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教育改革的热点。阅读是最富有个性的学生和创造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阅读教学改革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会有发现和创造。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常用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進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在疑问中创造和更新的。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针对关键性的词“野”,设计出这样的疑问:“野”是什么意思?平时的“野”字一般指什么?本文的“野”字又是谁?“野”字突出索溪峪的什么特点?就这样一问套一问。一层层深入,使学生不断进行推理。始终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
二、引导想象,善用假想,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有想象的参与。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文章,包含着省略号,它们就是作者有意留下想象的空间,发挥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填补这些空白,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将是大好机会。我在教《穷人》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内心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比如:丈夫回来知道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怎样做?在通过他们的对话,来引出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善良。学生也通过读、想丰富情感的认识,发展成了形象思维。
运用假想性推测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的另一条途径。所谓假象性推测,就是教学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有意引导学生开展“如果……会怎样”的讨论。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启发学生的假想“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会怎样呢?”如果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呢?我们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象的因素,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在发挥想象中使自己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启发学生求异,扩展创新思维
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多的强调“统一”,词语解释、分段、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文甚至朗读,都要统一的标准,求同过多,易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而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创造和自学能力,百害而无一利。“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对学生的意见,独创尊重的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求异情景。对同一学习任务可以鼓励启发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当我们对詹天佑的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及爱国精神有空充分理解时,就“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讥笑我们,也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大大的增强。
四、诱导体验,促使乐于创新
基础教育是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体现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追求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感知行动和发展的空间,尽可能多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智慧,尽力捕捉他们身上的表现和潜在的智慧,诱导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角色表演来理解内容。田忌在第一次赛马中失败,内容简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读议第二次赛马时,我要学生自由组合,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允许其他学生在演示中提意见。表演完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让田忌取胜呢?由于学生有了亲身演示体验,很快就知道其他马的出场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有位学生摆出四种马的出场顺序,画出示意图,有理有据地说只有按孙膑的这种做法,田忌才能取胜。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理解,当学生独创出一些有个性的想法时,每次我都用惊异的表情,赞赏的目光,激昂的语气感叹:“你真了不起!”等给孩子以表扬,让孩子在表扬肯定中体验参与的兴趣,思维的趣味,成功的快乐,树立起“我也能发现”、“我也会创造”的信心,从而学会创新、乐于创新。
五、开展创新性思维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语文古诗《小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抛出问题,“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请学生们根据诗中的情景描述即兴做一段文字,把诗中所描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由小组同学讨论后,展示出各个小组的优秀短文,比较哪组同学做得最好,让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为以后的作文书写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拥有者和支配者。
河北省现行的语文教材大约有三百多篇教材,主要以诗歌、记叙文、说明文、为主。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为例有诸如:《小壁虎借尾巴》、《乌鸦喝水》、《棉鞋里的阳光》、《胖乎乎的小手》,以上这些文章都是我们耳熟详的经典教材。
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很多很多,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关,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材料。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精心地加以引导,课前预留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时间;课堂教学中精心引导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多思敢问、大胆想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造就更多迸发着时代火花的创新型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会有发现和创造。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常用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進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在疑问中创造和更新的。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针对关键性的词“野”,设计出这样的疑问:“野”是什么意思?平时的“野”字一般指什么?本文的“野”字又是谁?“野”字突出索溪峪的什么特点?就这样一问套一问。一层层深入,使学生不断进行推理。始终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
二、引导想象,善用假想,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有想象的参与。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文章,包含着省略号,它们就是作者有意留下想象的空间,发挥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填补这些空白,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将是大好机会。我在教《穷人》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内心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比如:丈夫回来知道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怎样做?在通过他们的对话,来引出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善良。学生也通过读、想丰富情感的认识,发展成了形象思维。
运用假想性推测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的另一条途径。所谓假象性推测,就是教学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有意引导学生开展“如果……会怎样”的讨论。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启发学生的假想“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会怎样呢?”如果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呢?我们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象的因素,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在发挥想象中使自己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启发学生求异,扩展创新思维
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多的强调“统一”,词语解释、分段、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文甚至朗读,都要统一的标准,求同过多,易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而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创造和自学能力,百害而无一利。“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对学生的意见,独创尊重的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求异情景。对同一学习任务可以鼓励启发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当我们对詹天佑的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及爱国精神有空充分理解时,就“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讥笑我们,也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大大的增强。
四、诱导体验,促使乐于创新
基础教育是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体现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追求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感知行动和发展的空间,尽可能多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智慧,尽力捕捉他们身上的表现和潜在的智慧,诱导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角色表演来理解内容。田忌在第一次赛马中失败,内容简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读议第二次赛马时,我要学生自由组合,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允许其他学生在演示中提意见。表演完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让田忌取胜呢?由于学生有了亲身演示体验,很快就知道其他马的出场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有位学生摆出四种马的出场顺序,画出示意图,有理有据地说只有按孙膑的这种做法,田忌才能取胜。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理解,当学生独创出一些有个性的想法时,每次我都用惊异的表情,赞赏的目光,激昂的语气感叹:“你真了不起!”等给孩子以表扬,让孩子在表扬肯定中体验参与的兴趣,思维的趣味,成功的快乐,树立起“我也能发现”、“我也会创造”的信心,从而学会创新、乐于创新。
五、开展创新性思维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语文古诗《小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抛出问题,“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请学生们根据诗中的情景描述即兴做一段文字,把诗中所描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由小组同学讨论后,展示出各个小组的优秀短文,比较哪组同学做得最好,让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为以后的作文书写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拥有者和支配者。
河北省现行的语文教材大约有三百多篇教材,主要以诗歌、记叙文、说明文、为主。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为例有诸如:《小壁虎借尾巴》、《乌鸦喝水》、《棉鞋里的阳光》、《胖乎乎的小手》,以上这些文章都是我们耳熟详的经典教材。
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很多很多,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关,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材料。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精心地加以引导,课前预留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时间;课堂教学中精心引导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多思敢问、大胆想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造就更多迸发着时代火花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