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炒面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北方很多地区都有“一季柿子半年粮”的说法。柿子当粮吃,除了把柿子晒成柿饼、柿瓣等干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柿子炒面了。
  柿子炒面食用方便,但制作比较麻烦。首先要把准备好的小米、玉米或黄豆之类的粮食炒熟,碾碎,然后把洗净的柿子弄烂,和炒熟碾过的粮食拌在一起,风干或晒干,再经过磨、筛,就成柿子炒面了。
  柿子炒面可以随时食用,干吃或用水拌着吃都可以。所以,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出门远行甚至行军打仗,柿子炒面都成为最方便的干粮之一。
  用柿子做炒面,还有秋粮冬储的作用。柿子不能长期存放,时间久了,容易变酸变馊,而制成炒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质的。柿子炒面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口感特别好。上等的柿子炒面,余味无穷。“香甜”一词用在柿子炒面上,也许最恰当了。
  柿子炒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据传,神农氏在今神农山一代活动期间,满山大小沟谷,到处是野生的柿树。到了秋天,鲜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当时,人们还不知道柿子能不能吃。后来看到猴子在树上摘柿子吃,有人试着一尝,味道挺好,也没有不良反应。慢慢地,人们在柿子成熟时开始大量采摘柿子吃。但是,柿子成熟期比较集中,存放期又很短,人们采摘的柿子短期内食用不了,只能变质扔掉,让人心疼不已。
  神农看到这种情况,就在心里琢磨,怎样才能把柿子像粮食一样存放起来,供人们长期食用呢?起初,神农试着把柿子和谷类拌在一起晒干磨面,但吃着味道不好。神农又想,柿子是直接食用的,和谷类相拌,应该也能直接食用才好。于是就把豆黍炒熟、碾碎,再拌上柿子晒干、磨面。用这种方法磨出来的面,既保留了粮食的清香,又保留了柿子的绵甜,同时还具备直接食用和长期存放的便利特点,这就是最早的柿子炒面。
  柿子炒面最负盛名的时期是在唐朝初年。相传隋朝末年,李世民由太原出兵,征讨据守洛阳的王世充,结果兵败,退守太行山的仙神河谷。千万兵马,被困于高山峡谷之中,十余日无法进退,眼看着已到粮草断绝、走投无路的境地。正在危难之际,在此潜心修炼、得道成仙的道教上清派鼻祖二仙奶奶魏华存显圣,为义军送来柿子炒面。李世民在长安登基之后,不忘仙神河谷二仙奶奶的救助之恩,下诏封柿子炒面为御用贡品。
  受到皇帝御封,柿子炒面自然身价飙升。当年,河南的怀庆府、山西的晋州一带,争相为京城皇室进贡柿子炒面。柿子炒面作为贡品,已经远远超出了“干粮”的身份。人们在制作时,除了挑选上乘的柿子、黍米、黄豆之外,还把素有“怀参”之称的怀山药经过精心炮制掺入其中,这使得柿子炒面不仅保持了香甜的美味,还增添了养颜保健功能,成为风味食品中的上上品。
  柿子炒面以前是当主食来吃的,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人们已经很少能见到柿子炒面了。在河南神农山景区周边,或北方一些山区旅游景点,偶尔有当地山民出售柿子炒面。这些柿子炒面在配料和制作上保持了传统,对许多曾经吃过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永远的回味。
其他文献
我小时候,我们村的人家里,必备的放东西的家具有大躺柜、碗柜和放粮食的缸。  父母亲怕哥嫂们过日子不方便,给哥嫂们把家具配全了,可父母这个家除了一口水缸和炊具外,什么都没有了。父亲对我和妹妹说:“不怕,咱们会有家具的。”  我知道父亲木匠、泥匠的活儿都会做,但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样的家具。他用姐姐寄来的钱买了几袋水泥和一些砖,就做开了家具。  父亲先按大躺柜的长宽在家里靠东墙的地上画好了线,然后用砖和水
期刊
每年都要吃蟹,我总是不以为然,随便吃吃。自从去年在松江三泖黄浦江大闸蟹产地,有幸与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武一起吃蟹后,感觉自己不仅土,甚至有一点儿野蛮。蟹是吃的吗?不是,它应该是品的,品蟹才对,才不至于浪费和糟蹋人间这一美味。  吃蟹的吃相很重要,看王武教授的吃法,其实还有一种文化在里面。一蟹在手,辨别其壮与否,看脐、背部是否饱满,后盖越鼓说明越肥。动手,先揭后脐,再揭盖,
期刊
近两年来,眼看着名牌大学毕业的儿子一次次找工作的艰难,我便时常想起自己31年前的就业,那时叫分配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别说大专生、本科生,就是中专生、技校生,都是香饽饽。  差点儿被分配到农村  1984年8月初,内蒙古农业学校84届锡林郭勒盟籍17名中专毕业生坐火车、换汽车,赶到锡林郭勒盟人事处报到。报到后,就住在附近的交通旅馆等候分配。等了漫长的三天,结果出来了:分配到锡林浩特的有四人,其
期刊
你看遍了所有的菜谱也不会进厨房一次,这就是所有厨艺达人面临的难题。做菜从来不是个技术问题,会与不会从来都不是关键,如何激发人们心中对生活的热忱和冲动才是要义。  同样是一枚鸡蛋,可以打匀了拿去蒸,也可以把蛋清分出来裹在肉丝上爆炒,还可以放在恒定温度的水里使它变成晃晃悠悠的温泉蛋,更可以煮到蛋白凝固,用针管抽出蛋黄,把剁好的肉茸注射进去,接着煮出来给人以惊喜。  同样是一碗蒸蛋,可以点入酱油,变成深
期刊
汪豆腐是一道平民美食,水乡百姓家家做,常常吃。尤其是寒冬时节,炖得滚烫的一锅汪豆腐,热气腾腾地盛进盆,端上桌,你一勺他一勺地舀出来,放进碗里,略吹一吹,一吸溜,马上就进了嘴,入了喉,滑进了胃,周身的寒气瞬间让喷香温热的汪豆腐赶跑,马上就暖和过来了,咂咂嘴唇,感觉又香又美。也许窗外还飘着雪花,桌前的一家人却吃得鼻尖上冒汗。那种食物带来的满足感,真的能让人感到幸福。  关于“汪豆腐”的得名,作家汪曾祺
期刊
顾客反复翻阅菜谱仍感觉点菜费劲,除对菜品不熟悉外,与该菜谱的设计、印刷也有很大关系。好的菜谱除宣传介绍本店菜品之外,还会注意到如何方便顾客阅读、选择:  1.菜品的分类要合理,凉菜、热菜、主食、酒水各列其位。  2.菜品的原料、口味、价格应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  3.本店特色菜和重点推销菜要醒目突出,同时注意版面美观和谐。  4.照片与文字相结合,并有适当的介绍或标注(例如原料等级、分量大小、麻辣
期刊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快板大王高凤山,是观众朋友非常喜爱的一位曲艺界长者。有时候我们去探望高老先生,会留在他家吃饭,每次掌勺的都是高老先生的夫人高二奶奶。我最喜欢吃高家的一道菜———炒麻豆腐。  吃了几回以后我就问:“二奶奶,您这个麻豆腐这么好吃,怎么炒的呀?”二奶奶笑道:“小子,吃这玩意儿上瘾了!”我说:“我就是爱吃您炒的麻豆腐,别人炒的我可不馋。”二奶奶说:“你下次再来,别光跟你爷爷聊天,你看看
期刊
潮汕歇后语“七月半鸭———毋知死活”的意思并不难解,是说到了农历七月半,鸭子们还在嘎嘎地鼓噪,一点儿都不知道即将被宰杀,简直是不知死活。问题是为什么到了七月半,鸭子就会被宰杀呢?  过去农村的鸭子多以放养为主,当然是因为放养能够节约饲料,减少成本。但放养的季节性较强,需要根据夏收或秋收这些食物丰富的时间来安排。在水稻收割之后,将鸭子赶到田里,鸭子不但会觅食遗落的稻谷和草籽,还会吃掉田里的昆虫和螺贝
期刊
我爹娶后娘的时候,我大概11岁。为什么大概?因为父母离异,我才六七岁就已经跟母亲过了,那位王姓后娘同我总共没有见过几面,从来没说过话。父亲请我吃饭,丰盛的西餐,还教我用银勺喝汤不要碰出声音。我问父亲,王同志(父亲不让我们叫后娘王阿姨)怎么不吃饭?父亲说我们爷俩谈天,叫她干啥?  在父亲的遗体告别会上,新华社照相,有关人士请我站在王同志旁边,我死活不干。现在拿起我在父亲遗体旁的照片,看着50年前自己
期刊
我担任农场的副主任后,农场的出工就基本上由我安排,遇到不大有把握的,同当生产组长的老张商量一下。知青们也挺好,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给我找麻烦。有一次,公社在农场开会,正赶上知青出工,没几分钟,活分完了,知青拿着工具都下地了,公社的头儿说:“比生产队快多了。”  农场依然是记工分。每天晚上,知青们都到我的宿舍来,因为我还是农场的记工员,他们的工分卡上,盖着我的名章。和生产队不同的是,从农场成立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