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成果评析与鉴赏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
  主编:温儒敏,赵祖谟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301228876
  定价:55元
  文学在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对当代社会风貌、人文面貌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找到“人的面貌”,还能找到“社会的样子”“历史的影子”,因此,对文学进行研究和评析是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必经之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是一部带有研究性质的专题论著,服务于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一学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作家的解读非常深刻,并且对当前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当代文学内容,使得全书更具时效性,对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作家形象、作品意象也有所涉及,是一本较为系统的文学研究论著。
  该书以我国现当代不同文学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为核心,如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沈从文、汪曾祺、王安忆等,采用总结、评析、批判、借鉴与吸收的思路,对这些作家和不同流派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试图通过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将“文学现象”的考察“带”起来,引领读者对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考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以“问题意识”来选择文学专题,进入细部研究,对课题中某些方面作重点分析,引发不同角度与方法的探讨,从而拓展批评和鉴赏视界,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评价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有明显差异,如文体差异、内容差异、手法差异等,这与现当代社会以及人的意识变化有关。这种变化将中国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隔绝开来,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学体系。研究现当代文学对应“活在当下”的思想。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与社会信息,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研究现当代文学十分必要。其一,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文学发展呈现畸形化的趋势。一方面,真正有内涵、有深度的文学无法被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受功利化影响,以作者喜好为导向的情趣化、快餐化阅读越来越有市场,很多作家已无法完全遵从本心进行创作。其二,“现状批评”问题较为突出。很多文人通过文学创作宣泄其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满,甚至有些作家将“现状批评”等同于批判性文学,这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误区。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仅仅是鉴赏和评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更多的是要在鉴赏和评析的过程中挖掘其中的“正能量”,將文学创作引到正轨上来,使文学创作回归原始的、纯粹的状态,成为文化繁荣的推动力。
  (阿坝师范学院 周正)
其他文献
美国:学生成绩低学校要“加班”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为了改变在各州统一考试中成绩落后的面貌,美国不少学区和学校正在兴起一场延长上课时问的运动。马萨诸塞州、纽约州、康涅狄格州等地都将延长学校上课时间列入教育经费投入计划。  延长上课时间的做法始于特许学校,但随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要求所有学生进行一年一次的统一考试并由其结果决定学校的兴衰存亡,延长上课时间这一做法受到了公立学校的普遍欢迎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有五篇文言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从语言呈现方式上来看,每个文本都有聚焦确定话题的人物对话描写,而且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说理。从说理的视角研读本单元的文言文,是借鉴古人言语艺术的有效方式。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既要积累丰富的文言文言语形式,也要关注人物根据读者对象选择的情感态度
课前预热——    (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  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  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广大教师逐步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应该说,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方式多种多样,不过,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看,我以为教师的有效备课是关键。  综观名师们的“备课经”,无论是强调“隐性备课”的于永正老师、主张“系统备课,板块备课”的张化万老师,还是“关注预设,抓题眼”的窦桂梅老师,无不突出实效,令人拍案
本文中的“论辨文”,指的是以“论辨”为基本特征的一类文本,包含诸多相关体式,与语文界所谓的议论文或论述类文本相近。因为“论辨”之“辨”,更能体现该文类重在分析、甄别、思辨的思维特点,故加以正名。  将论辨文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两种,早已是语文界的共识。这种截然对立的划分,过于机械、肤浅,值得商榷。只有从整体上认识立论文与驳论文,立论思维与驳论思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其内在复杂的机理,提高对论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词入选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后,不少教学名家围绕这首词开展课堂教学,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其中,尤以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实录博得许多专家同行的认可而收进《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附于该实录后的钱正权老师的“课例分析”,给出了“堪称诗词教学之经典”的评价,并立足于王崧舟的“以诵读为主线”,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他教学中几次“读中想象”的设计,认为足见“教师教学的艺术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雷雨》,支架,空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即用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在这十八个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个任务群,其教学实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开展。然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各种“看上去丰富多彩”的形式争相涌现之际,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起。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警惕与
经典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被称为定篇。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谈到,语文教材中的定篇应该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的经典作品,这类作品是要通过对它们的感悟和理解,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传承人类特有的文化精神;对于定篇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所谓标准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认可的解读,是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这种标准不是唯一的,只要是没有被学术界所否定的解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首儿童诗情境活泼、联想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入境浮景,构建“家”的理念,在图、文、景的交融中感知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语文,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的熏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
【摘要】统编教材“古诗词诵读”专题的课文,教学重点在诵读,而不在解讀。收编于选择性必修上册诵读专题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重体验性诵读,可以立体感悟本诗虚实结合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是组合式串读,在关联间初步体验虚实;二是还原式潜读,在意境间深入体验虚实;三是选择式跳读,在具泛间定向体验虚实;四是穿越式玩读,在出入间同步体验虚实。  【关键词】诵读,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