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锦上添花”,为何一对一错

来源 :语文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fengt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固始县教师进修学校罗献中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节选了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教材编者在导读中说:“小胡同里一篮麻花,可以惹出一家小孩的追打;一块豆腐也能为人们的晚餐锦上添花……”句中“锦上添花”一词用得莫名其妙。
其他文献
语感是一种对于语言的感性直觉的理解力、感受力,是一种言语能力。语感教学是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目标”部分更是明确:“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英国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阅读指南》是一部文学细读指南.很多教师在教学或备课中经常强调文本细读,但往往不得法,伊格尔顿的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种文学阅读的路
期刊
好的表达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任读者信马由缰,自在驰骋一会儿。如果密密实实地,不漏一丝罅隙,读者的心思融不进去,意境也就扩展不开,滋味就不够绵长。《陌上桑》里写秦罗敷的美,无一字实写,只是旁敲侧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颇好,虽然见不着真神,但看着这一干路人抓耳挠腮、心痒难搔的样子,就仿佛隔着篱笆墙闻到了肉焖圆子的油香。
课堂,这个会聚了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资源的独特时空,在任务驱动的学习中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任务本身合乎学情且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考虑到学生在课外可能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或者虽然能够完成,但所递交的成果品质不高,因而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展示,借助讨论,经由点拨,进一步明确完成任务的路径,推动任务的进程并提升学习的品质。
《醉翁亭记》中,有两处提到了“酿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第一处的名词“酿泉”,应该是“让泉”。笔者认为传抄谬误已久,亟予更正。琅琊山中,确有一处著名的泉水——“让泉”。顾名思义,“谦让”之泉。让泉有两个泉眼,但是终年只有一个泉眼流出泉水。两眼泉水相互谦让,交替从两峰之间出水。“让泉”的命名體现了中华民族谦虚礼让的美德。在中国传
摘要:语文教科书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心灵影响都是巨大的。语文教材应增加灾难内容的书写,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这对于学生的心灵教育至关重要。反思当下语文教科书中的灾难书写,肯定其价值,检讨其不足,以期对未来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合理建议,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反思;价值;不足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秘史,其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愿景,不仅记录人类负重前行的苦难,更要引导人们穿越
春节到了,我走进胶囊状的时光机,在键盘上轻轻地输入“+100”,便开始了一段期待已久的未来时空旅行。我缓缓睁开眼睛,环顾四周,只见宽阔道路两旁高楼林立,却看不见多少路人。我打开手机,只见屏幕_上显示着“2119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选入了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竹石》。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原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曾题写在郑板桥自己所画的竹石图中,被选入统编教材时,又和李贺的《马诗》、于谦的《石灰吟》组合为一课。[1]这一课所在的单元,还收入了李大钊女儿李星华回忆其父亲英勇就义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毛泽东为因公殉职的张思德写的悼词《为人民服务》,以及写老红军战士为照顾小战士走出大草地而牺牲的一则故事《金色的鱼钩》。
一、教学分析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提到:“凡演义之书,如《列国志》《东西汉》《说唐》及《南北宋》,多纪实事;《西游》《金瓶》之类,全凭虚构,皆无伤也。惟《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如桃园等事,学士大夫直作故事用矣。故演义之属,虽无当于著述之伦,然流俗耳目渐染,实有益于劝惩。但须实则概从其实,虚则明著寓言,不可虚实错杂,如《三国》之淆人耳。”[1]他以史家视角看待小说,担心历史记载与文学虚构的混淆会误导读者。
对实践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进行界定。说明选题的背景。基于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为促进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三语”(即英语、普通话、粤语)校园实践活动研究,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三语”校园实践活动设计前期调查问卷数据。认为该活动将对促进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坚定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