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应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亦应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主动作用,积极推进体验式教学,根本着眼点在于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解脱出来,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需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然而现实中数学课堂实践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数学生活化教育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目标导向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把握存在的问题,并适时提出应对措施。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关注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数学学习能力,寓教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源泉,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并倡导“经世致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一种体验式数学教学方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旨在实现教学与生活的嵌套,将学生从“课本就是一切”的现状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并非否定数学教育的科学性,而是实现科学性与生活性的有机结合。只有真正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在社会中形成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氛围,打破读书无用论之类的杂谈,并让学生们从内心喜欢上与生活如此紧密的数学。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仅仅扮演着知识搬运工的角色,未能真正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与创新意识。多数知识仅仅是在课堂上实现传授,却忽视了学生个体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化、知识的局限,无法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创新能力也被抑制而萎缩。而数学教育生活化能有效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首先,老师的榜样示范形象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方式。其次,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有效激发创新潜能。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的职能在于如何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取得好成绩;而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仅仅要学到知识,考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素养,这对于老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推行,于老师而言,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老师在践行数学教育生活化理念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能够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加深对于教学的理解,探索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很大程度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例子讲解数学新知,学生们不仅会认真听课,还会爱戴这种平易近人的教师。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课堂中做到数学教育生活化与科学性有机结合
首先,需要对小学生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组、修订。教育心理学界已经证实:当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相关度较高时,学生能更容易接收并长期存储在记忆之中。但是,目前部分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陌生进而失去兴趣。对于这部分内容,需要进行修订和重组,多引入适龄的生活案例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部分应该改编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易于接受的内容,但是现在的数学教材还存在大量的固定式的公式型例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适度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其次,要引入合适的生活案例。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原理,而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入、结合能够化枯燥的数字、符號为生动有趣案例的互动式教学。但是案例的选择应该与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认知相一致,既不能过于幼稚,为了生活化教学而引入案例;也不能引入的案例高于学生的理解范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学生熟习、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知和运用到数学知识。
最后,在教学中要引入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包括:实物、多媒体、操作活动和数学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教育结合起来,由此体现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性。
(二)生活中引导学生体悟数学价值
首先,积极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常见的数学问题。比如,房间的装饰、装修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并且也较多出现在课本、课堂上。老师在课余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关于长度、角度和面积计算等知识来对自己家房屋的面积、长度等进行测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于数学的兴趣。
(三)课后练习生活化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因此,在习题设计上教师应力求突破单一、枯燥的传统模式,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132-133.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关注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数学学习能力,寓教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源泉,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并倡导“经世致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一种体验式数学教学方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旨在实现教学与生活的嵌套,将学生从“课本就是一切”的现状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并非否定数学教育的科学性,而是实现科学性与生活性的有机结合。只有真正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在社会中形成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氛围,打破读书无用论之类的杂谈,并让学生们从内心喜欢上与生活如此紧密的数学。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仅仅扮演着知识搬运工的角色,未能真正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与创新意识。多数知识仅仅是在课堂上实现传授,却忽视了学生个体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化、知识的局限,无法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创新能力也被抑制而萎缩。而数学教育生活化能有效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首先,老师的榜样示范形象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方式。其次,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有效激发创新潜能。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的职能在于如何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取得好成绩;而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仅仅要学到知识,考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素养,这对于老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推行,于老师而言,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老师在践行数学教育生活化理念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能够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加深对于教学的理解,探索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很大程度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例子讲解数学新知,学生们不仅会认真听课,还会爱戴这种平易近人的教师。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课堂中做到数学教育生活化与科学性有机结合
首先,需要对小学生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组、修订。教育心理学界已经证实:当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相关度较高时,学生能更容易接收并长期存储在记忆之中。但是,目前部分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陌生进而失去兴趣。对于这部分内容,需要进行修订和重组,多引入适龄的生活案例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部分应该改编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易于接受的内容,但是现在的数学教材还存在大量的固定式的公式型例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适度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其次,要引入合适的生活案例。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原理,而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入、结合能够化枯燥的数字、符號为生动有趣案例的互动式教学。但是案例的选择应该与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认知相一致,既不能过于幼稚,为了生活化教学而引入案例;也不能引入的案例高于学生的理解范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学生熟习、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知和运用到数学知识。
最后,在教学中要引入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包括:实物、多媒体、操作活动和数学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教育结合起来,由此体现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性。
(二)生活中引导学生体悟数学价值
首先,积极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常见的数学问题。比如,房间的装饰、装修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并且也较多出现在课本、课堂上。老师在课余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关于长度、角度和面积计算等知识来对自己家房屋的面积、长度等进行测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于数学的兴趣。
(三)课后练习生活化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因此,在习题设计上教师应力求突破单一、枯燥的传统模式,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