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三)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南宋〕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更管:哪管。青毡:指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E.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方式为选择题,一般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内容理解等方面来设选项,是对诗歌内容、情感技巧的整体理解的考查。解答这类题目,读懂是前提,悟透是关键。应该学会从诗歌标题切入,品悟诗歌意象,玩味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知人论世,将诗歌深层意蕴“品”出来,才能理解诗歌,读懂诗人的生命,走进诗人的心灵。
  可以采用鉴赏“五步程式”:先读标题分类别;前寻意象;后找中心;详读全诗五必看;最后剖析写法,感悟评价。具体而言:第一步,先读标题分类别。从标题抓住题材——人中见意、事中见怀、景中见情、物中见志;第二步,前寻意象。从关系分析技巧,从褒贬辨别倾向,从辞色把握风格,从冷暖体味悲喜,从细节解读形象,从整体品评意境;第三步,后找中心。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从背景联想意图,从转换弄清思路,从尾句了解主旨,明确作者要抒的情,要表的志,要说的理;第四步,详读全诗五必看:(1)必看标题(2)必看作者,(3)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4)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5)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第五步,剖析写法,感悟评价。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体悟为何而写。
  【参考答案】C E
  C项,“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不当。“诗书事业,青毡犹在”,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佑之,盖“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佑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E项,“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不当,“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用了《世说新语》里关于向往朝廷的典故,表达了关切之意和劝说兄弟要“用心读书,积极上进,求取功名”的拳拳之心,并不高昂。
  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既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又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诗歌鉴赏主观题现在命题设问比较过去的试题设问方式,更接近于“开放式”的问题,更类似于探究题。
  古诗词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技巧);三是为什么写(主题)。
  所以,古诗词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1)能读懂——明白古诗词表层意思,也就是说能译读出诗歌大意: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懂得“古代诗家语”,懂得古诗词对语言的变形,把古代诗家语“泡”开来读。(2)会鉴赏——悟透古诗词深层意思,明了诗歌表现了什么意境(形象、意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将古诗词深层意蕴“品”悟出来。(3)精表达——在读懂的基础上赏析古诗词,从意象意境、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考点着手,“抠”对要点答题。
  特别是在卷面表达中,我们可以使用“三句到位”规范的表达程式,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少答不多答。做到“三化”,即答案要点化、要点程式化、程式术语化。主张按三个环节组织答案,即按“立—摆—议”组织答案。做到两个符合要求,即符合试题题干的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還得“三不”,即一不离鉴赏术语,二不离原诗分析,三不离主旨情感。
  明确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问什么则什么就是回答的重点。试题开口小的,按规定角度切入,问什么答什么;试题开口大的,须自选角度切入。
  【参考答案】
  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句意理解)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文意+手法)
  (本题答案是按照:“句意+文意+手法”的答题步骤来组织答案的。⑴句意: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⑵文意: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⑶手法: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湖州歌(其六)①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②。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诗歌思想情感。要想答好本题,须联系诗后的注释,以及诗中“夕阳”“寒鸦”“目断”等关键意象来理解全诗表达的感情,再与苏轼的词比较就不难了。下面,我们按照“五步程式”进行分析:
  ①从题目来看:本诗写的内容是有关湖州的古诗。
  ②从作者来看:南宋诗人汪元量,就可以推测他的思想很可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衰微的伤感——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南宋的时代主题就是诗人们面对国家命运残破的伤感。
  ③从注释来看: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就此推断出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既然是在国家灭亡,而自己被押解北去的路途中所作,那么情感应该是表达自己面对国家灭亡的极度悲痛的心情。
  ④从诗句的情感语来看:在这首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寒、断”。“寒”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了作者心情之冷清;“断”字则表明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经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悲痛之情。
  ⑤从诗句的意象语来看:这首诗歌塑造了这些意象:燕云、江水、夕阳、寒鸦、四百州。下面逐个分析每一个意象的内涵。
  “燕云”指“燕云十六州”,代指北方地区。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的途中作了这首诗。北望燕云,诗人有无限感慨,此次北去,吉凶未卜。“江水”则表明作者感叹南宋国家已经灭亡,国运无可挽回,就像东去的江水一样无法阻挡,而江水“悠悠”“东去”又象征作者面对国家衰亡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夕阳”“寒鸦”都是没落之景,南宋的命运就像这将要坠落的“夕阳”和将要归巢的寒鸦一样。此时此刻的作者,面对如此衰败之景,怎能不更增悲情?“四百州”是南宋的故国之疆土,而现在南宋已经灭亡,面对这广阔的故国的疆土,作为一个深深地爱着他的国家的诗人,怎能不肝肠寸断?
  ⑥关键词:“望”字起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四句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南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全诗意为:举目北望,望不尽的是白云渺渺,浩浩东流,永不停歇的是江水悠悠。斜阳西沉,映照着归鸦飞过的寒空,望穿茫茫四极啊,何处是故园神州?)
  通过五步分析之后,我们不难理解这首诗是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作者低吟亡國之音,寄托亡国之苦、去国之戚。作者以大写意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叙述了北行途中寻望故国而不见的过程。
  【参考答案】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在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眷恋祖国的深情和亡国失家的悲伤无奈,主要侧重对现实的感伤;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主要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于怀古伤今。
  (本题答案是按照: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的答题步骤来组织答案。⑴句意:长江之水悠悠东去一去不复返;⑵文意:其实这句话象征南宋国运已一去不复返了的现实;⑶主旨:诗人用迷茫的白云、悠悠的江水、凄清幽寒的夕阳来烘托凄恻悲凉、感慨惆怅的复杂情怀,抒发自己的感慨。)
其他文献
李老师一边听着同学们的发言,一边不住地点头赞许。  最后,在沙龙结束之前,李老师为本次沙龙做了一个总结:要运用好“误会法”,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开篇设疑,夺人眼球。开篇设疑,就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二是巧设悬念,欲擒故纵。悬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卖关子,即设置疑团,但不做解答,以喚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期刊
“高铁霸座”事件的相继发生,如同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整个舆论界。人们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也被彻底释放了出来:唇枪舌剑,口诛笔伐,对当事人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当大多数的矛头都不约而同地对准了道德、素质乃至法律这几个方面时,我却在想:“霸座”事件所传达给我们的还远不止这些。  毋庸置疑,霸座者可恶至极,往小了说,是素质低下,往大了说,是藐视国法。违法行径虽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如同在人耳畔嗡嗡作响的蚊子,实在
期刊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柳树的树枝变成了长长的白条,一根根挂在树上,窗户上起了厚厚的冰花,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棍。教室里,大家围坐在暖氣旁,享受着温暖。  每周一次的作文沙龙又开始了,只见李老师健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巧设误会起波澜。  接着李老师解释道:“误会就是误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生活中如果发生误会,就可能产生诸多不愉快,甚至是终生解不开的疙瘩。但是写记叙文时,特别是在行文构思中巧用‘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重庆公交车因过站乘客殴打司机引发极端恶性事故,震惊全国,各地类似事件不断被曝。与此同时,广西几名不足14岁的少年竟然殴打一位智障老人取乐,并录影放到网上炫耀。再联想近期不断发生的各种高铁霸座事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违规甚至违法而不知耻的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期刊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山前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见觌。  赏析  这首诗宛如一篇山水游记,写景冲淡精致,叙事简练传神,抒情自然率
期刊
从古至今,“美”总是惹人欢喜,而“丑”总是令人憎恶。当今社会,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事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毫不遮掩地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品质丑,劣根也。重庆公交车惨案、高铁霸座男、广西儿童殴打智障老人的丑事,充分展现了人性的丑陋。美丽像蝴蝶,人见人爱,丑陋像苍蝇,挥之不去。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可见,心灵的丑陋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活在世界上,游走于社会,一言一行都与社会挂钩
期刊
聚焦热点  浙江宁波出现了一个“隐形好人”。2018年11月28日上午,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海英激动地表示:“又收到一笔‘顺其自然’捐款,金额为49万元!加上5天前的50万元,2018年‘顺其自然’共捐款99万元,是捐款金额最多的一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1999年以来,这个叫“顺其自然”的“隐形好人”,每年11月至12月间都会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数额从几
期刊
阴雨连绵,杭州的这个冬天有点冷,一家便利店的“温暖角”成了独特的存在。一个方桌上简单摆着几杯奶茶,旁边的小黑板上贴着很多陌生人写的彩色贴纸。原来,前不久,店长出于好意,送了一杯奶茶给工作到深夜的地铁工作人员,但这位工作人员收下奶茶后又付钱买了一杯新的留下,并留了字条希望能把这杯“爱心奶茶”转赠出去。  一家便利店留有“温暖角”,放着免费的奶茶,只要你进入便利店就可以喝到,而这杯奶茶却是陌生人为你留
期刊
1  微题目  习近平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市与乡村是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也是我们难以回避的话题,请描写一个片段,把现代城市或乡村中美丽的画面展示出来。  要求:①写一个描写类片段。②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300字。  微指导  从过去的“三农问题”到现在的“扶贫攻坚”
期刊
时代日新月异,生活丰富多彩,狭小的圈子、逼仄的雷池、低洼的井底,已捆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上进心,桎梏了我们的视野和胸襟,限制了我们翅膀飞行的高度、宽度、广度和亮度。因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成为了奋斗者既滚烫又时尚的理想、憧憬和渴望。  可是,纵横宇宙,闯荡天涯,会有崇山峻岭阻挡我们,会有长江大川隔断我们,会有深沟浅壑为难我们,会有风霜雪雨摧凌我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