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四大名枞大过招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夷山,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让人不禁联想到武侠世界里高手们潜心修行的神秘之境。而其中生于斯长于斯的各式岩茶就如一群侠客隐士们,在如痴如醉的山水间修炼香韵。
  其中的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大高手以独具一格的绝世香韵艳冠群侠,又以盛名之下神乎其神的传说引得凡人联翩的浮想。7月,历经一年修炼的四大高手再现江湖,我们邀请了几位武夷山品茶高手与之一一过招,于杯盏间领略高手的精彩。
  
  品鉴人员:
  
  潘行彪:国家高级评茶师,原武夷山茶叶总厂厂长
  施晓敢:武夷山盛世君汉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安兴:高级评茶技师,武夷山市岩茶厂副厂长
  叶水华:止止茶庄庄主
  
  大红袍
  
  四大高手中声誉最高,虽然关于这位高手神秘身世的争论从未停歇,但丝毫不影响其在乌龙江湖中“茶王之圣”的地位。其独特的神韵引得无数茶人“竞折腰”。
  性状:大红袍灌木型、无性系、中叶类、中生种茶树。树冠半开展,树高150厘米左右。叶片近椭圆形,叶尖纯,略下垂,呈深绿色,叶脉细而不显露,锯齿渚而稍显露。
  工艺:今年的大红袍从5月18日左右开始采摘,制作上和其他岩茶相似,通常是通过控制焙火时间,来控制求香气还是重滋味。有些人制茶注重香气,追求开杯香足;有的则注重滋味,追求滋味的醇厚。
  品鉴:干茶色泽绿褐鲜润带宝色,外形条索紧结、匀整,稍扭曲。冲泡后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叶片红绿相间,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浓长,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爽,杯底有余香,“岩韵”特显,冲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兰花香。
  传说:有关大红袍的传说本刊今年第五期杂志已做过详细阐述,不再赘述。
  市场:上世纪后期开始,武夷山开始了对大红袍的无性繁殖培育工作,目前已经培育出近4万亩的大红袍茶树,分布在武夷山市10个乡镇,年产量已在300万斤左右。但因其品质绝佳,故市场的销售单价也比较高,一般在300~1500元/斤。今年武夷山市政府采购的600斤大红袍的单价为500元/斤。
  
  特别提醒:
  
  无性繁殖出的大红袍茶树都是一样的,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有一代、二代之分。大红袍茶叶的炒制过程才是决定茶叶好坏的关键环节。
  
  铁罗汉
  
  虽然今天的名气没有大红袍响,但却是四大高手中成名最早的高手。据清代郭柏苍《闽产寻异》(公元1886年)记载:“铁罗汉武夷宋名茶树名,叶长。”铁罗汉一如其名,以刚烈浓郁的品性闯荡乌龙江湖数百年,在东南亚等地的老茶客FANS众多。
  性状:铁罗汉为灌木型、无性系、中叶类、中生种茶树。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叶片近椭圆形,平展,先端渐尖而钝,尖端下垂;叶缘锯齿钝但尚明,叶肉隆起略皱;叶面油绿,侧脉粗显。盛产期在四月中旬,原产于武夷山市慧苑坑之内鬼洞。(另一说在三仰峰下的竹窠)
  工艺:今年的铁罗汉从5月9R左右开始采摘,因为属重滋味的茶,水较厚,所以在摇青的后期,要比其他茶略重一点,干茶呈铁色皮煞(蛤蟆背)带老霜。
  品鉴:干茶看上去色泽绿褐油润带宝色,条索粗壮紧结匀整,乍看似水仙。香气浓郁幽长;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滋味顺滑、浓厚甘鲜并且持久,岩韵特强、具有鲜爽回甘的特性;叶底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铁罗汉之上品,兼具花果香。
  传说:相传某年,王母娘在中秋夜设宴款待五百罗汉,散席时,五百罗汉大都成了醉神仙,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跌跌撞撞,有的回到了驻地,有的却游来武夷山。途经山北上空时,管茶罗汉神魂颠倒地竟将手中茶枝弄断,待脑子清醒之时,懊悔不已,想接又接不上,想丢又违反天条。众罗汉得知后拉起管茶罗汉就去找王母娘娘求情,走得太急又将断枝碰落凡尘,直掉武夷山的慧苑坑里,结果被一位老农捡了去,后来栽在了坑里。
  第二年,这断枝发芽长了叶,管茶罗汉就赶紧托梦给老农,将断枝到成茶的前后经过和盘托出,并嘱咐今后如何管理、采摘和制作,还一面叫他“切莫毁掉此茶,日后子孙必得益”等等。老农梦后告知众山人,山人因此称老农所栽之茶是“铁罗汉”,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罗汉折茶栽活”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市场:铁罗汉在东南亚一带的知名度甚至高于大红袍。虽说亩产量比大红袍略高,大约在100斤/亩,但目前武夷山铁罗汉的栽种面积不如大红袍,面积在600到1000亩之间,又因其品质接近大红袍且闻名较早,故销售的单价在600—1800元/斤。
  
  水金龟
  
  水金龟生于清末,虽身世不同,但品性上与铁罗汉犹如异性兄弟,同样以深厚的内功和刚烈的外力纵横江湖,跻身四大高手之列。
  性状:水金龟为灌木型、无性系、中叶类、中生种茶树。叶呈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质稍薄而脆,叶平展;叶缘微带有波纹,叶齿深而疏。盛产期约在四月下旬,产量中等。
  工艺:水金龟的采摘和工艺都与铁罗汉相似,因为两者同属滋味较重的茶。
  品鉴:干茶色泽绿褐油润且带宝色,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内质香气幽长清远似梅花香,汤色橙黄清澈艳丽。滋味浓厚甘鲜,润滑爽口,回甘快,杯底有余香,岩韵显。叶底厚,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
  传说:有一年,武夷山御茶园里喊山祭茶的声音,惊动了天庭玉帝仙茶园里专门为茶树浇水的金龟,看到凡人对茶如此敬奉,金龟想到自己长年在天庭事茶,却无人问津,气就不打一处来。“我这千年金龟还不如人间一株茶,我何不也到人间去作一株茶呢!”凭着多年的事茶经验,金龟决定去牛栏坑做一株名茶。主意一定,它便运动内功,口吐神水,武夷山顿时暴雨淋漓,金龟变成一棵茶树顺着暴雨落到了武夷山北。
  这金龟算是找对了地方,牛栏坑里从倒水坑流来的泉水沿着岩壁渗下来,点点滴滴都浇在茶树根上,即使遇上大旱,这里还是水滴不断。泉水还从岩壁上带来败叶腐草,堆在树兜上,日久就沤成了肥料。这里地处山垅,七分阳,三分阴,土地干湿适宜,气候适中,正合金龟的习性,于是它越长越壮实,绿莲蓬,亮晶晶,阳光一照,越发像个光闪闪的大金龟了。
  市场:水金龟与铁罗汉相似,单价基本上在600~1200元/斤之间。
  
  白鸡冠
  
  白鸡冠的身世可追溯至明代,同样早于大红袍,但与其他三位高手大哥相比,白鸡冠则更像一个内敛秀气的小弟弟,没有浓烈的脾性,没有力拔山兮的气势,但其以柔克刚,于清风细雨中见杀气的鲜明侠性却丝毫不亚于几位大哥。
  性状:白鸡冠为灌木型、无性系、中叶类、晚生种茶树,叶呈椭圆形,老叶色深绿i叶缘略向面翻,叶尖略钝;锯齿密而钝;叶肉隆起,主脉粗而显。幼叶淡绿,与浓绿色老叶形成明显的双色层。盛产期约在四月下旬。原产于武夷山天心寺后山金鸡洞。(另一说在隐屏峰蝙蝠涧。)
  工艺:今年的白鸡冠从5月20日左右开始采摘,由于发芽率不齐,一般春茶会采两次,时间间隔在5天左右。因为白鸡冠属清香型的茶,相对于其他名枞,滋味比较单薄,叶底和干茶观赏性好。因此白鸡冠的焙火一般不会焙足火,大多数人只用木炭焙7个小时左右。
  品鉴:白鸡冠的干茶不像别的武夷岩茶那样焦黑,而是灰褐中有隐隐的黑绿,但以灰褐为主。条索也不像别的岩茶那样粗壮。汤色也和别的武夷岩茶不一样。不是武夷岩茶惯常的琥珀色,而是明艳动人的金黄色。滋味幽香清醇似兰花香、喉韵甘冽,饮后满口生津,岩韵显。舒展开的叶底黄中透绿,绿中泛白,叶芽弯翘着,又有白茸隐隐其上,形态优美。
  传说:相传明朝年间,武夷山慧苑寺一个叫圆慧的僧人从一只山鹰嘴下救下一窝小白锦鸡,但雌白锦鸡因与山鹰抵抗,伤势过重死了,僧人就把白锦鸡埋在茶园里。
  来年春天,埋白锦鸡的地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来,叶子淡淡的,绿中带白,叶子片片往上向内卷起,形似鸡冠。僧人把茶叶采下带回庙里精心制作,从此视为珍宝。
  一年,建宁知府带着眷属游览武夷山,时正值盛夏,他的公子突然腹痛难忍,圆慧得知此事,拿出视为珍宝的茶叶泡给公子喝。一会工夫,公子的肚子就不痛了,知府惊讶之余也上前啜了一口,只觉口中留兰香,周身凉爽,暑气全消,实在舒服。知府问圆慧这茶叫什么名字,圆慧想起埋锦鸡的事,便笑答:“白鸡冠”。
  市场:白鸡冠的栽种成活率较低,亩产量低(亩产大约在50斤左右),虽然一直在大力推广,但其茶园面积仍不足600亩。又因为白鸡冠的内质较好,且叶底的观赏性极强,故单价较高,市场销售价格在1000~2000元/斤不等。
其他文献
2006年,成都电视台录制了一档名为《成都印象》的MV。在对外公共频道播出;开场白是很矫情的一句,也很有意思:“成都是一个被水滋润着的城市”。  世居成都的民俗学者焦虎三先生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成都的水不同于温州的‘皮泡水’,成都的水是地地道道的‘水泡皮’——茶水。”  成都的茶文化无论是在文化沉淀,还是民众基础上,一直处在相当高的水准。老成都上世纪40年代拥有60多万人口。在这60多万人口当中
期刊
雄之景迈山    景迈古茶园是目前全世界所发现古茶树数量最集中、面积最大、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能走进深山,亲自用脚步丈量一下这座古老的大茶山,伸手触摸那些轮回了不知几个世纪的大茶树。对于每一个爱茶人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茶缘”。  和泰山的雄伟、壮阔相比,景迈山谈不上巍峨,但山上随处可见高大挺拔的大茶树,当这些大茶树连成的一片大茶园展现在你的眼前时,不一般的“雄气”却能让人叹为观止
期刊
窗外的雨不知要什么时候才停,暮霭深沉,已经辨别不出远处山岩的样子。耳边传来古刹的钟声,在绵绵春雨中清幽回荡。  品一口武夷岩茶,这是刚制好的上等乌龙。唇齿留香。屋檐的雨滴轻落在几株剑兰上,得以甘露,吐露出新芽。忽然问我喜欢上这份宁静与淡定。身边坐着几位朋友,他们已在此古刹皈依,跟随大师潜心修学。对于这杯中乌龙茶,我不甚了解。  其中典故大师娓娓道来——  1646年,那是武夷山动荡的年代。清军入闽
期刊
作者简介:刘林风,女,1976年出生,在北京居住和工作多年:199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自由撰稿人,重庆《商界》杂志专栏作者。为《中国新闻周刊》、《航空博客》杂志、《普洱茶》杂志、《电影时空》、《游遍天下》等多家杂志撰写游记及影评。主要书籍作品有:《古镇书——浙江卷》、《古镇书——江苏上海卷》、《江南》、《姓氏书陈——芙蓉古村》、《姓氏书何——郭洞古村》、《姓氏书牵——苍坡古村》,另有《
期刊
厦门在很多时尚杂志上留下的字眼是“悠闲”、“慢城”、“安逸”……最近在新闻周刊留下的是“P×”、“责任”……当作为一本小众专业杂志走进厦门时,我们也在思考。能给读者带来一个怎样的厦门?看多了白鹭洲上嬉戏的白鹭,习惯了环岛路上拍岸的浪涛声,我们选择游走在厦门的古城小巷,闭上双眼,捂上双耳,去寻觅一种真正属于厦门的味道。  结论是。一个城市的味道。往往是最终停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  对厦门的老茶客来说
期刊
一棵树,古意盎然,衬以武夷岩茶纯正透亮的金汤底色,如果你恰好见过它,很难不记住这个鲜明而大气的符号——天邑。邑,古语中意为一座城,如今已不太常用。探得究竟,此名乃得自武夷山天心寺禅茶宗师泽道大师。这就无怪乎自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淡定,大概也有了对武夷这山城中天赐之茶的感念和惜福吧。    茶缘共结    国内漆艺名家手制的黑底金漆招牌、当代知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德国艺术家的纸本抽象画作和泽道大师的亲笔
期刊
作者简介:原名邵长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诗全面崛起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惯于以自然的汁液去过滤人文的陈酿,先后出版《自然的回向》、《人文的雾障》、《艰涩的对话》、《不明的飞行》等文化随笔。  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开始,武夷山的茶已备受文人士大夫们的推崇,并赋予极高的尊荣身份,这在人类的审美视角和对环境意识习惯的范围中绝不是多见的。到了宋代,一般表现为生命的秘密在茶氛围里的溶解,而元朝更因为作为宫廷
期刊
细心的茶客会发现,近来铁观音茶市上出现了一个新品种——韵香型铁观音,也有人叫熟香型。所谓韵香的概念,有人认为是观音韵比较明显,然后带着比较重的花香;有人认为就是焙火过的浓香型,只是火候稍轻;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做足了半发酵,但又不焙火的铁观音……虽然争论不断,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介于清香与浓香之间的铁观音,为了让读者对“韵香”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们搜集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几款韵香铁观音,邀请了福建省
期刊
所谓玩茶客,说的是他痴茶玩茶,“玩”到极致。玩茶客有着特别的个性之处,或者对茶非常有体悟,闻茶香知茶性;或者有着特别的故事,或种茶或藏茶;或者饮茶于深山,或者大隐隐于市……茶道中人栏目,特别开辟这样的版面,一起寻访身边的“茶痴”。  本期推出的是一位武术家与他的茶道观。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茶道读者推荐你熟知的“玩茶客”。本刊寻访热线:0591-87095836.QQ:597194811  黄以注(云
期刊
茶品:“卢正浩”0号梅家坞西湖龙井茶  价格:2800元/500克  评茶专家:沈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一级评茶师,从事龙井茶鉴定工作37年。  茶品来源:  以今年阴历三月三日(清明节前,芽茶长到一点八到两公分的时候)上午九点至十二点采摘的无性繁殖树种龙井43的芽茶为原料,每四斤左右的新采芽茶才可以炒出一斤干茶。  茶品速描:  采用传统的十大手法手工工艺,茶品保留了芽茶嫩黄的色泽,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