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泵与哌替啶微量泵在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比较自动控制泵镇痛和哌替啶微量泵入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自动控制镇痛泵组(实验组):术后患者30例,采用术后静脉通道与自动控制泵相接。哌替啶微量泵组(对照组):为同期施粗隆间手术者30例。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和不良反应各项指标,疼痛和镇静的评估,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进行评估,不良反应指标有: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瞌睡、呼吸抑制、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等。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肌无力、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结论:老年患者术后采用自动控制泵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哌替啶微量泵入镇痛方法。
  【关键词】镇痛;自控镇痛泵;哌替啶;微量泵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01889-02
  Analgesia Effect Comparison between Automatic Control Pump and Pethidine Micropump at the Olderˊs Postoperation The Anesthesia
  (Department of Liaocheng Peopleˊs Hospital, Liaocheng, 25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effect between automatic control pump(ACP) and pethidine micropump(PMP) on the older with th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The older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60 cases, distributed two groups by random, each group has 30 cases. The ACP group was named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PMP group named control group. The all cases operation were done under epidural anesthesia by the same surgery group. Clinical observation index: observe and record the postoperative pain , sedation and the index of untoward effect. Assessed th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edation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Ramsy way. The untoward effects include swirl, nausea and vomit, respiratory depression, myasthenia and so on. Resul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evident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analgesia and sedation(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occurrence rate on the untoward effect(P<0.05). Two groups didnˋt happen myasthenia and the incision were all healing by the first intention , all no infection. Conclusion:The automatic control pump were more excellent at the analgesia effect than the pethidine micropump on the olderˋs operation.
  【Key Words】analgesia; automatic control pump; pethidine; micropump
  老年患者常伴有缺血缺氧性心肺疾病,易被手术创伤和疼痛刺激诱发,增加术后并发症。因此,老年患者术后尤其需要完善的镇痛。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自愿接受自动控制泵镇痛或杜冷丁微量泵入,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镇痛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3岁。选取自愿接受自动控制泵镇痛30例为实验组,另一组对照组30例,为同期施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者,术后采用哌替啶微量泵。两组病情、体质、年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1.2 镇痛方法 自动控制泵:患者全部采用术后硬膜外导管不拔除,而与自动控制泵相接。镇痛液配制为:舒芬太尼100mg+氟哌利多2.5 m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哌替啶微量泵:术后采用哌替啶100mg+50ml生理盐水通过静脉通道微量泵入镇痛,持续剂量2-6ml/h。
  1.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和不良反应各项指标,疼痛和镇静的评估,应用视觉模拟評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进行评估,不良反应指标有:头晕、恶性呕吐、呼吸抑制、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等、伤口愈合等情况。   1.4 VAS评分:0~3分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休息,为优良。4~6分疼痛影响休息.应给予一定的处理。7—10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影响睡眠。临床上不应该让患者疼痛到如此程度。
  1.5 Ramsay评分:1分为清醒,烦燥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欲睡,对指令反应不敏捷;4分为入睡,呼之马上反应;5分为入睡,呼之反应迟钝;6分为沉睡.呼之无反应。
  1.6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检验水准 =0.05。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镇静结果比较 根据VAS评分比较,在前24小时舒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哌替啶组,P<0.01,有显著意义;48小时总体比较P<0.5,差异显著,见表2。根据Ramsay评分,P>0.5,两组无明显差异,见表3。
  2.2 不良反应比较 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观察组2例,发生率6.7%(2/30);对照组6例,发生率20%(6/30)。呼吸抑制:对照组4例,发生率13.3%(4/30);两组均无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两组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见表4。
  3 讨论
  术后早期伤口疼痛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分解、代谢,对机体伤口愈合不利,影响患者康复[1]。而传统的术后镇痛为肌肉注射哌替啶。自控镇痛泵始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种疼痛。本组病例对照显示:对术后采用自动控制泵镇痛,效果明显强于哌替啶微量泵入镇痛。但稀释后利用微量泵静脉注入可以明显延长镇痛时效,同时由于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所以仍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上,采用肌注哌替啶镇痛需待出现疼痛后再给药,不能阻止应激反应的发生。
  哌替啶普遍地使用于临床,它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作用时间维持2—4小时左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平滑肌亦有一定影响。毒副作用也相应较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均较轻微,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过量使用等问题[2]。其主要用途有镇痛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但哌替啶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也被发现存在心悸及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晕厥等;久用也可成瘾;剂量过大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等不良现象[3]。这也是临床医师将其稀释利用微量泵注入的原因。
  目前术后自控镇痛泵临床应用的配方较多,主要为阿片类药物的吗啡、芬太尼应用较多。因舒芬太尼脂溶性高,产生相同的术后镇痛程度,硬膜外用药量比静脉途经多,因此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适合静脉给药[4]。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家族的衍生物,其镇痛作用约为芬太尼lO倍[5],同时也是特异性u一阿片受体激动剂,与芬太尼相比具有镇痛作用强、镇痛时间长的特点,而其时量相关半衰期却显著优于芬太尼。而且有良好的心血管稳定性,有较宽的安全阈范围[6]。故对于年老体弱者,我们临床设计以舒芬太尼为主。舒芬太尼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经系统的脊髓、延髓、中脑、丘脑等痛觉传导区的u受体,其诱发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与激活5-羟色胺3受体(5一HT3受体)有关[7],而自控泵配方中的氟哌利多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紧张、镇吐等作用。本组实验中也表明自控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哌替啶微量泵组。
  本组研究显示:老年粗隆间骨折术后采用自动控制泵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强于哌替啶微量泵镇痛。而前者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哌替啶微量泵组出现了4例无呼吸抑制,而自动控制泵没有出现此症状,体现了后者的临床安全性能更高。两组均无肌无力、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也表明两组能够控制应激反应的发生或减少其反应程度。但由于自动控制泵镇痛的设计模式比较完美,保证了给药在安全范围内。本研究表明此自动控制技术是安全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来保,徐康清.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应激反应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18(1):51
  [2] 何 娟,杨婉花 本院非麻醉科2008—2010年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10(7):43-46
  [3] 王天元,刘 晶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07.9(5):17-19
  [4] Menigaux C,Guignard B,Fletcher D。et a1.More epidural than intravenous sufentanil is required to provide exanparable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Anesth Anldg,2001,93:472-476.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4.
  [6] 董安顺 舒芬太尼联合用药在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中国药物与临床[J] 2010.10(8):939-940.
  [7]吴建文 李师阳 李群杰等,患儿静脉输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12):1125-112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院经B超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者84例,总结其穿刺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84例患者中,82例(97.6%)一次性穿刺成功,2例经二次穿刺成功;无静脉血栓或静脉炎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引导下以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问题十分严峻,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不但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消除老人的孤寂感和烦闷的心情。使老人感到生活的乐趣。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保健工作。  【关键词
【摘 要】目的:调查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状况状况。方法:2013年6月至9月对我省6家同级别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知识程度不足甚至存在误区。结论: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知识及认知程度不足,存在误区,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进一步培训
文章介绍了拉弯矫延伸率控制的两种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了张力辊之间的速度和张力关系。 In this paper, two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tretch-stretch ratio are introduc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圏在外科腹腔镜中的效果与应用。方法:成立外科腹腔镜手术管理的品管圈小组,通过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制定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手术室护士的参与提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外科腹腔镜手术的管理,不仅提高了手术的配合默契度,发扬了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合作意识,充分体现的护士的自主权、参与权、管
CFS是以种以疲劳、失眠乏困无力及一些躯体症状,如反复咽痒,肌肉痛,头痛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运用耳穴贴压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r
【摘 要】创新型研究生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将转化医学理念引入到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的医学专业人士。这对于加快临床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临床与基础一体化,推动转化医學发展、造福患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转化医学;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01896-02  【Abstract】Innovative
【摘 要】目的:对拟输血患者2078例在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输血前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7%;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5%;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1%;梅毒反应素阳性率为1.6%。结论:输血前检查能作为上述几种病原体流行的信号灯,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示方向,也是鉴别是否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依据
【摘 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6.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断裂、松动、肱骨头坏死及螺钉穿出肱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一年时Constant评分平均为(85.9±7.6)分,优良率83.1%。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
【摘 要】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的免疫对策。方法:对乙肝二对半检测(ELISA法)120名全阴者按0、1、6个月10ug*3方案,以大连汉逊乙肝疫苗免疫,于180d抽血检测,抗-HBs阴性者再次按0、1、6个月20u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90d抽血检测抗-HBs。结果:120例首次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在此免疫后抗-HBs阳性104例,阳转率为86.7%,抗-HBs滴度均值(G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