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可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材,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振兴中华民族之根本,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教育工程。
小学语文学科的含量大,包容性强,教学内容丰富广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需要语文教师的努力经营和实施。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亦在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研究,以求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课堂的创新上。
一、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的课堂比较单一,师生的互动不明显,学生成为了被动的听众,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对待学生,不能再高高在上,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如能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 “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 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简简单单的“你真棒!” “你的说法很有新意”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将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灌入儿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因此,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能把 “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怀着一种美好的心境,那么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被发掘出来了。
此外,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猫》一课时,课前可先布置学生对猫进行观察,课堂中我又把拍摄的有关猫的短片给孩子们看,他们的感受就很具体了。
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独立认真思考、创造性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如,在教学《卡罗纳》时,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琢磨卡罗纳的心理,并分角色将他的心理变化和旁人的表现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像,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注重学法的传授,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以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来套住学生,压抑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就谈不上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如,我在教学《乌塔》一课时,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确实值得佩服,但我们还不具备她的生存能力,不能独自出去旅行。”另一位女生则说:“我认为我们的父母要向乌塔的父母学习,不要老把我们牵在身边,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具有她那样的生存能力啊?”我听后笑着说:“你说的很好,看来你学的很认真,而且想的很周到。那么我们从她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情中,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乌塔的事例来激励我们中国孩子也要学会独立。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
小学语文学科的含量大,包容性强,教学内容丰富广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需要语文教师的努力经营和实施。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亦在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研究,以求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课堂的创新上。
一、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的课堂比较单一,师生的互动不明显,学生成为了被动的听众,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对待学生,不能再高高在上,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如能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 “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 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简简单单的“你真棒!” “你的说法很有新意”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将这一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灌入儿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因此,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能把 “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怀着一种美好的心境,那么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被发掘出来了。
此外,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猫》一课时,课前可先布置学生对猫进行观察,课堂中我又把拍摄的有关猫的短片给孩子们看,他们的感受就很具体了。
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独立认真思考、创造性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如,在教学《卡罗纳》时,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琢磨卡罗纳的心理,并分角色将他的心理变化和旁人的表现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像,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注重学法的传授,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以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来套住学生,压抑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就谈不上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如,我在教学《乌塔》一课时,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确实值得佩服,但我们还不具备她的生存能力,不能独自出去旅行。”另一位女生则说:“我认为我们的父母要向乌塔的父母学习,不要老把我们牵在身边,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具有她那样的生存能力啊?”我听后笑着说:“你说的很好,看来你学的很认真,而且想的很周到。那么我们从她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情中,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乌塔的事例来激励我们中国孩子也要学会独立。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