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成就作者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的习作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习作要求,学生按部就班,按照老师灌输的写作方法写作。有的时候无话可说也要逼迫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孩子们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千篇一律”。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作者为了写作而去写作,写作的目的变成了应试。我想,真正创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形式表达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就是“读者”。 因此,习作教学中,我融入了“读者”这一理念,采用同伴互助式习作评改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作者 ;读者 ;同伴互助式评改;
  作文写出来是干嘛的?是给别人看的,是要有读者的,我们的读者才应该是我们写作的真正目的。不仅如此,如果真正有了读者意识,我们的作文才能有它们创作的价值,才能表达出作者最想说的话,写出作者最独一无二的文章!如何将“读者”这一理念融入习作教学中,笔者想,这个读者不能仅仅是语文教师一个人,可以是更多的人。我们的同学就可以做这个最好的“读者”。也许,同龄人是最合适的聆听者!

一、同伴即为“读者”


  笔者所谓的这个同伴互助式习作评改,是指每写一篇作文后,我会将班级学生的作文随机分发给全班任何一位学生,每位作者都有一个随机的读者,这个读者不是教师,而是自己的同学。

二、“读者”成就作者


  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相互的,“读者”成就作者,作者同样可以提高读者,这是一种相互学习与收获的过程。
  1.“读者”使创作更有激情
  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文章展示在读者面前,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往往就是很有动力的,很有激情的。每个人在内心情感上都需要一个聆听者,在对待事物的理解上都需要一个认同者,在美妙事物面前都需要一个分享者,人都是含蓄的,内敛的,有时候用嘴巴说可能不如用文字写更让人能接受。因此,他们的创作需要“读者”,读者使得他们的创作有意义。
  2.作者让“读者”更有自信
  另一方面,我们的读者也很期待自己能够阅读一篇怎样的习作。每当笔者随机分发作文给班级孩子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异常兴奋,作者期待着能有一个赏识自己的读者,而读者又有一种自豪感,觉得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来对这篇文章评论些什么。就这样,每次随机分发的这一环节,教室总是洋溢着惊喜与欢乐。

三、如何做一名“读者”


  如何去“读”同伴的文章呢?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如何去评改同伴的作文。这个不同于及时教师改作文的常用方法,笔者采用“三读”这一评改策略。
  “一读”,就像是建造一栋别墅前要选择一块适合的土地打好地基一样,地基没打好后面的都是白做。读者首先需要确定作者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一见难忘的事情,一个敬佩的人,一处迷人的风景,亦或是想要向我们阐明一个生活道理……在“读”完文章之后,要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说明我们作者的地基打牢了。我们经常出现这样的习作,给我们一段材料,一小段语言,请我们围绕某一话题写一篇文章,举这样一个例子: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外婆的摇篮曲,是沙滩上的城堡,是夜晚的萤火虫,是五彩缤纷的画……当我们回首往事,童年仿佛是一首动听的歌,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收获。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于这样的习作要求,我们要知道这段话用几个排比句给我们提供参考,作者可以以这些角度作为思考方向,而以“快乐、感动、收获……”这些关键词是提示我们童年带给我们的是什么。首先要看看作者是否向我们展示的是难忘的童年。这一话题不能跑偏了,倘若写的是现在或者将来的生活,则是一篇失败的文章。
  如果符合则进入“二读”,读者要能读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点是作者在创作文章的时候必需要思考的,不知道为什么创作,这篇作文就是空中楼阁。。若是要盖一栋房子,你要知道自己为什么盖,是为了居住,还是为了投资。这里举几个例子,若是描写景物的文章,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一篇,描写自然景物变化的习作,作者创作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我们展示自然景物是如何神奇地变化的,为了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做到了,这就又成功了一步。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的一篇习作是写一写我最喜爱的教师,作者想通过文字向我们传达一位怎样的教师,让我们也能近距离感受到这位教师身上的独特魅力,这就是他的创作目的,有了目的,读者才有价值。这也是成功的。
  还有一个例子笔者想详细说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1《难忘的暑假生活》,对于这个题目,很多人会写暑假一次难忘的经历,可能是一次愉快的旅游,可能是一次痛苦的教训,也可能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等等。但是有孩子一个暑假都在学习,都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是不是就会对这篇习作感到头疼呢?会畏惧写,会编造经历,抄袭大家的,最终就是一篇无意义的创作。然而有了我们的读者之后,结果不一样了,他创作不是为了写这篇作文而写,他可以将读者作为他的倾诉对象,向他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暑期生活。这样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才有它存在的意义。读者都该这样的文章,才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才能肯定文章的价值!
  若以上符合,则可进入我们的“三读”,建造房子的目的想好了,那么该如何建造呢?是建一座大平层还是一栋楼房?这个三读环节,考我们读者首先要读出作者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如果写自然景物中云的变化,是按照时间顺序去将变化表现出来的?还是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来表现变化的?若是写自己喜爱的教师,是通过一件教师关心我身体的小事表达出自己对老师的喜爱,亦或是通过老师的课上得生动活泼让我敬佩?读者要能从作者文章的创作情境中感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是我们房子建造的格局,仅仅房屋格局好却没有好的装修,这样的房屋建造还不算成功。读者接着要仔细阅读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找错别字,找出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以及病句,这一步骤相当于我们在装修时材料要选择环保的,这样住户才能安全、健康地居住。材料环保可能还不够,装修还得美观。文章还得有好词佳句,有修辞手法,有写作技巧,有人物描写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等。有了这些,房子的装修一定别具风格,文章也一定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三读”过程中我们的“读者”可以进行旁批,最后评改结束在文章最后写上一段总评语言,不要小看我们读者的这段总评,一方面给我们的作者提供了修改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们“读者”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读者”在最下面签上自己的大名,一个作者与读者的情感语言交流过程结束了。
   当然,习作教学还没有结束,笔者会再用一节作文评讲课来反馈学生们的作文评改情况。当然这节课教师不是我,而是我们评改作文的“小读者”。“小读者”们会到讲台上用投影仪为大家汇报自己的阅读心得,每当这个时候,其他同学都积极踊跃,争着抢着到台上为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学生们总是听得全神贯注。笔者会在一旁默默记录,每讲完一位,笔者都会做一段总评。学生们最喜欢这样的习作评讲课,只要一写作文,孩子们总是问:“老师,我什么时候可以做小读者呀?”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讀者”每当这个时候,作为教师,笔者内心的喜悦感以及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
  这样的习作教学方法,笔者坚持了三年,学生们的创作水平一直在提高,“小读者”也越来越会“读”文章,就连上讲台汇报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同伴互助式习作评改让笔者懂得:读者是可以成就作者的,作者也能同时提高读者的作文审阅水平!愿“读者”思想融入我们每一位孩子的创作中,渗入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中,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心中怀有“读者”的作者,让每一位语文教师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有温度的习作指导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从农村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入手,笔者由四个方面入手抓住写作之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梳理教材,整理“模”;分析“模”,搭建写作支架;整合“模”,提高写作水平;结合评价,提升写作品质。  【关键词】英语写作 模 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二级目标对写的要求并不太高,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变革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数感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数学核心概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深度学习策略中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多维表征和关联结构等角度出发,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为例,阐述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数感、感知数感、理解数感、强化数感。  【关键词】深度学习 数感 数感培养  
摘要:课堂教学由师生两方面构成,只有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有机、完美的相结合,才能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关键词:问题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倡导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成为课程改革和实践的热点,但在具体
物理课堂中。“表演”就是把抽象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原理通过师生的动作行为表现出来。把抽象思维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既可以使学生体验“表演”学习的乐趣,又能够培养师生感情和同学间的协作意识,激活物理教学课堂。  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同时兴趣又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
【摘 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勾连精读课文的复述方法,把握略读课文特点,运用词串整合,简要复述;循沿支架,巩固复述;趣设情境,创意复述;运用迁移,延展复述的策略,发挥略读课重学习运用的教学功能,让复述训练扎实落地。  【关键词】 梯度 支架 融合 复述指导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语中的一个语文要素。《方帽子店》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承接前一篇精读课文《
摘 要:找出保水性高的谷物、改善产品质量以及寻找新的能源可以节省饲料厂的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量,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饲料厂;成本;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2-0049-02  动物生产者,无论是从事家禽、奶牛和水产生产,还是从事猪生产,都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可以让生产者以相对较低的投资获得巨大的效益
摘 要:结合开放性教育思想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造开放的化学课堂,使化学教学从单一、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和生活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化学教学;开放性;金属腐蚀与防护  一、问题的提出  与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中学教学方法相比,目前中学化学教学进步了很多,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社会的进步、新课程理念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基于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旨在转变
《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第9期刊登了山东单县王元安老师的文章《对“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思考》。文中,王元安引用了《丰碑》一课的一则教学案例,转录如下:  师:你们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是个关心集体的英雄。  生:军需处长是一个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好战士。  生: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军需处长。因为他也是部队的一员,他解
面对全球化进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教师在面临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课程标准中蕴涵的思想,还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改变教学行为。
在从事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总感到化学概念多,物质杂,记不住,易遗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一、“理解”记忆    历年的高考对化学的基础考察面都相当广,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做到记得牢,用得着,写得准。比如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钠应先和水反应,再考虑其他的反应。    二、“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