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艺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如火如荼让人欣喜。作为一名艺术(音乐)教师,我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改进计划,运用体验性教学方式,提高艺术(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本案例就诗歌如何有效地融合到音乐教学中做认真的思索、实践、反思。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欣赏《木兰辞配乐诗朗诵片段》,边欣赏 边思考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谁?讲述了什么内容?
生:主人公是花木兰,讲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师:木兰不仅是国内影视拍摄、歌剧、戏曲的重要素材,美国迪士尼公司也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银幕,成为重要的中国元素。可见,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海外。
师:《木兰辞》又叫《木兰诗》,是产生于南北朝时的一首叙事诗,选自《乐府诗集》。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并不仅仅限于为诗歌配乐朗诵,还有根据古代曲谱编写的词歌曲原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音乐与诗歌——《木兰辞》
教学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说说《木兰辞》旋律特点,音高起伏如何?
生:旋律较平
师:该旋律起伏不大,很平稳。木兰从军一共有四个情节,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部分“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这部分从旋律进行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段了解。
师;诗的开头两端,出军原因
生:朗诵第一段
师:“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木兰为什么叹息呢?
生:引出一问一答,道处木兰的心事。
(老师朗诵第二段)
师:进入第二段,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那是为什么呢?第二段叙述了原因。
生: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是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师:我们将诗词带入旋律,一起演唱。
生:节奏不够准确
师:注意小附点的节奏唱准确
师:第一、第二段写出了木兰出军原因,第三段则是描述出征前的准备。
师:范唱,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师:渲染临行时的气氛。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东市买骏马... ”四句排比,速度变化处理,注意乐谱标记的速度处理。
教学片段三:
师:除了齐唱,大家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呢?
(音乐知识: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请同学们边欣赏视频《木兰辞》,边思考该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生:齐唱、轮唱等
师: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请小组合作共同演绎,丰富诗歌的已经
生:A:第一段——对唱
B:第二段——领唱
C:第三段——齐唱
D:第四段——轮唱
师:同学们能充满感情且较准备地演唱《木兰辞》,小组个别地方的衔接尽管还不是十分到位,但运用速度变化处理、不同的演唱形式尽情表现,丰富了作品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案例分析】
1.激趣导入,事半功倍
通过欣赏《木兰辞》配乐诗朗诵片段,学生知道主人公花木兰,再结合影视图片、戏曲画面,感知花木兰的艺术形象已深入人心,而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处常见的为诗配乐朗诵外,还有其他形式,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进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情带声,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本课从了解诗歌内容入手,层层启发,从木兰“从军原因”到“出征前的准备”再到“踏上征途”,充分体验感受,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色、情感去变现木兰的儿女情的英雄性格,知道歌唱时的力度、速度应当怎样控制,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具体歌唱指导中,我情感投入,能使中感染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感受木兰精神,进而充满感情且较准确地演唱。
3.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过程,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音乐的内涵蕴藏在稍纵即逝的音响之中,人们往往需要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体验的经历中才能获得新知。用不同的结合方式,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张扬个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角,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魅力。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益的手段,是學生学习课本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一节课的时间还不能将诗词独特内涵与音乐结合得深层次的挖掘。
诗歌是心灵之歌,用音乐艺术点燃心灵的火花,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运用体验性教学方式,不断探索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 上海 200093)
艺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如火如荼让人欣喜。作为一名艺术(音乐)教师,我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改进计划,运用体验性教学方式,提高艺术(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本案例就诗歌如何有效地融合到音乐教学中做认真的思索、实践、反思。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欣赏《木兰辞配乐诗朗诵片段》,边欣赏 边思考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谁?讲述了什么内容?
生:主人公是花木兰,讲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师:木兰不仅是国内影视拍摄、歌剧、戏曲的重要素材,美国迪士尼公司也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银幕,成为重要的中国元素。可见,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海外。
师:《木兰辞》又叫《木兰诗》,是产生于南北朝时的一首叙事诗,选自《乐府诗集》。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并不仅仅限于为诗歌配乐朗诵,还有根据古代曲谱编写的词歌曲原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音乐与诗歌——《木兰辞》
教学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说说《木兰辞》旋律特点,音高起伏如何?
生:旋律较平
师:该旋律起伏不大,很平稳。木兰从军一共有四个情节,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部分“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这部分从旋律进行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段了解。
师;诗的开头两端,出军原因
生:朗诵第一段
师:“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木兰为什么叹息呢?
生:引出一问一答,道处木兰的心事。
(老师朗诵第二段)
师:进入第二段,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那是为什么呢?第二段叙述了原因。
生: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是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师:我们将诗词带入旋律,一起演唱。
生:节奏不够准确
师:注意小附点的节奏唱准确
师:第一、第二段写出了木兰出军原因,第三段则是描述出征前的准备。
师:范唱,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师:渲染临行时的气氛。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东市买骏马... ”四句排比,速度变化处理,注意乐谱标记的速度处理。
教学片段三:
师:除了齐唱,大家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呢?
(音乐知识: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请同学们边欣赏视频《木兰辞》,边思考该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生:齐唱、轮唱等
师: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请小组合作共同演绎,丰富诗歌的已经
生:A:第一段——对唱
B:第二段——领唱
C:第三段——齐唱
D:第四段——轮唱
师:同学们能充满感情且较准备地演唱《木兰辞》,小组个别地方的衔接尽管还不是十分到位,但运用速度变化处理、不同的演唱形式尽情表现,丰富了作品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案例分析】
1.激趣导入,事半功倍
通过欣赏《木兰辞》配乐诗朗诵片段,学生知道主人公花木兰,再结合影视图片、戏曲画面,感知花木兰的艺术形象已深入人心,而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处常见的为诗配乐朗诵外,还有其他形式,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进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情带声,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本课从了解诗歌内容入手,层层启发,从木兰“从军原因”到“出征前的准备”再到“踏上征途”,充分体验感受,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色、情感去变现木兰的儿女情的英雄性格,知道歌唱时的力度、速度应当怎样控制,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具体歌唱指导中,我情感投入,能使中感染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感受木兰精神,进而充满感情且较准确地演唱。
3.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过程,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音乐的内涵蕴藏在稍纵即逝的音响之中,人们往往需要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体验的经历中才能获得新知。用不同的结合方式,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张扬个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角,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魅力。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益的手段,是學生学习课本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一节课的时间还不能将诗词独特内涵与音乐结合得深层次的挖掘。
诗歌是心灵之歌,用音乐艺术点燃心灵的火花,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运用体验性教学方式,不断探索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 上海 2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