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阅读教学设计范式构建与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b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一門新兴学科,创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等人。他们把积极心理学定位为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一门学科,重点研究以人的幸福心理为核心的一切积极正向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积极心理学 X”的研究热潮,即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在“积极心理学 教育”这一领域,已从一些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研究。那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阅读教学该如何实施,才能激活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自由的、愉悦的、幸福的情绪体验下,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素养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阅读教学实践,尝试构建了五环节阅读教学范式:整体感知——主题表达——质疑问难——探究合作——拓展迁移。五个环节的操作及思考如下。
  1.整体感知,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通常情况下,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阅读教与学的起点,整体感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本阅读的后续学习,因而教学之初,应该把阅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感知文本内容。主要做到三点:(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学生根据文体特点、文章长短、阅读习惯,“自己读自己的”,自由选择默读、轻声读、朗读、浏览等方式阅读课文。(2)给学生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不为赶课堂进度让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中,把文本真正完整地读完。(3)学生自由表达阅读初始感受。教师整体感知文本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尽量给众多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初始感受的机会,以探测阅读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整篇文本的感知程度,为文本阅读后续学习做准备。
  2.主题表达,给学生发言的自由
  阅读的快乐,对于成人,可能在于心领神会,对于孩子,可能更在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心得。教师应该创造机会,给学生表达快乐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具体可以这样做:(1)结合文体特点,把整体感知环节中学生阅读文本不同的初始感受,按照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梳理、分类,形成几个大方面的发言主题,也可以侧重某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形成发言主题,作为某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2)学生把自己阅读文本时的发现、心得,按照主题进行归类,写好简要的发言提纲。(3)围绕主题发言提纲,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自己阅读文本的发现、心得,老师及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
  3.质疑问难,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跟着学情走。因而课堂研究的问题应该来自文本,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课前预先设计好问题,用问题牵着学生走。问题主要来自两个阶段,一是在整体感知教学阶段,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心灵在文本中自由漫步的过程,学生在形成对文本整体认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二是在主题表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者陈述心得、体会,发言者、倾听者思想在碰撞、交融的同时,也会在互相启发下生发出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读书中、交流中所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自由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优化,整合为课堂研讨的问题。当然,后续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又会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提炼成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4.去疑解难,给学生合作的自由
  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环节所提出的问题,经由教师整合提炼为“教学问题”,对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改变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该由学生解决。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组织不同学力的学生来解决问题。对于难点问题,学生个人力量解决不了,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对问题进行充分研讨,然后小组交流研讨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5.拓展迁移,给学生设计的自由
  适宜的拓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语段、文本知识的链接、拓展,教师不一定要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手头资料、身边资源,自主设计拓展内容,在课堂上适时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悟。当然,学生设计拓展、迁移的能力的形成,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要耐心指导。先要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的意识,然后教给学生结合文本特点拓展迁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上对学生课后努力寻找拓展材料要给予鼓励。
  积极心理学本源是人本主义思想,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五环节阅读教学范式的尝试,客观上遵从了积极心理学本质属性,即人文关怀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也是把学生当作“人”、当作“发展中的人”来进行尊重。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自主、自由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课堂中自由地徜徉。整体感知环节,力图改变教师规定阅读方式、文本阅读抢时间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以及死板的感知模式。主题表达,意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主题、多角度的交流、发言,一方面可以“兵教兵”,即学生间互相交流,一方面也是让教师真正意义上从课堂现场了解学情,从而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形成“教学问题”,包括在研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都体现了“学生会的不讲”,“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去疑解难的“讲”的环节,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就让学生合作解决,都蕴含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文本的拓展练习,也放手给学生设计,因而拓展可能出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
  当然,这样的阅读教学范式,对上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课堂整合学生问题形成“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问题”的目标性、层次性、难易度等都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临时生成,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是不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非一日之功,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但是,教学的艺术,正是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形成的,这也是教学的趣味,教师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其他文献
法国著名小说家法朗士有一句名言:“文艺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杜甫的七律《登高》,是公元767年诗人五十六岁时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的作品。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而王夫之却不是单纯从七律而是从整个诗歌创作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感觉最突出的问题是“量多时少”,即需要教学的内容太多,而课时太少。苏教版语文五本必修教材每册均有4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两至三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有2~4篇选文。总之,每册书约有20~26篇选文,按《教学大纲》要求,必须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册教材的教学任务。尽管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富有弹性,但要想在半个学期内完成一册书的教学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广大教师在抱怨教材
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已经很少看见。华丽的开场白,热闹非凡的小组展示,嘘头的拓展延伸,已经让我们的语文课越走越远。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干国祥、王开东呼唤深度语文。“深度”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老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具体体现在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上;二是课堂拓展的广度和深度,这具体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深度上。而深度语文的课堂精髓则在于课堂师生的质疑。  案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强调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跨学科教学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壁垒,强调学科的融合共通,避免单一学科知识的碎片化、孤立化,避免思维的单一与僵化,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开发的热点,也是近年来国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更是培养六大
语文课堂是一个挑战问题的赛场,生命飞扬的广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真正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阅历、思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课堂教学才会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化,整本书阅读成为了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完成的十八个任务群之首,与此同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致不高、课堂教学指导效果不理想、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等等。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应该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指导?本文以《巴黎圣母院》为例,从革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四个方面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
[摘 要:目前,各高校积极探索并实践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通过调研发现高校理工类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但课程思政参与的能力有待提升。可以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提高认识水平;加强交流培训,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建立经典案例;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  关键词:理工科;课程思政;融通路径]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中学课堂之所以要加强思辨性阅读,强调课堂要渗透深刻的思辨或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审视的态度、批判的品质和反思与探索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深刻理解课文,理解生活,审视生活。  然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综合性
为了适应本学年在初中八年级开展的《基于学生需要的初中语文导学单课题研究》,我校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语文导学单。导学单的使用目的是让學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效果。  笔者去年申报了课题《基于学生需要的初中语文导学单课题研究》,同时整个备课组在平时教学中尝试使用导学单,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及时修改弥补,不断完善,不断的反思与总结。  一、目前
[摘 要:对高职院校在疫情期间展开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显示,对在线学习形成阻碍的因素主要有外界因素干扰、线上教学视频过长和学习资料枯燥乏味,而且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网络教学设备、教师缺少线上教学的经验等。基于此,疫情时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着力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改善“教”与“学”的模式等方面,期望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疫情期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