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东北“家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nla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显的中国文化,当代“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文化有重要影响。现今,从物质到精神的“家”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样变相地影响了当代“家文化”。早婚、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网络文化侵袭等社会问题造成了當代东北家庭“家文化”的失语。继承家传文化、重建优良家风、学习传统文化即是目的也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长幼有序、家教得法、礼教得体、勇于担当、积极上进、教忠扬孝的先进“家文化”。
  关键词:“家文化” 内涵 传承困境 应对策略
  “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因,蕴含于整个中国文化。所谓“家文化”,狭义上讲,指的是“家族”“家庭”的文化,涵盖家训、家规、家教、家学等内容。广义上看,“家文化”可以外延至群体、企业、民族、国家,这些文化都可以称为“家文化”。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的“家文化”。“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显的中国文化,当代“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文化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当代经济和科技的急速发展,“家文化”的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变为“经济依靠与精神寄托的家”a。“家”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进而使“家文化”也随之变化。
  一、“家”与“家文化”
  中国古代,对于“家”所赋予的涵义较广,但总体上是物质的,代指实物。
  金文“家”字从 “宀”从“豕”;凡祭,士以羊豕,古者庶士庶人无庙,祭于寝(亦食居之所,故从宀),陈豕(已熟者)于屋下也。小篆家:从“宀”,豭省(省豭右叚)声,本义作“居”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乃人所居屋,故从“宀”。徐灏氏以为“家从豕者,人家皆有畜豕也,曲礼曰:‘问庶人之富数畜(以豕代众畜)以对。’”严章福氏以为家“所以从豕者,非犬豕之豕,乃古人亥字,亥为豕与豕同,集韵‘亥古作豕’;豕下云‘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像裹子咳咳之形。’按礼云:‘男有室女有家’,亥为一男一女而生子,非家而何?此其所以从豕(讹亥为豕)之故也”b。
  从上文可以看出,“家”是平民祭祀之地,居所为家、共同生活者谓家、夫妻互称谓家、有专门学问者称之家、尊老人为家、学派为家、门阀为家、店肆为家、土地为家、所饲养禽畜谓家、所居地区为家、居所有特征之物(如老树)为家等不一而足。除了物质层面的家以外,“家”也有家园、故园等精神层面的含义。可见,“家”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涵义极广。
  在中国,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家文化”。这种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所谓“家文化”:
  是以“家”(包括家庭、家族)为核心,以家居、家业、家财、家庭典藏书籍物品等为物质基础,以血缘、亲情关系为基本人际关系纽带,以传承沿袭个人与家庭家族成员之间及个人与家庭家族之外人员之间多方约定形成的家法、家规、家训、家庭契约、习俗等为其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养老抚幼、齐家兴国、和谐族邦等为人生要务和价值取向,以敬祖崇德、奉孝守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律己助人等为基本精神,并将上述内容和精神泛化拓展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c
  中国家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家庭和家族的组织结构、权力配置、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d。中国的“家文化”历史悠久,“五四”之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家文化”体系。“五四”期间,以儒学为中心的“家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封建的“家庭”被摧毁,旧的“家文化”也被“净化”。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家文化”开始与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并轨。大家族解体,成为单一化的扁平组织结构的家庭。父母慈、子女孝、尊老爱幼、夫妻互敬互爱的家庭美德,成为“家文化”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家文化”的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东北“家文化”传承的失语
  东北地区是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区域,因在山海关之外,常被称为“关外”,这里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历史上,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主要以渔猎为主,所以文化也主要是渔猎文化。事实上,东北文化起源是非常早的,远在公元四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渤海文化,后来,陆陆续续到辽金文化,直到清朝,由于大批犯人、家属及吴三桂当年的士兵被充军“宁古塔”以北,这才使得本土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得以融合。20世纪初,山东,河北的大批灾民“闯关东”涌入东北,这些都加速了东北文化移民化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多种文化交融的时候,由于俄国和日本相继侵略过东北,又为东北文化中增添了殖民文化的烙印。所有的这些,“促进了南北文化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创造了独特的开发、流动和包容的文化模式”e。严格来讲,东北文化属于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非精英文化。
  (一)东北“家文化”特征
  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东北“家文化”,在保有与传统“家文化”共有特征外,也呈现出自己独有的地域性特征。
  第一,“家文化”观念淡薄。东北地区的家庭构成主要以本土少数民族土著家庭和外来移民汉族家庭为构成,其中汉族家庭为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少数民族群落开始走出山林、离开渔猎场所到国家指定地点定居。历史传承下来的部落文化和家庭文化发生巨大的变化,逐渐被汉文化的“家文化”同化,固有的“家文化”传承下来较少。而以移民和闯关东为主的汉民族家庭,遥远的迁徙使他们和关内的家族失去联系,少小离家对“家文化”的承续较少,导致了这些移民家庭“家文化”链条的断裂。即使有的家庭有自己的“家文化”,其家规、家训、家学也都不系统,至于家族谱系、家族祠堂等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女性的家庭地位较高。同关内家庭相比,东北家庭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本土少数民族如鄂温克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民族的女性在族中有一定地位。此外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是萨满神教,而萨满多为女性。这种女权表现在汉族家庭中也表现明显,甚至是女性当家,是真正的掌柜。东北文化中也是这样,如在萨满神舞中,大神是女性,二神是男性;二人转表演中男性为丑女性为正,东北秧歌中男性也以女性为中心。所以在东北“家文化”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长安十二时辰》具有黑格尔意义上的古典悲剧的特质,呈现了两种对立的价值理想的相互冲突及其和解。张小敬为了维护作为理想和信仰的长安,坚持自己的守护者之本分,忍受与曾经战友萧规的撕裂,毅然与同袍斗争;萧规为了给曾经枉死的战友复仇,不惜用血腥手段摧毁长安。张小敬与萧规的矛盾,是彼岸与此岸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整体善与部分善的矛盾、超验的光与经验的血的矛盾,而二者也在相互的了解之同情中,以萧
摘要:短篇小说集《碎片》是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集子由三个短篇组成,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却都彰显出日本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的“碎片”化与时代的疏离感。但作者并不止于揭示和披露,她努力用清浅的文字去给予这些处在迷途中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以治愈的力量。而在其作品中,淡雅的氛围与温情的描写等折射出的那一抹“清淡和谐之光”,的确指引着人们努力寻找出路一走出封闭的自我中心
摘要: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运用独特的沪语方言叙事策略,细腻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市民生活,真实还原的上海建筑、细腻的方位白描为我们在文学世界构建了属于作者的20世纪上海地图。方言、日常生活、空间感三方面,是作者对于上海记忆的描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老上海的味道。这是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留恋以及对当今同质化、欲望化现实的抗拒与疏离。  关键词:地方性 方言 日常描写 空间描写  长篇的
摘要:梁惠娥、崔荣荣、贾蕾蕾的《汉族民间服饰文化》从悠远的汉族服饰起源娓娓道来,诠释汉族民间服饰的起源与历史,联结汉民族服饰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纽带,探析汉族民间服饰地位文化表征与社会现象,进而透析服饰文化深邃的艺术内涵,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方位汉族民间服饰,引领了一个别样的汉民间服饰文化。  关键词:《汉族民间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 传承保护  服饰是人类文明最早物化形式之一,是记
摘 要: 超越性是后期浪漫派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这种超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超越,如对政治与他人的超越;二是内在的超越,即对自我的超越。对自我的超越又有入世与出世两种形态,前者显示出不计较一己之私的博大,后者追求宗教中的“虚无”和“空”的境界。后期浪漫派的小说创作正是在不同层面的超越中展开,完成了对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命终极存在的探寻。  关键词:后期浪漫派 小说 超越性  无名氏与徐訏在20
摘要:花雪月可谓备受古代文人骚客的青睐,雪如天星,银砂明亮,漫天银河,星辰点缀。而“雪”这个意象由于它特别的形态,很多文人墨客都给雪冠以美名,例如“六出”“六花”“琼花”等。并借物抒怀,寓情于景,南宋诗人韩淲把自己的心境融入雪的大背景中,而他的心灵在这漫天飞舞的雪中,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以此给我们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韩淲 雪情感 人生  翻开古代诗歌,无论是题目中包含雪
摘要:川端康成的《雪国》在一个情节并不清晰的故事之上建构了一个纯粹的审美世界,对美的展示和探讨成为文本暗含的一大主题。以往研究中“拯救”主题和“美学思想”均有涉及,但“审美”作为文本的隐藏主题和意象,对“美”本身的作用、意义的表达呈现尚待发掘和解读。在探究文本主题时,从模糊零碎的故事情节入手很难明确其主题思想,但纵观整个文本,“美”贯穿整体且与人物情节处处关联,成为文本主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摘 要:《真正的西部》是山姆·谢泼德所写的一部带有浓厚存在主义色彩的家庭戏剧。通过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荒诞。剧中父亲虽未出场,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首先,父亲形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线索,将整出戏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父亲就是“真正的西部”,他的追求自由与不负责任的双重性格对兄弟二人的人生产生了根本影响,并导致二人性格发生互换。兄弟二人对父亲态度的变化则说明西部神话在普通美
晚上九点多,笔者正沉浸于电视连续剧《小舍得》的剧情中,从隔壁传来年轻女主人的吼声:“你咋回事啊?你怎么这么笨!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又忘记!你……”巧合的是,此时,《小舍得》播放的正是颜鹏陪颜子悠上网课、检查作业后责骂颜子悠的镜头,与隔壁“虎妈”辅导孩子功课的情形,如出一辙。   近期收视第一、上了热搜的电视剧《小舍得》,真实得让观众血压升高,犹如在观众家里装了个摄像头。该剧用写实的艺术手法,通
摘要:王秋萤的文学创作践行着山丁“乡土文学”的创作理念,致力于“描写真实”“暴露真实”。他用理智而细腻的笔触描写着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勾画着时代风云下的人物形象。王秋萤的作品如暗夜中的萤光,以“暗”的书写表达对“明”的追求。  关键词:王秋萤 东北抗战时期 “暗”与“明”  王秋萤(1913-1995)是抗战时期东北重要的作家兼编辑,他以“描写真实”“暴露真实”的文风进行创作,坚持东北地域文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