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电影中的欲望、复仇和悲剧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冯小刚的电影《夜宴》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尤其对于市民导演冯小刚来说,放弃自己擅长的“小人物”电影和习惯了的温情与调侃讲述,而以新的姿态走上了商业票房和精英电影,从《哈姆雷特》到电影《夜宴》展现了三个深刻内涵:欲望、复仇、悲剧。
   [关键词] 透视;哈姆雷特;夜宴;欲望;复仇;悲剧
  2006年9月14日《夜宴》公映以来,备受关注,因为它是作为市民导演冯小刚的第一部转型的大制作古装片。影片的上映,引发了如潮的评议。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夜宴》无疑已聚焦为一个文化亮点。据对新浪网民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网民认为它的故事完整丰富,将近70%的网民对它的故事不满意,甚至觉得空洞乏味,不知所云;只有23%的网民对故事内容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多数网民对影片的服装、音乐、武打兴趣远远胜过对故事的兴趣。大家公认的批评之一:《夜宴》太像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这一点有些令人大失所望。片中弑兄娶嫂、篡位杀侄、王子复仇及玉石俱焚的悲剧情节和主要角色身份关系得设置,的确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有着摆不脱的渊源关系。但细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夜宴》在冯小刚的演绎之下充溢着中国古典式的浪漫情怀和悲剧气氛,和《哈姆雷特》的那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正是欣赏二者的绝佳视点。鉴于此,我们不妨用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解释这些褒贬不一的评论。
  《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传于十二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但直到莎士比亚的出现,这个古老的复仇故事才得以成为经典,它所展现的人文内涵的深刻性、丰富性和艺术审美性是后人难以到达的。正如冯小刚本人也不否定影片对《哈姆雷特》的借鉴,他坦陈《夜宴》是“脱胎于那么一个‘角色’,但是讲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夜宴》只是中国语境下对《哈姆雷特》的发挥和创作,然而这却体现了三个元素——欲望、复仇与悲剧。
  一、二者体现的欲望、复仇和悲剧
  《夜宴》里边突显了三个元素:欲望、复仇和悲剧,它把西方的传说置换到古老的东方王宫,这延用了《哈姆雷特》的主体,两者都以欲望为奠基,通过复仇以悲剧而结束。
  (一)人性的基础——欲望
  欲望是对能给以愉快或满足的事物或经验的有意识的愿望。欲望推动着人不断占有客观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并取得同一,在此意义上,欲望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欲望也显示了人的种种盲目,执著的欲望不仅给对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且无情地驱使主体也走向毁灭。人的理性和自觉意志为汹涌的激情所湮没,欲望冲破理智的藩篱,吞噬一切障碍。人们无法掌握和控制自己的命运,其结局必定是悲剧的。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制于某种欲望(或种种矛盾着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承认任何外在的绝对(政治的、伦理的和道德的),甚至也不受制于主人公的自觉意志和良知,它有时像运行着的地火,有时则像喷涌而出的岩浆;它驱使主人公走向悲剧的结局,走向毁灭和自我毁灭。”哈姆雷特属于社会统治阶层的人,是被赋予众望的王子。但实质上他却完全格格不入,他在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潮。每个人都有欲望,只不过是显在与隐性之分,正常所得与非分之想。在父亲被害以前,哈姆雷特的欲望是合乎常理的,他幸福快乐,梦想和现实之间没有差异,生活环境的舒适使他只看到光明的一面。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父亲的死对哈姆雷特来说是莫大的悲痛和打击,他丧失了早先的快乐。灾事连续向他袭来:母亲再婚,鬼魂出现,叔父罪行揭露......哈姆雷特被惊醒了,他的心碎了,原来梦想和现实生活不是一回事,对生活的矛盾和灾祸缺乏认识,灾难粉碎了他的理想,扼杀了他的天真,导致他对世界的感受发生了巨变,唯独隐性的欲望留存,装疯卖傻,为的是隐匿自身的欲望——复仇。
  (二)对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复仇的思考和诘问
  复仇,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长期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伦理和文学艺术之中。杀父(子、兄弟)之仇与夺妻(母、姐妹)之恨及其衍生,构成了复仇的基本内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复仇既是维护个人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群体稳定团结的重要方式。在人类社会尚不成熟的时期,‘复仇’作为一种代表正义力量的价值观为社会所接受,甚至深入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以伦理观的形式被肯定、被规定,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复仇文化”。由于社会认识的局限性及公共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复仇者为了防止对方寻仇,往往不惜大开杀戒,被复仇者则伺机向复仇者复仇,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复仇逐渐改变了初衷!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开始用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复仇。哈姆雷特心情沉重而又阴郁,开始用洞悉一切的理智对样样都持怀疑态度,生活中的一切珍贵东西在其眼里都化成了灰尘。邪恶处处笼罩着,他觉得不单外部世界可怕,自己更可怕,他开始反思:复仇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说复仇的原因是欲望引诱,那叔父是为了获得地位和我的母亲,我杀死叔父难道也是为了获得地位和我母亲吗?如果说复仇的结果是流血和悲剧,那叔父杀死我的父亲是悲剧,我杀死叔父便不是悲剧吗?依次循环下去,我只是复仇的一个环节并且不久又要被别人复仇,我又有什么理由手起刀落地复仇呢?伴随着父亲死亡,叔父篡位,母亲改嫁,女友离弃,百官疏远,亲情、爱情、友情这一切都如此不可靠。
  《夜宴》中的无鸾随着情节发展,动作线逐渐明朗起来:无鸾失去了自小青梅竹马的婉儿,又不愿参与宫廷里的尔虞我诈,他向往的自由生活在宫廷里根本不能实现。因此,他为了爱情无望时的解脱,寻找心里宁谧的方式,戴着傩面跳着傩舞隐遁于吴越之地,希望以此来摆脱世间的苦闷和内心的抑郁。“但愿这面具挡住不想看到的情景,能为他的心穿上暂时的盔甲”。后来父亲去世,婉儿被叔父霸占,无鸾所能做的仅仅是用傩面来掩饰泪流满面以及内心的痛苦,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解脱,这与无鸾的逆来顺受的性格相似。叔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并确保权势地位,派出了刺客去刺杀无鸾。叔父的计划打乱了无鸾的一切,彻底扼杀了他的艺术理想。
  (三)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悲剧
  悲剧的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在于新生力量在崛起过程中所必然遭受的暂时的失败或毁灭。这种自我毁灭的悲剧既表现了人的旺盛的生命力,也显示了人在为己欲和激情所奴役时,无法能动地、合乎理性地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剧性处境。由于悲剧把许多人物命运和性格交织在一起,这就让人们对作品产生了生活充实感,情节易被人们接受。“鲁迅在1925年发表的《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对悲剧做了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论断实际上直接源于西方悲剧理论的核心命题,即‘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这种在不幸中体现出的是‘人格的伟大’,是一种‘真正的英雄的高度’。正如我国学者朱光潜在其《悲剧心理学》中指出的一样,悲剧艺术能够让人们‘在庄严灿烂的意象中,窥出惊心动魄的美’。所以,悲剧‘是戏剧类的诗底最高阶段和冠冕’”。
  《哈姆雷特》与《夜宴》都是反映社会现状的悲剧作品。他们从人物的深层心理去揭示人的欲望和激情如何冲破人的自觉意志和理性束缚,将人物自身推向自我毁灭的悲剧性结局。《哈姆雷特》之所以具有震撼力,就在于它透过人性的表层描述,深刻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哈姆雷特身上,流露出作家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命运与前途以及社会危机动乱的深深忧虑,同时还有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与社会理想的呼唤。《夜宴》的深刻之处在于其描绘了兵荒马乱年代中王宫的混乱朝纲和凶残杀戮等场面,人与人之间都是虚心假意带着面具生活,人物对权力之欲的窥探以及个人情感的不能实现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二、结语
  总之,从《哈姆雷特》到《夜宴》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漂移。它把人类历史中的社会现象:欲望、复仇、悲剧以可视化的方式演艺,让人们享受了一次视听盛宴的同时加深了理解,透过人性的表层描述来深刻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传达出了一个道理,悲剧的命运是注定不变的。通过对哈姆雷特和无鸾的深刻探讨,流露出对人的欲望、复仇、悲剧命运与前途以及社会的危机动乱的深深忧虑,同时还有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与社会理想的呼唤。也许有人要说《夜宴》只是一部以西方古典悲剧为原型的电影,最多可以说成是一部完全按照商业逻辑来运作的文化产品,其终究还是一种现代商品,怎么可能具备那么高的文化价值呢?这种想法是错的,通过两者的相同因素欲望、复仇、悲剧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得知,《夜宴》同《哈姆雷特》的存在一样,带给人们的是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人性、哲理和命运的探讨。因此,可以说从《哈姆雷特》到《夜宴》的漂移是意味深长并且久远的!
  参考文献
  [1] 贾磊磊.冯门“夜宴”:何以风情映悲欢——对话冯小刚[J].电影,2006,(8):6-11.
  [2] 田民.莎士比亚与现代戏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38-139.
  [3] 潘知常.“我的爱用没有改变”——从《哈姆莱特》看《夜宴》[J].探索与争鸣,2007,(1):26-30.
  [4](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选[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35.
  [5] 盛和煜,钱珏.夜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32.
  [6] 贾磊磊.冯小刚电影与中国大众文化品牌[J].当代电影,2006,(6):44-50.
  [7] 刘莲.人性的悲剧与人的悲剧——《哈姆雷特》与《夜宴》悲剧价值比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11):83-84. ■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通过对四川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高校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并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致在发问、候答、叫答、理答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学生不主动、积极发问和答问:教师提问时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民族文化的浸染、教师对提问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没有获得提问技巧,等等。  [关键词]大学 课堂提问 实证研究    教学的
期刊
[摘要]在民航飞行中,陆空通话是保障飞行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民航事业国际化发展的今天,标准的陆空通话,尤其是以英语为载体的陆空通话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陆空通话和人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管制员的通话特点,对陆空通话中涉及的人的因素及出現的问题进行剖析。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第22条军规》作为美国当代文学经典著作被人们广为传诵,而他继《第22条军规》之后创作的另一小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更重要的一部小说《出事了》却很少为人们所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此小说进行较细致的分析,借以赏析海勒独特的艺术手法,看他是如何用荒诞不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深邃的社会寓意的。  [关键词]荒诞 寓意 恐惧 苦闷 压抑 精神崩溃 信仰危机    约瑟
期刊
[摘要]C#课程属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课程”,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考核中要體现工作过程,要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摘要]汽车产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化管理(E-SCM)是汽车产业顺应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创新模式。本文从供应链上处于核心地位的整车生产厂商的角度,首先分析了整车厂目前面临的宏观、微观环境,得出汽车产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设定了汽车供应链电子商务化的目标,最后阐述了实施E-SCM所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为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电子化革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汽车产业 供应链管理 E-S
期刊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备如下特点:(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
期刊
本文试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的经验,浅谈一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群众对整顿火灾隐患的促进作用。  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火灾隐患问题  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未得到深入贯彻执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易燃易爆企业和社会燃气公共事业的发展、高新技术经济区、居民居住小区等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在这些新建项目中,消防安全工作缺乏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给消防监
期刊
[摘 要] 采用压力恢复曲线资料,探索压裂选层的定性选层、半定量选层技术,压裂井试井压力恢复曲线形态与压裂效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选层时可利用压力恢复曲线资料,判断压裂井层的油气层信息,预测压裂效果。   [关键词] 试井解释 压力恢复曲线 压裂 选层  油气井压裂选井层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复杂技术,一般凭经验或对地质资料的感性认识确定,随意性较大。为了更准确的选择压裂井层,必须加强选井的科学性,采用
期刊
[摘 要] 从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入手,从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立法情形、市一级政府部门现状、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独立性、内审范围、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科学合理的标准、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执业道德、业务培训等方法,对加强政府部门内审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政府部门 内部审计 现状 对策分析  一、政府内部审计质量现状
期刊
[摘 要]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学分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公寓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公寓逐渐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中心,高校如何在大学生公寓建设中探索新途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从而有利于公寓安全稳定,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这成为了了高校公寓建设中新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