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的现状及教学对策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集生动的故事与丰富的内涵于一体,亦庄亦谐的寓言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特点相契合,对其语文素养、道德品质、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都有积极向上的影响。文章在对现在所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之出处、寓意及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当下小学寓言教学的现状,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现状与对策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体,首次出现在《庄子》中。寓言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材料,可追溯到晚清时期清政府出版的《中西异闻益智录》,这本书里有一些国外的寓言故事,是第一套受西方影响的儿童寓言故事书。
  一、 寓言的特点及对儿童的影响
  (一)寓言的特点
  寓言具有亦庄亦谐、具体抽象相结合的特点。它措辞诙谐有趣,故事短小简洁。主人公往往是动物或者人,有时也会是一些非生命体。常常采用夸张、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人物个性鲜明。寓言所展示的故事是形象具体的,而蕴含的寓意却是抽象的,看似有趣的故事其实讲述的是严肃而引人深思的道理。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真正地体现了“文道合一”,有利于素质教育。
  (二)对儿童的影响
  寓言不但是一种体裁,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资源。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原则,教学除了传递知识也应该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寓言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组织语言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其寓意则能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完善他们的人格品行。阅读寓言故事,能够引导孩子更加智慧地生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1. 识字与写字方面
  寓言故事作为课文,在文中一定会有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类字或者要求认识的二类字。毫无疑问,肯定会增加孩子认字的数量,孩子在寓言学习过程中也将学会除一、二类字以外的其他生字词,达到字词积累的目的。当然,寓言故事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喜欢识字、主动识字、写字的目的,这一点在低年级尤为重要。
  2. 阅读方面
  寓言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对于低学段孩子而言能够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中年段的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概括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信息的提取能力,又提高了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高年段的学生,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鲜明,褒贬一目了然,通过学习寓言故事能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随着年级的递升,寓言故事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对于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会更具有挑战性,也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习作方面
  寓言故事多以动物作为主人公,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小动物开口说话能够激发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低学段学生在进行看图写话时,能够仿照寓言故事的修辞手法,采用拟人的手法进行写话。在中年段除了學习寓意,还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学习写作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体会使用写作手法的妙处,在自己的写作中实践。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摘录好文的习惯,学生通过摘录寓言中的优美词句,也能够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4. 口语交际方面
  寓言故事既然称为故事,那就不能只停留在“听”和“学”的层面上,还要会“说”,鼓励学生讲故事。在学生尝试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语言组织有条理。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5. 综合性学习方面
  寓言是小故事大道理,人们在理解这些道理时往往会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并且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将抽象的道理,放在日常的小事中加以理解,能够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且提高学生用所学的寓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寓言故事选材分析
  课本中选取的寓言故事大多以人或动物作为主人公,形象生动鲜明。小学课本里的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通俗易懂。课本中的寓言选文篇目安排合理,取材十分广泛,选取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拓创造性思维。
  (一)寓言故事在教材中的分布
  一年级上册中没有出现寓言故事,下册中出现4篇4则,《6蘑菇该奖励给谁》《8小松树和大松树》《20蚂蚁和蝈蝈》《24乌鸦喝水》,二年级上册出现一篇《10狼和小羊》,下册则有三篇三则,分别是《6谁的本领大》《7蜗牛的奖杯》《8狐假虎威》。低年段总计出现寓言故事8篇8则。
  三年级上册没有出现寓言故事,下册则有1篇2则,《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四年级上册为《15一路花香》,下册没有。中年段总计出现寓言故事2篇3则。
  五年级上册出现寓言故事较多,共有2篇6则,分别是《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12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下册则没有。六年级仅下册出现一篇《10螳螂捕蝉》。高年段总计3篇7则。12册书共计:13篇18则。
  小学阶段共有十二册书,其中七册书中有寓言故事。每个学段寓言选文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别:低学段最多,高学段其次,中学段最少。寓言故事数量少,分布不均,反映了编者对寓言这种文体的忽视。
  (二)小学教材中的寓言研究
  1. 课本在选择寓言故事时,其寓意跟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加深,这与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是相适应的。不难发现,在低学段,寓言故事指向儿童发展的道德层面是最多的,并且指向单一。一年级的孩子尚处在他律阶段,对于品德缺少了解,并且思维不具有可逆性,无法从反面进行思考,需要教师和家长加以正面、直接的引导。在教材的设置里,低学段强调“勇敢、谦虚、勤奋”的道德品质,赞扬这些优秀的品质,处于他律阶段的孩子倾向于服从和接受,会将这些品质牢记于心。伴随年级的升高,寓意除了道德层面以外还更多指向了思维模式层面。中学段的学生处于自律阶段,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思维具有可逆性。这时的寓言故事,更多的是教授学生思维方式,例如,“正确地看待自己、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问题。此时的学生具有可逆性思维,可以从反面进行说理,例如,《揠苗助长》中农夫拔出禾苗导致其枯萎了,《鹬蚌相争》中鹬、蚌互不相让最后被渔夫捉住。这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反说理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思维发展。高学段的学生,考虑事情会从具体的情况出发,所以高学段的寓言故事更多的指向社会经验层面,并且也融合了道德层面和思维方式层面。学习寓意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进行具体分析,锻炼思维培养公正性。   2. 将课本中的寓言故事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中国古代、中国现代、国外古代和国外现代四类。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国外古代寓言故事最多,总计8则,其中有7则来自《伊索寓言》。其次,是中国古代寓言,共有7则。从国别角度观察,中国寓言共有10则,国外寓言共有8则,差距并不明显。这樣安排,不仅能够让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学习到外国的经典文化,更具有国际气息,多元的文化更能开阔孩子的视野。从时间角度观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寓言故事15则,而现代寓言故事只有3则,比例严重失调。国外现代寓言严重缺失,数量为0,中国现代寓言集中在低年段,故事情节简单,寓意较为明显。具有时代性,是教育的一大特点。教育要体现时代精神,切合孩子的实际生活。教材应符合现代学生的思想,内容更加现代化、生活化。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寓意运用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体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所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在这一点上有着明显不足。
  3. 寓言由低学段的独篇成文,到高学段的组合成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低学段的道德指向单一,高学段组合在一起的文章,主题虽各不相同,但是属于同一类别。例如,《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狐狸和蝉》都出自《伊索寓言》,这其实是带领学生走进名著的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随着年级的增长,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寓言的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到了高学段则会推荐寓言名著给学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三)寓言选材结论
  1. 增加寓言在教材中的比重
  寓言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认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仅占4.91%,应增加寓言课文的数量。中年段的学生处在思维的转折期,道德认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直观行动思维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但抽象思维仍以具体事物作为支撑。寓言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寓言又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体,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但在这个思维和认识转变的关键期,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却是最少的,甚至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一篇寓言故事也没有,这很不合理。
  2. 增加中外现代寓言的比重
  现代寓言思想与当今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选文应当与时俱进。教材中的中国现代寓言集中在低学段,揭示的道理很浅显,中高学段的学生,思维变得具有可逆性并且能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还能够更好引导学生体会道理,寓意能够轻松与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外国现代寓言的加入,会增加学生的国际意识,学生吸收进步文化,开阔眼界,发展思维。
  3. 拓宽寓言故事的主题范围
  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比较注重德育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科学类和自然常识类寓言相对较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小蝌蚪找妈妈》,通过有趣的故事展现了蝌蚪变成青蛙外貌的变化。科普类寓言故事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引导学生留意生活。
  4. 文字的形式可以有所改变
  中学段为了方便学生阅读理解寓意,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转译为白话文。那么在高学段是否可以呈现简单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呢?这么做能够给学生后面学习初、高中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类课文的选编及教学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毛小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研究[J].曲靖师范学报,2014(S1).
  [3]刘畅.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选文编排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盛靓,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创新思维构成了初中语文课程的关键培养要点,而且属于语文课改的重要目标宗旨。初中生处于形成语文学习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体现了培养初中生语文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创新思维必须要给予重视,全面关注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锻炼与培养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对于语文课程教学来讲,初中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基本含义
该文的研究重点着重于目前在学界和教育界的研究中常常被忽略的高职教育领域。以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为例,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深入调查企业实践中的人文素养需求、高职院校中人文课堂建设情况、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课堂需求情况,为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课堂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积累丰富知识,形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写作教学能够助力学生增强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小学生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同时,形成比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文章从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入手,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分析现如今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知道,有不少的问题制约着學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经过全面系统
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河濑直美,以私密的家庭题材,琐碎的生活细节,自然光、长镜头的镜头语言,营造出温暖而落寞的情感氛围,构成带有强烈个性和女性特色的电影美学.
礼貌的性质就是寻求调解交际中交际双方之间存在的可能发生的争执,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然而,一些艺术作品在加工时,往往会为了产生幽默效果而故意违背礼貌原则.该文以Leech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该文介绍了“双高计划”院校培养“三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及现状,详细阐述了建设“三师型”教学团队的方法,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说,“三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法包括:开展“入企实践—回校提升—理实互促—践行应用”培养工程,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创建“校企共育,协作共赢”模式,打造具备工程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创建“自研—互评—广用”的工作模式,培养具备培训师
摘 要:口语交际属于语言文字的综合应用,是人们开展沟通、交流活动的关键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流。对此,文章以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剖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部分占了较大比重,因此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教学程式化或应试化。文章将详细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帮助相关教育从业人员发现现今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探索新的教学路径,查漏补缺,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育的进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路径  一、 引言  古诗词指的是有特殊
摘 要: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形式化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真实的信息素养培育目标并没有达成,这已经严重违背了当前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高举核心素养培育的旗帜,将其插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去。在教学策略选择方面,部分教师尝试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来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以期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就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的策略方面进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如何改变了知识和学习的本质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讨论,“literacy”(读写能力)这一概念因而充满动态性与复杂性。该文追溯和梳理了国内外四种主要的读写理论,包括新读写素质研究、多元读写理论、新型读写理论、数字读写理论,从“自主认知观”“意识形态观”“能动性”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四种理论的联系与侧重点,有利于学界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信息化时代大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对四种理论内涵的梳理,有利于研究者在进行读写研究时确定研究方向与重点,能够帮助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