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误区的一点看法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年,总感觉我们的作文教学任务越来越难完成,在课余我思考总结,我发现我们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已走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写前重教材轻实践
  每次作文之前,老师总是依照教材要求布置作文,亦步亦趋,不越雷池。自以为紧扣课标,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其实甚异。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为例,在“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中,参考题目是:河边散步、写于深夜里、望星空。这些作文题目远离学生生活,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学生首先就卡了壳。叶圣陶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实例》中很早就指出:“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作文题目的设计与选择,既要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仍是上例,在教这个单元时,我添加了另外两个题目:人在高一、当我走进新校园。然后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选定为:人在高一。这样依据训练目标,由学生选定的题目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感悟深刻,就会有较强的写作动力,从而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选题、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形成文字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达到训练目的。
  误区之二:写作一定要遵循“真实”的原则
  何为“真实”?自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出现“感情真实”后,对“真实”的误解就多了起来,动辄就会被戴上“虚假、矫情、伪写作”的帽子。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呢?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看,他们是以积累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社会实践的空间。学生只能从书本这个主要窗口来认识世界、探知未来。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作文是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实”,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李海林老师也认为,作文只要是有真实的写作动机、真实的倾诉对象、真实的体验和情感,以及真实的写作期待,这就符合“真实”的写作要求。如果一味地强调“原生态”的真实,我们就无法面对经典的作品。比如,鲁迅真的见过祥林嫂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真的美吗?所以我认为,只要是写作行为真实——真实的阅读、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感悟和真实的倾诉,作文就是真实、健康的。
  误区之三:讲评重优轻劣
  作文讲评是一座架设在师生之间的桥梁,一般要在学生作文结束后立即在课堂上进行。古人云,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之妙耳。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评往往成了优生的展示台、差生的曝光场。优秀习作是大家学习的方向和榜样,我们不反对讲评优秀习作,但要适度,因为过分展示优秀习作,往往会造成差生的心理障碍:与其“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倒不如“咱不跳也不闹”,形成“你奈我何”的逆反心理。“发现一个错误比赞颂十个真理都更有效”,每次作文讲评,优秀习作只需精讲一二,但典型的病文残篇则更需要精讲精评,要指出病因,点到软肋,方式方法上要以表扬为主,重在激发兴趣。即便是讲评比较差的作文也要首先从及时交作业的端庄态度上给学生以肯定评价。坚持赏识原则,目的是使学生看到差距,明确方向,获得信心,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写作水平。
  所以,无论是评价还是情境识别,都要求我们平时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作文教学,使每一次作文训练都真正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来——“顺顺当当的写好一般文章,记事记得一清二楚,说理说得明白晓畅”,避免陷入教学误区。
其他文献
一、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  我总是先从中外名家因兴趣成名讲起,再用往届考入高校的学生的实例激发反复强调作文的重要性。尤其对上年因作文得分或失分造成的反差现象现身说法,使学生有很大的震动。学生从实例中反思,思想认识提高了,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我基本上年年让学生写“回头作文”,将上年高考作文题写出来,让学生写,我对这些“回头作文”精批细改,按照高考评作文的标准一一评分,然后逐项讲评,选读其中的优秀作文,
期刊
置身人海,一张张鲜活灵动的面孔在我们眼前闪现,如何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涂抹,摄影师可以举起相机去拍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笔去用心描绘。外貌描写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描写技法亦是精彩纷呈,下面我以名家作品为例,谈谈其笔下的外貌描写技法。  一、工笔描绘法  工笔描绘指精雕细刻、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它犹如电影中的人物特
期刊
写好开头,则预示着作文成功。如何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留给他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呢?下面介绍六种“惊艳”的议论文开头方法:  一、取物设喻,切入正题   取物设喻的开头方法,形象生动,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自然地引出要论证的观点。我们来看个例子:  睡眠有深浅,阅读亦如是。  浅睡眠,或伴之以梦魇,或失之以深潜,一觉醒来如未睡一般,慵懒疲乏,浅阅读其实与浅睡眠相仿佛。
期刊
首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常常会犯错,做教师的应及时给予纠正,不能因为是一些小错误就视之为正常,正因为这一次的小错,你放过了他,说不定今后会累加成大错,孟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警训我们不能不牢记。你看到过别人打呵欠,自己也想打吗?课堂上一个学生在睡觉,老师觉得他成绩差听不听课没关系,于是就置之不理,可是这个祸根就埋下了,其他学生看到有人睡觉自已也想睡,慢
期刊
许多学生或用心或随意写出的作文未能吸引老师的眼球,从而得了低分,心底极度郁闷,当然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老师,我写得多么有趣,您为何总是斜眼侧视?其实,这是文学欣赏中经常存在的现象:难以共鸣。  什么是共鸣?共鸣的根源是什么呢?  共鸣是在当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毫无障碍的流入读者的心间,读者无意识的与作品表达的思想取得共识,并自动融入作品所流露的情感,或喜或悲,苦乐与共的现象。共鸣是
期刊
一、爱学生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正因为我充分认识到爱的重要作用和丰富内涵,因此,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把爱的阳光遍洒给班级每位同学,真正做到了爱生如爱子。我经常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和思想交流,给强者以鼓励,给弱者以帮助,给不幸者以关怀。本学期期中考试,在考政治这门学科时,我发现我班一名男生考试时在睡觉,我当时很生气,考前一再强调不允许做与考试无关的事,走过去就敲了一下他的头
期刊
在特殊教育中,如果能针对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培养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以提高弱智儿童的自控能力,树立自信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在教学活动中,在重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活用教具,变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智障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情经验,注意力也比正常孩子差,且不持久,如果教师讲课平
期刊
诗词的教学  诗歌这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共性何在呢?这是指导学生按体裁阅读首要解决问题。诗歌的首要特点就是抒情性,当然这不是否认其他文学作品的抒情性特质,只不过诗歌的抒情比较特别也比较典型。诗歌善于借助于“意象”通过各种“意象”来达到间接地抒情的目的。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期刊
传统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的方式是独白式的,而现代课堂则不尽然。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还是知识生成的场所,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天地。因此要经营好一堂语文课,让一堂课有实效,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要经营好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应也不能局限于教科书,而应融入生活、走向社会,教师应加强
期刊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入情入理的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搞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呢?  一、细致感知,体味意境   不要只是把朗读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朗读就不再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一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