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让学生通过进入幼儿园来初步接触家庭以外的社会集體。于是,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一个“家庭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学会“分享”则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第一课,因为学前教育当中的分享教育对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每一位学前教育教师都应该由分享教育入手,逐步展开幼儿的教育进程。
很多人主张幼儿园教育应该以快乐教育为主,的确,由于幼儿园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当中,以学习乐趣为前提,建立学生的分享理念。以下,笔者将针对学前教育当中的分享教育的开展进行论述。
分享教育的建立基础
分享教育基础的建立是多元的,在学前教育当中,主要细化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立学生的物权意识,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物权意识,才能使学生明白,有些东西是自己的,而有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每个人都不能不经过他人的允许去触碰他人的东西。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社交意识。幼儿园是学生人生当中经历的第一个集体环境,当学生初步进入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焦虑不安。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或游戏来引导学生逐渐与其他同学融合在一起。例如,我会带领同学们进行“洗衣服”的游戏,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相坐,跟着音乐,用手互相搓洗对方的衣服。通过彼此间的游戏与交流,同学们之间会逐渐建立联系与友谊,这就是学生社交意识的萌芽。
不论是物权意识,还是社交意识,这些对学生的分享教育的实施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建立了学生的物权意识,并有意培养其社交意识,才能保证分享教育的顺利实施。也就是说,物权意识和社交意识是分享理念的基础,也是分享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家校合力引导分享理念
培养学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学前教育当中,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的理念保持一致。在实际学前教育当中,教师可以提前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家长关于幼儿园分享教育的理念,并请家长在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分享理念进行引导。
例如, “我是小小美食家”活动在班级中的举办。首先,我邀请各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做的哪些食物最好吃?能不能把你最爱吃的食物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其次,我请学生家长提前准备好食材带到学校,跟学生一起参加本活动。最后,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学生帮助家长一起制作自己家最好吃的食物,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经过此次分享美食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使其能够体谅父母照顾自己的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同时,家长通过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可以更加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而且,家长们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话术与培养方式,可以更明确地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分享理念,不论是家长的循循善诱,还是教师的谆谆教导,都因为其在教育理念上的高度一致而给予学生空前的教育力量,并且,家校共育可以有效避免因教育理念不一致而导致的学生学习态度迷茫、无助。所以,加强家校共育的合作力度,将大大提升学生分享理念的建立速度。
教学中感受分享收益
学生有时不免会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分享?分享究竟可以给我带来什么?这时,教师就应积极引进“分享收益”这部分的教育内容。而所谓的分享收益是指学生在进行分享活动时,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或劳动成果,而收获的精神、物质回馈,所以,我们在鼓励学生分享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接受他人善意时要学会表达感谢,并尽可能地也为他人作出贡献。
比如在“图书角”活动中,我组织学生每个人从家中带一本绘本来学校与同学分享。有些学生会主动找自己的好朋友并与之交换图书,还有一部分同学并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这时候我会引导同学们,每个人手中都有自己的故事书,如果你们找一位小朋友进行交换,你们的头脑中就会收获一个新的故事了,并且,还会获得其他换书小朋友的感谢。
可见,通过“图书角”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意义。不论是物质上一本新书、一个新故事,还是精神上收获他人的感谢,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分享收益。
每个人都是需要反馈的,学前教育尤其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感受分享收益,就是让学生热爱上分享这一行为的有力武器。只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因分享而收获友情、知识时,学生才会乐于分享,进而养成无私的伟大人格。
在学前教育当中,学生的分享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幼儿时期是学生的性格养成期,只有学会分享,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着重从分享教育的建立基础、家校共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分享收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享教育,以期将学生培养成一名懂礼貌、爱分享的新时代儿童。
很多人主张幼儿园教育应该以快乐教育为主,的确,由于幼儿园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当中,以学习乐趣为前提,建立学生的分享理念。以下,笔者将针对学前教育当中的分享教育的开展进行论述。
分享教育的建立基础
分享教育基础的建立是多元的,在学前教育当中,主要细化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立学生的物权意识,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物权意识,才能使学生明白,有些东西是自己的,而有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每个人都不能不经过他人的允许去触碰他人的东西。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社交意识。幼儿园是学生人生当中经历的第一个集体环境,当学生初步进入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焦虑不安。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或游戏来引导学生逐渐与其他同学融合在一起。例如,我会带领同学们进行“洗衣服”的游戏,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相坐,跟着音乐,用手互相搓洗对方的衣服。通过彼此间的游戏与交流,同学们之间会逐渐建立联系与友谊,这就是学生社交意识的萌芽。
不论是物权意识,还是社交意识,这些对学生的分享教育的实施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建立了学生的物权意识,并有意培养其社交意识,才能保证分享教育的顺利实施。也就是说,物权意识和社交意识是分享理念的基础,也是分享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家校合力引导分享理念
培养学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学前教育当中,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的理念保持一致。在实际学前教育当中,教师可以提前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家长关于幼儿园分享教育的理念,并请家长在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分享理念进行引导。
例如, “我是小小美食家”活动在班级中的举办。首先,我邀请各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做的哪些食物最好吃?能不能把你最爱吃的食物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其次,我请学生家长提前准备好食材带到学校,跟学生一起参加本活动。最后,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学生帮助家长一起制作自己家最好吃的食物,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经过此次分享美食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使其能够体谅父母照顾自己的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同时,家长通过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可以更加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而且,家长们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话术与培养方式,可以更明确地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分享理念,不论是家长的循循善诱,还是教师的谆谆教导,都因为其在教育理念上的高度一致而给予学生空前的教育力量,并且,家校共育可以有效避免因教育理念不一致而导致的学生学习态度迷茫、无助。所以,加强家校共育的合作力度,将大大提升学生分享理念的建立速度。
教学中感受分享收益
学生有时不免会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分享?分享究竟可以给我带来什么?这时,教师就应积极引进“分享收益”这部分的教育内容。而所谓的分享收益是指学生在进行分享活动时,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或劳动成果,而收获的精神、物质回馈,所以,我们在鼓励学生分享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接受他人善意时要学会表达感谢,并尽可能地也为他人作出贡献。
比如在“图书角”活动中,我组织学生每个人从家中带一本绘本来学校与同学分享。有些学生会主动找自己的好朋友并与之交换图书,还有一部分同学并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这时候我会引导同学们,每个人手中都有自己的故事书,如果你们找一位小朋友进行交换,你们的头脑中就会收获一个新的故事了,并且,还会获得其他换书小朋友的感谢。
可见,通过“图书角”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意义。不论是物质上一本新书、一个新故事,还是精神上收获他人的感谢,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分享收益。
每个人都是需要反馈的,学前教育尤其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感受分享收益,就是让学生热爱上分享这一行为的有力武器。只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因分享而收获友情、知识时,学生才会乐于分享,进而养成无私的伟大人格。
在学前教育当中,学生的分享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幼儿时期是学生的性格养成期,只有学会分享,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着重从分享教育的建立基础、家校共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分享收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享教育,以期将学生培养成一名懂礼貌、爱分享的新时代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