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朗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朗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以实现学习的主动优势。朗读就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语文老师都重视学生朗读的培养。朗朗的读书声常常是语文课一个亮点。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就要抓好日常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要提倡各种形式、各种特色的朗读。
1.齐读。班级几十名学生齐声读课文,是个很壮观的场面。让学生在整齐的读书声中感受朗读的魅力,同时受到氛围的感染,使每个同学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读。
这种齐读的形式在新课开始讲授前,在课程学习告一段落后,在教师的小结前,在结束一篇文章的学习时,都可以采用,以起到熟悉、总结并思考文本的作用。
当然,文体的不同,齐读的效果有别。一般的散文、诗歌、文言文都适合齐读。而抒情性比较强的文本,齐读时不好发挥,效果不如个别读的效果好,所以不建议采用。
2.范读。诵读是语文老师本应具备的素质。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外,还要在朗诵方面为学生做示范。
随着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示范,学生感受到了文本本身的美,会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下,一些學生就会主动模仿教师的朗诵,越读越有成就感,从而对朗读产生兴趣,自此迷上朗诵,迷上语文。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与其图省事为学生播放磁带和音频,不如亲自做朗诵示范。
3.学生个别读。对学生的诵读指导、示范再多,也不如让他们亲自去尝试朗读,去感受朗读魅力的效果好。
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请个别学生单独起来朗读课文。其中不乏朗读能力好的学生,他们的朗读能对班级朗读氛围营造带来积极的影响。学生读得好,老师可以趁机给予称赞和鼓励,并进一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除了对朗读好的学生有指导作用外,还从侧面对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读得不好的同学,则在当堂朗读后,再给予鼓励,提出希望。读得好与不好,学生们心中自有判断,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他们会消除对当堂朗读的恐惧心理,逐渐培养起自信心和主动心。
4.配乐读。学生的基本朗读能力培养起来了,老师就可以尝试让他们配乐朗诵。根据朗诵篇目的感情基调,选一些合适的纯音乐,请学生起来配乐朗诵,老师给予指导。也可以分组活动,先是小组内朗诵,然后小组派代表,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演",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课。
1.组织朗诵比赛。在诗歌单元学完之后,举行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会。学生自行选择诗歌内容:可以是课本中的诗歌,可以是课外阅读的书本。朗诵的形式不限,可以配乐,可以清诵。提前让学生做个准备,或者去图书馆查阅了各种关于提高朗诵技巧的书籍;或者搜集喜欢的诗歌;或者找老师面授指导……这样在朗诵之前,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无形中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提高了朗诵的技巧,朗诵活动也小获成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组织以朗诵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朗诵,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很大的研究、创新空间。在中学里,把朗诵作为一门研究性学习,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
围绕朗诵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就朗诵的内容、朗诵人群的范围、朗诵人的兴趣程度、朗诵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朗诵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借助研究性学习,可引起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现实发展的关注,关注朗诵,其实就是在关注中国文化。
3、把朗诵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也是很有意思,并且很有意义的科目。教师可以就发音技巧、朗诵方法、名家名段朗诵鉴赏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诵能力进行培养,如纠正学生的发音方法,传授朗诵的技巧,让他们在口头表现方面有实际的收获。鉴赏名家的朗诵,可以为学生树立朗诵的榜样,使他们在朗诵表演方面有更长足的进步。
三、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前景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反思传统教学,老师往往把对重点词句的“透彻”分析当成了主题,基础知识重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被肢解的词句、文章主旨等单纯应付考试的东西塞满了学生的头脑,朗读却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事情。由此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跳过朗读这一环节的情况,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的今天,在具体教学中尤其要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重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朗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以实现学习的主动优势。朗读就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语文老师都重视学生朗读的培养。朗朗的读书声常常是语文课一个亮点。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就要抓好日常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要提倡各种形式、各种特色的朗读。
1.齐读。班级几十名学生齐声读课文,是个很壮观的场面。让学生在整齐的读书声中感受朗读的魅力,同时受到氛围的感染,使每个同学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读。
这种齐读的形式在新课开始讲授前,在课程学习告一段落后,在教师的小结前,在结束一篇文章的学习时,都可以采用,以起到熟悉、总结并思考文本的作用。
当然,文体的不同,齐读的效果有别。一般的散文、诗歌、文言文都适合齐读。而抒情性比较强的文本,齐读时不好发挥,效果不如个别读的效果好,所以不建议采用。
2.范读。诵读是语文老师本应具备的素质。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外,还要在朗诵方面为学生做示范。
随着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示范,学生感受到了文本本身的美,会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下,一些學生就会主动模仿教师的朗诵,越读越有成就感,从而对朗读产生兴趣,自此迷上朗诵,迷上语文。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与其图省事为学生播放磁带和音频,不如亲自做朗诵示范。
3.学生个别读。对学生的诵读指导、示范再多,也不如让他们亲自去尝试朗读,去感受朗读魅力的效果好。
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请个别学生单独起来朗读课文。其中不乏朗读能力好的学生,他们的朗读能对班级朗读氛围营造带来积极的影响。学生读得好,老师可以趁机给予称赞和鼓励,并进一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除了对朗读好的学生有指导作用外,还从侧面对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读得不好的同学,则在当堂朗读后,再给予鼓励,提出希望。读得好与不好,学生们心中自有判断,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他们会消除对当堂朗读的恐惧心理,逐渐培养起自信心和主动心。
4.配乐读。学生的基本朗读能力培养起来了,老师就可以尝试让他们配乐朗诵。根据朗诵篇目的感情基调,选一些合适的纯音乐,请学生起来配乐朗诵,老师给予指导。也可以分组活动,先是小组内朗诵,然后小组派代表,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演",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课。
1.组织朗诵比赛。在诗歌单元学完之后,举行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会。学生自行选择诗歌内容:可以是课本中的诗歌,可以是课外阅读的书本。朗诵的形式不限,可以配乐,可以清诵。提前让学生做个准备,或者去图书馆查阅了各种关于提高朗诵技巧的书籍;或者搜集喜欢的诗歌;或者找老师面授指导……这样在朗诵之前,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无形中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提高了朗诵的技巧,朗诵活动也小获成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组织以朗诵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朗诵,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很大的研究、创新空间。在中学里,把朗诵作为一门研究性学习,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
围绕朗诵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就朗诵的内容、朗诵人群的范围、朗诵人的兴趣程度、朗诵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朗诵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借助研究性学习,可引起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现实发展的关注,关注朗诵,其实就是在关注中国文化。
3、把朗诵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也是很有意思,并且很有意义的科目。教师可以就发音技巧、朗诵方法、名家名段朗诵鉴赏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诵能力进行培养,如纠正学生的发音方法,传授朗诵的技巧,让他们在口头表现方面有实际的收获。鉴赏名家的朗诵,可以为学生树立朗诵的榜样,使他们在朗诵表演方面有更长足的进步。
三、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前景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反思传统教学,老师往往把对重点词句的“透彻”分析当成了主题,基础知识重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被肢解的词句、文章主旨等单纯应付考试的东西塞满了学生的头脑,朗读却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事情。由此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跳过朗读这一环节的情况,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的今天,在具体教学中尤其要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重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