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被什么打动了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k11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挂绳,一只小板凳……
  我给你这么一个场景,旋即,你会联想什么?
  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地看见了照片,我也会作如此想。
  但是我们错了。画面上,粱上垂下来绳子,绳子上挂着凳子,凳子上荡着孩子!这是一袈秋千。
  秋千又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花园别墅,青青草坪,富贵,闲适,欢快。浪漫……
  我们又错了。秋千上的这个孩子,与上述华美的场景毫不搭界。他的父亲前年去世了,母亲早已离开了这个家,他是孤儿。
  每天,孩子到村支书那儿领一元钱,是他一天的生活费。
  每天,他背着补了很多次的书包去上学。
  每天,他做饭给自己吃。
  每天,做完了功课,灯下,他荡秋千。
  简易的秋千是孩子为自己做的玩具,坐上去,双脚朝屋柱上一蹬,它就荡起来了……
  荡,荡,荡……小小的身影,在空空的墙上飞来飞去,他就不冷清了;荡,荡,荡……绳子在架上吱呀呀唱歌,他就不害怕了;荡,荡,荡……荡得心儿奄忽悠悠。一头扎进梦里,也许就看见妈妈了。
  这组图片以及相关报道引起的反响是前所未有的,到底有多少人要为孩子买书包,有多少人要捐款,有多少人要前往看望,有多少人要提供这样那样的帮助,我这里都不想说了。我想说的是:究竟是什么打動了人心?
  眼下数不清的报纸数不清的版面,数不尽的扶贫数不尽的送温暖,孤儿、贫儿、病危儿、失学童、残障童……一个苦过一个,一个惨过一个,说实话我们见多了,我们有点儿麻木了。平心而论,荡秋千的孩子,并非最苦最惨的。
  贫穷和眼泪确实叫人生出同情怜悯,但更打动人心的,是那架几乎要淡出我们生活的秋千!它载着一个孩子对贫苦日子的顽皮、灵动、诗性的注释,在很多人的心里,荡荡悠悠。
  
  (选自《视野》)
其他文献
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俗话说:眼见为实。而当我们连自己的双眼都怀疑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用行动来证明事物本来的面目和事情的真相。  本文的“神”是作者选择用“触摸”的方式去辨别潜藏在事物表层之下的本来面目。  第一部分作者回忆少年时因生活拮据,母亲用手去抚摸、用脸去“摩挲许久”的新布料这一感人场景,虽然作者未挑明写母亲此举的用意,但当我们明白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寸草之心“触摸”少年往事时
期刊
读罢南北的《一尺多宽的阳光》,我顿悟:大自然因有阳光而生机勃发,人类世界因有阳光而风情万种,人的一生因有阳光而精彩无限。   《一尺多宽的阳光》是一篇短小精悍、寓理于事的散文。全文以“阳光”为线索,按照“享受阳光——追赶阳光——回忆阳光——感悟阳光”的思路逐层深入地展开文章情节。行文中作者详写了“享受阳光”和“追赶阳光”部分,笔法灵活自如,通过“好新鲜的阳光啊”、“一尺多宽的阳光也是阳光啊,并且是
期刊
“感情真挚”要求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展开联想、想象要合乎生活情理,抒发感情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乱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1.生活写真法。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
期刊
导 语    处处有文章  刘 墉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的发明家,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
期刊
老年人是健忘的,而有时候他们又不屈服于这种“忘却”。在这篇散文的开头,我们看到作者自豪地点数他的记忆是如何出色,记得三岁时的事情,记得小学老师的面容,记得少时背诵的诗歌。当作者“得意于自己的记忆力”时,实际上他的年龄在增长,他的出色的记忆力也经历着岁月的磨蚀。直到有那么一天,他终于感觉到“我的‘忘性’正在与‘记性’平分秋色”。然而,他并没有悲伤,而是认识到了来自“忘却的魅力”。显然,作者是欲扬先抑
期刊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漫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之中,含英咀华,我们常常悠然心会,偶有所得。笔者发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常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于是美人为喻这一表现手法也就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华章中。  我们溯本追源,这一手法应该追溯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美人、香草的意象了。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用来比喻君王,或是
期刊
卡夫卡曾如是说:“他们面临选择,是成为国王还是成为信使。出于孩子的天性,他们全都要当信使,所以世界上尽是信使。他们匆匆地赶路,穿越世界,由于不存在国王,他们互相叫喊着那些已经失去意义的消息。他们很想结束这种可悲的生活,但由于职业誓言的约束,他们不敢这么做。”  这是一个典型的卡夫卡悖论,也是所有渴望拥有灵魂生活的人——尴尬的人的写照。“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是自由的天性,是追问的天性,是渴望互相靠近
期刊
是她,用温暖的子宫和十个月的艰辛铸就了我们为人的形状;是她,用彻骨的疼痛和手术台上的挣扎赐予了我们降临人世的希望。  我们第一声并不嘹亮的啼哭只有她会幸福地倾听,我们第一次探出脑袋贪婪吮吸乳汁的模样只有她会深刻地铭记。她在世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快乐便是她的甘露,我们的悲伤便是她的苦楚。  历史的洪荒中世事无常,是我们让她失去了自我,只是顶着一路的风,一路的雨,为我们将荆棘丛生的山峦踏成鲜花遍野的平地
期刊
年幼时,尚不更事。不曾为琐事烦恼,不会因外物感伤。拥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快乐,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自由。皮筋、踺子是最贴心的密友;哭喊、吵闹是最直接的情感。看得“流连戏蝶时时舞”,听得“自在娇莺恰恰啼”,寻得“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想化作“蜻蜓立上头”。  若为如此时光题诗一首,那么诗眼便是简单且快乐,天真且自由。  年岁稍长,步入学堂。常相为伴的是老师的谆谆教诲与长辈的循循善诱,所做的只是信服与铭记。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八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