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而言,游戏是幼儿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其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就是区域游戏。教师在教导幼儿时,不得使用训话的方式,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游戏,并注重在游戏环节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些年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其认为对幼儿实施生活化的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素养,加强幼儿的探索精神。故对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班幼儿;区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9
陶行知先生通過睿智的目光,提出并创立了全新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这对教育界来说有很大的启发。《幼儿园课程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社会领域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推动幼儿全方位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大力培养幼儿的社会探索能力,比如开展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活动。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概述
区域游戏主要是在幼儿园室内部分划定一片区域,并将其分为益智区、建构区、角色区等多个板块,按照不同区域内不同的活动内容和任务目标,放置相匹配的游戏材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令幼儿在参与环节中不断发展自身智力、提升实践能力。区域游戏活动形式能够全面展现幼儿的自主性,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收获满足和欢乐[1]。与其他活动形式相比,区域游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即该游戏是“我要玩”“我要参与”,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参与”。不仅如此,因为幼儿区域游戏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将当前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进行了展现,所以可以在保障幼儿的游戏、生活、学习需求获得全部满足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发散性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展开了区域游戏活动,然而却未曾全面展现区域游戏的价值和作用,并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的自主性受限
区域游戏并非正常课程,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幼儿主要是“玩乐”,即做游戏。对此,幼儿教师必须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幼儿要自由选择区域游戏的内容。然而实际上,部分幼儿教师极易对幼儿的选择继续干预,通常想要让幼儿遵守教师的意愿,这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有很大制约,而且无法充分满足幼儿的自主性需求。教师对幼儿的限制与束缚已经超出了正常标准,这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很大不利影响,对幼儿多项能力的培养、优良品性的建立都带来了一定阻碍。
(二)游戏材料投放不足
部分幼儿园在举办区域游戏活动时,所提供的玩具、材料种类数量偏少,比如:操作区多数是积木、拼插玩具,但是数目较少。部分幼儿园虽然提供了材料,但是大多数都是摆设,无法令幼儿灵活轻便地操作[2]。还有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很长时间也不进行更新,导致幼儿操作的积极性、自主性有所下降,对幼儿创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另外教师提供的区域游戏活动材料太过单一,不具备实操性,无法维持幼儿的游玩兴趣与热情,更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
(三)教师缺乏对区域游戏的认知
理论对行为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同理,幼儿教师对区域游戏活动是否具备正确全面的认知对自身的教育行为有着密切的影响。很多幼儿教师对区域游戏的定义并不明确,在理解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幼儿园会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区域游戏就会变成幼儿园内正规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材料、幼儿参与方式以及游戏的内容都会受到教师的高度控制。如此一来,教师会更加注重能否如期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会为了达到目标而介入幼儿区域游戏中,如果察觉有幼儿在游戏中偏离了目标,教师会直接对其进行纠正,使幼儿回到正常轨道。这导致教师对待幼儿游戏的态度具备较强控制力,同时也给予了幼儿太多规则限制,这对幼儿自主探讨、研究、思考有很大制约。
三、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一)建设开放式的区域游戏环境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为小班幼儿建设开放式的区域游戏环境,借此将环境的用途予以全面发挥,对小班幼儿进行熏陶、感染。区域游戏是小班幼儿经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一定要注重其环境的建设,密切结合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这有助于小班幼儿在凸显生活气息的区域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活动。
小班幼儿是刚迈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他们来说,幼儿园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十分好奇,教师可以据此在开学初期为小班幼儿构建大娃娃家、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等与实际生活十分贴合的区域游戏环境,让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能够自由、无拘无束地开始游戏。比如,让幼儿自主来到游戏区域做饭、炒菜、洗碗、抱娃娃等,让幼儿在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中能够自由创造游玩。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环境的创建务必要突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生活化,以及区域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可控性、安全性以及可变性[3]。
(二)合理规划区域游戏的空间
按照“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精神,对幼儿园教室中的墙面、地面、桌面以及走廊等多处空间进行有效合理规划利用,令幼儿的游戏场所遍布每个角落,争取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玩耍,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到干扰。 比如:益智區可利用墙面设计走迷宫、按规律排序等操作活动;地面设计凤凰湖的背景,让幼儿自己在“材料库”中找鹅卵石铺在“湖边”进行钓鱼游戏;美工区的窗台上摆放着各色酒瓶,可以让幼儿使用油泥、毛根、碎布条等材料对桃树枝进行点缀装饰,幼儿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
(三)提供多样性的区域游戏材料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当以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并遵循生活教育的理论去实践,从而让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能够自由玩耍、交往,张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幼儿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大量实践研究证明,借助区域游戏中的材料,能够让小班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比如:在“认识花”主题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提供大量、多元、各种形式的“花”,像画花、假花、干花、花拓印、插花等等。在“玩串珠”主题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则应当提供细绳、珠子等材料让幼儿玩串项链的游戏。
(四)开展教学做合一的区域游戏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将其应用到区域游戏当中,一方面能够使幼儿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另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积极乐观个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区域游戏当中要着重践行教学做合一,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下揉搓各种游戏材料及物品,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及成就感[4]。以美工相关的区域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确定一个“有趣的健康”游戏主题,接着要将色彩不同、形状不同的包装纸和海绵带到教室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各种各样的糖果。然后要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游戏难度。以小班幼儿为例,可以只为幼儿提供一张纸就行,让他们进行自由设计和裁剪,最终完成包装纸的制作,这样就能使游戏更加富有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五)设计开放的区域游戏形式
小班幼儿在开放性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自由操作、摆弄、探索、交流、互动,可显著增强小班幼儿的表现力,加快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此,幼儿教师应当设计开放、多元的区域游戏形式。
比如:建构类的区域游戏,即让小班幼儿应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沙、泥、金属、塑料等材料,凭借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去建设建筑物等建构类小游戏。例如生活中较为常用的包装盒,牛奶盒、电视机包装盒,以及木棒、塑料、电线等材料在建构区域内玩建设“苏通大桥”的游戏,小班幼儿建构的斜拉式“苏通大桥”很是有模有样。小班幼儿就这样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区域内玩耍、创造、游戏、成长。
(六)因材施教强调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是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的,每个幼儿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时,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知识水平,对游戏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和指导幼儿,避免干预过度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自身发展。此外,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还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合理科学地选择生活事物和材料,为幼儿自主开展游戏提供良好的帮助,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提升生活技能,并逐步养成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例如,就思维活跃但是喜欢随意支配他人的幼儿来讲,教师要把握住他们的长处,有意对其不好的地方进行控制,让他们逐渐成为全能发展的人;反之对于一些比较安静内向的幼儿,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与引导,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比如可以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来提升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等,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打开心扉,收获成长。
总之,教师要对幼儿的性格特征进行重点把握,注重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渗透,从细节着手感知他们的变化,这些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融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师一定要创建生活化的游戏环境,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实现因材施教,重视幼儿的全方位健康成长发展。此外,也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幼儿个性化需求为基础,遵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规定,科学构建开放式的区域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多样性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潘怡苏.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85.
[2]朱纯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6):59.
[3]张贺,张莹.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以唐山市区为例[J].职业,2019(7):122.
[4]施思.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游戏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9(4):126.
[责任编辑 谷会巧]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班幼儿;区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9
陶行知先生通過睿智的目光,提出并创立了全新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这对教育界来说有很大的启发。《幼儿园课程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社会领域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推动幼儿全方位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大力培养幼儿的社会探索能力,比如开展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活动。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概述
区域游戏主要是在幼儿园室内部分划定一片区域,并将其分为益智区、建构区、角色区等多个板块,按照不同区域内不同的活动内容和任务目标,放置相匹配的游戏材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令幼儿在参与环节中不断发展自身智力、提升实践能力。区域游戏活动形式能够全面展现幼儿的自主性,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收获满足和欢乐[1]。与其他活动形式相比,区域游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即该游戏是“我要玩”“我要参与”,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参与”。不仅如此,因为幼儿区域游戏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将当前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进行了展现,所以可以在保障幼儿的游戏、生活、学习需求获得全部满足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发散性思维、探索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展开了区域游戏活动,然而却未曾全面展现区域游戏的价值和作用,并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的自主性受限
区域游戏并非正常课程,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幼儿主要是“玩乐”,即做游戏。对此,幼儿教师必须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幼儿要自由选择区域游戏的内容。然而实际上,部分幼儿教师极易对幼儿的选择继续干预,通常想要让幼儿遵守教师的意愿,这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有很大制约,而且无法充分满足幼儿的自主性需求。教师对幼儿的限制与束缚已经超出了正常标准,这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很大不利影响,对幼儿多项能力的培养、优良品性的建立都带来了一定阻碍。
(二)游戏材料投放不足
部分幼儿园在举办区域游戏活动时,所提供的玩具、材料种类数量偏少,比如:操作区多数是积木、拼插玩具,但是数目较少。部分幼儿园虽然提供了材料,但是大多数都是摆设,无法令幼儿灵活轻便地操作[2]。还有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很长时间也不进行更新,导致幼儿操作的积极性、自主性有所下降,对幼儿创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另外教师提供的区域游戏活动材料太过单一,不具备实操性,无法维持幼儿的游玩兴趣与热情,更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
(三)教师缺乏对区域游戏的认知
理论对行为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同理,幼儿教师对区域游戏活动是否具备正确全面的认知对自身的教育行为有着密切的影响。很多幼儿教师对区域游戏的定义并不明确,在理解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幼儿园会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区域游戏就会变成幼儿园内正规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材料、幼儿参与方式以及游戏的内容都会受到教师的高度控制。如此一来,教师会更加注重能否如期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会为了达到目标而介入幼儿区域游戏中,如果察觉有幼儿在游戏中偏离了目标,教师会直接对其进行纠正,使幼儿回到正常轨道。这导致教师对待幼儿游戏的态度具备较强控制力,同时也给予了幼儿太多规则限制,这对幼儿自主探讨、研究、思考有很大制约。
三、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一)建设开放式的区域游戏环境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为小班幼儿建设开放式的区域游戏环境,借此将环境的用途予以全面发挥,对小班幼儿进行熏陶、感染。区域游戏是小班幼儿经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一定要注重其环境的建设,密切结合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这有助于小班幼儿在凸显生活气息的区域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活动。
小班幼儿是刚迈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他们来说,幼儿园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十分好奇,教师可以据此在开学初期为小班幼儿构建大娃娃家、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等与实际生活十分贴合的区域游戏环境,让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能够自由、无拘无束地开始游戏。比如,让幼儿自主来到游戏区域做饭、炒菜、洗碗、抱娃娃等,让幼儿在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中能够自由创造游玩。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环境的创建务必要突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生活化,以及区域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可控性、安全性以及可变性[3]。
(二)合理规划区域游戏的空间
按照“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精神,对幼儿园教室中的墙面、地面、桌面以及走廊等多处空间进行有效合理规划利用,令幼儿的游戏场所遍布每个角落,争取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玩耍,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到干扰。 比如:益智區可利用墙面设计走迷宫、按规律排序等操作活动;地面设计凤凰湖的背景,让幼儿自己在“材料库”中找鹅卵石铺在“湖边”进行钓鱼游戏;美工区的窗台上摆放着各色酒瓶,可以让幼儿使用油泥、毛根、碎布条等材料对桃树枝进行点缀装饰,幼儿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
(三)提供多样性的区域游戏材料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当以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并遵循生活教育的理论去实践,从而让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能够自由玩耍、交往,张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幼儿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大量实践研究证明,借助区域游戏中的材料,能够让小班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比如:在“认识花”主题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提供大量、多元、各种形式的“花”,像画花、假花、干花、花拓印、插花等等。在“玩串珠”主题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则应当提供细绳、珠子等材料让幼儿玩串项链的游戏。
(四)开展教学做合一的区域游戏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将其应用到区域游戏当中,一方面能够使幼儿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另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积极乐观个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区域游戏当中要着重践行教学做合一,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下揉搓各种游戏材料及物品,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及成就感[4]。以美工相关的区域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确定一个“有趣的健康”游戏主题,接着要将色彩不同、形状不同的包装纸和海绵带到教室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各种各样的糖果。然后要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游戏难度。以小班幼儿为例,可以只为幼儿提供一张纸就行,让他们进行自由设计和裁剪,最终完成包装纸的制作,这样就能使游戏更加富有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五)设计开放的区域游戏形式
小班幼儿在开放性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自由操作、摆弄、探索、交流、互动,可显著增强小班幼儿的表现力,加快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此,幼儿教师应当设计开放、多元的区域游戏形式。
比如:建构类的区域游戏,即让小班幼儿应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沙、泥、金属、塑料等材料,凭借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去建设建筑物等建构类小游戏。例如生活中较为常用的包装盒,牛奶盒、电视机包装盒,以及木棒、塑料、电线等材料在建构区域内玩建设“苏通大桥”的游戏,小班幼儿建构的斜拉式“苏通大桥”很是有模有样。小班幼儿就这样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区域内玩耍、创造、游戏、成长。
(六)因材施教强调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是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的,每个幼儿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时,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知识水平,对游戏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和指导幼儿,避免干预过度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自身发展。此外,教师在设计内容时,还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合理科学地选择生活事物和材料,为幼儿自主开展游戏提供良好的帮助,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提升生活技能,并逐步养成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例如,就思维活跃但是喜欢随意支配他人的幼儿来讲,教师要把握住他们的长处,有意对其不好的地方进行控制,让他们逐渐成为全能发展的人;反之对于一些比较安静内向的幼儿,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与引导,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比如可以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来提升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等,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打开心扉,收获成长。
总之,教师要对幼儿的性格特征进行重点把握,注重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渗透,从细节着手感知他们的变化,这些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融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师一定要创建生活化的游戏环境,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实现因材施教,重视幼儿的全方位健康成长发展。此外,也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幼儿个性化需求为基础,遵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规定,科学构建开放式的区域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多样性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潘怡苏.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85.
[2]朱纯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6):59.
[3]张贺,张莹.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以唐山市区为例[J].职业,2019(7):122.
[4]施思.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游戏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9(4):126.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