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的核心作用是选拔人才和引导教学,其试题中必然严密地贯穿着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研究和讲解高考题时,不能只停留在弄清知识点和解题思维这一层面,而应分析出每一道题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并向学生阐释清楚。由此,探究高考试题中所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备考的重点。本文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部分历史试题为例,分析这些试题所体现的核心素养,以期归纳出一种分析和讲解高考试题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高考试题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充分展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重点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发挥了选拔人才和引导教学的双重作用。本文依照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这套试卷中的部分试题进行归类分析,探究高考试题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一道高考题都会体现多个核心素养,本文只是按照某道试题体现得相对明显的核心素养将其归类,这种归类是相对的。
  一、体现唯物史观的试题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1]应该说绝大部分试题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唯物史观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模式。下面就从2020年全国三卷中选取两道题体现唯物史观较为明显的试题进行分析:
  (一)选择题第25题,主题是曹操屯田的影响。题干材料中提到曹操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其中“流民问题”的解决是指政府提供种子、耕牛等,组织无地农民垦荒种地(屯田),再与农民分享收成,解决了这部分农民的生计问题,由此推出曹操屯田缓和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封建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就缓和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正确选项D的表述),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这种涉及阶级关系的命题思路,符合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大范围上属于考查唯物史观所主张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材料题第45题,主题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这种改革类试题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改革的本质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就该题来说,其考查的重点不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過程和措施,而是改革对俄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外贸方面)的积极作用,升华到理论层面,就是考查生产关系调整后对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上层建筑调整后对经济基础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都属于唯物史观的典型思维模式。
  二、体现时空观念的试题
  时空观念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根本特性,[2]树立良好的时空观念,懂得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历史事物,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实。这套试题中,体现时空观念较为明显的有以下三题:
  (一)选择题第30题,主题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民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生存环境。该题破解的关键就是时空观念,考生要准确定位时空,联系特定时空下的特殊历史状况,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材料中的“1940年代中后期”和“中国”就是关键的时空定位点,学生要根据这个时空定位推出当时处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法币贬值,物价暴涨,很多企业的“账面利润”随着法币的贬值而不断缩水,“难以维持再生产”,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又使美货汹涌而来,官僚资本也是压迫因素之一,终使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被极大地压缩,由此造成“很多工厂囤积原料”能够保值甚至获利,进行生产反易亏损。所以,特殊时空中存在的货币贬值、美货冲击、特权资本压榨等历史因素,由此归纳出当时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即正确选项C的表述)。
  (二)选择题第31题,主题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状况。该题破解的关键也是时空观念,考生要根据“1983年”这个时间定位,确定当时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第一次改革还没有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才展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都没有建立(90年代以后才逐步建立),由此排除3个错误选项。再根据题干所述1983年北京部分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负盈亏,推出企业经营积极性必然增强(即正确选项A的表述)。
  (三)选择题第32题,主题是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在经济层面的影响。该题也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查。材料中的关键时间点为“1549~1560年”即16世纪,关键空间点为“日内瓦”即瑞士,再结合材料中提到的“加尔文派”,推出此时的瑞士因宗教改革而催生了加尔文新教派,吸引了天主教控制下的法国逃难者来到瑞士日内瓦。而加尔文派的先定论等主张要求人们追求事业上的成就,追求发财致富,由此部分法国逃难者“将技术和资金投入普通钟表业”,促进日内瓦钟表业繁荣,所以宗教改革助推了日内瓦经济发展(即正确选项D的表述)。
  三、体现史料实证的试题
  笔者认为,史料实证在五个核心素养中表现得相对隐性,尤其是在试题当中,因为史料实证强调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2],除非某些试题专门考查几段史料的可信度辨析,否则多数试题中的史料都是经过整理和辨析后才被应用来考查学生的,所以试题中较少呈现出史料实证的核心考查意图。不过,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拓展出的课程目标中有“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2]的要求,这种要求就很明显地体现在每套试卷的“12分开放性论述题”当中:
  如该卷材料题42题,通过一张表格,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南部分青壮年农民对改革的态度,对重新择业的想法等,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该题首先要求考生从表格数据中分析出20世纪90年代农民群体支持改革政策,愿意拼搏奋斗,愿意离开土地进入乡镇企业,愿意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经商、读书和打工等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改革开放促使农民思想转变或解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影响”“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影响”等论题,最后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历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这就明显地体现了史料实证中关于“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2]的考查要求。   四、体现历史解释的試题
  历史解释强调培养历史思维和专业表达能力,要求“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2]高考大纲也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3]的能力。因此历史解释素养在试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和广泛,绝大部分试题都在不同程度地考查历史解释。本文选取三道典型题目做分析:
  (一)选择题第24题,主题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的变化。该题图片中商周贝币到春秋战国的铲布再到汉五铢钱,货币形制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轻巧易携带、规范化、币值直观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便于商品交易(即正确选项B的表述)。图片中货币形制变化属于历史表象,而经过分析后得出形制变化的原因属于揭示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这就是在考查考生理性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即考查历史解释素养。
  (二)选择题第29题,主题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就共和政府的组建之权产生分歧。该题材料直接呈现的是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在清朝帝退位诏书中擅自添加“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而透过这层表象可以分析出袁世凯企图借助清帝诏书来夺取政府组建大权,这和孙中山民权思想所倡导的政府和议会都应由国民选举产生的理念是完全对立的,是主权在君与主权在民的对立,由此推出两人分歧的实质是政府组建的主导权(即正确选项B的表述)。这种破题思路同样属于历史解释素养下“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揭示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2]的要求。
  (三)材料题第41题,题中两段材料的主题是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该题的第一问要求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实质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将历史事物描述出来;第二问要求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实质就是揭示历史表象的生成要素。这两个问,都包含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五、体现家国情怀的试题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1]该素养的政治高度和价值内核决定了高考试题中必然会大量而明显地呈现出对该素养的考查。本文列举三道题进行分析:
  (一)选择题第26题,主题是唐代张旭草书的特点。破解该题的两个关键点:一要知道唐代张旭以草书闻名,被称为“草圣”,草书的特点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二要分析出材料中的“争路”与“舞剑”都包含“动”之意。进而推知张旭草书具有灵动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这种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书法)的精细考查,就是在考查考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材料题第41题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4]该问的回答,要从西周的分封、宗法、礼乐三大制度出发,分别说明这些制度有利于开发边疆,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形成,稳定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等。这就很明显地体现了家国情怀素养中关于“认识中国情况,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2]等内容。
  (三)材料题第46题,该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总结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条件和历史贡献,体现了家国情怀素养下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了解革命文化”等具体要求,[2]而且题中第一问(概括冀鲁豫根据地建立的条件)评分时,特意要求必须要答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一答案,实质上还是强调家国情怀素养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高度认同。
  结束语
  从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来看,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在教师讲评高考试题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讲清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还要有意识地升华一个层面,向学生详细分析每道试题体现的核心素养,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逻辑和考查意图,明确复习备考的方向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201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据物理学学科特点,实验探究是学习者认识物理、掌握物理非常重要的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是组成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应当结合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本文结合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经历,分析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缺乏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在中学开展物理低成本实验为例,提出改进建议及低成本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美术教学时,绘画模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非常关键。但是现阶段,教师在实施绘画模块教学时,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技能,由此限制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此外,开展高中美术教学与传统的美术教学并不相同,不仅要培养学生绘画技能,也需要强化学生艺术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应对该模块教学深入思考,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核心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阐述微课的设计过程以及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及精心编制问题串,落实直观想象素养培养,最后给出结合微课进行新课教学实践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微课;面面垂直;直观想象  引言:本文所述微课程,指的是从学生学情出发,根据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针对某一知识主题或某一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一条清晰的主线将问题串联起来进而解决学习中真问题、实问题的“小切口
期刊
摘 要: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并分析学生的日常测验数据,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精准的分析数据,帮助老师实现精准化教学,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特别是精准改错.利用互联网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个性化与效率间的矛盾。平台自动收集记录每次周练、月考数据,通过云端大数据分析系统,在每次考后为教师提供班级学情分析报告,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提分方案,力求使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准知识的缺漏所在,
期刊
摘 要:现在社会里面对于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专业的素质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品质。研究发现在体育教学里面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中生的状态研究出在体育教学里面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方法,让以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意志力;培养方法  意志力就是一个人根据想要得到的目的进行一系列自我的分配和调节,在这期间需要克服重重的困难,
期刊
摘 要:物质制备是一个综合实验体系,需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条件、实验的装置、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再结合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移动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分析。高三的学生具有较系统的化学理论知识,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物质制备进行分析,优化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以“多、快、好、省”的目标实现物质制备,从而促进物质制备实验的深度复习。  关键词:深度复习;高考酯化反应;实验优化  高三化学的专题复习,应倡导深度复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音乐鉴赏课所开展的“分层教学”活动讲究的是基于“因材施教”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将先前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予以改革,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由此来使得更多的学生都可以在先前水平上得到相应的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这一课程所开展的分层教学活动讲究的是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学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充分注重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音乐能力,并对其音乐潜
期刊
摘 要:高三是学生复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短暂的高三复习后就需要面对高考的试验,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弱的艺术生来说,高三是自身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键所在。根据近几年全国卷地理的试题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理试题的难度逐年提高,这一方面体现全国卷的选拔越来越苛刻,注重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也给本就基础不好的艺术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中需分析学生在复习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有效进行深化改革,以迎接新局面、新挑战。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高中地理学科的位置提高,教师需要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提升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通过革新授课方式,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本文探究了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
期刊
摘 要:考试是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效果检验最有效地方式,而历史试题命制过程中所形成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构建试题命制的科学化体系与历史课程教学的时代要求同步并举,把握好试题命制的关键因素,这对于提高试题质量、促进教学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试题命制;质量;要素  考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之一,其对于检验学生历史课程学习效果、诊断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