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因而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视学习为负担。这种“对学习无兴趣——厌倦——负担——辍学”的恶性循环,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就曾提倡“乐学”的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乐”。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起点。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长期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 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前观察,使学生产生真情实感
  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准备工作,以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从而对课文产生真情实感。
  例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活动,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前观察,让学生认识到:春天来了,桃树开出了粉红的花朵,柳树吐出了嫩绿的小芽,小鸟在树上得意地唱歌,鱼儿在小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孩子们在草地上放起了风筝……通过观察,孩子们对春天获得了感性认识,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并懂得了要热爱大自然,爱护美丽的花草树木。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中再来学习文章,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学习中。
  二、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运用富有魅力的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具体准确的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对知识不是呆板地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
  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入情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住文章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此时,教师可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声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教师满怀哀痛之情地导入课文,渲染了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会很专注,会很有兴趣与教师交流,也感受到了教师情感的脉搏。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光碟、幻灯片、录音、画片、实物、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具,使文本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再加上鲜明的色彩、逼真的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如《翠鸟》第三自然段,写了翠鸟的行动敏捷,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语,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就可通过多媒体演示翠鸟捉鱼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的敏捷。教师就顺势提问:“苇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兴趣高涨,这时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炼,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准备一些纸船,让这些船首尾相接。上课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曹操和东吴两岸隔江相对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上台演示。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总之,有兴趣才有动力,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指导老师。成功的教学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要看教师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探讨,注重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其他文献
对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作业,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和变革呢?经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不失为有效策略。数学日记犹如一面魔镜,既反馈学生的思维感悟,又记载着学生的认知成长轨迹,同时修炼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我们不断地了解学生,增强反思意识,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刚开始写数学日记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更不要说要学生养成坚持写数学日记的习惯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了以下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正确的教育方法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养成健全的人格,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圆锥的体积”的公开课,发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时竟然毫不费力,在学生简单测量后就直接提出猜想:圆锥体积只有圆柱的1/3。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教师让学生用倒水和倒砂的方法进行合作实验,结果正如猜测一样。显而易见,学生看似经历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自主探究过程,但教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课堂缺乏动态生成。在静态的数学知识背景下,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就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来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整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初入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需要这种教育方式。刚开始,我对这句话也是很迷惑,直到发生了一件事,并在其他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得以解决,我才理解了这句话。因此,这件事就成了我教育成长路上重要的
追寻高效的英语课堂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目标指导下,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儿童学习特点,使英语课堂展现其应有的本色和魅力。  一、基于立足儿童认知水平的立场,追寻英语课堂语言交际的本真  【课堂回放】这是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一课,在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介绍结束后,教师开始逐个呈现学生喜爱的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学生在卡通人物的视觉刺激下,精神亢奋,嘴里
[摘 要]主要分析了农村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些实际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心怀感恩,尊敬师长,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关键词]农村学生 感恩意识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7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把这份美德传承下去,是教育界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摆着“架子”,高高在上,而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主动问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呢?  
“三案六模块”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应社会现代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的教育,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活学活用,找到自信。现代社会不需要死读书的书呆子,而需要能活学活用,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价
很多科学教师的概念教学习惯于“呈现概念一讲解概念——练习概念”的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顺利展开教学打下基础,所以大多数教师更愿意把时间放在课堂导入方式上,往往忽视了课堂结尾。一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要有独具匠心的导入,精彩游戏的活动设计,精美合理的板书,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一、有效课堂结尾的价值  1.强化兴趣。好的课堂教学的结尾,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将重心放在开头或者中间过程,那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