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 广东东莞)
【摘要】本文主要就东莞在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生态文化建设的成就,分别从生态的物质方面、精神方面以及体制方面等特点,提出了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旨。与此同时,本文还将对森林城市和林业城市的界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继而讨论森林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森林城市的内涵和创建森林城市的目的。具有的“东莞城市性格与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东莞城市生态文化。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化;造林绿化
1.引言
我们都知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活动主要是由关心相关的森林活动的组织在近几年来展开的一个具有重大宣传意思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就是提倡一种生态美、和谐美以及打造一个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自最终目标就是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为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而努力,不仅如此,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同时,还推动了东莞这座城市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时候也发扬了国家森林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传统。以第三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为例,第三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就是“绿色城市”、“绿色文化”,通过此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活动,国家森林城市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国家森林城市依然成为了东莞这个城市的品味和修养的重要标志。
2.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现状
2.1 东莞自然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口东岸, 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东莞之东, 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介于东经1 1 3 ° 3 1 ′ —114°15′,北纬22°39′—23°09′。东边的是与惠州市惠阳区相连接;而北边的则是镇大坦乡,与东莞市区和增城以及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地处西面的沙田镇与东莞市番禺区隔海交界;除此之外就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毗邻港澳,位于东莞和深证的经济走廊中间。西北离东莞有五十九公里,东南与深圳相距九十九公里,而与香港的距离则有一百四十公里。东西的长度大约有70.45公里,南北的宽度大概有46.8公里,全市的陆地面积多大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平方公里。
2.2 东莞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三十年来,东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制造之都、富可敌省、广东第四极??三来一补,在带给东莞诸多荣耀的同时,其以廉价土地“粘合”港台资本和内地廉价劳动力为生存根基而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东莞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其一是先污染后治理,虽然经济发展了,却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难以相应地提高生活质量。其二是多分散少集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直到2001年才兴建市级园区。其三是高消耗低产出,导致土地空间、能源水源、人口重负和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其四是工业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利用来自内地不同批次的劳动力推进工业化,较大地削弱了东莞工业化的实际水平。其五是城市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伴随着分散工业化的步伐,走了一条分散、无序、就地、均质发展的路子,因而削弱了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就这五点分别与珠海、苏州、深圳、香港、日本等国内外较好模式对比,站在发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
3.1总体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国家的要求,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时候,务必要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绿色城市,生态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打造生态东莞的积极性;把全社会创建“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打造“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体制进行创新,在打造“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努力将绿化的质量提升上去;在提倡““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同时,我们还要对生态所带来的效益多多留意,毕竟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关系;坚持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强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打响“森林东莞”品牌。
3.2 现状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管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国土总面积247353.8公顷。2010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60660.0公顷(包括省属国营樟木头林场,下同),有林地面积58198.2公顷,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三十七点六,比2009年增长百分之零点二;活立木蓄积量255.8万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一,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市森林生态效益总量为51.3亿元。全市共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规划面积8075.0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点三。森林公园十六个,面积18983.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其中国家级一个,省级三个,市级十二个。2010年,我市继续完善森林林公园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完成了大岭山、大屏嶂和银瓶山等三大森林公园供电、供水、消防、休息台凳、观景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大岭山森林公园大板水库土坝加固工程;建成了大屏嶂森林公园九仞阁以及清溪森林公园紫烟阁、翠云亭、爆石顶等景区景点。完成大岭山和大屏嶂森林公园范围的省级绿道网31.5公里主线段和支线绿道24。479绿道建设,安装道路标识117套,建成服务驿站6个。继续开展旗峰城市公园林相改造工程,完成主体改造工程26.65公顷,种植樟树、莞香、桂花等30多个乔灌木品种共34936株。启动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6000公顷的南门山、山水天地等10个镇属森林公园。我市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已调查发现共有1668个品种。
3.3 意义
第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是打造一个生态东莞的基础。而所谓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指的就是把城市和乡村以及山地森林统一化、系统化、整合化。这样做的目的和優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将城市里面的各个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运作的时候形成一个有机链条。
第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将为东莞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因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的基础就是绿化面积和覆盖率要非常广。之所以会对绿化面积和覆盖率有这么高的要求,是因为,大量的植被是降低城内热岛效应,阻挡风沙与噪音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绿化面积越大、覆盖率越广、植被越多,那么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4.结语
目前,许多的大中小城市都在努力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力争早日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优美人居环境,造福于城市,造福于百姓。经济富裕,人居舒适,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科;张健康;;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融入森林——东莞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J];浙江林业;2007年05期
[2]田新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悟广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J];广西经济;2010年04期
[3]王中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生态宜居漯河——访漯河市林园局局长宋孟欣[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年10期
[4]李朝秀;;誓摘国家森林城市桂冠 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市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J];浙江林业;2008年06期
【摘要】本文主要就东莞在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生态文化建设的成就,分别从生态的物质方面、精神方面以及体制方面等特点,提出了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旨。与此同时,本文还将对森林城市和林业城市的界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继而讨论森林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森林城市的内涵和创建森林城市的目的。具有的“东莞城市性格与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东莞城市生态文化。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化;造林绿化
1.引言
我们都知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活动主要是由关心相关的森林活动的组织在近几年来展开的一个具有重大宣传意思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就是提倡一种生态美、和谐美以及打造一个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自最终目标就是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为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而努力,不仅如此,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同时,还推动了东莞这座城市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时候也发扬了国家森林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传统。以第三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为例,第三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就是“绿色城市”、“绿色文化”,通过此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活动,国家森林城市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国家森林城市依然成为了东莞这个城市的品味和修养的重要标志。
2.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现状
2.1 东莞自然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口东岸, 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东莞之东, 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介于东经1 1 3 ° 3 1 ′ —114°15′,北纬22°39′—23°09′。东边的是与惠州市惠阳区相连接;而北边的则是镇大坦乡,与东莞市区和增城以及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地处西面的沙田镇与东莞市番禺区隔海交界;除此之外就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毗邻港澳,位于东莞和深证的经济走廊中间。西北离东莞有五十九公里,东南与深圳相距九十九公里,而与香港的距离则有一百四十公里。东西的长度大约有70.45公里,南北的宽度大概有46.8公里,全市的陆地面积多大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平方公里。
2.2 东莞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三十年来,东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制造之都、富可敌省、广东第四极??三来一补,在带给东莞诸多荣耀的同时,其以廉价土地“粘合”港台资本和内地廉价劳动力为生存根基而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东莞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其一是先污染后治理,虽然经济发展了,却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难以相应地提高生活质量。其二是多分散少集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直到2001年才兴建市级园区。其三是高消耗低产出,导致土地空间、能源水源、人口重负和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其四是工业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利用来自内地不同批次的劳动力推进工业化,较大地削弱了东莞工业化的实际水平。其五是城市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伴随着分散工业化的步伐,走了一条分散、无序、就地、均质发展的路子,因而削弱了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就这五点分别与珠海、苏州、深圳、香港、日本等国内外较好模式对比,站在发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
3.1总体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国家的要求,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时候,务必要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绿色城市,生态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打造生态东莞的积极性;把全社会创建“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打造“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体制进行创新,在打造“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努力将绿化的质量提升上去;在提倡““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同时,我们还要对生态所带来的效益多多留意,毕竟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关系;坚持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强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打响“森林东莞”品牌。
3.2 现状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管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国土总面积247353.8公顷。2010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60660.0公顷(包括省属国营樟木头林场,下同),有林地面积58198.2公顷,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三十七点六,比2009年增长百分之零点二;活立木蓄积量255.8万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一,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市森林生态效益总量为51.3亿元。全市共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规划面积8075.0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点三。森林公园十六个,面积18983.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其中国家级一个,省级三个,市级十二个。2010年,我市继续完善森林林公园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完成了大岭山、大屏嶂和银瓶山等三大森林公园供电、供水、消防、休息台凳、观景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大岭山森林公园大板水库土坝加固工程;建成了大屏嶂森林公园九仞阁以及清溪森林公园紫烟阁、翠云亭、爆石顶等景区景点。完成大岭山和大屏嶂森林公园范围的省级绿道网31.5公里主线段和支线绿道24。479绿道建设,安装道路标识117套,建成服务驿站6个。继续开展旗峰城市公园林相改造工程,完成主体改造工程26.65公顷,种植樟树、莞香、桂花等30多个乔灌木品种共34936株。启动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6000公顷的南门山、山水天地等10个镇属森林公园。我市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已调查发现共有1668个品种。
3.3 意义
第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是打造一个生态东莞的基础。而所谓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指的就是把城市和乡村以及山地森林统一化、系统化、整合化。这样做的目的和優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将城市里面的各个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运作的时候形成一个有机链条。
第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将为东莞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因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的基础就是绿化面积和覆盖率要非常广。之所以会对绿化面积和覆盖率有这么高的要求,是因为,大量的植被是降低城内热岛效应,阻挡风沙与噪音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绿化面积越大、覆盖率越广、植被越多,那么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4.结语
目前,许多的大中小城市都在努力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力争早日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优美人居环境,造福于城市,造福于百姓。经济富裕,人居舒适,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科;张健康;;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融入森林——东莞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J];浙江林业;2007年05期
[2]田新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悟广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J];广西经济;2010年04期
[3]王中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生态宜居漯河——访漯河市林园局局长宋孟欣[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年10期
[4]李朝秀;;誓摘国家森林城市桂冠 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市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J];浙江林业;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