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儿童沙盘个案所呈现的幼儿内心状态,结合对该幼儿家长和教师的访谈,浅谈全托教育下的幼儿在幼儿园管理和家长的愧疚补偿双重影响下所面临的困惑。这种情况下,幼儿会面临矛盾的情绪问题,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关心和疏导。
【关键词】全托教育 依恋理论 补偿心理 沙盘游戏 幼儿
一、引言
全托是指家长将孩子日夜放在幼儿园托管,关于全托幼儿园的争论一直没有休止,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全托一方面希望全托能够让他们更加独立自主、遵守规则,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幼儿处在全托的环境中,每天接受集体教育,会在常规和自立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但在学前期与家人较长时间的分离,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不利。周末幼儿回到家,家长会因为孩子寄宿在幼儿园对他们有愧疚之感,因此在家尽量补偿他们。一方面,孩子接受全托教育变得听话顺从,另一方面,周末时家长对他们百般疼宠,这种落差会使幼儿感到迷茫和不适。笔者本学期在某市某幼儿园为大班的幼儿做沙盘,其中一个孩子小明(化名)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一)全托教育与依恋理论
依恋指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David R.Shaffer,2005)。依恋安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发展等都有积极影响,即使孩子长大,父母也依然要保持对孩子的敏感性,这样有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全托就是父母将孩子送去幼儿园日夜托管的一种幼儿园托管形式,周念丽(2000)的报告表明,全托幼儿园中,幼儿渴望和成人的情感交流,但是教师需要看管太多孩子,无法提供足够的关注,使得幼儿没有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将孩子送去全托,阻断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连接,孩子的需求不能被家长注意和满足,处于集体环境中又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他们会把对父母的依恋迁移为对教师的依恋,顺应老师的要求,变得乖巧听话,一些家长认为这表明孩子的成长,但其实是一种成人化的机械行为,称之为“替代性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
(二)全托教育与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本文所述补偿心理,指的是家长对幼儿的补偿。补偿心理源于愧疚感,需要极力弥补这种感觉。家长将孩子送去全托,不能陪伴他们,自认是亏欠了孩子,因此想在孩子回家时弥补。“幼儿在这种充满矛盾的环境中成长,将会造成他们心理冲突,做事犹豫不决,易紧张焦虑”(张岩滨,2010)。
(三)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以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在学校和幼儿园等地方广泛应用于心理教育、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领域的一种方法。沙盘游戏中,来访者通过沙、水、沙具来探索自己的内心,统整身心。儿童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再现与经历相关的情景以发现问题,同时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市某幼儿大班幼儿——小明(化名)。该幼儿园通过家长报名、筛选等形式选出一些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小明就是本次报名参加的幼儿之一。
(二)研究过程
每周二下午3:50—4:40进行沙盘,时长每次大约50分钟,每周一次,本学期预计实行12次,但因为班级传染病隔离等原因最终完成8次。
三、沙盘分析
(一)个案介绍
小明(5岁),男,某市某幼儿园大班学生,家中幼子,有一个哥哥。全托,周一至周五在幼儿园,周五下午接回家过周末。身体健康,较少生病。妈妈描述小明在幼儿园有围棋,老师反映他比较没有主见,喜欢跟别人做同样的事;在家喜欢跟着哥哥,哥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但性格比较固执,妈妈多说他一句就会有意见;因为全托,家人认为没有好好陪伴他,对他有愧疚,所以全家比较宠他;但母亲坚持全托,认为全托对他有好处。之所以报名沙盘是因为想要让他的性格有一种好的转变。主班教师描述他聪明听话,是班里的带头人,许多幼儿喜欢围着他让他出主意。
(二)沙盘过程与分析
1.初始沙盘
2015年3月10日,下午3:55—4:45。这是小明的初始沙盘,他比较害羞和紧张,很听话但是不敢和我对视,不主动发起对话。进入沙盘室之后他很兴奋,指导语过后他轻抚了一下沙面,然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沙盘。
这是小明的初始沙盘,给人的感觉是混乱的,没有确切的主题,混乱是一种受伤的主题,可能当前他所处的环境让他觉得无所适从。沙具选用了许多怪兽、超人、汽车等,代表了他对力量的追求和性别的认同,也代表着攻击性;沙具的竖直摆放也表明他对“成长”、“自主”的渴望,树木、海星等有生命感的沙具代表着积极的希望。可以看出他处在一个无所适从的混乱环境中,但依然渴望着自己去支配这些。
2.最后一次沙盘
2015年6月9日,下午3:23—4:13。这是小明本学期最后一次沙盘,相比之前有了明显变化,他和我熟悉之后是个比较健谈的男孩,喜欢主动聊天,喜欢和在一起做沙盘的幼儿聊相同的事,比如“老师,你来问我算术题吧”这样的内容。
从小明这次的沙盘可以感受到一种空虚之感,整个沙盘在中间放了一只巨大的翻倒的蜘蛛,他在拿取蜘蛛的时候很明确地表示了一种厌恶之感,蜘蛛代表着危险、攻击等负面信息,他将蜘蛛倒置并半身掩埋,可能是想躲避这种危险;旁边有一个空桶和翻到的小人,远离治疗师的位置有一个翻到的房子,下面压着一个超人,这是一个受伤的主题,房子可能代表着他现在的家庭,他的家庭犹如压力压抑或者限制着他。他加了水让沙土有一种泥泞之感,使沙盘看起来仿佛在挣扎,但他对这种情况无力面对,裹足不前。
四、讨论
通过对沙盘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小明处于一种矛盾而无力的局面,他的压力来源于家庭以及周边的环境。他所处的环境让他压抑着自己的内心,但他又想要去寻找和触碰自己,因此他很矛盾。 结合笔者了解到的小明的情况,他周围环境对他的限制可能是因为他周一到周五都住宿幼儿园。他不止一次对笔者表达过想要回家的愿望,但他描述得很委婉,他说:“小源(化名)他们都是回家班的,而我是篮球班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可以天天回家的幼儿的羡慕,但家长坚持让他全托,他自己也了解这种情况,所以努力去压抑自己的这种渴望,让自己做一个老师和家长眼中懂事的孩子。
他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一些科任老师对他的描述是懂事但是有点没主见,但他在班级里和其他幼儿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带头人的角色,别的小孩子会询问他如何玩游戏。而成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又会去模仿其他孩子。前文提及他在全托的时候接受的是集体教育,听话、懂事,而周末回到家,家人尽力地补偿他,他便做回任性的孩子,他处在这样两种环境中,无法定位自己,一方面觉得应该听话,另一方面又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的冲动与渴望。他的家长告诉笔者,周末无法按原定计划和小明去超市,他很乖地跟妈妈回家,但是在路上一直不停地问为何不按原定计划去超市,跟他解释他也不依不饶,家长认为他平时很乖巧,但有时候固执不听劝。在我看来,这是小明内心的矛盾体现,他不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因为他所处的环境是两个局面,一边是集体教学,教师不会给他太多关注,一边是家人的愧疚给了他太多的补偿般的关注,他无所适从,内心很迷茫。
五、结论
从上述个案看出,长期的全托教育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家长在坚持自己认为对幼儿有利的事情的时候应该多注意孩子内心的矛盾与想法;幼儿的情绪疏导非常重要,幼儿此时并不能确切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他会通过行为等表现出来,家长需要多观察和关心幼儿。
【参考文献】
[1]范国平,高岚,李江雪.“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02):51-54.
[2]祝传清.过度补偿心理初探[J].哲学研究,2013(08):49-50.
[3]许卓娅.历史生态视野下的中国全托幼儿园问题反思[J].幼儿教育,2005(21):11-12.
[4]高岚,申荷永,张敏.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J].徐特立研究——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4(3-4):43-46.
[5]李江雪,申荷永.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与行为问题、家庭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6(01):86-89.
【关键词】全托教育 依恋理论 补偿心理 沙盘游戏 幼儿
一、引言
全托是指家长将孩子日夜放在幼儿园托管,关于全托幼儿园的争论一直没有休止,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全托一方面希望全托能够让他们更加独立自主、遵守规则,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幼儿处在全托的环境中,每天接受集体教育,会在常规和自立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但在学前期与家人较长时间的分离,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不利。周末幼儿回到家,家长会因为孩子寄宿在幼儿园对他们有愧疚之感,因此在家尽量补偿他们。一方面,孩子接受全托教育变得听话顺从,另一方面,周末时家长对他们百般疼宠,这种落差会使幼儿感到迷茫和不适。笔者本学期在某市某幼儿园为大班的幼儿做沙盘,其中一个孩子小明(化名)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一)全托教育与依恋理论
依恋指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David R.Shaffer,2005)。依恋安全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发展等都有积极影响,即使孩子长大,父母也依然要保持对孩子的敏感性,这样有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全托就是父母将孩子送去幼儿园日夜托管的一种幼儿园托管形式,周念丽(2000)的报告表明,全托幼儿园中,幼儿渴望和成人的情感交流,但是教师需要看管太多孩子,无法提供足够的关注,使得幼儿没有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将孩子送去全托,阻断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连接,孩子的需求不能被家长注意和满足,处于集体环境中又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他们会把对父母的依恋迁移为对教师的依恋,顺应老师的要求,变得乖巧听话,一些家长认为这表明孩子的成长,但其实是一种成人化的机械行为,称之为“替代性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
(二)全托教育与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本文所述补偿心理,指的是家长对幼儿的补偿。补偿心理源于愧疚感,需要极力弥补这种感觉。家长将孩子送去全托,不能陪伴他们,自认是亏欠了孩子,因此想在孩子回家时弥补。“幼儿在这种充满矛盾的环境中成长,将会造成他们心理冲突,做事犹豫不决,易紧张焦虑”(张岩滨,2010)。
(三)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以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在学校和幼儿园等地方广泛应用于心理教育、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领域的一种方法。沙盘游戏中,来访者通过沙、水、沙具来探索自己的内心,统整身心。儿童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再现与经历相关的情景以发现问题,同时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市某幼儿大班幼儿——小明(化名)。该幼儿园通过家长报名、筛选等形式选出一些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小明就是本次报名参加的幼儿之一。
(二)研究过程
每周二下午3:50—4:40进行沙盘,时长每次大约50分钟,每周一次,本学期预计实行12次,但因为班级传染病隔离等原因最终完成8次。
三、沙盘分析
(一)个案介绍
小明(5岁),男,某市某幼儿园大班学生,家中幼子,有一个哥哥。全托,周一至周五在幼儿园,周五下午接回家过周末。身体健康,较少生病。妈妈描述小明在幼儿园有围棋,老师反映他比较没有主见,喜欢跟别人做同样的事;在家喜欢跟着哥哥,哥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但性格比较固执,妈妈多说他一句就会有意见;因为全托,家人认为没有好好陪伴他,对他有愧疚,所以全家比较宠他;但母亲坚持全托,认为全托对他有好处。之所以报名沙盘是因为想要让他的性格有一种好的转变。主班教师描述他聪明听话,是班里的带头人,许多幼儿喜欢围着他让他出主意。
(二)沙盘过程与分析
1.初始沙盘
2015年3月10日,下午3:55—4:45。这是小明的初始沙盘,他比较害羞和紧张,很听话但是不敢和我对视,不主动发起对话。进入沙盘室之后他很兴奋,指导语过后他轻抚了一下沙面,然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沙盘。
这是小明的初始沙盘,给人的感觉是混乱的,没有确切的主题,混乱是一种受伤的主题,可能当前他所处的环境让他觉得无所适从。沙具选用了许多怪兽、超人、汽车等,代表了他对力量的追求和性别的认同,也代表着攻击性;沙具的竖直摆放也表明他对“成长”、“自主”的渴望,树木、海星等有生命感的沙具代表着积极的希望。可以看出他处在一个无所适从的混乱环境中,但依然渴望着自己去支配这些。
2.最后一次沙盘
2015年6月9日,下午3:23—4:13。这是小明本学期最后一次沙盘,相比之前有了明显变化,他和我熟悉之后是个比较健谈的男孩,喜欢主动聊天,喜欢和在一起做沙盘的幼儿聊相同的事,比如“老师,你来问我算术题吧”这样的内容。
从小明这次的沙盘可以感受到一种空虚之感,整个沙盘在中间放了一只巨大的翻倒的蜘蛛,他在拿取蜘蛛的时候很明确地表示了一种厌恶之感,蜘蛛代表着危险、攻击等负面信息,他将蜘蛛倒置并半身掩埋,可能是想躲避这种危险;旁边有一个空桶和翻到的小人,远离治疗师的位置有一个翻到的房子,下面压着一个超人,这是一个受伤的主题,房子可能代表着他现在的家庭,他的家庭犹如压力压抑或者限制着他。他加了水让沙土有一种泥泞之感,使沙盘看起来仿佛在挣扎,但他对这种情况无力面对,裹足不前。
四、讨论
通过对沙盘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小明处于一种矛盾而无力的局面,他的压力来源于家庭以及周边的环境。他所处的环境让他压抑着自己的内心,但他又想要去寻找和触碰自己,因此他很矛盾。 结合笔者了解到的小明的情况,他周围环境对他的限制可能是因为他周一到周五都住宿幼儿园。他不止一次对笔者表达过想要回家的愿望,但他描述得很委婉,他说:“小源(化名)他们都是回家班的,而我是篮球班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可以天天回家的幼儿的羡慕,但家长坚持让他全托,他自己也了解这种情况,所以努力去压抑自己的这种渴望,让自己做一个老师和家长眼中懂事的孩子。
他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一些科任老师对他的描述是懂事但是有点没主见,但他在班级里和其他幼儿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带头人的角色,别的小孩子会询问他如何玩游戏。而成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又会去模仿其他孩子。前文提及他在全托的时候接受的是集体教育,听话、懂事,而周末回到家,家人尽力地补偿他,他便做回任性的孩子,他处在这样两种环境中,无法定位自己,一方面觉得应该听话,另一方面又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的冲动与渴望。他的家长告诉笔者,周末无法按原定计划和小明去超市,他很乖地跟妈妈回家,但是在路上一直不停地问为何不按原定计划去超市,跟他解释他也不依不饶,家长认为他平时很乖巧,但有时候固执不听劝。在我看来,这是小明内心的矛盾体现,他不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因为他所处的环境是两个局面,一边是集体教学,教师不会给他太多关注,一边是家人的愧疚给了他太多的补偿般的关注,他无所适从,内心很迷茫。
五、结论
从上述个案看出,长期的全托教育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家长在坚持自己认为对幼儿有利的事情的时候应该多注意孩子内心的矛盾与想法;幼儿的情绪疏导非常重要,幼儿此时并不能确切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他会通过行为等表现出来,家长需要多观察和关心幼儿。
【参考文献】
[1]范国平,高岚,李江雪.“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02):51-54.
[2]祝传清.过度补偿心理初探[J].哲学研究,2013(08):49-50.
[3]许卓娅.历史生态视野下的中国全托幼儿园问题反思[J].幼儿教育,2005(21):11-12.
[4]高岚,申荷永,张敏.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J].徐特立研究——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4(3-4):43-46.
[5]李江雪,申荷永.幼儿心理压力的现状与行为问题、家庭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6(0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