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跳槽”变“跳糟”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现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企划主管的王先生,虽然不过35岁,但已换过很多工作。他在一家公司的工作时间短的几个月,最长的也没有超过18个月。同事公认王先生精明能干,他自己也自命不凡。不过,一次又一次的跳槽,使王先生越来越感到不安。跳槽并没有使他的收入、职位、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如愿。令他更为苦恼的是,他越来越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做什么工作最合适。
  
  诊断书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尊奉“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的信条。我们以为,总在想着“往高处走”的人,一定有上进心。跳槽,通常被我们当做“人往高处走”的职业大道。有一个奇怪的职业现象,非常值得我们警惕。跳槽之前,人人都期望“越跳越好”。而跳槽之后,有近半数的人发现,自己是“越跳越糟”。
  看来,上进心里面也藏着陷阱。就职业心理而言,我们自认为的上进心,有些是心理问题伪装的。如果不能识破伪装的上进心,我们非常可能错用上进心。但凡错用了上进心,我们将被自己的努力所摧毁。
  王先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虽然有上进心,但是不知道何处是“上”?我认为如果人有上进心,却感到迷失方向,十有八九这上进心就是伪装的。也许,大家有些疑惑,自己的上进心也能造假?是的,最容易造假的,就是自己的上进心。有两个问题,我们可以自我省察一番,看看自己是否在假造上进心。第一个问题:我乐意公开承认自己没有上进心吗?第二个问题,我喜欢被别人看成缺乏上进心的人吗?
  现在,大家见面打招呼常问“忙不忙”,回答清一色的都是“忙死了”。然后,再问“忙什么”,回答也还是清一色的“瞎忙”。有时,我们自己也觉得好笑。既然“瞎忙”,还有什么好忙的?的确,在忙碌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省一下,是否在把自己伪装成“忙”的样子,来证明自己活得很充实或有价值?在很多“忙”人的潜意识里,“忙”是上进心的一种体现。王先生也是在“忙”中证明自己的上进心。他是用“忙跳槽”来显示自己是个有上进心的人。其实,这样的上进心只是焦急心的代名词。
  平时,我们都在说“上进心”这个词。但是,究竟什么是上进心?其实,上进心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追求公众目标的心愿;另一种,就是自我实现的愿望。案例中王先生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才干被大家赏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跳槽,就是为了“显示才干,获得赏识”。这样的人固执地认为,只要自己有能力,到哪里都不怕没饭吃。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太重视或太有能力,才“得罪”了人际关系。他们的上进心用错了方向。
  
  跳槽心理测试: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上进心,而且正准备“往高处跳槽”。那么,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下列问题。本跳槽心理测试,根据好心情管理工作坊的“跳槽心理研究问卷”改编。它有助于你在跳槽之前,理性地判断自己是否正在错用“上进心”。
  
  1. 对以后自己能否受到领导的重视和重用失去了信心。
   是□ 有些□ 不是□
  2. 工作中,我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
   是□ 有些□ 不是□
  3. 我觉得自己很有个性,并喜欢对他人的言谈举止品头论足。
   是□ 有些□ 不是□
  4. 人与人之间太复杂了,对维持虚假的人际关系我感到很累。
   是□ 有些□ 不是□
  5. 认为自己继续升职或者加薪的可能性不大。
   是□ 有些□ 不是□
  6. 为了面子,我老是过分地迁就别人,但事后又总后悔。
   是□ 有些□ 不是□
  7. 我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甚至想放弃工作去考研、考博。
   是□ 有些□ 不是□
  8. 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从不愿和不敢浪费时间或者放松自己。
   是□ 有些□ 不是□
  9. 我特别关心有前途的职业,并期望自己能够向其发展。
   是□ 有些□ 不是□
  10. 我梦想着出现奇迹而使自己成为名人和有钱的人。
   是□ 有些□ 不是□
  11. 我对自己的工作或者职业在未来的优势和发展感到担忧。
   是□ 有些□ 不是□
  12. 我不愿意自己是一个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
   是□ 有些□ 不是□
  13. 凭现有的能力实现未来的目标,我感到担心。
   是□ 有些□ 不是□
  14. 总觉得领导或者主管有意在找自己的碴儿。
   是□ 有些□ 不是□
  15. 对同事我总是敏感多疑。
   是□ 有些□ 不是□
  16. 我对能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工作有很高的热情。
   是□ 有些□ 不是□
  17. 我反感和瞧不起拍领导马屁的人。
   是□ 有些□ 不是□
  18. 跟领导单独在一起时我感到紧张和不自在。
   是□ 有些□ 不是□
  19. 我想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想得多、准备得多而做得少。
   是□ 有些□ 不是□
  20. 我很容易受到成功人士的激励和诱惑,但热情很快就会过去。
   是□ 有些□ 不是□
  
  计分方法:选“是”的,计3分;选“有些”的,计1分;选“不是”的,计0分。四种颜色代表4组题,其中任何一组总分相加超过(含)9分,都表示你将可能错用“上进心”。
其他文献
知识力:吸收全世界的智慧为我所用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知识是种能力,吸收全世界的智慧为我所用的能力。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喟大学里的知识能被用到工作中的非常少,但是,我们还是不能不用功学习。俞敏洪说:“不喜欢的课你至少应该保证及格吧。无论如何,你是得要大学毕业的。”还是珍惜以后再也无法拥有的大学的闲在时光吧。这三条路也许可以帮你拥有更多课堂外的有用知识:   1
期刊
一旦关于下季系列主题的大纲框架开始运行,Ooi就像个马戏团领班一样操作起相关的创作程序。从巴黎、伦敦、纽约以及中国收集草稿,然后再通过因特网分发出去。“我让设计者们彼此碰撞,协同交流,” Ooi说道。她的任务则是从这些奇思妙想中提取精华,传播概念,最后再整合成一个独特的风格。事实上,她的工作是一个典型的24-7(即每天24小时工作状态,一周7天工作制)时间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和不同时区、不同国家、
期刊
(引言)“先感染自己,再感染别人,只有自己的全情投入才能换来别人的认可。”  出场曲强 新东方学校中学英语培训部档案2000年进入国际关系学院学习,2001年担任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翻译工作, 2002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主持人,曾多次参加校内外英文演讲、辩论、戏剧汇演等活动。  2006年考研成功。    “我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其他新东方老师那么热情洋溢。”曲强这样描述他自己,“老俞要
期刊
(引言)As competition shrinks the globe, the world is building giant airport-cities. They look monstrous to American eyes-and that could be a problem. Interviews by_ Greg Lindsay Photography by_ Nikolas
期刊
大多数的老板都十分厌恶员工在办公室里发牢骚,认为他们故意兴风作浪,到处打击士气,削弱组织的活力。然而,几乎在每一个组织里面都免不了有“牢骚族”和“抱怨族”,他们轮番将炮火指向办公室内每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办公室里无一能幸免。    乌云下的“牢骚族”    职场专家指出,牢骚可以说是一种“自卫”的讯号,尤其当遭遇挫折或不平等待遇,难免会发出不平之鸣,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同情。然而,事实正
期刊
你任职的企业文化对你的成功非常重要,如同任职行业文化的重要。例如:一个创业型的网络公司经常会面临很多变化。这样的公司对于希望能发挥创造性、渴望变化和喜欢独立工作的人来说非常合适;但是,对于寻找稳定工作的人,或者希望在著名大公司工作的人来说,就不是很合适了。    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如果个人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有问题,通常是个人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匹配有问题。我们同意这一点。评测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相对来
期刊
32岁的安珂在某外资企业从一名普通职员发展到中国区的部门经理。为了职业发展的需要,他离职进入了同样是世界500强的某中国企业。凭借自己的经验,他很快发现公司与其他卓越企业的差距,马上积极推行自己认为规范的一套管理方法。但却受到来自直接下属的抵制,他们认为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照顾员工的习惯。更为糟糕的是,公司各个经营部门的"诸侯们",在安珂举行的管理培训上公开与他发生了冲突。安珂陷入了困境,不到一年
期刊
用笔墨去描述一家公司的工作氛围是件很自不量力的事情,但当接受采访的三个爱立信人,分别不约而同地认为最吸引他们的是“公司的环境和气氛”时,我决定试一试。    可能都是来自瑞典的公司吧,走进爱立信中国总部的办公室,第一感觉有点像宜家:温馨、简洁、明亮、舒适,花草和盆栽随处可见,角落和墙壁上摆放和悬挂着北欧风格的工艺品和小物件,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带着办公室气息的家,轻松、舒服。  轻松更体现在员
期刊
eBay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网络交易拍卖网站,其注册会员近亿人,年销售额达 90 亿美元,盈利超过 9,000 万美元。如今在eBay 出售的商品大类已经超过 27,000 种,eBay不参与交易行为,不赚取商品利润,其赢利模式是通过建立规范模式化的交易平台,只以管理费和交易费作为收益。这条规则,使得 eBay 不用承担传统 B2C 业务中商品积压、物流渠道、供货商关系、购买者习惯等带来的压力,因
期刊
杰克·威尔纳(Jack D.Wilner) 热门销售书《成功销售管理的7大秘诀》的作者,拥有30多年的高级营销管理经验,并首创了绩效导向(results-oriented)的销售培训模式    销售人员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是不是很多人问过你这个问题?“你做销售多长时间了?”我在每次的销售培训研讨班开始的时候,都会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猜结果怎样?回答五花八门。我很少能听到正确的答案—我一生都在
期刊