型颇有新意,为乾隆时期仿古端砚佳品。
乾隆御用端石各式砚(图五),盒长48厘米,宽49.3厘米,高9厘米。端石仿古砚式六方,成套制作而成,分别为仿汉未央砖海天出月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唐八棱砚、仿宋德寿殿犀文砚、仿宋玉兔朝元砚、仿宋天成风字砚。分别御题诗句,并署“乾隆乙未”(1775年)御铭。
仿汉未央砖海天出月砚,椭圆形,月形浅池,砚额上刻名“仿汉未央砖海天出月砚”。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未央之砖,胡为署建安年?或三台之所遗,坠清漳而翟渊。似孙不察,谬为题笺。形则长以椭,声乃清而坚。嘉素质之浑沦,欲初月于海天。师其迹而不承其伪,是亦稽古之一助焉。乾隆乙未御铭”并有“比德”、“朗润”二印。
仿汉石渠阁瓦砚,长方形,圆形砚堂,砚额上刻名“仿汉石渠阁瓦砚”。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其制维何?致之石渠。其用维何?承以方诸。研朱滴露润有余,文津阁鉴四库书。乾隆御铭”,并有“比德”、“朗润”二印。
仿唐八棱澄泥砚,八棱形,圆形砚堂,砚额上刻名“仿唐八棱澄泥砚”。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一规内涵八棱砥,琢端匹绛润而理,平水圆璧安足拟。乾隆乙未御铭”,并有“会心不远”、“德充符”两方印。
仿宋德寿殿犀文砚,长方形,瓶形砚堂,瓶口为墨池,砚额上刻名“仿宋德寿殿犀文砚”。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琴古之产兮星文澈端,异种足珍兮辟尘辟寒。他山可磨兮如瓶斯受,聊以寓意兮取诸德寿。乾隆御铭”,并有“会心不远”、“德充符”两方印。
仿宋玉兔朝元砚,圆形,砚额上刻名“仿宋玉兔朝元砚”。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月之精,顾兔生。三五盈,阳光明。友墨卿,宣管城。欲华英,规而成。乾隆御铭”,并有“朗润”方印。
仿宋天成风字砚,风字形,弯月形墨池,砚额上刻名“仿宋天成风字砚”。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春之德风,大块噫气。从虫谐声,于凡制字。谷则为雨,润物斯济。石墨相著,行若邮置。岂为天成,亦有人事。拟而议之,既纯且粹。乾隆御铭”,并有“比德”、“朗润”二印。
此套端石仿古砚装潢考究,配有嵌玉紫檀木盒,嵌玉精美,或玉夔凤,或玉连珠,或玉莲花,或玉卧蚕璧,与盒面填金御铭相映生辉。在砚盒底内均刻“乾隆御用”填金隶书。六方砚共装于紫檀雕云龙盒内,盒面填金隶书“涵光漱润”四字,为乾隆四十年特制御用砚品。
乾隆仿古砚石的特征,一是仿汉名而取宋式,如仿汉石渠方砚;二是造型仿古,尺寸各有定式,并形成宫廷样式。取汉砖瓦形或唐代风字形,但与真正的唐代风字形砚相差 甚远;三是纹饰仿古,饰以双螭纹、蟠夔纹等;四是颜色仿古,在澄泥砚上涂瓷色,或作旧如古铜色等;五是均有题砚名或御制砚铭。
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年即开始澄泥砚的制作,同年,宫廷“砚作”也开始用端石、歙石改制成仿古各式砚,其尺寸规格、造型纹饰同仿古澄泥砚相同。现清官旧藏由端石、歙石、澄泥三种质地制作的各式仿古砚,其造型均出自一范,分别题刻乾隆御铭诗句。这一时期的仿古砚式,不仅再现了唐宋澄泥砚的制作,也形成乾隆宫廷制砚的时代风格,成为鉴定乾隆时期制砚的标准器。
澄泥砚的历史沿革
澄泥砚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砚品,始于唐而兴于宋。其制作工艺精细繁复,先用长期水浸沉泥沙,将其过滤后,再放入适当的添加剂,经雕刻烧制而成。砚质坚细腻,益发墨,贮墨持久,可与石砚相媲美。在洛阳隋唐东都城遗址出土一件龟形澄泥砚,为唐代早期遗物,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代澄泥砚造型多样,有箕形、带盖箕形、大小风字形等,也有出土的和少量传世品。宋高似孙《砚笺》称,澄泥砚“唐时以绛州为最,宋时泽州吕老尤擅长砚,轧有以吕字,背面深透磨之不去”。宋米芾《砚史》中说:“相州(今河南省安阳附近)土人自制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而重陶泥澄之,取极细者燔为砚,有色绿如春波者,或以墨白填为水纹,其理细滑,著墨不费笔,但微渗”,记述了澄泥砚的制作过程和产地。
澄泥砚的制作历代都有著录,记载最为详尽的是宋人苏易简《文房肆考》卷三:“虢州澄泥,唐人砚品,以为第一,而今人罕见矣。今所谓陶人以河海沙土如砖瓦配合入窑烧成,最上者日鳝黄,其次绿头砂,再次玫瑰紫,其黄上见斑点,大者为豆瓣砂,细者为绿豆砂,有者皆发墨,然多粗糙损笔不堪,难为士林珍重”,说明澄泥砚的制作在宋代已很成熟,并极为流行。
其制作方法在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也有详尽描述:“作澄泥砚法,以瑾泥令人于水中,按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黄丹团和叟入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干,然后以利刀手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蒸之五七度,含精益墨也,足亚于石者”。宋代澄泥砚传世品甚少,到明清之际,其制作方法已经失传。
乾隆仿古澄泥砚的制作
清代宫廷设有“砚作”,专门承做御用砚品,其建立的时间应为康熙时期。康熙二十九年,宫廷设有养心殿造办处,其作坊林立,分工明细,各种手工制作及书画、刻石、书籍编辑等项均由宫廷各作承办制作。康熙四十四年,奏准武英殿造办处“砚作”改归养心殿。除砚作专门承做御用砚品外,还有木作、玉作、匣作、铜作、刻字作、懋勤殿刻款等事项,多有专司负责,其制作管理有秩,直接接受皇帝或亲王的谕旨。一件完美的砚品制作需要宫廷画家画样,一般都是遵循皇帝的谕旨画样,有的批改多次经上谕准许认可后,再将画样交给“砚作”,由砚匠照画样制作。还有作蜡模或木模,放大样制作。也有的发放到苏州,由江南织造承办制作。
仿古澄泥砚研制的初因,是由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偶试一件仿唐菱镜澄泥砚,甚发墨,便即兴题诗砚铭:“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四十始用,澄泥习字。日实疏乎,斯亦有义。初缘弗知,兹知乃试。偶命求之,不胫而至。汾水之泥,墨池之制。色古质润,体轻理致。比玉受墨,较石宜笔。临池虽助,书法实愧。更予戒哉,玩物丧志”。此砚传世,现流落到日本,从御题诗可知乾隆皇帝对澄泥砚赞赏备至。他随命宫廷造办处“砚作”大量仿制,或交苏州砚匠照宫廷式样制作。
澄泥砚的制作自乾隆四十年开始,四十一年、四十三年至五十年,都有传世砚品。十年间,对澄泥砚的研制也经历了试制创新到成熟的过程。乾隆四十年遵循古法研制成功,由“砚作”成套制作,由翰林院拟样,也有从懋勤殿挑得端石先估料,再按一定规格尺寸成做。乾隆四十年,制作了一套端石仿古各式砚,其中玉兔朝元砚,成做阴文花纹或阳文花纹,乾隆皇帝指示:“砚面作素面,不要水池,底面成做阳文花纹”。经过多次用红线改画样,呈览修改后才准做,或交由苏州照样成做。
仿古澄泥砚也有一部分经过上色作旧,砚面似有一层瓷釉,光亮莹润。据乾隆活计档记载,四十二年十二月制作一方澄泥石渠砚,乾隆皇帝不太满意,“问砚匠,澄泥石渠砚,作的坚硬并颜色作旧,能做不能做,问明具奏,钦此。随询问砚匠方占吉,据伊禀称,此澄泥性软,是新澄泥砚,颜色旧意成做,用此澄泥加瓷面等毁造,经火可坚硬,上颜色作旧”(乾隆四十二年造办出活计档)。不仅作旧技术成熟,在沿袭唐代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也有创新。如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澄泥砚二方,加用宜兴澄泥三成,烧造砚二方,其澄泥砚交苏州全德,将所传做之澄泥砚,俱照加宜兴澄泥三成之法烧造”。可见当时制砚不仅取汾河之泥,还加用紫砂产地宜兴之泥,使成色更沉稳,更具古意。
乾隆时期仿古砚的制作,以研制仿古澄泥砚最具创意,只限于宫廷样式制作。一直到乾隆五十年,仍进贡各式仿古澄泥砚。仿古砚除上述六种形式外,还有玉石砚、漆砂砚、铜暖砚、珐琅暖砚等,都是颇具特色的宫廷御用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