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现代化目标迈进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这5年,是江苏职业教育从重规模到重内涵,从抓数量到抓质量,从做单体到做体系的5年,是江苏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集成创新的5年,也是我省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齐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5年。回顾5年来我省职业教育锐意进取、矢志求成所走过的这一路,每一个脚步都留下了江苏职教人智慧和汗水的印迹。
  制度建设 全面保障
  一、政府统筹管理机制为职业教育引来“八方助力”
  2015年11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卫星带着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少军、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一行来到张家港中专,实地考察学校教育现代化实施情况。
  在视察了实训基地、听取办学情况汇报后,曹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果,勉励学校要积极发挥国家示范中职学校的引领作用,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典范。这一幕,正是我省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机制的生动反映。
  “十二五”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争取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切实担负起发展职业教育的统筹责任,在发展规划、资源整合、政策措施、督导检查方面注重发挥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作用。一方面,坚持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支撑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自2011年启动的我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就要求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发展。特别是强化了职业学校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的责任感和能力建设,江苏几乎每所公办职业学校都是“一专多能”,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并驾齐驱。
  二、经费保障机制为职业教育发展装足“钱袋子”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徐健锐老师欣喜地走进学校投入1.3亿元建造的、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自豪于基地基于“云技术”的高新科技,这里集现代制造、自动控制、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和旅游5个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及1个公共信息教学平台于一体。“十二五”期间,全省除技工学校外的26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192所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三星级)标准,136所达到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四星级)标准,107所被立项建设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118个、省级实训基地317个,其中,立项建设277个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这一切,离不开我省建立的稳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十二五”一开局,江苏省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联合发文,从2011年春季学期起,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为2800元,其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不低于500元;2014年又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1000元。同时省财政设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奖补专项资金。“5年来,这个账户的年拨款额由1亿多元增加到4亿多元,增长了300%还多。‘十二五’期间,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光是关于职业教育各类项目投入的联合发文就达到17个,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我省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曾多年担任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的尹伟民副巡视员这样欣慰地介绍。
  三、规范办学的制度建设给职校办学“做规矩”
  重内涵必然要重视规范。自2011年起,省教育厅先后就中职和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要求、专业建设标准、学籍管理、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管理等工作下发具体指导性文件,要求各职业学校按章办学,做到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尤其是针对原有“2 1”“4 1”分段培养模式存在的理论学习时间短、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实习企业分散、实习学生沦为企业廉价劳动力等问题,我省从2013新学年起推行学制分段改革,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段安排为“2.5 0.5”“4.5 0.5”,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年。这一改革在保障学生校内系统学习时间的同时,有效规范了职校生的顶岗实习管理。
  四、三项规范视导的制度设计树了一把“标尺”
  为了能够在每年都要进行的“三项规范”视导中取得较好的反馈,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积极对照视导标准,以打造“西点军校”式常规管理品牌为目标,以“6W”(学位、餐位、车位、工位、岗位、床位)为管理抓手,“5S”(整理、整顿、整洁、清扫、素养)为素养目标,每日行政值班制、巡课制、学生自主管理制、班主任跟班管理制、流动红旗常规考核、“小证换大证”(即技能证书换毕业证书)等机制有效实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这么紧抓的动力就是我省自2011年开始实施的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视导。在印发相应规范标准后,省教育厅安排专家按照“深入基层、把握实际、总结经验、指出问题”的总体要求,采用听、看、查、访等方法,进行随机抽查,并对视导结果进行全省通报。专项视导督查行动就像一把尺子,一方面量出职业学校管理规范落实中的进步和不足,另一方面也帮助职业学校自查自纠,提高学校规范管理执行的自觉性。
  体系建设 示范引领
  江苏省江都中专物联网技术专业“3 4”试点班潘骁同学的家长最近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一次家长会。他对自己孩子能够进入这个中职 本科的“试验班”很满意。虽然学校一再提醒3年后升本科并不是“铁板钉钉”,还要经过转段考试,以及具备一定的条件,但中职学校有了这个升学通道,他觉得就比上一个普通高中然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好了许多。2015年,江苏全省职校生升学比例在31.4%左右,在有些职校最多可以达到50%。打通的中等职业教育升学渠道,不仅满足了学生提升自身教育层次的需求,也为经济发展储备了相当一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早在20多年前,我省开始进行类似尝试,推出了职业教育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制度。2008年,对口单招政策进行重大改革,注重技能、综合考试、全面评价、择优录取;为提高职教升学制度的吸引力,突出公办院校招生,扩大本科比例,招生院校拥有招生自主权。考试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3个部分,技能考试为文化课及专业课考试的前置条件,规定技能考试一定比例的淘汰率,选拔技能优秀的考生参加文化课及专业课考试,彰显职教升学制度的特色。2011年,我省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启动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为中职毕业生直接入学、高职院校录取适合学生开通了新的渠道。2012年5月,江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拉开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的大幕,试点形式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 3”分段培养试点、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 4”分段培养试点、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 2”分段培养、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5 2”分段培养(2014年停招)、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联合培养、江苏开放大学与中等职业学校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为了保证试点项目的质量标准,我省要求“3 3”形式的试点学校均为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 4”形式的试点学校均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中职 本科”项目招收学生的中考成绩要达到江苏省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其他项目要达到三星级高中录取分数线。同时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严格的界定:一是区分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级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厘清课程衔接思路: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三是规定各学段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应取得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应取得相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型本科应取得“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达到“准工程师”技术水平,以此梳理出清晰的人才培养体系来。
  为了解决关键的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省财政专项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相关课题研究,于2014、2015年共立项课题103个,有43个已经结题。2014年省教育厅出台文件明确转段升学考核原则,并开展试点项目学校现场教学视导,主要视导试点项目学校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包括主要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公共基础课、必修主干专业课的安排和实施,师资配备,实习实训的安排和实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等,同时了解参加试点项目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一系列的严格要求,确保了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值得关注: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4年10月16日,江苏省政府下发文件,就我省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具体部署。文件要求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多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较为细化的规定,是我省下一阶段开展这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学校数量约为880所,现在只剩386所(包括技工类学校)。虽然数量在减少,但是在校生的规模在扩大,已由过去的校均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500人以上。”省教育厅职教处彭召波这样介绍。精简数量、资源整合、规模发展必然带来职校基础能力的提升。
  一、创新发展试验区“增长新动力”
  “十二五”期间,江苏职业教育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创新统领职业教育发展,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2010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先行先试、改革创新。2011年开始全面启动,两年共确定19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创新发展实验区在《方案》要求的创新职教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队伍建设机制、考试招生机制及质量评价制度方面都有长足进展。
  二、示范(骨干)院校“榜样引领”
  我省充分利用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创建的契机,提升优质职校的建设能力。2011年8月,专门成立了省国家示范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工作协作会,下设15个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9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整体推进3批58所国家示范学校项目的建设,并最终使其全部通过国家评审、立项,首批17所及第二批21所项目学校全部一次性通过国家终期验收。
  同时,我省也积极推进省级各类职业院校建设,如公布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2006年)和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2012年),在办学条件、发展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鼓励职业学校争先创优。各类创建活动整体推高了我省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共创建了136所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和31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三、实训基地“高水平对接”
  各类创建是面上推进,基础能力建设还须点上突破。比如针对实训基地水平不高,设备总量、配套程度、先进程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管理运作不够规范科学等问题,2012年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出台“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遴选条件、建设评估标准等。3年来我省重点支持建设了一批专业对接区域产业、技术对接职业岗位、设备领先企业生产,运行高效,集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其中中职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18个、省级实训基地317个,高职有国家级实训基地98个、省级实训基地153个。
  四、专业建设“管理与干预”
  2011年省教育厅制定颁发了中职、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及管理办法,中职、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编制《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实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全省统一备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全省统一评审。同年,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指导五年制高职专业规划、专业建设,按照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专业建设标准对申报设置专业进行严格评审,组织专业建设评估,对办学质量较低的学校和专业要求整改,对办学质量优秀的学校和专业给予支持和推广;同时推进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引导职业学校重点建设面向战略型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品牌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2011年起,省教育厅每年组织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认定工作,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十二五”全省建成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职品牌特色专业606个,国家级重点建设高职专业284个,省级品牌特色高职专业266个,省级重点高职专业群202个。
  五、国际交流合作“引来活水”
  “十二五”以来,我省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不仅是引入发达国家的职教模式和经验并加以有效本土化,而且有针对性地聚焦办学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现代化理念、标准、资源的系统“引入”来推进自身的改革。合作项目中不仅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引进,增加国际优秀教师、跨国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比例,还将国际化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融入教学内容,切切实实地提升了我省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   值得关注:
  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怎样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才符合江苏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如何?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未来的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须如何调整才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联合下发通知,2009年底启动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工作。在各市调研的基础上,2011年正式发布《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内容包括宏观层面上对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及13个省辖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和具体的专业调整策略。2014年8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召开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调研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调研工作。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促进了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质量建设 步步为营
  “十二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稳扎稳打,不仅在课堂教学层面着力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着意在行政管理层面把住“标准”“评价”两个端口,抓好“信息化”“教科研”两个抓手,突出“素质教育”育人特色,有效地进行质量管控和提升。
  一、教学内容“标准化”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教学存在随意性强、内容陈旧落后、方式方法呆板僵硬脱节的问题,以致培养质量遭人诟病。从2011年起,我省要求各类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新生于秋季起统一使用新编文化课教材;并印发了36个中等职业教育、44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呼应中等职业教育“2.5 0.5”、高等职业教育“4.5 0.5”的学制分段改革,明确新学制下各专业培养目标、岗位面向、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建议以及继续学习专业。2015年底,我省又开发了147门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将教学质量要求进一步细化。
  对于难以统一的专业课教材,我省成立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审定的专门机构,专职审定职业教育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公共基础课程教材、核心专业课程教材和省级示范创新教材,以及审定中职、五年制高职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程的教材使用推荐目录并每年予以修订、公布。
  教材的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发布,等于给职校教学内容定下了标准和基调,为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划下了一条基准线,有效改变了职业教育教无定规的状况。
  二、教学评价“一致性”
  职业教育一直缺少得力、统一、有公信度的评价手段,这是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省职教系统正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但职业教育专业繁多、要求各异,组织统一的考试谈何容易。在经过前期充分的研讨、准备、筹划后,2014年1月,南京、常州、南通三市先行试点,统一进行了2012级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公共课程的学业水平测试;当年又增加了无锡、苏州、盐城、镇江、扬州等5个市参加第二期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在组织、内容、程序等基本完备的条件下,在两次规模试点的基础上,全省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计划于2016年秋学期全面推开,使之成为江苏省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管控的一项常规举措(按:我省普通高中已于2008年全面实施学业水平测试)。
  同时,针对职业教育实质是技能教育的特点,2014年6月,江苏省又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测工作。对象是全省2012年入学的三年制中职及五年制高职全日制在校学生,以专业为单位,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5%-10%的学生进行测试,首次抽测9个专业。2015年9月开始的第二次技能抽测,涉及汽车二级维护、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商务技术等8个专业技能项目,实际检测人数为2319人。技能抽测考题都是降低难度后的省技能大赛试题,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抽测方式是提前一周公布测试名单,到期定点测试,分中职与五年制高职两组。技能抽测在诊断教师技能教学情况、评估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指导技能教学实践、改革技能教学模式、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完善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学业水平测试和技能抽测制度的建立,就像给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了两把尺子,一方面可以公平地衡量各个学校育人的“能耐”,办学怎么样,测试、抽测见真章;另一方面也可以测量我省中职学生整体的“家底”,为下一步出台相应的质量建设举措提供数据支撑和实例分析。
  三、教育信息化“助推力”
  一直说,信息化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弯道超越”的秘密武器。的确,信息化能够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创新。近年来,我省“以教育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一方面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层面,要求校园网“校校通”,优质教学资源“班班享”,信息技术教、学、管“人人用”;颁布《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5版)》,从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5个方面,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化改造和重构学校行政决策、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传统流程。在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基本完成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和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及运行环境建设,教育政务网、资源网、科研网“三网合一”,打造集信息发布、资源服务、综合管理、教育科研、重点工程专项活动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信息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和一站式信息访问。在这个公共服务平台上,初步实现我省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专业、设备、资助等基础信息数据的网上在线查询和在线评审功能。“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项目评审全部实行网上评审,促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另一方面,我省加强了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以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契机,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分为精品资源和汇聚资源,精品资源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分类,分为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全省现有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3个,占全国总量的24%。另外,还利用国示范学校创建的要求,开发了大量综合实训课程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源,推进职业学校精品课程统筹共建共享。目前已与凤凰传媒组织开发了13个专业大类10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渠道通畅,资源充沛,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利器。
  四、教科研“练内功”
  早在2004年,我省就按课程和专业大类成立了第一届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至2015年,已延续四届。中心组目前分综合、公共课、专业课3大类23个组别,成员达600多名,工作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政策咨询研究,以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的教学研究与评价活动。教科研中心组就好像跨地区的“教研室”,对各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01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布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十二五”期间已完成两轮课题研究,以科研力量为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五、素质教育“有特色”
  (一)德育工作形式多样
  2013年我省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并据此开展了德育专项视导,2015年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这些德育专项标准、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既充分体现了我省职业教育“德育为先”的育人宗旨,也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路径。江苏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关注和好评,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德育特色学校层出不穷,且每个学校的德育特色和工作体系各有成效。大量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为学生搭建了特色发展的平台。二是我省职校师生屡屡在全国各类德育比赛中获得佳绩。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我省连续多年获得组织工作特别贡献奖。三是全力打造德育校长、班主任、德育课骨干教师三支队伍,从2008年至2015年累计专项培训2000~次。
  (二)专项素质“以赛促建”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捷报传来:我省连续7年保持金牌总数第一,实现了“七连冠”。这是近年来江苏职业教育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科学发展的最好诠释。理解这个好成绩有两个维度:一是“四覆盖、四促进”“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运行机制。我省要求技能大赛覆盖所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所有专业教师、所有学生,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技能大赛树立了一大批刻苦学习、艰苦奋斗、技能成才的榜样典型,激发起广大职业院校师生学技能、练技能的热潮。二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大赛管理机制。省技能大赛立足于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对接生产岗位需求实际,真正做到岗位需要什么就比什么、教什么。密切跟踪行业企业发展、生产服务技术进步和职业岗位变化,推动技能大赛内容标准不断更新;着力研究技能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重点难点,编制24个项目的技能大赛分析报告,开发10大类技能大赛项目综合实训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技能大赛的最新要求和成功经验迅速应用到日常技能教学中去,促进技能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将试题库面向省内开放共享,指导学校开展日常教学。技能大赛的深入推进切实提升了技能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技能精英,夯实了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人才基础。
  创新大赛、创业能力大赛的机制也类似,创新大赛旨在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到2015年已经举办了7届;创业能力大赛为全省职业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分创业计划书、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三项竞赛内容,2015年举办了第一届。
  (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2008年7月,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职业学校工作委员会(简称“职体协”)成立,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从此有了“领头羊”。在职体协的积极组织下,按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我省职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推动了学生体育运动技术进步和身心健康。截至2015年,全省已举办2届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6届职校生啦啦操、健美操大赛,5届职校学生篮球比赛,2届职校学生足球比赛;多种体育社团在职业学校遍地开花,生机勃勃,真正体现了我省职业教育的育人实质。
  值得关注:
  《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2012年11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文件对职业教育德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材和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一些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举措,如“制定实施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实
  2.5 0.5、4.5 0.5学制”“控制班额”“建立教学视导制度”“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班额不超过35人”等,都是在这份文件中进行了规定,使之成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阶段我省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江苏省教育厅与联想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2015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与联想集团签约,双方约定到2020年,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相关专业共同建设“企业级TT运维人才培养基地”“IT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共同认定“企业级TT运维人才培养基地”“TT人才培养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联想集团为每所合作院校培养10名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选拔有潜力的教师进入“联想‘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为每所合作院校提供价值100万元的企业研发项目;作为TT相关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收合作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并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江苏省教育厅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打造江苏省“中兴通讯电子信息技术实训云服务平台”,提供中兴通讯整套功能完整的在线教育服务、与行业技术同步的硬件实训环境,合作院校可远程接入共享教学资源。此次与两大信息巨头的战略合作,将大大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和信息化建设。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2013年1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明确将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列为省级教学成果奖三大类别。首次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产生150项优秀教学成果,其中特等奖10项、一等奖38项、二等奖102项。从中推荐20项成果(中等职业教育部分)申报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最终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8项,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这些获奖项目是江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优中选优”,是对江苏职教人多年来优异工作成果的一次肯定,对于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水平和影响力、引领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和优质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职教集团建设
  在我省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领域,目前已建成29个职业教育集团,融合了400多所职业院校、80多个行业协会和近千家企业,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以教育集团支撑产业集聚发展。集团合作领域从专业合作到产学研全覆盖,全面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实现校企融合、资源集成、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互利共赢。职教集团建设有力地推升了职业教育校企深层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
  江苏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情况调研
  2014年2月起,为了全面摸清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情况,我省开展了一次全省范围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我省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已经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政产学研协作对话机制,实践了如“引企入校、进厂办校、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全省建立了1200个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每年“订单培养”规模占招生总量的20%左右;建成50多个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满足实习实训教学要求的校内工厂。全省有23个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264个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133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推进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2014年5月29日,教育厅下发《关于举办江苏省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通知》,为促进各地各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我省每两年举办一届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大赛采取校级初赛、市级复赛、省级决赛三级组织形式。2014年11月,首届江苏省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的78名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优胜选手参加了比赛。2015年1月8日至10日,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于广东东莞举行,我省代表队5名选手奋力拼搏,全部获得个人一等奖。
  队伍建设 强力推进
  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我省在队伍建设工作上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努力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从省级教师培训、各级各类比赛、筹建名师工作室三个方面着手,形成一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技能大师,造就一批职业教育家、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
  一、职称评选、荣誉评审改革增加“底层动力”
  2013年,我省打破职业教育高级教师与中小学一起评定的模式,实行职业教育职称单独评审,制定出专门的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条件,并开辟了正高级职称评选通道,目前全省中职校通过这一通道共评出43名正高级、5236名副高级职称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职称评定时可以优先申报副高级职称,避免了以论文数量为标准的量化职称评选方式。同时实行职业学校特级教师的评审制度,每两年评一次,已评出两批48名特级教师。这些举措打开了职校教师职级上升的“天花板”,大大调动了教师专业进阶的积极性,教师们有了一种投身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
  二、创新教师培训形式“伴你前行”
  为培养出一支高质量、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我省针对职业学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师展开了全面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宽,辐射范围广,同时高度关注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例如职业教育领军人才高研班的学员选定,最初是由各地市推荐,后来实行考试选拔,对候选者思维分析、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储备骨干力量进行培养。同时我省还开发了一系列特色培训项目。如2014年12月开始实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包含三类主题研修:职业教育教科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职业教育技能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以及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关注到教师队伍一些单项关键能力的提升。还有德育教师、班主任的专项培养,以及信息化师资、网络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等。
  三、“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以赛促教”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根本,建设一支高、精、尖的师资队伍,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抓起。2010年10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yi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以全新的形式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上议事日程,并为接下来“十二五”期间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指明了方向。“五课”教研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力争从整体上推进教研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两课”评比在"yi课”教研的基础上,通过示范课、研究课两个创新形式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自2011年2月起,省教科院坚持每年举行“两课”评比活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两个方向,评比程序严格按照市遴选推送、省专家评比、结果认定与成果推广的流程进行。“两课”比赛中参评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也必须是国家或省规划的新教材。为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相关部门还针对参评专业大类组织开展系列高质量培训班,为参评教师提供教研、实操方面的帮助。教研与评比结合、评比与培训互助,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值得关注:
  名师工作室
  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5年3月,省教育厅启动遴选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截至当年5月,首批共选出50个名师工作室,并集合各方力量,为工作室提供资金支持和宣传、展示的平台。名师工作室的评选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深化了产教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
  为提升我省职校师资的信息化整体水平,自2010年起,每年定期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基本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在此基础上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几年来成绩卓著。以2015年为例,中职组、高职组一等奖数及获奖总数均排名全国第一,中职组更实现了“五连冠”。目前,我省95%以上的职业学校教师都能掌握基本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我省又举办了第一届全省职校教师微课大赛,为职校教师磨炼教学技能、应用先进教学手段打造新的展示平台,拓展更大的推广空间。
  回首“十二五”,江苏职教人的探索奋进,结出了累累硕果;
  展望“十三五”,广阔天地、宏伟前景,激励着我们进一步开拓创新;
  江苏职业教育,明天会更好!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趣味语言、多种情境、教学工具等方面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中进行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营造 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方法不丰富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枯燥乏味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许多一线教师来说,课改不是“要不要”,而是“能不能”,“不得其门而入”往往成为教师面对课改时最为头疼的问题。那么,课改的“器用”是什么呢?就是各种符合规律、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在政策的鼓励动员和理论的观念引导之后,操作层面的方法论问题成为课改教师们的必攻之计。本篇就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大策略性问题利用实例分别阐述,以期对教师有效开展课改有所助益。
【摘要】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推行“一体两翼、三维互动”的现代班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积极德育、积极教学、积极实践”的积极教育策略进行现代班组型人才培养,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从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推行多元评价等三个方面强化“积极教学”,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电信专业的“现代班组长”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积极教学;课程改革;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主体已经从围绕教师开展教学,转变为教师辅助学生开展教学。然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差异教育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 差异教育  针对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存在的差异性,差异教育应运而生。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是为了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开展教学,缩小学
【摘要】为了解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41个分院和办学点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应从畅通评聘渠道、建立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师资培养模式、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平台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现状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58-03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本文主要探究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科学投放材料的策略,以期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提供参考,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投放材料  開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还能有效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快乐成长。鉴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重视开展区域活动,并积极探究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投放材
【摘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创制为例,就如何基于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意在对新课改理念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演示文稿;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48-02  【作者简介】1.葛文芹,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校的遴选与建设是一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从政策的表现形式来说,是择优、是扶强,但其真正的主旨和目的却是“示范”。所谓“示范”,意味着国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更高的发展标准和更优的发展范式,希望这些被选中的“示范”校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行的过程中,能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达到上述标准和要求的优秀经验,为其他学校所效仿与借鉴,从而促进我国中等职
摘要:信息技术优化了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对于新时期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普通的高校教育,高职教育生源质量低,但从教学侧重点来看,高职教育的专业性更突出。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数学 教学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代脱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没有分析不同阶段职业教育的需求及
编者按:这期专题说的是职业教育如何回应来自“一”线的呼唤。这个“一”,有着多重的含义:它指的是农业,农业一直被界定为“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它也指“一号文件”,因为“三农”的重要性,一度中央开年发布的第一文都是关涉这个问题的;它更像一根“地平线”,从事这一古老产业的人们世世代代的脚印都踩在这片热土上——而在社会向现代化、城镇化疾驰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着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