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长江,漂三峡,江北橙黄桔绿掩映中有一大殿,背依崇山峻岭,前临浩浩大江,远眺江南五老峰、芙蓉峰,如笔架连峙,似碧莲待放,独有一种山川钟灵、江水毓秀的气派。它就是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认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祠堂。
走近三级压顶,六柱触地的屈原祠,但见郭沫若题写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高十数米的牌楼式山门正中额题:“清烈公祠”,两侧榜题“孤忠”、“流芳”,表现屈原忠贞高尚的品格。祠堂有山门、大殿、塑像、左右配房等建筑,祠左右泥塑墙壁上有描绘屈原一生的彩画故事。相传屈原诞生在县城东北30公里的屈坪,那是屈坪河与响鼓溪汇注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也称三闾乡,至今乡里有屈原庙、读书洞、吟诗台、照面井等遗址。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2岁时,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当时楚国屡遭秦国的侵略,人民痛苦不堪,为使国家免于覆亡,屈原站在楚国人民的立场上,坚决主张联齐抗秦和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却遭到贵族保守集团的诬陷,被流放湘沅一带,但他始终把振兴楚国、统一天下的政治愿望寄托在楚王身上。后来因为政治日益腐朽,秦兵入侵,攻破郢都,屈原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便以真挚的感情、奇特的构思、宏伟的气魄、丰富的词藻、铿锵的韵律、自由的形式、抑扬回转的节奏,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象和现实生活于一炉,写下了传为千古绝唱的《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排斥贤能、误国殃民、投机取巧、苟且偷安的行径,表现了对国事的深切怀念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但是,《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清晨,在露水盈盈中,诗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如哀民生之多艰”,投汨罗江而逝,展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
穿过屈原祠山门,便是大殿。殿前有一座巨大的屈原铜像,屈原头顶金冠,身著长袍,仗剑吟哦,潇洒端庄。塑像露天矗立。象征诗人的精诚感天动地,惊神泣鬼,与江河共存,与日月同辉。大殿最早于唐元和15年(820)建于城东5里的屈原沱。相传,屈原投泪罗江死后,江中忽然涌起一条巨浪溯流而上,那是一条巨大的神鱼感念屈原的忠诚,昼夜兼程,千里迢迢,把屈原的尸体从泪罗驮回故里秭归,葬于城东。因江边有回水沱一座,故名屈原沱。屈原沱地势低洼,几经江水侵袭,宋、元、明、清代,屡毁屡建。1978年迁至今地。又按明代木构建筑方法设计,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建。大殿方向高耸,翠瓦飞檐,宏伟壮观,一改旧式庙堂的幽暗、阴森,代之以活泼、恬淡的风格,以体现屈原不断创新的精神。
殿后山坡上有一宏大的建筑——屈原衣冠冢,冢前有一联,令人回肠荡气:泪水怀沙千年遗恨,归山枕岫万古流芳。墓前的石坊、门阙都是清道光年间所遗原物。人们钦佩屈原的忠诚正直,为寄托哀思,按照当地风俗,以帝王规格厚葬了自己的诗人。屈原墓,从此如一座丰碑矗立大地,凛然浩气直贯长虹。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那个可诅咒的时代终于空山丘一样荡然无存了,只有屈原的诗篇经天纬地,流传千古。现在,每逢端午佳节,屈原祠前,滚滚江流中,五彩龙舟,争相竞渡,人们吟诵屈原辞,或唱“招魂歌”,抒发对诗人的怀念与热爱:
大夫生平有志气,家乡人民怀念你。
你受了怀王多少冤,你受了襄王多少屈?
不幸投入汨罗江,船游江心来找你。
找你的尸体回故乡,找你的魂魄归三闾;
大——夫,大夫——回来吧,
回赏故乡好天地!
接着人们劝慰诗人不要回东方,不要上西方,不要去南方,不要奔北方,那里有虎豹,有豺狼,有大蛇,有巨蟒……要回,就回到自己的故乡!
告别秭归,回看三闾,不由想起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是旧时。”是的,只有滩声是旧时,今天人们怀念屈原,是龙舟竞渡,是锣鼓喧天,是歌声如潮,游人如织,是端阳日撒下满江的粽子,是古老的习俗激励人们像诗人一样进取。
(责任编辑/林 超)
走近三级压顶,六柱触地的屈原祠,但见郭沫若题写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高十数米的牌楼式山门正中额题:“清烈公祠”,两侧榜题“孤忠”、“流芳”,表现屈原忠贞高尚的品格。祠堂有山门、大殿、塑像、左右配房等建筑,祠左右泥塑墙壁上有描绘屈原一生的彩画故事。相传屈原诞生在县城东北30公里的屈坪,那是屈坪河与响鼓溪汇注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也称三闾乡,至今乡里有屈原庙、读书洞、吟诗台、照面井等遗址。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2岁时,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当时楚国屡遭秦国的侵略,人民痛苦不堪,为使国家免于覆亡,屈原站在楚国人民的立场上,坚决主张联齐抗秦和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却遭到贵族保守集团的诬陷,被流放湘沅一带,但他始终把振兴楚国、统一天下的政治愿望寄托在楚王身上。后来因为政治日益腐朽,秦兵入侵,攻破郢都,屈原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便以真挚的感情、奇特的构思、宏伟的气魄、丰富的词藻、铿锵的韵律、自由的形式、抑扬回转的节奏,熔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象和现实生活于一炉,写下了传为千古绝唱的《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排斥贤能、误国殃民、投机取巧、苟且偷安的行径,表现了对国事的深切怀念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但是,《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清晨,在露水盈盈中,诗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如哀民生之多艰”,投汨罗江而逝,展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
穿过屈原祠山门,便是大殿。殿前有一座巨大的屈原铜像,屈原头顶金冠,身著长袍,仗剑吟哦,潇洒端庄。塑像露天矗立。象征诗人的精诚感天动地,惊神泣鬼,与江河共存,与日月同辉。大殿最早于唐元和15年(820)建于城东5里的屈原沱。相传,屈原投泪罗江死后,江中忽然涌起一条巨浪溯流而上,那是一条巨大的神鱼感念屈原的忠诚,昼夜兼程,千里迢迢,把屈原的尸体从泪罗驮回故里秭归,葬于城东。因江边有回水沱一座,故名屈原沱。屈原沱地势低洼,几经江水侵袭,宋、元、明、清代,屡毁屡建。1978年迁至今地。又按明代木构建筑方法设计,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建。大殿方向高耸,翠瓦飞檐,宏伟壮观,一改旧式庙堂的幽暗、阴森,代之以活泼、恬淡的风格,以体现屈原不断创新的精神。
殿后山坡上有一宏大的建筑——屈原衣冠冢,冢前有一联,令人回肠荡气:泪水怀沙千年遗恨,归山枕岫万古流芳。墓前的石坊、门阙都是清道光年间所遗原物。人们钦佩屈原的忠诚正直,为寄托哀思,按照当地风俗,以帝王规格厚葬了自己的诗人。屈原墓,从此如一座丰碑矗立大地,凛然浩气直贯长虹。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那个可诅咒的时代终于空山丘一样荡然无存了,只有屈原的诗篇经天纬地,流传千古。现在,每逢端午佳节,屈原祠前,滚滚江流中,五彩龙舟,争相竞渡,人们吟诵屈原辞,或唱“招魂歌”,抒发对诗人的怀念与热爱:
大夫生平有志气,家乡人民怀念你。
你受了怀王多少冤,你受了襄王多少屈?
不幸投入汨罗江,船游江心来找你。
找你的尸体回故乡,找你的魂魄归三闾;
大——夫,大夫——回来吧,
回赏故乡好天地!
接着人们劝慰诗人不要回东方,不要上西方,不要去南方,不要奔北方,那里有虎豹,有豺狼,有大蛇,有巨蟒……要回,就回到自己的故乡!
告别秭归,回看三闾,不由想起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是旧时。”是的,只有滩声是旧时,今天人们怀念屈原,是龙舟竞渡,是锣鼓喧天,是歌声如潮,游人如织,是端阳日撒下满江的粽子,是古老的习俗激励人们像诗人一样进取。
(责任编辑/林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