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希腊王子讲述欧洲王室的故事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王室,是一个时代的错误,是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特权阶级,抑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国家象征?
  过去,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这些欧洲君主制国家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
  明天,摆在它们未来的国王和女王面前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而今天,种种疑问丛生:欧洲国王还有权力吗?他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他们所标榜的价值观还适合这个时代吗?
  作为欧洲王室的一员,希腊王子迈克尔有自己独特的解读。王孙公子,前尘往事,几许风雨,都付诸笑谈中。
  
  听希腊王子解读欧洲王室
  
  我的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法国人,祖父是丹麦人,祖母是俄罗斯人,外祖母有一半是西班牙血统,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的王室成员。在我这一代年龄在60岁上下的王室成员中,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夸口有类似的族谱。确实也是,回溯历史,王族嫁娶只能内部“消化”,而且,每个国家只有唯一的一个王室,所以,他们除了和其他国家的王室通婚外,就别无选择了。在这种严格的规条的约束下,王室婚姻的初衷不可能滋生出任何的利益关系,纯粹是为了保证优良的血统得以世代相传下去。因此,一位王子不会因为一位公主有一整个省做嫁妆就娶她过门。
  宗教在王族内部引发了诸多的限制和地域的分割。罗马教皇插手阻挠天主教教徒与基督教教徒通婚,因此,南方的天主教王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奥地利,互相通婚。古往今来,他们的通用语言都是法语。随着越来越多宽容的新教教徒和东正教教徒接受混合婚姻,北方的王国又彼此融合成另一个集团。俄罗斯东正教,接受了巴尔干半岛东正教的加盟,与斯堪的纳维亚(瑞典、丹麦、挪威、冰岛的泛称)半岛、德国和英国的新教教徒联姻,他们的通用语言是英语。
  我是少有的、融合了两派的“异端”,我的父亲——希腊克里斯多佛王子,属于新教-东正教集团,而我的母亲——法国弗朗索瓦公主,属于天主教集团,1929年,两人结为秦晋。南北分裂反映在双方迥异的统治风格上。南方的王国长时间占优,这要感谢辉煌无比的凡尔塞宫廷,世界各地的王国对其趋之若鹜,纷纷仿效法国式的优雅、精致和四射的光芒。19世纪,南方开始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北方王国。维多利亚女王凭借其帝国的威力称霸。因为她,英国展现出了德国式和资产阶级式的严谨的美德。
  
  追根溯源,君主原来也是无名小卒
  
  那些最伟大的、横亘欧洲古今的王朝,都有着引人注目的族谱,它们揭幕时也都有着身世雷同的主人公——一位才华横溢但寂寂无名的男子汉。这位喜欢闯荡江湖的冒险家,靠过人的胆识,力压竞争对手(在必要时杀死对方),从而肃清障碍。中世纪时期统治者蓬勃发展成了一个契机,在一个全新的游戏场上,无名小卒荣升为一国之君。初期这些新君由选举产生,一旦他们的王朝建立起来,其首要任务就是将自己变成世袭的君主。一旦手中有了实权,他们就要将权力合法化,通过一小撮天才辅助,这些新君发明出“君权神授”。神学家指天发誓,赋予他们王冠完全是上帝的意愿。获得宗教的认可无疑为结束争论增添了筹码。
  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欧洲只有一个皇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有他才可以戴皇冠,并享有“陛下”(Majesty)的头衔。皇帝之下是国王,国王只能戴王冠,被称为“殿下”(Highness)。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自恃羽翼已丰,于是昭告天下,他是“自己国家的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为自己打造了一顶皇冠,要求臣民尊称他为“陛下”。风起云涌,其他国王竞相仿效,但他们在争论谁先谁后的过程中反目成仇,最终导致战争频频爆发。在权力得到巩固后,这些国王开始培植专制主义,通过残酷的手段开拓出现代的欧洲。
  今天,似乎唯有批评专制君主制度才是正确的态度。是的,“暴君”在昔日出现过,但在今天的共和国政治体系下,他们何尝不也充斥其中。无论革命宣传如何负面,实际上,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是块富饶之地,省议会和商业行会构成了坚固而积极的平衡监督,限制王室的权力。比起今天的国家领袖,当时的国君更平易近人,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凡尔赛宫,只要他带上佩剑和礼帽(没有的话可以向王宫门房借),然后悠闲自在地穿过大厅与国王见面。至于国王的私生活,有关他们的丑闻,与今天的总统们相比,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议会君主制还是逐渐取代了专制君主制。其标志是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签署。几个世纪过去了,欧洲君主制已经摒弃专制主义,实现了本质上的民主。
  
  希腊家族最初根本不是希腊人
  
  欧洲历史上,除了严守中立的瑞士、近似于君主共和国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外,君主制其实是政治体制的不二选择。如果一个王朝灭亡或者一个国家宣布独立,这在19世纪经常发生,那么,人民就会直截了当地放眼国外,寻找一位新王子登基为王。
  因此,除了最老的王朝——法兰西家族,和最年轻的王朝——塞尔维亚的Karadjordjevic,欧洲主要的王朝都有外国血统。法国波旁王朝统治过(意大利)帕尔马公国,之后又统治过西西里王国,还有西班牙现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也是波旁王朝的后裔。Benelux(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全称)王国和巴尔干王国一样,都隶属于日耳曼家族。而从人丁兴旺的萨克斯-科堡家族(创造了欧洲帝王史的家族)中走出来的,不仅有维多利亚女王心爱的丈夫,还有后来的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国王。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和我一样,都属于希腊家族成员,但希腊家族最初也根本不是希腊人。
  希腊1830年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而法国、俄罗斯和英国依然对希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们给出的“建议”是:希腊应该建立君主制国家。结果,一位巴伐利亚王子来到雅典,他统治了希腊30年,因为作风专制,他的国民最终将他哄走了。
  19世纪末共和国政体无可厚非地席卷整个欧洲,希腊人于是请求丹麦王储的二儿子前来统治他们。这位年轻人舍弃了他的家人,他的国家,他深爱的海军事业,坐上希腊国王的宝座,成为当时欧洲最动荡的王国的储君。许多人推测他的统治期会很短命,事实上,他统治了希腊半个世纪。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乔治一世。
  我父亲隶属的丹麦家族原先也不是丹麦人,其祖先是日耳曼家族。在18世纪,这个家族其中一个年轻的分支前往俄罗斯执政时,沿用了原本的王朝的名字——罗曼诺夫王朝。1917年俄国爆发大革命,罗曼诺夫王朝骤然间惨淡收场。
  不久前,欧洲王室成员——包括已经登基的和被废黜的,还保持着组织族群的传统。表面看来,这个小圈子团结而且封闭,成员在250到300人左右,有自己的习惯、品味、狂热、爱好(研究珠宝和宗谱),甚至密码和秘密。他们的集体活动是出席婚礼和葬礼,红白二事的场面异常浩大,因此就成为他们展现美丽的绝佳舞台。
  
  平民涌进王室小圈子
  
  大部分的王室成员都没有姓氏,他们为世人所知完全是透过他们头衔——×国王,×王子,×公爵。到终于有必要出现姓氏时,一切已经太迟了。英国王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得不“发明”出“温莎”这个姓氏。德意志共和国对他们的过气王子还算守信用,将王室的头衔换成为他们的姓氏:巴伐利亚王子、乌特姆贝尔公爵、黑森伯爵,就成了德国王室成员的姓。另一方面,希腊、挪威和丹麦家族的王室成员,包括我在内,则依然没有姓氏。
  与平民通婚撕开了王室小圈子的一道口子。“平民”的社会血统与王室不同,她们嫁入宫廷,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导致王室传统的消亡。王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解体。我是第一批“允许”与平民联姻的王室成员之一,当年,那可是件稀罕事。今天,王子与“灰姑娘”结合已经很寻常,几乎任何一个王朝都发生过,不再造成麻烦。然而,当人民看到他们的王子选择的新娘来自他们的阶级,在外表和生活方式上和他们都极为相似,终有一天,如果王室成员与普通人没有两样的话,人民就会怀疑君主国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许多例子表明,国王的妻子纵然生于寻常之家,但也有水平将王室从衰落中挽救出来。还有的例子是,社会地位高的年轻姑娘嫁给王储,能够明显地给王室增添声望。现在的社会,没有东西比保持独立的个人品质更为重要了,一个王国的命运就掌握在其王室成员手中,他们品质的高低决定着王国的生死存亡。
  
  媒体,欧洲王室的克星
  
  媒体给君主制王国带来了极大的危险,舆论的要求和媒体威力的日益壮大令王室成员的曝光率越来越多。戴安娜王妃的故意推动,令媒体报道达到极致,但是,国王不是摇滚明星,他们不需要每天成为报纸的封面人物。小报为了不被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淘汰,就选择“扼杀”君主国的生命,媒体的轰动报道只会完全埋葬王子们的实际成绩。例如,查尔斯王子的问题令公众忘记了他的果敢,忘记他在环境保护上所做的大量工作。纵使摩纳哥已故王妃蕾妮尔王后在辅助她的儿子、王位继承人阿尔贝王储保持国家的独立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上做了不懈的努力,但她的浪漫宫廷爱情故事依然令这些政绩变得黯然失色。
  媒体不断揭发王室隐私,还给出了一个信号,公众对君主制的批评变得多起来了。公众公开谴责王储反民主,谴责只允许男性继承王位的撒利克法。当无数家庭正在面对经济困难时,王室的花销也就成了批评的对象,舆论谴责王室的挥霍无度。一些王国已经明白到公众开始不愿意为王室进贡,因此,节日里,他们准备好王冠、绣了花边的制服、四轮大马车——这些都不需要花任何的钱,因为这些东西是长时间保存下来的。
  一些谣言嗡嗡地叫唤着:欧洲君主国的末日迟早都会降临。我不同意。当许多价值正在崩溃,当争论变得无休止,当人们有理由怀疑一切,当政客们丧失了诚信和尊严,一个包含了连贯性和稳定性的体系,一个展现真诚、象征宽容和利他主义的个人和家庭,肯定有将来,肯定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他文献
重新定义“马团队”    率领国民党在“三合一”选举大胜之后,马英九确定提前站上了2008年台湾“总统”大选擂台;而最近才刚帮马英九打垮绿色大军的神秘部队,也必然是马英九两年后进攻台湾“总统府”的主力战将,他们不但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与影响力迅速攀升,民进党也正深入研究破解他们的战法,防止2008年再次败在这支神秘部队的手下。  据报道,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已经组成一个马团队,但这个团队的成员有的是学
期刊
宗致远,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授。《书法导报》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开封市书协原副主席,河南省现代艺术院副院长,河南省书法篆刻院院长,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开封办事处主任。  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三、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提名奖,“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一等奖,“第二届正书大展”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二等奖
期刊
有一本书,在2005年受到全球关注,已被翻译成25种以上的语文,在韩国还被政府和大企业列为必读参考书。新科国民党党主席马英九的核心幕僚群,经由友人介绍也在研读此书,马团队因此领悟到“蓝海策略”不仅可供企业界参考,也可用来当迈向总统之路的战略原则。  “蓝色海洋策略正向企业挑战,促其脱离血腥竞争的红色海洋,创造没有人与其竞争的市场空间,把竞争变成无关紧要。这种策略致力于增加需求,并摆脱竞争,不再汲汲
期刊
肖劲光将军善水兵舞。红军时期,将军常于晚会上一身戎装,登台表演苏联水兵舞:漫步舒臂,旋转腾越,皮鞋“嘎嘎”,四座寂然,至精彩处观众击掌和之。是时将军甫由苏联回国,任职红军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杨得志、罗元发等将军回忆录均有将军跳水兵舞记载。  肖劲光将军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擅长洞箫、二胡,亦能弹曼陀林。将军以洞箫吹《春江花月夜》、《苏武牧羊》、《满江红》,以二胡拉《浏阳河》、《信天游》
期刊
1879年(己卯),1岁。  于右任先生祖籍陕西泾阳,父于宝文,字新三,长年在蜀经商。母赵氏,农家女,甘肃静宁人。先生4月11日生于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乳名申生,学名伯循,字诱人,取夫子循循善诱之意。  1881年(辛巳),3岁。  母亲去世,父亲在蜀经商未归。先生随二伯母房太夫人寄住于房氏外家长达9年,由房太夫人一手带大。  1885年(乙酉),7岁。  于杨府村从三水老儒第五氏读书。  1889
期刊
王树声将军,敦实剽悍,胡须丛密,双唇前突,脸上酒刺如麻。钱钧将军告余红军时期初见王树声将军印象:坐草地脱衣捉虱子,虎背熊腰,浑身横肉,如怒目金刚,吓得我不敢近前。杜义德将军告余,西路军失败后,与王树声将军一路乞讨寻生,其时虽手无寸铁,衣衫褴褛,人见王皆大惧。故每至一地,必由杜义德将军前行,好言慰民,而王树声将军则不得不低首藏之后。  王树声将军,湖北麻城乘马岗区项家冲人。乳名王国荫,小名王宏信。祖
期刊
1955年秋,毛泽东提议,许光达应授大将衔。许光达将军闻知,夜不能寐,忐忑不安。9月10日,将军向军委领导提交“降衔申请报告”要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许光达将军夫人邹靖华回忆:将军获知将授大将衔消息当日,一夜未眠,翻来覆去。次日,授衔命令公布回来,将军于屋里转来转去,不言不语,似乎压力很大。邹靖华问之,将军方与之言:“授得太高了”;“上面还有那么多人比我强”;“好多人性命都
期刊
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千百年来使无数习书者为之倾倒,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一、王羲之其人及《兰亭序》的诞生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玡(今山东临沂)。其先祖王祥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人公,他卧冰的河后来被改称孝河。正是这位王祥,奠定了琅玡王氏魏晋时期世
期刊
解放战争时期某日,毛泽东便宴招待谭政将军。毛问将军:“谭政(繁体)两字多少画?”谭于手心暗写,答:“二十八画。”毛又问:“我毛泽东(繁体)三字多少画?”谭亦暗写,答:“也是二十八画。”毛曰:“这二十八画不平常啊!你看,共产党、共产主义的‘共’字,不就是二十八吗?我们都姓共嘛!”。  谭政将军,湖南湘乡人,原名谭世名。湘乡东山学堂毕业后,就职小学教员。将军面白如玉,性格文静,乡人呼“白面先生”。谭政
期刊
当代中国介入艺术品、工艺品收藏之人群,据北京一家权威的收藏类杂志大胆预测:约有八千万人。但据笔者在所谓的收藏圈内作随机观察,真正算入门的可能仅十分之一,真正算懂行可能仅百分之一。  例如上海地区古代陶瓷收藏爱好者可能有五十万人;正式开始介入古陶瓷收藏的算有五万人;听过古玩讲座,研读过古玩书籍,藏有众多藏品算真正入门收藏古陶瓷者算有五千人;常逛古玩市场,并能带“徒弟”淘古陶瓷藏品,可算民间资深古陶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