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e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一)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二)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三)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二、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一)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对美国领土扩张这一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在隐 性知识上则反映出: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教材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能力开发的重要题材。
   (二) 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三)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作用的终极体现。
   (一)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 。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或者说是最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几乎每个学校都相似,这里就不再分析。
   (二)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历史新课标》提出的新教学理念,成了教学第一线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研究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显性目标,还要发掘和探索《历史课程标准》背后的隐性目标。  第一,为适应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要不断了解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适当地把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虽然《历史新课标》渗透了学界许多研究新成果,但由于史学研究仍处在发展之中,因此,历史教师应积极关注史学界的新动
期刊
内容摘要: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实施和运用做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良好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  “水本无华,相荡乃
期刊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国民创新素质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体教师在领悟新课标改革精神的同时,数学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种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呼唤“开放式”,反对一言堂、齐步走的“封闭式”教学。  
期刊
经统计2006~2017年间我国大约有188家种猪育种公司,先后从丹麦、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荷兰等五国引种203次,累计进口种猪10.56万头。我国从国外引种有较高的频率,一部分原因是原引进种猪退化严重,还有一个原因是健康状况不理想。另外,从市场的占比也显示丹麦种猪的市场需求南方高于北方。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尤其属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与丹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引入品种需要不断进行持续选育提高。在热带地区对丹麦种猪进行持续选育后,推广到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利于提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要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出学生自主学习潜力。因此,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本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多年,现在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巧设疑难、以疑激情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培养创新能力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承担基础教育基础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自然责无旁贷。我们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创新”意识糅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我们的下一代,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萌发强烈的创新冲动,挖掘潜在的创新意识,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的历史使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课题。现代语文
期刊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做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是摆在每一位中职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对数学课基本不重视甚至完全放弃。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呢?笔者认为,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在数学中选取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始终是每位教师长期探索的永恒主题和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目标。我想就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和学两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高层次预习,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不论是传统教法,还是新课程标准,都把课前预习作为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加以肯定。但为何预习对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