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阔 晚报情长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当代女诗人舒婷在长江之滨写下著名的《神女峰》一诗。一年之后,新诞生的《三峡晚报》将“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刻在了报纸发展的初始。
  此后,三峡水阔,晚报情长。2012年,《三峡晚报》跨入弱冠之年。这20年,改革开放高潮迭起、宜昌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城市的名片——《三峡晚报》心怀为民之心,肩扛如椽之笔,在鄂西大地生根、成长……唯一不变的,就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报纸生态环境,始终心怀改变创新之心,并付诸行动。
  到达宜昌,是晚上七点。这个城市,沿长江而建,江北繁华江南寂寥。进入六月,入梅前夕已是细雨连连,但市民闲适的性格却使它的夜晚更加热闹,九码头与十三码头附近的广场上,夜生活刚刚露脸儿。
  “在一个人情深厚、市民气息浓的城市办报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个论断先入为主地进入了我的脑海。继而,“一个城市的报纸必然蕴含一个城市的风骨”也叫醒了我的思绪。宜昌,既然是座码头城市,码头文化就一定会在它的方方面面打上烙印,报纸也不会例外。
  如此一来,我对明天的采访对象便充满好奇:有过20年发展历史的《三峡晚报》在这个城市的报业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它的数次蝶变是不是也有码头文化的余韵袅袅?至于未来,刚刚“弱冠之年”的它更看重什么?答案,就在明天的采访里,更在20年光阴累计的沙漏中。
  一张机:地市合并催生《三峡晚报》
  1992年,对宜昌这座城市而言,随着阳光照在中堡岛上,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宏大工程通过决议。这一年,亦是《三峡晚报》重生的重大节点。
  “说晚报只有20年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不准确的,1981年1月3日作为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的《西陵报》就已正式出版发行。它正是《三峡晚报》的前身,随后在1983年1月1日更名为《宜昌市报》。”《三峡晚报》社长张泽勇告诉记者。
  1992年前后,中国许多省份掀起地市合并的大潮,宜昌也不例外。当年3月22日,中共湖北省宜昌市委和中共宜昌地委合并。4月27日,新闻出版署同意并批复停办《宜昌市报》改办《三峡晚报》。但新生,并不仅是改名这样简单,从《宜昌市报》到《三峡晚报》是从市委机关报到生活类晚报的惊险一跳,关系着一张报纸“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命运。
  “从市委机关报到生活类晚报的跨越,《三峡晚报》花费了8年时间,一直到1999年才告一段落。而在创刊之初,《三峡晚报》主要是对新闻采写源头与新闻栏目设置进行了改革,借以向生活类晚报转型。包括设置精干的记者班子,将‘短、活、快、深’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提倡记者写短新闻,重新规划栏目设置等。”
  “但在更名之初,晚报仍有着机关报的影子。一些工作类新闻偶尔仍占据报纸的黄金位置。如1993年6月7日的头版头条《宜昌县发展乡镇企业有妙招》、1993年7月22日的头版头条《工业形势严峻 不可盲目乐观》等就是改革并不彻底的例证。”张泽勇不无遗憾地说道。
  二张机:一次改版,顺应报业竞争
  如果创刊之初的改革就能十分彻底,大概也不会被张泽勇认为是“惊险一跳”,但也恰恰是当时的不彻底,才有了这张报纸彻底脱胎为市民报的决心与行动。
  1995年8月23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发文批复同意《三峡晚报》从1996年1月1日起,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四版大报。同时进行的是《三峡晚报》在报纸内容建设上的一次大跨越,即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和“主攻新闻、精编专刊、突出特色、强化风格”采编方针的指导下,树立大报意识,确立大报风格。
  从此,大量发生在读者身边、社会基层的社会新闻开始登上《三峡晚报》的版面。翻看1996年4月1日的报纸,当日头版头条为《今年空调大战提前打响》,而在该文的下方才是当时市委主要领导的活动报道,这种做法在当时很快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晚报改版找到了正确的第一步。
  尝到了社会新闻的甜头后,1997年被《三峡晚报》确定为“晚报风格年”。在报道内容上,报纸要求政治经济新闻占三分之一,社会新闻占三分之二。全体采编人员工作思路由过去以工作新闻为主向以社会新闻为主转变;编辑要从过去就稿编稿向有意识开发社会新闻来源转变;记者要强化抓社会新闻的意识,社会新闻要上头版头条。“晚报风格年”的一系列变革,令《三峡晚报》发行量大增,读者口碑与影响力不断强化。“但是也不能满足,因为那几年,随着晚报的发展,市委和市场都在对我们提出要求”,张泽勇介绍说。
  果不其然,1999年,宜昌市委提出“晚报要进入市场”的要求,《三峡晚报》面前又摊开一份新的考卷。“其实进入市场并不仅仅是市委的要求,而是报纸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报纸摊派发行结束之后,如何更快地被市场承认至关重要。《三峡晚报》面对市委与市场的双重要求,给出的答案就是‘进家庭、进生活、进百姓’的‘三进’方案”,张泽勇介绍说,“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拓宽新闻报道领域,形成晚报的独特风格。在全年新闻改革中,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当年晚报推出了社会新闻专版,并且办出了《新闻追击》《市民热线》和《谢枕说法》等很有影响的专栏。我们也通过改版成功实现了进入市场的目标,晚报的经营收入与影响力均大幅提升。”
  三张机:省市合作、二次改版
  谈及中国报业发展的关键词,“跨地域办报”多少是一个有些“难解”的词汇,难解的并非是字面意思上的报纸合作,而是词汇背后跨地域办报的诸多困难。2003年,三峡晚报社借全国报刊治理整顿之机,在宜昌市委的领导下,勇敢地选择了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合作之路,赢得了发展机遇。
  这年12月12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三峡晚报社挂牌仪式举行,成为当年中国报业的大事件之一,时任宜昌市委书记的李佑才评价这是宜昌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创举和新的里程碑,时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张昌尔更称其为湖北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6天之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全资收购《三峡晚报》,《三峡晚报》同时迈出进军省级晚报的重要一步。   “加入集团之后,如何与集团接轨,利用集团资源加速发展是摆在《三峡晚报》前面的又一场考试”,“首先进行的就是在管理上和集团媒体管理接轨,晚报要按照新的要求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大力激活人才、提升媒体品位、强化媒体经营,把自己打造成三峡地区有广泛影响的市民报纸,成为集团跨地区成功扩张的媒体”。
  不仅如此,与集团接轨的同时,2006年年初,《三峡晚报》编委会再次提出了对《三峡晚报》进行全面改版的初步设想,得到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三峡分社的支持。这次大改版与以往不同,先期进行了晚报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读者有奖问卷调查活动,还多次举行针对不同阅读群体的读者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零售商、热心读者参与,广泛听取各方对晚报及改版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次改版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此后,《三峡晚报》形成了明确的改版思路,确定了“新闻为本,内容为王;读者至上,服务制胜;准确定位,特色立报;编排精美,版序科学;经营媒体,实现双赢”的40字改版方针,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强化本地新闻、提高专副刊质量、整合广告周刊、加大管理力度、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结构、强化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制度,为《三峡晚报》的可持续发展夯实新的基础。
  这次改版,《三峡晚报》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有力地提升了晚报的竞争力,增强了广告客户对晚报的信心。有评价称晚报本次改版不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次自我革命、自主创新,是重塑自我,是凤凰涅槃。
  在做好新闻的同时,强化媒体经营意识也在这个阶段成为《三峡晚报》发展的关键词。2006年,报社印刷厂全年实现利润288万元,广告中心实现广告收入4008万元,发行实现日发行量7.6万份,均创造了历史新高。
  四张机:惊艳转身,五年辛苦不寻常
  如果说加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二次改版是适时的修正与重塑,对于2007年后的《三峡晚报》来说,它所要做的就是快马扬鞭,闯开属于自己的媒体疆域。而新一轮的实力扩张,必然伴随新一轮的自我改变。
  新闻奖见证的“内容为王”。回顾《三峡晚报》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改版”是它的重要关键词。经过几次改版,《三峡晚报》已经掌握成熟的办报理念与报纸内容运作。2007年之后,它积极秉持“关注民生,彰显公信”的办报理念,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晚报特点和三峡地域特色,积极探索省委机关报在市州办报的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在内容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五年内,共获得赵超构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湖北新闻奖等各类新闻奖近2000件次。一批优秀作品更是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如获得2006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枝江农民一建议让千万农民受益》、获得2008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系列报道《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话季》、获得2009年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宜昌表现征服美国媒体》、系列报道 《走进六十华诞》等,都说明了改变对这张报纸的影响与回馈。
  创新领跑传媒经营。“谈了半天都在说晚报的内容,其实晚报的经营在最近几年也是风生水起。我们不敢与省级大报相比,但也是一年一大步,五年两个亿,经营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创新经营之路”,张泽勇说道。
  其一,重视广告营销,力推品牌活动。尽管是一家地市级的区域媒体,但《三峡晚报》每年的广告营销活动都不少于50个,活动周、推广月、策划季轮番上场。在重要的营销节点上,报社广告中心统领全局,以重大策划推动全年经营,“影响宜昌市民生活100品牌”、“晚报系列大讲堂”等都是在宜昌市民中口碑良好的重要品牌活动。而在重大宣传节点上,报社追求高品位大手笔,2008年的“改革开放30年宜昌贡献”活动浓墨重彩,一个策划创收450多万元;新中国60年,报社借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优势,力邀宜昌市委、宜昌市政府联合举办推出 “宜昌荣耀献礼祖国”大型宣传活动,更是收获颇丰。
  其二,向印务要效益,为经营添翅膀。三峡印务有限公司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印刷企业,是宜昌市出版物定点印刷企业。2005年底,三峡晚报社整体加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宜昌、服务三峡地区政治文明和经济建设发展,在原三峡晚报社印刷厂的基础上,组建三峡印务有限公司。目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宜昌发行的《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三峡晚报》《体育周报》等报纸和本地及周边地区数十种业务报刊,都在三峡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公司产值和销售已经达到4000万元,成为鄂西渝东最大的报业印务中心。
  全媒体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1月,三峡新闻网的诞生吹响了《三峡晚报》进军全媒体的号角,2007年4月,三峡新闻网成立荆楚网三峡分站和三峡记者站。网站,开始成为《三峡晚报》发展的重要支柱。五年来,它独家承办第七届中国网友旅游节,承办奥运火炬宜昌传递网络直播,率先开通报网互动平台——新闻报料台,开设宜昌网络原创新闻大赛、晚爆论坛原创帖评选,创立《网友新闻》、《影像三峡》等品牌专栏,打造宜昌最具影响力的房产频道、三峡区域唯一特产网络展示销售平台——三峡特产频道。目前,网站已经成为报社内容数字化传播与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
  不仅如此,2010年12月8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和移动宜昌分公司联合开发、三峡新闻网承办和编辑的第五媒体——宜昌手机报正式上线。2012年2月,三峡晚报社与宜昌市文明办合力开发的电子阅报栏,也已实现200万的广告收入,在建设两个月后实现了盈利。“全媒体”正在这张年轻报纸的发展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抹印记。
  从“一张机”到“九张机”是一曲连环的词牌名,寓意因果相连、无限往复。2012年,《三峡晚报》在记者的文章中演进到“四张机”,未来如何接续尚未可知。但在采访的最后,张泽勇告诉记者,由2012年3月19日实施的第三次大改版正在进行,与过去的多次改版比较,这是一次质的飞跃。通过新一轮的改变,《三峡晚报》将向着大气、厚重、可读、实用继续发力。
  由此,可见这张年轻报纸的“五张机”即将吟响,那些由数次改变所叠加的“厚积”或许即将迎来“薄发”的一瞬。而年轻实在是最美好的事情,弱冠之年的报纸值得报界给予更多的期待。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广大媒体单位的共同责任,已有多年发展历史的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但是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并不乐观,因此如何在改革中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成为广电报人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投身这一事业时间虽短,但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将个人体会结合报社的实践与读者分享。     昔日辉煌 今日抉择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期刊
2012年3月,由皮尤中心发布的《美国新闻媒体报告》已经是第9次出台,继2011年对美国报业发出危机警报后,今年他们对美国报业2011年的表现仍然不十分乐观。  上篇 美国报业,数字营收之痛  报告中有两组“致命”的数字值得注意:一是2011年,美国所有的媒体种类,如在线新闻网站、有线电视、电视台网等的受众数量都有所上升,但报纸印刷版除外,据估计2011年全美报纸印刷版的受众大约下降了4%左右;
期刊
有着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正悄然改变着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并一跃成为社会化媒体中最为即时、用户活跃度最高的信息传播平台。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如何利用好“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平台,使其成为塑造广播品牌形象、提升广播影响力的营销新阵地,是我们必须尝试与探索的新路径。  2010年6月8日,北京交通广播开通新浪官方微博,与全国90多家省市、地方交通广播结成微博联盟,搭建起了
期刊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作为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该街位于广州市老城区,拥有千年古城遗址,同时也是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购物中心地带,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强烈的现代商业气息在这里碰撞融合。漫步于北京路与中山五路交汇处,在路口西南角香港城的外墙上,一座全彩LED显示屏赫然映入眼帘。驻足观看,就会发现,这块LED 显示屏与普通广告屏有所不同,除广告信息以外,它还滚动播报新闻资讯,并不时地
期刊
本刊讯 7月19日-20日,2012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主任薛松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范军、张立,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朋义,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柳建尧,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等出席开幕
期刊
管 理  新闻出版总署公开征集“新闻敲诈”违法线索  7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向社会公开征集“新闻敲诈”、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的违法线索,自19日起公开征集此类违法线索。据悉,自今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等3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以来,各级新闻出版行动执法部门成立了行动领导小组,组织联合工作组集中开展执法检查,确立了一批重点督办案件正在侦查。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新
期刊
无论从大众化的美食类选题,还是从晚间22时30分的播出时间来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争抢收视方面似乎“先天不足”,但它却出乎意料地走红了荧屏,带给了人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有人评价《舌尖上的中国》是“国菜超级指南”;有人则评价“它道尽了美食背后的人生百味”;该片导演陈晓卿则坦言,自己只是怀着对食物的一份敬意,拍了一部少了宣教味的片子。  从曲高和寡到贴接地气,《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带给业界的启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1·25”讲话中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2019年是媒体融合具有里程碑的一年,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的广泛应用等,为传媒产业插上了有力
期刊
当前,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期刊数字化的产品通过数字期刊集成平台、期刊网站、电子杂志、博客等,逐步向互动化、移动化和盈利模式多元化迈进。期刊微博是期刊数字化的最新尝试。以往龙源期刊和苹果IOS应用等打造的都是集成平台,并没有对期刊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切割,仍保留了期刊本质上的完整性。然而,微博却把期刊从形式到内容均打散切碎迁移到互联网上,加剧了期刊的碎片化。此时,有三个基本的疑问就产生了:微
期刊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迎来了一批比较特殊的客人,既有主管宣传、文化、新闻的政府官员,也有文化名人、媒体领导,大家共聚一堂,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新闻文化事业发展,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与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联合组织的以“担负文化繁荣重任 推进新闻文化事业”为主题的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办。   努力形成推动新闻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