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主要由广大的教师来支撑。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作用,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人才。本人就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简单的探讨。
  一、生物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环境
  人类是最富有灵性的物种,也是多姿多彩的,各具特色的生命体。每一个个体都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具有各自的独特的内涵与个性。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尊重、包容独特个性的学生。欣赏、激励学生个性发展,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独自的潜能潜才,培养出具有各类特色特长的创新型人才。简单说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让学生能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师,不应当做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还应当是学生的思想主宰者。要能通过讲述和对新教材的说明,用火花去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勇于质疑、自主创新的思维精神。
  二、树立人人皆可成为创新人才的理念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儿童的天性,而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情况下非但没有使这种自然本性得到发展,反而压制了儿童创造的冲动。创新教育的提出,要求我们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使每个儿童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教育者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尤其是不可低估“后进生”的创造潜能。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一谈到“创新”,人们很快就会与“天才”联系起来,似乎创新只是某些人特有的潜质。事实上,人与人在智商差异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在实践中,教育者应坚信,所有学生的创创新的潜质相差无几,在“创新”面前,没有后进生与尖子生的差别,关键在于怎样去开采挖掘。教师在实践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要去掉错误观念,不能把知识多少、考试成绩的优劣与创新能力的大小划上等号。
  创新能力往往是与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有更大关联,历史与现实已充分说明了这点。创造发明大王爱迪生是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低智商、最没有出息的学生,乔布斯、彼尔盖姿都是没有完成高等学校学业的学生,但他们均有很强大的创新成果。因此,教师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在我们的关爱、引导与激励下,都能得到一个新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样需要则特别强烈”。教师要注重激发、点燃学生的探求的欲望,积极保护学生的探索的好奇心,激励学生持续的探索,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让探索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勇于探索中,总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中前进。然后,吸引着学生不断深入探索,让新思维、新观点、新灵感不断得到激发,创新的愉悦情感得到充分体验。
  三、加强科学探究的引导,建立科学的探究思维模式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联系,但根本上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才能减少走弯路。 我们要把新课标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理念落实到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发现的快乐。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通过“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鸡绕道觅食”等探究实验的开展,学生掌握了很多自然、生活知识。另外,对这些日常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比较容易开展,而且容易获取成功。
  体验成功是学生不断探究的重要力量。在学生进行的探究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培养起学生科学探究的模式。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大家彼此沟通交流。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模式,就能大大减少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究的盲目性,让学生思维有方向感,能更好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与探索,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文素养
  我们民族在强调创新、个性禀赋特色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强调和谐与幸福。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必须造福于人类,有利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的同时,要学会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让个人的智慧在良好的团队合作中得到更大的升华。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学生建立起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生命体,把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融入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中。
  创新是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求。在当前国际间剧烈竞争的形势下,教师们必须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为21世纪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在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被定义为“以工作为目标的教育与培训,强调开发和提高学习者胜任工作的技能”。其办学理念是真正面向社会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高考复习是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形成一个牢固的有机整体,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健全,以
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独自地学习教师未讲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独立自学的活动。学生一旦形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也能很快
近年来,我校在深化素质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了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在每个教室建立了新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应用白板进行教学,这标志着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
我们的物理老师也完全取代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是一味的灌输再灌输,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方法迫在眉睫,与注入式教学方法说拜拜,明确“成功”教育的重要性,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形成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更加侧重知识的深度与实际应用能力,很多试题甚至都是实际生活的案例。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高中物理在实践性这方面更加有所要求。
对于现阶段的高三学生来讲,在复习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不会分析题目,拿到题目不知如何下手,不能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学过的和讲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感觉题目太难,最后导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的形式往往是老师出题目,学生作解答,形式单调,内容划一,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答案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许多作业方法、手段、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高中生物学侧重于生物理论、微观知识,学生缺乏实际实验知识,理解透彻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借助一些模型或实物,就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本文论述了1992 年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