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出土地新的希望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的固阳大地,绿色如织。
  一眼望不透的绿在清风的吹拂下,摇曳着令人心动的波纹。尤其是东河槽这一大片甜菜地,叶片挨挨挤挤,抢着想冒出一点点的头来,终是互相牵制着遮蔽了脚下的这片土地。王大爷悠闲地穿梭在绿色之中,用手拨开几条缝,刚下过脚,所过之处便又密密的合上了。
  “需要再浇浇水了,喝足了,甜菜会长得更稠实,地下的个头会更大!”王大爷对着晒在太阳下的叶片言语着。如今,王大爷操心的不再是侍弄了大半辈子的土地能不能丰收了:“现在有人帮我种,种得比我那些年强十倍。”他点起一颗烟,深深的吸了两口,烟圈绕过头顶,充盈着满足的味道。
  六十五岁的王大爷可是种了一辈子的地。前年种小麦,去年换种荞麦,收成实在不好,今年再换个土豆种种。家里六口人三四十亩田地,王大爷老两口种,从春风吹醒土地的那些日子算起,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汗珠子摔在地上裂成八瓣,靠天吃饭的土地,年年没个喜人的色泽。直至秋霜落尽,回头来看,收入也不过几千块,付出与收获的比例倾斜的实在厉害。常年的劳作让老伴落下了残疾,维持药片片的钱花起来都有困难。儿女们为了生活,选择去城里打工,年岁渐大的王大爷旱烟袋磕的当当响:这地闲置着可惜,复垦又艰辛,如何是个好?一颗疙瘩拧上了王大爷的眉心。
  “谁来种地”不只是王大爷的担心,更是乡村一群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大爷”的心病。瞄准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大爷大娘务农的“难点”和一批土地撂荒威胁粮食安全的“痛点”,金山镇协和义东河槽村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新型耕种模式:“村党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技术团队”的土地托管模式应用而生。
  土地托管就是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托管到合作社,合作社和技术团队从选种到管理,再到销售全程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帮助村民特别是一些贫困户脱贫解困。“自家的孩子要交给别人来管理”王大爷不免有几分担心,可再看看残疾的老伴,看看自己苍老的双手,握个锄把都僵硬的不行。再说,种地现在哪还需要牛呀镰呀,大型机械化耕种,那“铁家伙”不小心挨蹭一下,鼻子可是比脸也大了,王大爷狠狠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交了每畝300元的“托管费”,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土地上。
  平整土地、科学施肥、选籽下种;埋管浇水、机械打药,规划收割……技术团队每一个环节都做的细致,每一道操作都科学有序,庄户肥厚的着实喜人。2019年秋天收获的土豆个个都有碗口大小,王大爷看在眼里,喜上眉稍。村里还雇佣王大爷当起了保育员。拧开阀门浇浇水,雇上人工锄锄草,骑上电三轮看看长势,轻轻松松育苗的王大爷,领着每月2400元的工资,心里像开了的土豆花一样淳朴。
  盘点过去一年的收入,王大爷高兴的合不拢嘴。“除去自筹部分,每亩纯利润在500元以上,加上我每月的工资,日子过的富足有余,哪用得着儿女们贴补了,我还倒想着给孙子外甥点钱呢!”土地托管,受益的不止王大爷一人。在村有劳动能力的乡亲光是在农忙季节拔拔草,收割时干些零碎活也能挣个万把块。“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说白就得让他们把钱揣进兜兜里,把心放在肚子里,共同脱贫致富,才是硬道理”,脱贫干部真诚地说。
  “如今,我可是旱涝保丰收”王大爷自豪地有点不成样子:“土地进了托管班,我也成了田保姆。”大爷嘿嘿一乐,掐灭指尖的烟头,“呜”的拧动车把,电三轮就快速行驶在新修的水泥路上了。
  王大爷从不接受到勉强支持,再到如今的完全信任,土地托管模式“托”出后山这一片田地新的希望。“不离乡不离地,不种田有收益,我王老汉这甩手掌柜当的痛快。”王大爷的笑语在八月六百多亩集中连片的甜菜地上空久久回荡。
其他文献
1  在中国历史上,铁的处境像现在这样落魄,是从来没有过的。  前不久,国家淘汰过剩产能,我是有机会离开铁,并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补贴,开启全新的人生。后来,不断地有人追问,当时为什么没离开。这一切皆原于我与铁的情缘,与铁的诗意生活,彼此难以从对方的身体里剥离开去,我只能与它相依为命,共挡风雨。这大概就是我最终选择没有离开的原因吧。  现在想来,我与铁走到这一步,不是无缘无故的。在我的童年,我就比别
期刊
1  我的失眠症越发严重了。  墙上的挂钟“当当”敲了两声,提醒我已在床上虚度三小时光阴。在这燠热的初夏,全无倦意的我静静听着星星跟虫儿私语,看那清亮的月光流水般泻入窗户,把灰色的影子投射在天花板上。  浮荡的影子慢慢涨大,越发不似自己的轮廓,它仿佛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人。  这个人是阿海吗?  算起来,打他从香巴拉大酒店的天台一跃而下,于今已有二十多日。  我的失眠便是自那时开始的。  医生开
期刊
古碾村  古碾村静静地掩映在山脚下,一些散淡的羊是这  个季节的几处闲笔。  古碾村因古碾而得名,吱呀的推碾声已经在小山  洼里飘荡了几百年了。古碾村的岁月一如碾盘上  的纹路 故乡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带上镰刀和火  种从塬上出发,一路北上,让灯捻细的日子,耕  种出麦子的金黄与四季的飘香。  碾子推出了一个村庄,  碾子推出鸡鸣狗吠翠烟袅袅。  登上山脊,凝望四野  ——那山那云  那银灰色的莜麦
期刊
从多伦诺尔的一座大院里,走出来我和大宝。我七岁,大宝八岁,他长我一岁。我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我们的书包是花布做的,我的是白地红花,他的是白地蓝花,我们走在五十七年前清澈的晨光里,身上开着绚丽的花。  和大宝的相识或者说熟悉,也可能比这还要早,也可能是在我们大院门口那个小铺里。那个小铺是一个姓林的老头开的,我们就管它叫老林小铺。老林小铺先经历公私合营,又经过公家独营,后来就成了国家的,没老林什么事了,
期刊
1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在中游的风沙之区流过时,也许心疼这块儿风沙肆虐、干冷贫瘠的不毛之地上的生灵,因此给予特别眷顾,馈赠给他们河套平原,而后大套又是河套平原的掌上明珠。河套文明依傍着黄河走来,黄河之于河套儿女,恩泽深厚。  河套,又俗称“后大套”,她是黄河的“宠儿”。大自然以神奇的伟力,造就了后大套这块儿膏腴、豐美、厚实的“塞上江南”。  自古以来后大套以她独有的黄天厚土,养育了一代
期刊
雪后的冬天屋沿边结上了冰凌,长长短短,晶莹透亮。可兴奋了我和表姐凌子,我们在屋外打闹着,完全不顾肆无忌惮扫荡的寒风,搭着凳子摘冰凌。“这可比冰棒还美味,还不用花钱呢。”凌子说道。  奶奶则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但风把一块块的木板墙壁吹得啪啪直响,逮着机会从木缝里钻进来,连厨房里的灶台和锅、碗、瓢、盆都透着寒气。里间房里供奉的观音菩萨坐像前的香火,升起细细袅袅的烟缕。奶奶完全没有心思管屋外的我们两个小孙
期刊
我妻子有三个表哥居住在固阳县白灵淖乡瓦窑壕村,弟兄三人只有老大娶妻生子,老二老三都是光棍,原因是他俩腿部都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在那个僻远的乡下,正常人都很难找到媳妇,更何况是身有残疾的人。据说二表兄和三表兄的残疾都不是先天的,老二是小的时候家穷,加上父母性格颟顸,寒冬季节没有合适的鞋袜穿,冻坏了腿脚。三表兄是小时候在村场面玩耍被碾场的石碌碡碾伤了脚腕骨,长大后赶大车又被侧翻的大车砸了股骨一次,这
期刊
我小的时候,其实固阳县城也很小。仅靠一条不宽的老街,把小县城从寂寞的南门外,引向风口浪尖的南大坡,然后冲浪般快速滑向街底繁华似锦的电影院、联营商场、车站……渐行渐远中又趋于平静的北门,一直延伸到破衣烂衫的旧城以外,望见静悄悄的田野……   老街两边那些低矮老旧的店铺和居民房,像黑黢黢的乌篷船,搁浅在暮色苍茫之中,蚂蚁般时而密集,时而稀疏的行人,随细长的胡同枝枝叉叉地向四周静静地漫展、弯弯曲曲向无止
期刊
还差一米太阳就下山了。晚霞涂红了半边天空。村子周围的大树和野草都停止了摇晃,像是要提前进入睡眠。树上猛然飞起几只乌鸦,盘旋着清点没有回家的幼鸟。村子里灯光昏暗,静悄悄的,偶尔几声狗叫在村子上面空荡荡的飘。  村子最清楚自己管辖的几座梁,几滩草,几棵树,几户人家。尽管冬天满梁满梁的荒芜茫茫一片,但是赵钱孙李,村庄能将它剖析得一清二楚。谁家今年的收成不错,是哪块地里长出的收成。谁家今年的地接错了茬,那
期刊
1  走出兰都大厦的大门后,黑夜在他面前蓊然绽开,轻而易举地吞没了这座城市。他身上只剩一件被撕破的蓝色衬衣,那是他特地为马上要开始的秋招准备的衣服。这会,他的上衣已经被撕破,领口的纽扣脱了好几颗,裤子的大腿根部也被扯开了一道不规则的口子。在背后这座钢筋与玻璃组成的庞然巨兽前,他还没有意识到羞耻,因为他的大脑此时一片空白,只有身体上的疼痛提醒着他,刚才可能发生了什么。  他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缓了一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